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范例 三国鼎立张惠洁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三国鼎立是政权分立的典型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 21 课,从教材编写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了“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三国鼎立既是汉一统天下的崩溃,又是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先声,所以课程标准选择它为政权分立的典型,使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课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内容,是教会学生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历史教学,发展其创新意识、自主思维、培养其分析、比较、归纳、表述能力以及对他们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
2、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过程和作用。(2)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发展状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身边,从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能力。(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描述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2)通过与台湾问题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本课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我把“三国鼎立的形成”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是根据课堂标准和本课知识结构的要求。本课难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3、战中一胜一负的原因。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因为对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分析、比较、归纳等能力,学生不易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面临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从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三国知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从心理生理特征来看,他们好奇活泼,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能积极发表意见。三、教材处理及教学方法:(一) 教法与学法:我在处理教材时本着三个指导思想:一是注意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全课都围绕着曹操这一条线展开。二是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多媒体展示、问题设计、情景再现都是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融入课堂。三是引导学生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
4、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情景材模拟教学法。例如:在导入新课时设计采用了三国演义的电视片头及插曲;教会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抓住学生的兴趣。介绍诸葛亮时采用了情景表演法等教学手法,如:“看图说话”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负原因时,主要采用了互动探讨法。并辅以动态路线图,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再以表格的形式,突出重点,抓住学生注意力。如:“官渡之战动态路线图 ”“赤壁之战动态路线图 ”及相关表格。在课件设计中我体现出四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注重突出师生互动,互为主体。例如:
5、我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本课的书籍、相关人物故事、诗句;我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我还设计了 “人物模拟” “精彩表演” ; “画一画”等题型,既突出重点、化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大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归纳,表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评说历史人物” “分析讨论” “动脑筋” “发散思维”等。第三大特点是:我利用本课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内容,注重加强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渗透,通过设计一些交融式问题,培养学生的教会学生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历史学习。例如, “东汉末年
6、军阀割据形势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结合地理学科中有关读图知识,直观认识三国鼎立的形成的史实;又如通过讨论“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有什么意义呢?”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台湾是我国年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我在本课结束时,利用配画朗诵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吗?最喜欢哪部?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使用层层设问的方法,从三国演义引入新课。一方面能教会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关于曹操的问题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调动
7、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导入:我最喜欢哪部?同学们听听这首歌就可以猜到了。播放课件:歌曲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是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主题曲?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 21 课 三国鼎立 。三国演义是根据我国历史改写而成的。但小说不同于历史,要注意区别。播放课件:课题-第 21 课 三国鼎立B、讲授新课提问:东汉末年的情况怎么样?(学生思考)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乘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他们相互攻战,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请同学们看东汉末年形势图,并显示一句话让学生加深影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就特别形象的描绘出
8、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危害以及民不聊生的真实场景。播放课件: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在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豪强地主、官吏趁机扩大军事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势力。其中有:刘璋(益州) 、刘表(荆州) 、张鲁(汉中) 、袁术(扬州)等,但是,当时北方实力最强的有两支,是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曹操舞台画像。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袁曹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互有胜负。公元 200 年发生在双方间的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播放课件(一)官渡之战播放课件:、曹操势力的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视人才,北方人民支持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2
9、)组织兵士耕田正因为曹操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所以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官渡之战曹操最终能取得胜利。2、官渡之战的经过播放课件:官渡之战形势图 。官渡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学生讲述(起初袁军进军黎阳,前锋围攻白马,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解白马之围,斩袁将颜良、文丑。接着曹操主动退守官渡, “时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 。阻袁军达半年之久。后袁军谋士许攸投降曹操(书上有插图) ,暴露了袁军屯粮地-乌巢。曹军直捣乌巢杀淳于琼,焚粮动摇了袁军军心,张颌投降,袁军大败,袁绍只带领八百亲兵逃回河北,次年忧愤而死) 。强调: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取得胜利,消灭了袁绍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是历史上
10、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之一,可谓一战而定乾坤。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填好这个表格。播放课件:官渡之战表格播放课件:动脑筋: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使他得到文武人才的辅佐。奖励农耕,实行屯田,既赢得了民心,又保证了军粮;能谋善断;能听取时间 公元 200 年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结果 曹操取得胜利作用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许攸建议偷袭乌巢;北方人民的支持。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播放课件:官渡之战袁、曹力量对比曹操又用几年的时
11、间肃清袁军的残余势力,到 207 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回朝途径渤海时,写了龟虽寿 ,留下这豪情满怀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这年 53 岁,他的壮心是什么?-南下统一全国,208 年他兵指荆州的刘表和依附他的刘备,后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之处展开激战,终成三国鼎立局势。同学们一定知道这场战役的名称吧,就叫赤壁之战。播放课件:(二)赤壁之战过渡:要想了解赤壁之战的精彩内容,我们之前必须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谁呢?大家猜对!诸葛亮(诸葛孔明) 。播放课件:三顾茅庐图,看图说话:大家都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传为千古佳话。在隆中,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
12、时天下形势: 曹操地广人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孙权据江东“国险而民付,贤能为之用,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诸葛亮的分析,指出三分天下的形势,为刘备图霸一方确立了正确的方针、策略。刘备称“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播放课件:人物模拟过渡:曹操统一北方后,南方有刘璋占据长江上游益州地区;刘表占据长江中游荆州地区、孙权长江中下游扬州地区。他们都是曹操统一路上的绊脚石,208 年曹操亲自率兵 20 万,号称 80 万南下,打算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明知统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赤壁之战拉开了帷幕。播放课件: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们看书复述赤壁之战的经过(学生发言) 。这为同学说
13、的非常精彩,战争过程很复杂,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以下的内容:播放课件:赤壁之战表格时间 公元 208 年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结果 曹操失败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播放课件: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骄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曹操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骄兵必败!另外,失败根本原因是统一条件不具备。真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多少风流人物。官渡也好、赤壁也罢,都与那些历史风流人物成为历史,永载史册,自古就有很多的文人墨客,舞文弄墨,咏唱不休。接下来, 过渡:赤壁之战以后,曹败归北方,知道一
14、时间消灭不了孙刘,开始采取防御方针,收缩战线,整顿内部,巩固后方。相继平定了关中势力,而南方的孙权、刘备也没有北上,忙着巩固自己的地盘,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播放课件 16:(三)三国鼎立的形成(哪三国?)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播放课件 17:三国鼎立形势图220 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刘协)自立为帝(魏文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刘备占领了荆襄四郡,后占领益州,夺取汉中,镇守荆州的关羽掳于禁、斩庞德,攻樊城威震北方。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在用计袭杀关羽后,再夺荆州,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开创了六朝古都之先河。播
15、放课件 18: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魏 220 曹丕 洛阳蜀 221 刘备 成都吴 222 孙权建业(今南京)播放课件 19_20:问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如何评价曹操?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的诗人。写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诗篇。不要受戏曲的影响。过渡:三国鼎立形成以后,三国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发展生产,各自都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发展经济的积极的措施,促进了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播放课件 21、22、23、:魏、蜀、吴三国经济(1)曹魏重视农耕:广屯田、修水利、造翻车(2)诸葛亮治蜀:重农耕、织蜀锦、治理少数民族(七檎孟获的故事)(3)孙吴开发
16、江南:垦荒田、制青瓷、通夷州(今台湾)-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载。播放课件 24:材料解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问:(1)诗中“老臣”指谁?(2)诗中融入了哪个典故?播放课件 25:史海探究 学史今用问: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有什么意义呢?答: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播放课件 26:发散思维:你认为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好了,同学们,三国鼎立的意图就是三个政权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的稳定下来。相对东汉末年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它的形成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赤壁之战是它形成的关键。在三国鼎立这种相对稳定
17、的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要发展,首先必须保证国内的政局稳定。同学们,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国家实力增强的途径,只有拥有强大实力了才能担负起统一全国的重任。三国中的每一国都追求以自己的国家统一中国。三方的角逐竞争,最后的胜负如何,请听以后分解。下面我们一道来小结我们这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五、课堂小结播放课件 27:图示小结曹操(200 年官渡之战,统一北方)魏(220) 刘备 赤壁之战(208) 蜀 (221)吴 (222) 联合抗曹 孙权为了检查同学们听课效果,下面我们来做点课堂练习,检验你们掌握情况。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六、练习巩固播放课件 28、29、30、31、32、33:练习基础题:(略)拓展题:(略)四、诗词欣赏接下来,请同学们一道来欣赏这首千古之绝唱念奴娇. 赤壁怀古 。播放课件:3449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课后安排活动:(略)播放课件 50:谢谢各位指导-再见(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