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uhonghai Page 1 of 5脉管系统脉管系统 是人体内一系列密闭而连续的管道系统,分布于全身各部,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着血液;淋巴系统中流动着淋巴,淋巴最终也注入心血管系统。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以及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供其新陈代谢之用;同时,又将各器官和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心血管系统第一节 总 论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心
2、heart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动脉 artery是从心室发出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动脉从心室发出后,在行程中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延续为毛细血管,静脉 vein 是从毛细血管引导血液回流至心房的血管。毛细血管 capillary 是连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相互连接成毛细血管网,血液在此处与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二、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又回到心房。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与组
3、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释放给组织,同时将组织代谢过程中产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回收入血液,这样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网(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在心脏,血液从左心房左心室;从右心房右心室。三、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人体内的血管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 vascular anastomosis 以适应人体各部的机能。按吻合形式可分为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动脉之间可吻合成网或弓,如关节周围的动脉网,手的掌浅弓。较大动脉在行程中常发出与主干平
4、行的侧副管,与主干远侧或另一主干的侧副管彼此吻合,形成侧支吻合。当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侧副管逐渐增粗,血流经增粗的侧支吻合到达阻塞以下的血管主干使受阻区的血液循环得到一定的代偿恢复,这种通过侧支建立的循环称侧支循环 colleteral circulation。静脉间吻合远比动脉丰富,常以吻合形式形成静脉丛或静脉网。动、静脉间吻合可起到调节局部血流和体温的作用。第二节 心 heart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的博动,推动血液循环。一、心的位置和外形1.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 2/3 在身体中线左侧;1/3 在中线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 26
5、肋软骨;后方平对第 58 胸椎;两侧与纵隔胸膜和肺相邻;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心的长轴由右上斜向左下,与身体正中线呈 45角。2心的外形 心似前后略扁倒置的圆锥体,有心底、心尖,前、下两个面和左、右、下三个缘和四条沟。心底 cardiac base 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右心房构成,并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心底后面隔心包后壁与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相邻。心尖 cardiac apex 圆钝、游离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体表位置在左侧第 5 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活体在此处可摸到心尖的博动。前面又称胸肋面,贴近胸骨体和 46 肋软骨,大部分由右Wuhongha
6、i Page 2 of 5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为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前下部一小三角形区未被遮盖,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 45 肋软骨相邻。固在左侧第 4 肋间隙贴胸骨左缘处进行心内注射一般不会伤及胸膜和肺。下面又称隔面,贴于隔上,由左、右心室构成。右缘近似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大部分为左心室,小部分为左心耳。下缘近似水平较锐,大部分为右心室,小部分为心尖构成。心的表面有四条沟:近心底处,有一几乎呈环形的冠状沟 coronary sulcus,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在胸肋面和隔面上,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切迹的纵沟,分别称前室间沟 a
7、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和后室间沟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会合处稍凹陷称 心尖切迹 cardiac apical incisure 上述三条浅沟中均有心的血管行经及脂肪组织填充。在心底右心房与右肺上下静脉交界处的浅沟称后房间沟。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界处称房室交点 crux,是心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二、心腔心有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心的内腔被纵行的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左、右两半心又各分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分隔左、右心房的间隔称
8、房间隔interatrial septum;分隔左、有心室的间隔称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室间隔由肌部和膜部两部分构成,肌部是室间隔下方的大部,主要由肌质构成;膜部是室间隔上部一小卵圆形区域,缺乏肌质,是室间隔缺损(属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部位。正常时左半心和右半心互不相通,每侧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口相通。1.右心房 right atrium 构成心的右上部,壁薄腔大,其前部向左呈三角形突出,称右心耳 right auricle。右心房以表面的界沟 sulcus terminalish 和腔面的界嵴 crista terminalish 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两部分
9、,固有心房内面有许多平行的肌隆起,称梳状肌 pectinate muscles。腔静脉窦是右心房的后部,内壁光滑,上壁有上腔静脉口 orifice of superior vena cava,下壁有下腔静脉口 orifice of inferrior vena cava,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 orifice of coronary sinus。这三个口是右心房的入口,分别引导人体上半身、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静脉血回流入右心房。在下腔静脉口的左前方为右房室口,是右心房的出口,下通右心室。在房间隔右侧面下部有一浅窝称卵圆窝 fossa ovalis,是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房间隔
10、缺损多发生于此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 Todaro 腱之间的三角区称 Koch 三角,Todaro 腱为下腔静脉口前方心内膜下的一个腱性结构。Koch 三角的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所在位置。2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直接位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 肋软骨的后方,其入口即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两口之间有一肌性隆起,称室上嵴 supraventricular crest。该嵴可将右心室腔分为流入道( 窦部) 和流出道(漏斗部)两部分。右心室流入道 流入道是右心室的主要部分,有许多肌束隆起形成肉柱,因此腔面凹凸不平,前乳头肌根部至室间隔下部有一
11、条横行肌束称隔缘肉柱 septomargianl trabecula(节制索)内有房室束的右束支通过。流入道的入口即右房室口,口周缘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三尖瓣环,环上附有三个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 tricuspid valve(右房室瓣) ,按其位置分为前尖、后尖 和隔侧尖。各尖瓣的游离缘和其室面借数条结缔组织索,即腱索连于乳头肌。乳头肌是从心室壁突入室腔的锥状肌隆起。右心室内有三个乳头肌,既前乳头肌、后乳头肌、和隔侧乳头肌。每个乳头肌借腱索与相邻的两个瓣膜相连。当心室收缩时,由于血液的推动使三尖瓣对合而关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的收缩和腱索的牵拉,使三尖瓣不致翻向右心房,以防止右心室的血液逆流
12、回右心房。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 tricuspid valve complex,它们共同保证血液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部分损伤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右心室流出道 位于右心室的左上部,室壁内面光滑无肉柱,形如倒置的漏斗,称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的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是流出道的出口。肺动脉口周缘有三个彼此相连的半弧形纤维环为肺动脉瓣环,环上附有三片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当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阻止血液逆流回右心室。3左心房 left atrium 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是 4 个心腔中最靠后的一个,后方与食管相邻,左心房扩大时可压迫食管。左心
13、房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 left auricle,Wuhonghai Page 3 of 5其腔面也有梳状肌。左心房后部两侧各有两个入口,称肺静脉口,导入由肺流入心的动脉血。左心房的出口为左房室口,下通左心室。4左心室 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左心室壁厚约 912mm,是右心室壁后的 3 倍。左心室的入口即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左心室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左心室流入道 入口即左房室口,口周缘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二尖瓣环,环上附有二尖瓣 mitral valve,按其位置分为前尖和后尖。各尖瓣的游离缘和其室面也借腱索连于乳头肌。左心室有前、后两组乳头肌,所发腱索也连于相邻的两个瓣膜上
14、。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整体,称二尖瓣复合体 mitral valve complex,其功能与右室者相同,室壁内面也有肉柱。左心室流出道 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室壁光滑,称主动脉前庭。其出口即主动脉口。主动脉口周缘也有三个彼此相连的半弧形纤维环为主动脉瓣环,口的周缘也附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当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返流至左心室。每片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主动脉窦,其中左、右窦的动脉壁上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三、心的构造(一)心纤维性支架心纤维性支架,又称心纤维骨骼 fibrous skeleton 心纤维性支架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膜
15、环(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 、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1右纤维三角 right fibrous trigone 位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和主动脉后瓣环之间,向下附着于室间隔肌部,向前移行为室间隔膜部。房室束穿过因右纤维三角位于心的中央部,又称中心纤维体 central fibrous body 。房室束穿过中心纤维体下行。因中心纤维体与房室结和房室束关系十分密切,为心外科所重视。2左纤维三角 left fibrous trigone 位于主动脉左瓣环与二尖瓣环之间,呈三角形,其外侧与左冠状动脉旋支相邻近。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和主动脉瓣环彼此靠近,而动脉瓣环位于较高平面
16、,籍圆锥韧带(漏斗腱)与相连主动脉瓣环相连。由于主、肺动脉瓣环由三个弧形瓣环首尾相连而成,主动脉左、后瓣环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板称瓣膜间隔。(二) 、心壁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三层组成。1心内膜 endocardium 是衬于心房和心室内面的一层光滑的薄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与血管内膜相延续,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血管、淋巴和神经以及心传导系的分支。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心内膜折叠形成瓣膜。2心肌层 myocardium 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室肌层比心房肌层厚,左心室肌比右心室肌厚,这与心各部的机能相适应。有些肌束向心腔内突出,形成梳状肌、乳头肌和肉柱等。心房肌还具有分泌心
17、钠素的功能,心钠素可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3心外膜 epicardium 是心脏表面的一层光滑的浆膜,是浆膜性心包的的脏层。(三)心间隔1房间隔 interatrial septum 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由两层心内膜中夹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卵圆窝。2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室间隔由肌部和膜部两部分构成,肌部是室间隔下方的大部,主要由肌质构成;膜部是室间隔上部一小卵圆形区域,位于心房与心室交界处,缺乏肌质。膜部右侧面有三尖瓣隔侧尖瓣附着,故将膜部分为后上的房间部和前下的室间部。房间部分隔右心房与左心室,室间部分
18、隔左右心室。室间隔缺损(属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生于此部位。四、心的传导系统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律性博动。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右束支和蒲肯野(purkinje)纤维网等。1窦房结 sinutral node 是心的正常起博点,位于上腔静脉与有心耳结合处的界沟Wuhonghai Page 4 of 5上 1/3 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发出的节律性冲动传至心房肌,使两心房同时收缩,并向下传至房室结。2结间束 包括前、中和后结间束,窦房结发出的冲动经结间束传至左右心房肌。3房室结区 atrioventricular
19、 nodal region 位于房间隔下部(房室隔)右侧 Koch 三角的心内膜深方,呈扁椭圆形。其作用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延搁下传至心室。4房室束 atrioventricular bundle 又称 His 束,起自房室结,穿中心纤维体下行至室间隔肌性部上缘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再分支形成蒲肯野(Purkinje)纤维网,最后分布于一般心肌纤维。5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 呈扁带状在肌性室间隔上中 1/3 交界水平分为 3 组,前组分支分布于前乳头肌和附近心室壁;后组分支分布于后乳头肌和附近心室壁;间隔组分支分布于室间隔中下部和附近心室
20、壁。6.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 呈细长索状,经隔缘肉柱到达右心室前乳头肌根部分支分布于右心室。7Purkinje 纤维网可分为心内膜下 Purkinje 纤维网和心肌内 Purkinje 纤维网,最后与收缩心肌相连。五、心的血管(一)冠状动脉 营养心的动脉来自升主动脉发出的左、右冠状动脉。1左冠状动脉 起自左主动脉窦,主干约 510mm 长,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然后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 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也称前降支,沿前室间沟下行,末梢多绕过心尖切迹达后室间沟下部。前室间支分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右室前壁的一
21、小部分、室间隔前 23 部、心尖和心传导系的右束支和左束支前半。前室间的主要分支有: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左右圆锥支和室间隔前支。旋支 circumflex branch 沿左冠状沟绕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沿途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前侧壁和左心室后壁的大部分。旋支的主要分支有:左缘支、左室后支、左心房旋支和窦房结支(40%起自旋支) 。2右冠状动脉 起自左主动脉窦,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右冠状沟,右行至膈面,在房室交点附近分为后室间支和右旋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分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的后 13 及左心室膈面的一部分,此外多数人还分支供应窦房结和房室结。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右缘支、后
22、室间支、右旋支、右房支、室间隔后支和房室结支。(二)心的静脉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这些静脉最后汇入冠状窦,经过冠状窦口回流入右心房。冠状窦位于心的膈面,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此外,起于右室前壁的 14 条心前静脉直接注入右心房;位于心壁内的心最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心房或心室。六、心包心包 pericardium 是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浆膜心包和纤维心包两部分。1纤维心包 fibrous pericardium 是一致密的结缔组织囊,为心包的外层,伸缩性很小,其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延续,下方与隔的中心腱愈着。2浆膜心包 serous p
23、ericardium 分脏、壁两层,脏层紧贴心肌表面,即心外膜;壁层贴于纤维心包内面。两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侈行。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的腔隙称心包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心博动时的磨擦。心包腔在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和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横窦 transverse pericardium sinus 。心包腔在心包后壁与左心房、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斜窦 oblique pericardium sinus。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包腔的前壁与膈之间的交角处,是心包腔积液时,从左侧剑肋角进行心包穿刺可进入该窦。七、心的体表投影心的体表投影可用下列四点连线来表示;左上点,在左侧第 2 肋软骨的下缘距胸骨侧缘 12mm;右上点,在右侧第 3 肋软骨的下缘距胸骨侧缘 10mm;右下点,在右侧第 7 胸肋关节下缘距胸骨侧缘 10mm;左上点,在左侧第 5 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70-90mm。左右上点的连线为心的上界。左右下点的连线为心的下界。右上点与右下点之间微向右凸的弧形连线为心的右界。左上点与左下点之间微向左凸的弧形连线为心的左界。Wuhonghai Page 5 of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