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外毒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有毒物质。内毒素:细菌体内的有毒物质,细菌死亡时被释放。类毒素:毒性降低的外毒素,可做疫苗。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凝聚素:与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 。G+菌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
2、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G-菌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阳敏青,阴敏链氯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 ,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G+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 2080nm 。肽聚糖含量丰富,有 1550 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 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磷壁酸是由核
3、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 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 a 蛋白等,都与
4、致病有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取决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即革兰氏染色原理为: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 ,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 20-80nm,有 15-50 层肽聚糖片层,含 20-40%的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 10nm,仅 2-3 层肽聚
5、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放线菌(Actinomycete )是另一大类革兰氏阳性菌,根据 DNA 中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的含量,放线菌被称为高 G+C 革兰氏阳性菌,而厚壁菌被称为低 G+C 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的第二层膜是衍生特征,这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可能是细菌基部的分支,否则它们可能组成关系相对较近的单系群。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古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祖先,因为它们都缺乏第二层膜,并且具有一些生化上的相似性,比如含有固醇类。此外,尽管恐球菌-栖热菌(Deinococcus-Thermus)类细菌结构上类似革兰氏阴性菌,但也可被染成革兰氏阳性G-菌革兰氏阴性菌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
6、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龙胆紫(crystal violet) ,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safranin) ) ,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或粉色。通过这种测试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细胞壁结构不同的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在反应后的除色溶液中将呈现龙胆紫的颜色。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强,使龙胆紫极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再度染上复染液番红的时候,便呈现红色了。1、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存在于细胞质中各膜结合细胞器中的膜,包括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线粒体膜、
7、叶绿体膜、过氧化物酶体膜等。2、肽聚糖薄层,比革兰氏阳性菌要薄得多 。3、外层膜(outer membrane) ,是在肽聚糖层之外的膜,内含有脂多糖,核糖,O 抗原。4、外层膜中还有孔蛋白,允许特定的分子通过。5、周质(periplasmic space): 指肽聚糖层和外层膜之间的空间 。6、S 层直接与外层膜相连,而非肽聚糖层。7、如果有鞭毛,表毛有四个支撑环而不是两个。8、没有磷壁酸(teichoic acids)或者脂磷壁酸。9、多糖骨架上有脂蛋白。10、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中含有胞壁质脂蛋白(Brauns lipoprotein) ,其作用为通过共价键连接外层膜和多糖。11、大多数革
8、兰氏阴性菌非孢子生殖(伯氏考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除外) 。革兰氏阴性菌的病原能力通常与其细胞壁组成相关,具体说来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又称为 LPS 或者内毒素(endotoxin) )层。在人体中,LPS 可以激发一种固有免疫反应(innate immune response)这种反应是通过细胞素制造和免疫系统活化等来描述其特征的。比如,红肿就是细胞素产生并释放导致的。因为脂多糖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墙表皮,所以大多数或旧型抗生素都不能有效抑制此类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大肠杆菌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于肠道中及厌氧的环境中。革兰氏
9、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征为有一层 out member 与阳性菌种不同。截至 2011 年对大肠杆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标外,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肠杆菌当作实验宿主。除了大肠杆菌外,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流感(嗜血) 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 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等也是革兰氏阴性菌。G+菌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
10、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G-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比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G+菌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
11、菌属,链球菌属,李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分支杆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 炭疽杆菌 丹毒杆菌 破伤风杆菌 李氏杆菌 产气荚莫杆菌 气肿疽杆菌 结核杆菌。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除了大肠杆菌外,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产气夹膜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等也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菌简表类 菌名 G+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属) 乙型溶血性链球(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 G-球菌 淋球菌
12、 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属) G+杆菌 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 ) 结核杆菌(分支杆菌属) 抗酸菌 麻风杆菌(分支杆菌属) 抗酸菌 G-杆菌 大肠杆菌(埃希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肠炎杆菌(沙门菌属) 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志贺菌属) 绿脓杆菌(假单胞菌属) 百日咳杆菌(包特菌属)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以下是其比较:类型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厚度 厚,2080nm 薄,510nm肽聚糖层数 多,1550
13、 层,每层厚 1nm 少,13 层肽聚糖含量 多,可占胞壁干重 5080% 少,占胞壁干重 1020%磷壁酸 + -外膜 - +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类型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510nm 肽聚糖层数 多,1550 层,每层厚 1nm 少,13 层 肽聚糖含量 多,可占胞壁干重 5080% 少,占胞壁干重 1020% 磷壁酸 + - 外膜 - + 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青霉素抗菌谱可记为:融金飞,摆摊破产,奈瑟螺旋。分别指: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
14、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两种奈瑟菌、螺旋体。融金在古代文学中比喻落日,在天上飞是自然的了。奈瑟螺旋是原话,还没想到有意思的谐音组合。下面是论坛里多处出现的一篇文章,大家可比较一下:药理学教学中运用记忆法教学及体会:把青霉素的抗菌谱编成顺口溜:“链葡螺放白肺炭(廉颇落荒白灰滩) ”。通过说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诈败诱敌“落荒”逃到“白灰滩”一举歼敌的故事,就可以联想记忆起青霉素的抗菌谱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金葡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四代头孢菌素的名称可记为:坐林拉定安便,服刑梦多可罗,他的曲颂赛吾派头,比吾痞啰。分别对应:一代中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15、,二代中的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三代中的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四代中的头孢吡肟、头孢匹罗。氯霉素的抗菌谱可记为:老眼(昏花) , (儿女)厌养,伤(心)寒(心)复伤(心)寒(心) ,你可知?分别指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眼部感染、厌氧菌感染、伤寒和副伤寒、立克次体。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一、球菌(Coccus)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有的呈矛头状或肾状。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 0.81.2um 左右。由于繁殖时细菌细胞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细菌粘连程度及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一)双球菌(Diplococcus): 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双排列,如肺炎双球菌、脑膜
16、炎双球菌。(二)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链状排列,如溶血性链球菌。(三)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以四个球菌排呈方形,如四联加夫基菌。(四)八迭球菌(Sarcina): 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八个菌体重叠呈立方体状,如藤黄八叠球菌。(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在几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则菌体多堆积在一起,而呈葡萄状排列,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二、杆菌(Bacillus)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 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疽杆菌
17、(35um1.01.3um),小的如野兔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菌) ,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个别呈特殊的排列如栅栏状或V、Y、L 字样。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菌体弯曲,可分为:(一)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二)螺菌(Spirillum)菌体有数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细菌形态可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生长条件适宜时培养 818 小时的
18、细菌形态较为细菌形态较为典型型;幼龄细菌形体较长;细菌衰老时或在陈旧培养物中,或环境中有不适合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抗体、过高的盐分等)时,细菌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形态,表现为多形性(Pleomorphism),或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称为衰退型(Involutionform),不易识别。观察细菌形态和大小特征时,应注意来自机体或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细菌形态变化。绿脓杆菌:本菌对化学药物的抵抗力比一般革兰氏阴性菌强大。1:2000 的洗必泰,度米芬和新洁尔灭,1:5000 的消毒净在 5 分钟内均可将其杀死。0.5-1%醋酸也可迅速使其死亡,有些菌株对磺胺, 链霉素,氯霉素敏感,但
19、极易产生耐药性。青霉素对此菌无效,但庆大霉素和多粘菌素 B、E ,氨基甙类、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匹罗、头孢唑南等,后两种为三线抗菌药物,应慎用)等抗生素作用较明显,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类抗生素,比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对绿脓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其有效率约为 80%。磷霉素对其也有效,但效果不如以上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医生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人体正常菌群人体皮肤以及与外界相通的口、鼻腔、胃肠道、尿道口、阴道等均有大量各种细菌寄居,这些菌群一般对机体无
20、害,有的还有益,称为正常菌群。但正常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机体致病,在机体防御功能下降、菌群改变寄居部位和不恰当地应用抗生素等情况时均可引起感染,在皮肤、鼻腔多见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拟杆菌等。皮肤的细菌性感染皮肤表面普遍存在着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因此皮肤最多见的感染系由葡萄球菌引起,如疖、毛囊炎等。严重的感染可发展到皮下组织形成蜂窝组织炎或痈等。其次可见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感染,除后者感染皮下有气发展较快外,其他感染局部皮肤均有红、肿、热、痛,或有脓肿形成。眼、耳、鼻、喉、口的细菌性感染眼的细菌性感染有葡萄球菌
21、、链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结膜炎、泪囊炎等。全眼球炎常与眼外伤或异物穿透伤有关。对闭合的伤口感染,除上述细菌外,需注意厌氧菌的感染。若母亲患有淋菌性阴道炎,胎儿娩出时易受感染而患淋菌性结膜炎。母亲阴道有 B 群链球菌、利斯特氏菌皆可感染新生儿致脑膜炎。耳的细菌性感染有外耳道炎及中耳炎。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易引起耳源性脑膜炎。鼻的细菌性感染有鼻前庭炎、鼻窦炎。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厌氧菌及流感杆菌亦可引起鼻窦炎。喉部的细菌性感染中,扁桃体炎最常见,其他尚有咽旁及咽后壁脓肿,病原菌主要是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口腔的细菌性感染以牙周炎和牙龈脓肿最多见,腮
22、腺炎、颌下腺炎少见。病原菌主要系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肺及胸部的细菌性感染正常细支气管及肺泡应该是无菌的,若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睡眠或昏迷时将咽喉处分泌物吸入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亦有因败血症引起肺脓肿及脓胸者。院外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等。院内感染者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如克雷伯氏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院内感染的肺炎死亡率往往较高。颅内细菌性感染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偶见头颅外伤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败血症后的脑脓肿等。脑脊液检查对鉴别化脓性、病毒性和结核性脑膜炎帮助很大,脑脊液培养
23、阳性者对诊断和治疗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有时脑脊液的即刻涂片找细菌亦有一定的意义。腹腔内的细菌性感染腹膜、胃肠道、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兼混合有厌氧的拟杆菌感染。病原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和拟杆菌等。症状根据感染部位不同而有区别,腹水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术后腹腔脓肿对病人有很大威胁,常引起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泌尿及女性生殖系的细菌性感染有膀胱炎、肾盂肾炎、盆腔炎及附件炎等。病原菌同腹腔感染,亦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尿常规和盆腔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细菌性感染有心内膜炎、心包炎、淋巴管炎和静脉炎等。病原菌以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24、菌多见,亦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症状各不相同。诊断 各种感染均有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关键的检查是取血或脓液作培养,有时脓液涂片找菌有助于诊断。治疗 原则是引流和用抗生素,尽可能找出导致感染的基本原因,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皮肤感染,若不控制糖尿病,感染将接连发生。对葡萄球菌可用新青霉素(苯甲异?唑青霉素) 或庆大霉素治疗,严重病例可二者合用。对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可用头孢唑淋钠(先锋霉素号)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MRSA)可选用万古霉素。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果疗效不好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绿脓杆菌感染严重
25、者可选用头孢塔齐定(头孢噻甲羧肟) 。细菌性肝脓肿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治疗:(一)全身支持疗法: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二)抗生素治疗:应使用较大剂量。由于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菌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
26、的抗菌素。(三)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四)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3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别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四个方面是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
27、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 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小儿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1、从发病率上讲,85-90% 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 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
28、下) ;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 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9、上感3-5 天,多合并细菌感染。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13、血象
29、:病毒感染初期:WBC 可轻度升高,但 N 多不高。细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A、WBC 升高,N 不高;B、WBC 正常/稍低,N 升高-多为阴性菌;C、WBC 升高,N 升高-多为阳性菌。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14、机查血象 WBC 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15、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16、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 shock) 。17、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 CRP、NALP 等检查综合分析。基于以上“经验 “,临床操作似 “容易“,然而小儿解剖、生理、免疫等方方面面特殊,血常规又太“常规”了,往往缺乏特异性,儿童疾病又变化多端,传变迅速,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可比拟,积习难改(比如随地吐痰吧) ,所以,原发/继发细菌感染也就多了,要等一些化验结果出来(如病原培养、血清试验,且不说在基层没有相当条件) ,恐怕要耽误了孩子的病了。SARS 早期不也象上感吗?不也少不了抗生素吗?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人们用传统医学不也繁衍生息了吗?所以,用与不用,要辨证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