1、,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主要内容,一、神经组织的组成,二、神经元,三、突触,四、神经胶质细胞,五、神经纤维,六、神经,七、神经末梢,八、血脑屏障,九、同步练习,十、实验,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二、神经元(neuron ) 1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 多极神经元 有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双极神经元 有一个轴突,一个树突。 假单极神经元 一个突起分两支,一支进入 中枢,称中枢突;另一支进 入
2、周围组织, 称周围突。,按功能不同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接受并传导感觉冲动至中枢。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运动冲动传给效应细胞。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加工传递信息。,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按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 胆碱能神经元 释放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胺能神经元 释放多巴胺,5-HT等。 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甘氨酸、谷氨酸 氨基丁酸。 肽能神经元 释放脑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按轴突长短的不同 Golgi型神经元 指长轴突的大神经元。 Golgi型神经元 指短轴突的小神经元。,神经活性物质神经元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 神经递质神经元传递化学信息
3、的载体(或活性物质)。 神经调质不完全具备神经递质条件的神经活性物质。一般为肽类,能增减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起调节作用。,2神经元的结构 (1)细胞膜结构 膜蛋白 离子通道(K+、Na+、Ca+通道) 受体 可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 闸门控制 电位门控通道(受电的刺激而开放) 化学门控通道(与受体结合时开放)功能 为接受刺激,整合信息,产生和传导冲动。,(2)胞体胞体形态多样,是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中心。 胞核大而圆,异染色质少,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内含Nissl body和神经原纤维两种特殊结构。,Nissl body(嗜染质) 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状或小块状,电镜观察嗜
4、染质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合成递质所需的酶,神经调质),轴突,细胞核,Nissl body,神经原纤维 光镜下银染时为棕黑色细丝,交织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内。电镜观察为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主要构成细胞骨架并参与物质运输。(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一种中间丝)。,细胞核,神经原纤维,(3)树突树突有一个或多个,呈树枝状,起始部较粗,随分支逐渐变细,表面有许多棘状小突起称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部位。树突内有神经原纤维和 Nissl body。树突膜上有受体,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传向胞体。,树突,轴突,(4)轴突轴突只有一个,细而长,分支少。起始部呈圆锥形,称
5、轴丘。末端分支多,称轴突终末。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胞质称轴质,轴突和轴丘内无Nissl body。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轴突,轴突终末,Nissl body,轴丘,(5)轴突运输慢速输送 胞体内新合成的微体、微丝、神经丝组成的网 架缓慢移向轴突终末。 快速双向输送 快速顺向输送 蛋白质、小泡、酶由胞体终末 快速逆向输送 轴突终末的代谢产物、摄取物胞体。 原理 微管与轴质中的动力蛋白或激蛋白相互作用,推动小 泡向一定方向移动,微丝也与轴突输送有关。,三、突触(Synapse)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电突触:两个
6、相连接的神经元其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以电流传递信息。 化学性突触: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化学性突触光镜下,银染时可见轴突终末膨大呈棕黑色的环扣状结构称突触扣结(突触小体)。电镜下化学性突触分为三部分。 突触前成分 突触前膜 为轴突末端胞膜增厚的部分。 突触小泡 含神经递质、调质。(突触素) 其他成分 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 突触后成分 突触后膜 与前膜对应的神经元胞体或树 突胞膜增厚的部分。后膜上有 特异性受体及离子通道 。 突触间隙 为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的狭 小间隙,宽约1530nm 。,化学性突触结构连续放大模式图,突触扣结,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受体,
7、线粒体,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沿轴膜 轴突终末触发突触前膜上的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 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成分ATP突触小泡 突触素磷酸化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与后膜相应受体结合与受体偶联的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改变后膜两侧离子的分布出现兴奋或抑制。,电位门控钙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四、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Glial cell) 1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 体大呈星形,核圆色浅。具有支持分隔 神经元,参与构成血脑屏障的功能。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短,分支多,表面粗糙。多分布灰质。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细长,分支少,表面光滑。 多分布在白质。,星型胶质细胞的功能1. 分泌
8、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神经元的生存和 功能活动。2. 参与构成血-脑屏障胶质细胞体突起脚板(脑、脊)胶质界膜(毛细血管)神经胶质膜,(2)少突胶质细胞 胞体小,核圆,突起少。突起包卷神经 元轴突形成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 鞘形成细胞。 (3)小胶质细胞 胞体小细长,核小扁平或三角形,突起细 长有分支,有许多小棘突。有吞噬作用。 (4) 室管膜细胞 为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的单层柱 状上皮。,2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Schwann细胞)形成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外表有基膜,在周围神经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2)卫星细胞(被囊细胞)位于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
9、胞,外表有基膜。,卫星细胞,神经元胞体,五、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外包胶质细胞构成。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1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神经膜细胞共同形成的。,2.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的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轴突形成髓鞘,一个细胞的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少突胶质细胞,轴突,髓鞘,3.周围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是由一个神经膜细胞包裹多根轴突,其纤维细,无髓鞘,无郎飞节。4中枢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其轴突裸露,无胶质细胞包裹,无髓鞘。,神经膜细胞,轴突,附:
10、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是由施万细胞的胞膜反复包卷轴突形成的。髓鞘分成许多节段,各节段间的索窄部称郎飞结,相邻两个郎氏结的一段称结间体。每一结间体的髓鞘是由一个施万细胞的胞膜反复包卷一段轴突形成的。髓鞘的形成过程,轴突,轴突系膜,髓鞘,神经膜,有髓神经纤维超微结构模式图,神经膜,髓鞘,轴突,外侧胞质,内侧胞质,轴突系膜,六、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构成神经。,神经内膜,神经束膜,神经外膜,神经纤维,七、神经末梢(Nerve ending)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各种组织或器官内,特化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11、 1. 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分所形成的结构。游离神经末梢 分布于表皮、角膜、粘膜上皮等处。感受冷、热、痛的刺激。,游离神经末梢,上皮,有被囊的神经末梢触觉小体 分布于真皮乳头,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 分布于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关节囊等处。 感受压觉和震动觉。 肌 梭 分布于骨骼肌内,为本体感受器。感受肌纤维的伸缩。,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2.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长轴突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内的终末结构。(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ste),神经肌连接超微结构模式图,髓鞘,轴突,(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是
12、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细胞处的运动神经末梢,终末分支常呈串珠样的膨体。与效应细胞建立突触连接。,神经末梢,膨体超微结构模式图,腺细胞,八、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的结构。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可阻止多种物质进入脑,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同步练习,一、填空1.尼氏体是存在于神经元的_和_内 的小块状结构,在HE切片上呈_色, 电镜下由发达的_和_组成。2.在电镜下, 化学性突触包括_、_和_三部分,它的功能是通过前个神经元释放的_影响靶细胞的功能活性。,胞体,树突,紫,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突触前成份,突触
13、间隙,突触后成份,神经递质,同步练习,一、填空3.神经细胞核的结构特点是_而_, 常染色质 _而分散, 核仁_。4.神经纤维一般由神经元的长_外面包以_所组成, 神经纤维可区分为_和_两类。,大,圆,多,明显,轴突,神经胶质细胞,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同步练习,二、单项选择1. 关于神经元的特征哪项错误?( )A细胞均有突起,形态多样 B核大而圆,着色浅 C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D胞体及突起内均有尼氏体 E. 核膜清楚,核仁明显 2. 突触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A线粒体 B.微管 C.微丝 D.突触小泡 E.神经丝,D,D,同步练习,二、单项选择3. 神经元的轴突内不
14、含有( )A.神经原纤维 B.微管 C. 尼氏体 D.线粒体 E神经丝. 4. 尼氏体在电镜下的组成是( )A.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 B.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C.滑肌内质网和溶酶体 D.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E.滑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C,D,同步练习,三、判断1.神经元内的神经原纤维仅存在于树突中,轴突中不含神经原纤维。2.电镜下,尼氏体由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3.轴突起始部呈圆锥形,称轴丘,其内有尼氏体而无神经原纤维。4.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5.尼氏体存在于神经元的胞体和各种突起内。,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同步练习,四、名词解释1尼氏体(嗜染质)(Nissl
15、body)2突触(synapse),答案:尼氏体(嗜染质)位于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状或小块状,电镜观察嗜染质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答案: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接触,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如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等。按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突触又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神经组织实验,一、多极神经元本片为动物脊髓横断面,中央染色深、呈蝴蝶形的结构为脊髓灰质,周围色浅的部分为白质。灰质前角粗短,后角细长。,1,2,15,脊髓(低倍)在
16、灰质前角内可见许多体积较大的细胞,为多极神经元,其余小而圆的核为神经胶质细胞核。选一结构较 完整的神经元观察。1.多极神经元 2.胶质细胞核,1,2,2,脊髓灰质(高倍)神经元细胞核大, 圆形,染色浅,核仁 明显。细胞质内有许 多大小不等的颗粒状 嗜碱性物质,为嗜染 质(尼氏体)。神经 元的突起被切断,只 能看到少数突起的根 部,轴突根部无嗜染 质,呈现一色浅的区 域,为轴丘。1.细胞核2.核仁3.尼氏体4.轴丘,1,2,3,4,高倍镜:多极 神经元1.胞体2.突起3.胶质细胞核,1,2,3,高倍镜:多极神经元 1.细胞核 2.树突 3.轴丘 4.轴突,1,2,3,4,二、有髓神经纤维本片取自
17、动物坐骨神经,下方为神经纤维纵切面,呈长条状,上方为横切面,呈块状。,17,低倍镜:该图为纵切面,神经干外包有致密结缔组织,称神经外膜,内部由神经纤维密集排列而成。神经纤维互相平行排列,弯曲成波纹状,染成淡紫色。1.神经纤维2.神经外膜,1,2,该图为神经纤维横断面, 注意区分:1.神经外膜2.神经束膜,1,2,有髓神经纤维(高倍)纵切面:首先分清哪是一条神经纤维。注意找到下列结构:1.神经纤维结2.轴突:神经纤维中央呈紫红色的线条状结构。3.髓鞘:轴突周围染色浅处为髓鞘。4.神经膜:髓鞘两侧的细线为神经膜,内有染成紫兰色的椭圆形细胞核即施万细胞核() 。,1,2,3,4,横断面:每条神经纤维
18、呈圆形,中央紫红色点状结构是轴突,其周围染色浅,为髓鞘,最外层的一圈儿是神经膜。 1.轴突 2.髓鞘 3.神经膜 4.神经束膜,4,1,3,2,横断面: 1.轴突 2.髓鞘 3.神经膜 4.神经束膜,1,2,3,4,三、触觉小体、环层小体本片取自人手指皮,标本表面染色深处是皮肤的表皮,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表皮深面染色浅处是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19,低倍镜: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凸凹不平,突入到表皮内的结缔组织称真皮乳头,有的乳头内可见着色较深的椭圆形小体,即触觉小体。1.触觉小体,1,在真皮深部的结缔组织内,可见体积较大的呈同心圆排列的椭圆形小体,为环层小体,其中央染成红色的均质状结构为圆柱体,周围有许多层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结缔组织被囊,由纤维和扁平细胞组成。该图显示环层小体。,高倍镜:1.触觉小体:该小体外有结缔组织包绕,内有几层横向排列的扁平细胞,构成触觉小体中的结缔组织支架。,1,四、运动终板:本片取自猫肋间肌,剪碎后,经氯化金染色、封片而成。低倍镜:剪断的骨骼肌纤维染成红色,神经纤维染成黑色。神经纤维末端分支成爪状,附着于骨骼肌纤维表面,构成运动终板。 1.骨骼肌纤维 2.运动终板,1,2,高倍镜:运动终板的爪状分支末端常呈纽扣状膨大。1.运动终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