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香格里拉白水台生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23232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格里拉白水台生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香格里拉白水台生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香格里拉白水台生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香格里拉白水台生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香格里拉白水台生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云南香格里拉东巴文化圣地白水台纳西生态文化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迪庆州文产办2010 年 10 月2项目简介项目名称:中国云南香格里拉东巴文化圣地白水台纳西生态村项目选址:香格里拉三坝乡白水台滋吾村项目实施单位:迪庆州文产办项目承办人:中国云南香格里拉东巴文化圣地白水台纳西生态村建设筹备组项目建设内容:建成纳西族生产、生活习俗、民族宗教、文化承传的东巴学校、民居接待、农家餐馆、展演厅、民间工艺美术展销厅、东巴音乐茶室、文化研究及文化对外交流室等设施,占地 80 亩。项目概算和筹资方案:项目概算总投资 2710 万元,其中:已完成前期投资 1000 万元,拟争取省级补助资金 1000万元

2、,争取银行项目贷款 710 万元。项目实施:项目立项建设后,由州文产办审核项目实施方案和设计方案,资金到位后,由州文产办按工程进展分期拨付补助资金。3中国云南香格里拉东巴文化圣地白水台纳西生态文化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况总述(一)香格里拉县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香格里拉县地处滇西北高原北部,青藏高原南延横断山脉云岭之中,地势北高南低,位于北纬 26522852,东经 992910019之间,距省会昆明 700 多公里。东面与四川省稻城、木里县和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毗邻,南与玉龙县隔金沙江相望,西与德钦、维西县相连,北与四川德荣、乡城县接壤。是连接滇、川、藏的重要通道,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

3、然遗产中心腹地。县境东西宽 88 公里,南北长 218 公里,国土面积 11613 平方公里,是全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土地面积居全省 127 个县(市)之首,占迪庆州国土面积的 49,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每平方公里 11 人。境内最高海拔巴拉格宗雪山 5545 米,最低海拔金沙江出境处洛吉乡 1503 米,相对高差 4042 米。平4均海拔 3459 米,主要地貌包括高原、宽谷、盆地、雪山、峡谷、草甸等,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 935。境内雪山耸峙,山高谷深,森林茂盛,地形和气候错综复杂。香格里拉县属于北温带高原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地处云南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向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过

4、度地带,干湿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格外明显,年平均气温 63C,年降水量 600850 毫米。高原地区平均气温 55C,最高值为 256C,最低值为-27C,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 1417C。年平均无霜期 121天,年平均日照 2180 小时,由于气候及地形影响,植被、土壤、农作物、民族、畜禽品种呈垂直分布。土壤主要由页岩、泥岩、石灰岩等发育而成,主要植被有云杉、落叶松、山杨、杜鹃、箭竹、高山黄栎等,植被种类繁多,物种资源丰富。由于香格里拉境内独特的立体气候和特殊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动植物群落,造就了香格里拉神奇的自然景观。

5、加之传奇美丽的多元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和谐共荣,为香格里拉发展旅游文化经济孕育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香格里拉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活动。5汉时为牦牛羌地,隋属南宁州总管。唐初为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吐蕃王朝崩溃,即被吐蕃边关所割据,元为宣政院辖地,明隶属丽江府,明末清初为蒙古硕特部和西藏葛厦政府联合管制。为宗建制,清雍正二年归划云南,先后在此设立州判、厅,1913 年建县,1950 年解放,属丽江行署,1957 年改隶迪庆藏族自治州至今。由于地处滇、川、藏交汇地带,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由滇入川进藏的重要门户、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之所发几易隶属,乃与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和特殊地理

6、位置相关。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演变,香格里拉成为了藏区与内地经贸交往的纽带,唐宋时期就发展成为进藏通印的茶马古道要冲,清廷在此设立贸易之后,商贾云集,一直发挥着滇、川、藏边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香格里拉至北京、昆明、西双版纳、广州、拉萨、成都等航线的开通以及香丽、香宁、香稻、香乡等出境公路的先后贯通,香格里拉的特殊区位优势已日益显现出来。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同荣共居的和谐之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2009 年底全县总6人口 150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9 万人),辖 7 乡 4 镇,63 个村民委员会(

7、办事处),688 个村民小组,818 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藏族、纳西族、汉族、傈僳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普米族 9 个世居民族和其它民族共 25 种,其中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43。香格里拉是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因物产丰富,素有藏区“如意宝地”之称,誉为“藏珠露宝”之地,归纳起来有六大资源优势。生物资源 香格里拉县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丰富,有着“动植物王国” 、 “天然高山生物园”的美称,这里共有菌类、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植物 289 科 3870 种;有哺乳类动物 26 科 97 种,两栖类 5 科,爬行类 18 种,鸟类 40

8、科 170 种,鱼类 75 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 60 多种。菌类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高级食用菌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林副产品是香格里拉县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旅游资源 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境内著名的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碧塔海、纳帕海、白水台、巴拉格宗以及美丽辽阔的高山草甸,冰清玉洁的高原湖泊、7万紫千红的高山花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香格里拉丰富、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及旅游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已被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畜牧资源 香格里拉县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503 万亩,可利用面积占 74,可载

9、畜 12 万头黄牛单位。全县拥有大小牲畜存栏 355 万头(只),主要品种有牦牛、犏牛、山绵羊、藏猪、藏狗、尼西鸡、桥头野猪等,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林业资源 全县拥有林地面积 1135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63,种类繁多,材质优良,用材林蓄积量 6932 万立方米,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完好,林副产品逐年增加,林业已成为重要的后备资源。水能资源 香格里拉县水能资源丰富,除金沙江纵贯全境外,拥有大小河流 224 条,金沙江支干流 13 条,总长 620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 210 万千瓦,落差大,易开发,水电业正在培养成为全州、全县的支柱产业。矿产资

10、源 香格里拉地处“三江并流”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心地带,成矿条件好,是我省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8基地之一。已知有金、银、铜、铁、钨等金属,已探明的格咱红山铜矿储量达 46 万吨,远景储量达 100 万吨以上。红山铜矿、普郎铜矿、卓玛铜矿已经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市场化程度低,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2、香格里拉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 2009 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 55125 万元,递增 136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35

11、09 万元,年均递增 9.62,固定资产投资达 37782 万元,年均递增 28.62,农民人均纯收入 2956 元,增长 6.44。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 1995 年的31.9:39.8:28.3 调整为 34.5:17.7:47.7。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9 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 5508 户,从业人员6079 人,注册资金 18098 万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建成金沙江河谷农区的提灌工程,桑那水库建设工程,以及高寒坝区青稞商品粮基地、郁金香为主的花卉基地、干果基地、9黑山羊基地、生猪基地等一批农产品基地。在沿江乡镇全面推广“种桑养蚕”项目。

12、认真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天然林保护措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强化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安居温饱、异地开发等工程,采取小额信贷、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柱产业培育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在1998 年国家全面停伐天然林后,香格里拉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财政转型,为母亲河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培植旅游、矿产、畜牧、生物、水电五大支柱产业。近年来,结合香格

13、里拉县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实际,继承和发扬藏文化特色风貌,香格里拉县以特色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在香格里拉旅游文化品牌的推动下,年均递增 25.4,游客人数从 1997 年的 22.67 万人次上升到 200910年的 380 余万人次,增长近 10 余倍,旅游社会总收入从11044 万元上升到 388290 万元,年均递增 2859。以红山铜矿开发为龙头,带动全县矿业的增长,发展了第二产业。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加快品种改良、畜医网点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人工草场建设和高原畜禽产品加工业,提

14、高畜牧产品商品化率。以高山花卉园区建设、野生菌类采集加工等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畜产品、花卉菌类交易市场,松茸加工和出口步入良好发展轨道,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花卉产业以“公司+基地+农产”的形式发展迅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高原群众的又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城镇建设迈出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快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建设,结合香格里拉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实际,继承和发扬藏文化特色风貌,以建没东部藏区物资集散中心、 “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轴心区、香格里拉文化中心为目标,按照山水相间、城景交融、具有藏区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定位,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城市面貌大有改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