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doc12345.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221093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doc1234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doc1234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doc1234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doc1234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doc1234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姓名:倪祖繁考号:272106400207考区:指导教师:谢晓霞论文定稿时间: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姓名:倪祖繁 考号:272106400207 考区:楚雄市摘要:天文历法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彝族十月太阳历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都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是楚雄典型的彝族聚居地,位于楚雄市中山镇、三街镇、大过口乡接壤处。全村虽然只有 49 户人家但全都是彝族,是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留比较完整,民风淳朴的小山村,该村过年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是楚雄彝族人民过年习俗的一个缩

2、影,从中我们能看到有关彝族年的年节遗俗,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本文拟对当地彝族的过年习俗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初步的阐述和分析。关键词:楚雄彝族;十月历年节遗俗;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就意味着冬天将要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即将来临。虽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五十六个民族大部分都有过年(春节)的传统习俗。因为春节在人们有关岁时节令的记忆中,是祭祀最多,娱乐休闲时间最长的节日,过年也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当然要对将来一年的生产生活作出一些具体的安排部署。而我们所

3、过的阴历新年,正值立春节令前后,是小春作物的中耕管理阶段,是农事相对空闲的时候。如礼记月令里,在“孟冬之月”下面,就特别提到“劳农以休息之”等语,也就是说农民劳作之处田野,辛苦之余,谁不喜欢娱乐热闹,到一年的事情做完了,自然要庆贺娱乐一番,做一些求神祭祀,祈福消灾的祭祀活动。也就是形成阴历过年为何时间会过得这么长的真正原因。俗话说:“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 ,各民族乃至同族异居的人,欢度节日(春节)的礼仪习俗也不尽相同。彝族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民族特色就较为浓厚,他们除了求神祭祀,娱乐欢歌之外,还将尊老爱幼,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体现在节庆当中,形成了一种发扬传统美德与休闲

4、娱乐完善结合的过年习俗。一、彝族过年习俗我在楚雄市中山镇从事教育工作,中山镇比邻着彝族乡镇大过口乡(两镇相距 12 公里) ,为了深入了解彝族过年(春节)的风俗习惯,我趁节假日休息之际,先后多次到距离楚雄 120 多公里至之遥的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发现当地彝族过春节很有地方特色和彝族民间特色。大宜基彝族村位于中山镇和大过口乡接壤处(海拔 2000 多米) 。是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全部是彝族。当地彝族自称“罗罗”属彝族最为古老的自称。 “罗罗”一词有“龙” 、 “龙虎”的意思。大宜基依山而座,人口不多,但是是彝族最为聚居的村落,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相对保留比较完整,民风最为

5、淳朴的彝族小山村,许多风俗习惯至今都还在保留着古人遗留下来的一些礼俗。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彝族的祖先很早就发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太阳历一年分为 10 个月,一个月有 36 天,最后留 5 至 6天过年日。它与现行的农历极为接近,那个时候彝人过年的时间与今天人们过年的时间基本相同,也是在新老年交替之际过年,欢度春节。据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教授兼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尧汉先生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卢央先生合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中论述: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的彝族盛行两个节日:一个在冬季“过十月年” ;一个在夏季叫火把节,也叫星回节。彝族十月太阳历只用十二属相纪日,

6、即按照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兽” ,轮回纪日,不用序数(初一、初二、除三等)纪日。由于用十二属相纪日,一个属相周为十二日,每轮回三个属相周为三十六日,便是一个月;每轮回三十个属相同为三百六十日,便是一年;即一个月三十六日,一年十个月三百六十日,因一年只有十个月,不用十二属相纪月;计算岁数,每过十个月便算一岁。一年十个月终了之后,另有五至六天置于岁末(不计入上月岁末,也不计入下月岁首) ,作为过年日,因它置于十个月终了之后,习惯又叫“过十月年”。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在大部分彝区已失传,被现行的农历所代替,同汉族同胞一起按农历过

7、年。如今彝家人过年,都是按照我国现在使用的夏历即农历。因为夏历与彝族十月历十分相近,夏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约 30 天,小月 29 天,全年 354 天或 355 天。过年的时间基本相同,过年时庆祝的活动方式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他们过年就很具有自己的地方民族特色,其过年习俗保留了彝族十月历的年节特点。楚雄市大过口乡的大宜基彝族村民们现在都学汉族过春节,但他们也过自己的年,习惯上称之为“老年” (彝族称春节为“新年” ) 。多数彝族则选择在农历腊月初一过“老年” ,一般过三天,彝语称“招伙尼机” , “招”是转、轮回之意,“伙”是月份, “尼机”即过年,其汉语为辞旧

8、迎新的时节,相当于汉族的除夕和春节。他们为了过好一个清洁、愉快、舒适的春节,在除夕之前就要开始清扫房舍庭院,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节日气氛。彝语称这一天为“苦智西” , “苦智”其义为灰尘;“西”其义为清除,清扫;也就是扫灰尘的意思。他们把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农具锅灶收拾的井井有条。除夕之日的前两天,每家都要上山砍一棵枝叶茂盛的青松树抬回家里,这一棵松树叫做“天地树” ,也就是祭祀天地神的牌位树,彝语称为“课戏塔兹” 。除夕之日,彝家人都要杀鸡宰羊祭敬天神、地神、家堂祖先、灶神、门神等诸神。因除夕之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每家都要料理丰盛的年月饭,喜喜欢欢吃一顿团圆饭。这一顿年月饭所吃的酒菜佳肴都必须

9、吃有剩余,此习俗就是图个“吃不完用不尽”之吉利。在吃年夜饭之前,当家人要准备一只祭祀用的木制长方形托盘,托盘内摆上祭酒祭茶,鸡头鸡挂。主人端着托盘,首先要到村后的土主庙中,烧香祈祷祭敬土主神,祈求土主爷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祭过土主之后,又回到院子中的天地树前祭祀天地神,然后再进门祭祀门神和祖先。所有祭祀完毕之后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例是在正堂摆青松毛席。青松毛席垫得越厚,传说来年的粮仓会更丰盈。入席时,家中老人及父母坐上八位,其他晚辈坐下八位。要等长辈举杯把盏,晚辈们才能端碗动筷。除夕之夜,彝家人还有晚辈给长辈们端洗脚水洗脚的习俗,彝家人认为,除夕之夜干干净净洗

10、脚,将来要出远门,才能赶上别人吃早饭,才能遇上贵人。所以彝家人在除夕夜不洗脚是不能入睡的。到夜深人静没有他人往来的时候,当家人就要开始烧香祭祀门神,在门上贴封条封门。彝家人贴封条封门时,要念封门经 。除夕之夜,彝家人夜不闭户,家中的老人在火塘边抽烟喝酒,一直坐到通宵,此习俗称为守岁。火塘里一定要烧一个大柴疙瘩,彝家人认为,除夕夜火塘里烧的柴疙瘩越大,那来年的年猪就越胖越大。到鸡叫五更,已是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男人们就必须早早起床,挑着水桶赶快到水井边,放一封鞭炮,向水井里撒几粒米,井边点上三柱香,然后开始念彝语祭龙辞,念毕挑一挑水回家。挑水回家的路上遇到人不能答话问好。此习俗称为大年初一取“龙

11、水” ,去取龙水时越早越好,一个村子哪家先从井里取回龙水,就认为来年的龙神就归在哪家,龙神就会保佑主人来年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大年初一这一天,彝家人还有个规矩,彝家妇女不能做任何家务,此习俗主要是说妇女们一年四季辛苦到头,新年伊始要让妇女们好好休息一天,就连烧火做饭的事都必须由男人们来完成。这一天,彝家人还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禁忌。洗脸时,不能往门外厦子上或院子中泼洒洗脸水,若有违犯,那来年会发生洪涝灾害。不能用嘴吹火塘里的火,若有违犯,那来年会刮大风,遭风灾。不能提刀弄斧,否则会受刀斧之害,遭血光之灾。小病不能服药,违者来年定会常年病魔缠身。不经他人邀请,不进他人之门。大年初一吃早饭,

12、一定要吃几片生姜, “姜”在彝语中是“伴”的谐音,意思是将来出门才会遇上好伙伴。大年初一日出卯时,家里的男人要把早点煮好,在吃早点之前,要给院子中的天地树披红挂彩,端着煮熟的早点及敬酒敬茶祭祀天地之神。此时,每个家人都要跪在天地树前跪拜磕头,祈求天地之神保佑主人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人丁清洁。吃过早点,还要杀一只鸡祭祀本境土主及诸神,吃早饭时还要看鸡头鸡卦,因为大年初一时一年的开端,这一天鸡卦的卦象之好坏,是关乎全年的家庭运程。经常看鸡卦的老人能把一个鸡的头骨和胯骨分成七十二卦,看过鸡卦之后,就能知晓主人来年的生产生活是否能一帆风顺,人丁六畜是否会四季平安。如卦辞所说:“鸡须左靠东,来年财粮丰。

13、鸡须右靠客,种下田庄无小麦。财门左边高,招财又进宝。财门右边高,钱财不好找。鸡卦四平清,家中添财丁” 。大年初一天,家家门前都会拦着青松毛,此习俗示意迎财神开财门。不经主人邀请,一律不准进入人家的门。有特殊情况不进不得的,那自己身上一定要带有一点钱财或者宝物,进门之后,适当送上一点压岁钱,以图主人正月招财进宝之吉利。大年初二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要聚到井边举行祭龙活动。祭龙仪式要在全村人共用的水井处举行。吃过早饭,大伙各自提着锣锅,带上祭祀所用的米茶酒肉,每户拎着一只鸡,聚到井边,彝寨水井边一般都有一棵代表龙神的龙神树或一大块大石头作为神坛标志。他们在井边的龙神树下或大石头前设立祭坛,在井边支起

14、石头锅庄烧火煮饭。祭龙仪式一般由毕摩主持,毕摩设起祭坛之后,在祭坛内铺撒青松毛,并在祭坛内摆上祭酒祭茶及刀头猪肉。祭坛布置好之后,毕摩首先在祭坛内烧香杀鸡领牲。领牲之时,毕摩就端着五谷神碗向水井里和四方撒谷豆谷米,边撒边念彝语祭龙经。毕摩颂祭龙经时,其余参祭众人都要跪拜在祭坛前磕头礼拜,最为有趣的是,参祭人员都会纷纷摘下帽子或围腰去接毕摩撒下的五谷,接到之后自己数数看,如果五谷粒是双数,那来年必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接到的是五谷粒是单数,那说明来年定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天干少雨,粮米欠收。领牲祭祀之后,大伙就要七脚八手的料理祭餐。等鸡煮熟了,毕摩就端着煮熟的鸡肉到祭坛和井边回熟祭祀,并再

15、诵一段“回熟祭祀经” 。念毕,大伙开始吃祭餐,席间大伙相互祝酒碰杯,祝贺新年快乐,来年清吉平安,四季发财。用餐过后,所有参祭众人用锅灰擦黑脸,耍笑娱乐一番。擦黑脸的习俗主要是表示对龙王爷的敬意,传说龙王爷的脸也是黑的。傍晚回家时,大伙都要唱着关龙调把龙神迎回家。祭龙仪式完毕,从大年初三至十五,彝家人都只是以跳歌,唱调子、走亲串戚等方式休闲娱乐,不过完正月十五不下地干活。节日期间,村里要选一位能歌善舞的年轻小伙子当歌头,全村在歌头的带领下,小伙子们弹着大三弦,吹着葫芦笙、笛噜。姑娘们吹着柳叶,遵照歌头安排的顺序,每家院子里都要跳上几场。并以对调子的方式,为主人开开好口气,以图吉利。同时预祝主人来

16、年人口清吉,六畜兴旺,财源广进。当村里人来跳歌祝贺的时候,主人一定会热情迎接,并端出嘴甜的米酒来招待跳歌的客人,犒劳答谢大伙前来跳歌祝贺。彝家人过年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度过美好的年关,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日完,年才算过完。二、彝族年俗的文化内涵彝族年是彝族地区根据十月历传承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居住在楚雄彝州楚雄市的彝族(以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彝族为例) ,过年时的各种习俗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传统习俗,并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围绕着他们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独特的年节习俗,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年俗文化。该年节习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独特,承载着许多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

17、彝族年俗祈福禳灾,求吉心理的体现。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过年时举行的各种祭祀仪式,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够免除灾害、避祸德福,企盼五谷丰登,希望得到神灵的欢心和保佑。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的年节习俗中的祭祀活动是具备功利性的,这也正是是原始宗教活动的根本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免除灾害、避祸德福,企盼五谷丰登,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是求吉心理的一种体现。驱除邪恶,才不会给村民们带来灾难。因此只能驱赶它,不让它危害村民。同时通过祭祀来取悦其他善神,并希望得到善神的欢心和保佑,保佑村民们家事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彝族年俗崇宗敬祖观念和尊老、敬老美德的体现。中国的

18、宗教信仰有人为宗教及各种民间信仰,其突出特点是祖先崇拜。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普遍信仰的文化事象,意味着对于自己的祖先,所怀抱的一种宗教式的情感。祭祖的目的在于祈求生命的母体给予永不衰竭的生命,以及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所以在人生的一切重要时刻,人们都不忘祭祀先祖亡灵。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的年俗祭祀仪式,同样也体现了崇宗敬祖的观念,在除夕日及大年初二的祭龙活动时,都要祭祀祖先亡灵。特别是祭龙仪式结束后分给的祭品,拿回家后,要把带回来的祭品敬献给祖先,并得到祖先的欢心和保佑。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值得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里,敬老和“孝”的观

19、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敬老,首先就是敬重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对祖先亡灵的祭祀和对活着的父母以及祖辈的赡养和尊敬。在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尊老、敬老的观念非常突出,一个家庭里老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家人都必须尊重他,并且在老人面前还有很多的语言和行为禁忌。比如吃年夜饭时的坐次。此外,母亲也是很受人尊敬的,当地关于“龙树”的传说之所以在过年举行祭龙仪式,是为了让人们铭记母亲的恩德,故“龙树”又叫“母亲树” 。可见,过年时的祭龙仪式,还体现了崇宗敬祖的观念和尊老、敬老美德。(三)彝族年俗传承民族文化,表现民族自我意识的体现。过年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时的一些传统习俗,在一定

20、程度上担负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习俗等重要使命。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的彝族人民在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年俗文化,每年的年节习俗则让彝族年俗文化得以传承下来。在村落中,彝族人民十分重视家谱、族谱的作用,这反映出他们企图通过家谱、族谱的教育灌输,强化血液联系,教化、提高氏族成员的凝聚力。在大年初二的祭龙活动中,也是对村民进行本民族历史和祖先业绩的教育,内容大多是一些本民族源流和先贤礼赞,目的是为了宣扬祖德,确记本民族的历史和源流,用以感发子孙的崇敬之心和认同意识。可见,这种借助传统节日来宣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等,是一种有力的途径和方式,它更容易达到凝聚和巩固

21、血液联系的目的。无论是哪一种民族的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同一民族在遵循着祖先传承下来的同一历法进行一些年节习俗活动,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我们是同一民族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有着共同的祖先和历史文化,有着相同的前途和命运,并因此强调本民族的内聚力和认同心理。(四)彝族年俗融会亲缘感情,增强村寨意识和内聚力的体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情好客、重血缘关系”。楚雄市大过口

22、乡大宜基彝族村的彝族人们当然也不例外,在那里你随时都可以被热情好客所包围。在半个月的过年时间里他们走亲串戚,跳歌,唱调子。以青年小伙子为首的歌头还要带领年轻人按顺序到各家跳脚,唱调子以示新年祝贺。主人还热情款待,犒劳答谢大家。在这个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村民们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欢度新年的到来,在这样的活动中,亲缘感情得到了融会,内心情感得到了交流。此外,人们在过年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加强了共同体意识,过年时的一些习俗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过年时许许多多的生活禁忌,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这样一来,就使村民们意识到离开了村寨,离开了集体,个人是无法生存的,从而增强了村寨意识和内

23、聚力。总之,年节习俗已成为当地彝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力倾向的一个符号,他们从世代传承的年节习俗中真切的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三、结语彝族年俗作为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的一种世世代代流传的风俗习惯,是当地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一年之中时间最长、庆祝活动最多、礼仪习俗最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彝族年习俗的产生、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自产生之日起历经风雨的洗涤,今天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这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彝族历史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彝族年习俗已经深

24、入人心,形成了敬仰与崇拜、祈求与渴望的观念文化,并在本民族中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彝族人民在年俗活动中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情感的传递外,还具有生产、生活知识的教育和劳动技能的传播。彝族年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自身具备的浓厚文化观念,为彝族传统文化发展抹上了浓浓的一笔。因此,对彝族年俗文化的认识、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注释: 、刘尧汉、卢央: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2 月第一版。 、刘尧汉、卢央: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2 月第一版。 、高发元: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彝族 ,云南大学

25、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一版。 、刘稚,秦榕:宗教与民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12 月第一版。参考书目:、 彝族文化合订本,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分院出版,2008 年第 1-4 期。、李明: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探析2008 年第二期。、鲁成龙: 彝人过春节 ,楚雄日报社印刷厂,2008 年第四期。、李建昌:大姚桂花彝族年节遗俗调查 ,2001 年。、刘尧汉、卢央: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2 月第一版。、高发元: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彝族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一版。、刘稚,秦榕:宗教与民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12 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