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也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邓小平说过:“教育要面对世界,教育要面对未来” 。 随着新课改的标准,教育要求老师对教学水平,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了,特别是当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这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虽然都在“如何将学生学习成效有效提高”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活动,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受到“学生发展差异性”因素的
2、影响和制约。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熏染,教师尽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改革,但却始终停留在“注重表象现象培养,忽视内在能力树立”层面上,是一种“有形无神”的教学模式。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将学生全面进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获得学习成效和能力,促进一切学生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全面进步。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推进学生整体发展和进步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一、出发
3、点:联系教材内容,在新知教学中实行层次性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教学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因个人的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比较明显的就是在教学知识内容的掌握上具有不平衡性,有的学生掌握得全面而具体,有的学生掌握得零碎而稀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当前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就立足于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打下基础。二.策略与措施:多元化智能理论教学说通俗一点就是“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如何能真正做到“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
4、知识的认知方式不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当中都成为发光体,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当中都成为发光体,那我们的因材施教就真正落到实处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教育活动,我们所面临的是 21 世纪的孩子,起码有这么几个要点是我们应该思考清楚的。1、注重针对性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大批务工子女到城里上学。他们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因素,导致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异。我们班的黄佳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针对此类孩子,我们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应注重孩
5、子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2、注重反复性教育。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非浅。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将来能立足于社会,有益于社会。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反反复复抓教育、持之以恒抓规范。尤其是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不能因为一两次教育无果就弃之不顾,必须当他们坚强的后盾、成长的导师,反复提醒孩子、反复规范行为,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筑牢他们行为养成的根基。3、注重激励性教育。现在提倡“赏识”教育,认为
6、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育教学中要多以鼓励为主,鼓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之一。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对他们行为的鼓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然而,完整全面地评价学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要努力发觉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生活中典型事例,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教育感化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4、注重互动式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相对单调,他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不过 7 个小时左右,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的时空
7、是很广阔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最了解学生,学生的优点缺点、性格需求、爱好特长他们都了如指掌。在教育学生方面,家长最有发言权,其对学生的教育最有针对性。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单凭学校一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很难胜任这一历史重任的。我们必须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社会、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会、家庭的教育互动式教育,特别是与家庭的教育合作。总之,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说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鼓励个性的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