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PV-女性恶性肿瘤宫颈癌元凶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 60 万,死亡约 30 万。中国每年新增病例近 14 万,死亡约 8 万。目前,只有宫颈癌被证明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既 HPV 感染直接引起的,其他的癌瘤不只是因病毒,还会因遗传、化学等众多因素引发。据统计几乎所有(99.7%)的宫颈癌都是由 HPV 引起。随着 HPV 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的深入,来自加泰罗尼亚肿瘤研究所的 F. Xavier Bosch 教授介绍了 HPV 病毒在多种癌症中的相关性研究:宫颈癌(99%) ;生殖器疣(99
2、%)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99%) ;肛门癌(84%) ;阴道癌(70%) ;阴茎癌(47%) ;外阴癌(40%) ;口咽癌(36%) 。宫颈癌易发人群:1、18 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2、性生活紊乱、频繁,性伴侣数量多3、早婚多次生育的女性4、抵抗力差以及患有性病的女性5、有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癌、阴道癌或外阴癌等病史者根据 HPV 感染人体后引发宫颈癌的相关性,将其分为低危型 HPV 和高危型 HPV。低危型 HPV 可导致生殖器尖锐湿疣;高危型 HPV 不仅会引起外生殖器疣,更重要的是还会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癌及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等恶性癌。目前,已明确的高危型 HPV 型别主要有H
3、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型等,这 13 种高危型 HPV与 95%的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子宫颈癌有关,其中 16 型与 18 型感染率最高。郎景和教授认为:“宫颈癌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发展为癌症大约需要 10 年,而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达到98%,因此早期发现可以有效防治宫颈癌,包含 HPV DNA 检测在内的筛查技术能够在宫颈癌早期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研究表明,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早起诊断和治疗时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死亡率可下降 50%。2014 年 4 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
4、区生殖道感染和肿瘤(AOGIN)研究会议上,针对适于中国国情的宫颈癌筛查策略,与会专家达成一致意见:1、中国人口众多、缺乏有力的细胞学阅片体系,因此,对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HPV 检测更适用于一线初筛;对有经济能力的个体筛查,HPV 和细胞学的联合检测仍是最佳选择。2、采用 HPV 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发现 CIN2+的高风险人群,对检测方法的临床敏感度进行临床验证(cutoff 值)至关重要。 3、HPV16/18 分型包含在 HPV 初筛中对风险分层的管理意义重大。4、HPV 分型比 HPV 负荷更为重要,病毒载量跟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平行关系,不是宫颈病变或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感染的
5、HPV 型别尤其是 HPV16/18,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更为密切。2014 年 4 月 25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罗氏 cobas HPV(HPV 12+2)检测应用于 25 岁及以上女性的宫颈癌一线筛查。作为唯一经临床研究验证、获得 FDA 批准的宫颈癌筛查技术,HPV12+2 检测是能同时对 HPV16 和 HPV18 进行基因分型的全自动检测,同时还能提供其他 12 种高危 HPV 类型(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的汇总结果。乔友林教授在宫颈癌筛查研究方法进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基于对中国各个区域宫颈癌病例的研究,证实不同区域宫颈癌都是以感染 HPV16 和 18 为主,占到约 85%。 其它高危型在中国人群中或许感染率较高,但在癌症中的比例仍低于 HPV16/18。持续 HPV16 及 18 型感染 10 年后患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风险是其他高危型 HPV 的 1720 倍。因此对于 HPV 感染患者不仅需要重视其是否已经导致宫颈病变,还要重视其感染的具体型别,特别是 HPV16、HPV18 型感染患者应密切随访。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拥有 cobas HPV(HPV12+2)检测,可提供有效、精准的 HPV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