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章 案例:中国电冰箱产业的市场集中1954 年,沈阳医疗器械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采取开启式压缩机的电冰箱,1955 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了第一台采取封闭式压缩机的电冰箱。1955 年到 1977 年全国累计生产电冰箱 15 万台。这一时期的电冰箱主要供社会集团使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冰箱产业迅猛发展,19781996 年主要年份的产量如表 31 所示:表 31 中国 19781996年电冰箱产量 单位:万台年份 1978 1980 1983 1985 1988 1990 1993 1995 1996产量 2.8 4.9 18.9 144.8 757.6 463.1 596.7 764.
2、5 979.7中国电冰箱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以下 3 个阶段:1.电冰箱产业的起步阶段(19791983 年) 。在这一阶段,政府政策、市场机制和体制改革都为电冰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激励作用。2.电冰箱产业急剧扩张阶段(19841988 年) 。在这一阶段,电冰箱产业的急剧扩张主要是受市场力量的引导。3.电冰箱产业的调整阶段(1989今) 。在这一阶段,电冰箱产业新进入行为基本停止,这是以往强烈的市场利益刺激明显下降的必然结果。由上可见,中国电冰箱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受市场机制的引导。政府的有关政策,包括那些事后看来对电冰箱产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的政策的影响是次要和辅助性的。尤其在 8
3、0 年代中期以后,电冰箱产业的规模扩张、市场集中度的变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等,明显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是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环境中利益诱导和竞争压力作用的结果。随着电冰箱产业的发展,电冰箱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表 32 反映了电冰箱产业总产量,最大 4 家企业的平均产量以及市场集中度变化的情况:表 3-2 电冰箱产业总产量、排名前 4位企业的平均产量及 CR4指数年 份 电 冰 箱2总产量(万台)前 4 位企业平均产量(万台) CR4(% )1982 10.1 1.86 74.51985 144.8 14.3 39.41988 757.6 55.0 29.01990 4
4、63.1 51.0 44.41996* 979.7 65.1注:*1996 年为 CR6,而且缺前 4 位企业产量数,这是由于有些企业对排名有争议,从 1995 年开始,家用电器协会不再公开对前10 位企业按产量进行排名,只提供 CR6。资料来源:总产量引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前 4 位企业平均产量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提供的资料计算;CR4=前 4 位企业产量之和/总产量。1982 年,全国电冰箱产量 10 万台,产量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京电冰箱总厂、广州电冰箱厂、上海电冰箱厂和苏州电冰箱厂。这排名前四位的企业产量合计 7.44 万台,生产集中度高达74.5%(CR4=74.5%) 。1985
5、年,全国电冰箱产量 144.81 万台, 产量排在前四位的是广州万宝电器工业公司、北京电冰箱厂、上海电冰箱厂和苏州电冰箱厂。四厂产量合计为 57.1 万台,市场集中度为39.4(CR4=39.4%) 。1988 年是 80 年代中国电冰箱产量最多的一年,在 757.63 万台的总产量中,前四位的市场集中度为29.0%(CR4=29.0%) 。可以看出,在 80 年代,我国电冰箱产业的市场集中度确实在明显下降。但据此认为我国电冰箱产业的企业趋于小型化或生产趋于分散化都不恰当。实际上,在 80 年代中,电冰箱产业中主要企业的规模扩张一直在进行:1982 年,虽然市场集中度很高,但居前四位企业的平均
6、年产量只有 1.86 万台;1985 年,居前四位的企业的平均年产量已达 14.3 万台;1988 年,虽然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但居前四位的企业的平均年产量已升至 55 万台,已远远超过电冰箱企业年产 20 万台的最低经济规模。即使以 1988 年存在的 114 家电冰箱企业为基数,电冰箱企业的平均年产量已达 6.65 万台,数倍于 19823年企业平均产量只有 1.86 万台的水平。因此,只计算市场集中度,就认为企业存在着生产分散化问题,至少是不全面的。引起中国前些年市场集中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趋小,而是生产总量的急剧扩张。2003 年国内主要电冰箱企业销售量及市场份额情况见
7、表 3。表 3 2003 年国内主要电冰箱企业销售量及市场份额情况最后,我们对电冰箱产业的结构及其中的问题作一简单分析。第一,产业的日趋分散性与同质化从表面来看,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集中度相对平稳,但随着近年来外资企业的快速扩张以及产业竞争队列的不断变化,集中度(前 5 家企业的比重)正在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前 5 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已由 1998 年的73%下降到 2003 年的 63%。随着韩资企业以及松下、东企业 销量(万台) 份额(%)海尔 268.7 26.79容声 107.7 10.74新飞 88.1 8.78西门子 87.8 8.75美菱 80.4 8.02伊莱克斯 78.3 7.8
8、1LG 69.5 6.93三星 39.7 3.96荣事达 30.2 3.01松下 21.8 2.17其他 130.8 130.44芝等日资企业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力度,电冰箱业还将出现新的分化与新的整合趋势,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退出竞争行列。另外,由于除少数企业外,多数中资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追随与模仿的比重仍然很高,导致中国的电冰箱市场不仅产品结构趋同,产品的性能与外观的趋同性也都很强。第二,中国电冰箱行业孕育着新一轮的分化与整合除了前 5 家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外资企业在中国冰箱市场的竞争力日渐增强外,还有另外一支改变行业结构的力量,那就是美的、TCL 及海信等著
9、名家电企业陆续进入冰箱市场。美的自2002 年签订与东芝的技术合作后,一直在寻找收购对象,TCL 也在寻找收购对象,而海信则收购了北京雪花冰箱厂。另外,随着优势企业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弱势品牌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品牌厂”与“OEM 厂”的分化在冰箱业日趋明显。目前一些厂家基本成为了 OEM 生产商,他们的品牌正在逐步淡出市场。而美的、TCL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之前,也是以 OEM 的形式进入冰箱市场。结合本案例,请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1对电冰箱等竞争性产业而言,规模经济是初始条件还是竞争结果?2如何评价电冰箱产业的重复建设问题?3如何正确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标,以客观反映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