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差异性叶澜教授曾说过:“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是“ 意外” 与 “惊喜”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是素质教育“ 以育为本” 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反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呢?一、 分类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
2、教学中去。1、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显示优、中、差的层次梯度。特别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考虑,同时要为优秀留有余地,要让他们“吃饱” ,又不至于“消化不良”。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作为教师要建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的学生观,要相信“ 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教师在教学过中就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宜太多太碎,而且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浅的问题由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讨论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3、课后辅导要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学生发展水平的不
3、同,在作业辅导时。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如对于学生困难的学生,教师就要多花功夫,认真辅导,作业要细心批改,而且面批面改,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时当面指导。二、用不同的起点评价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来评价。如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评价时要有鼓励,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如“你虽然只做出一点,但是,已经很不容易了 。只要以后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赶上来的。 ”这样的评价语言丰富,真切感人,让叙述受到感染与陶冶。三、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
4、挥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满堂灌” ,教师应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要设计过于完美的过程,要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展。因为,作为一个自立的人,学生的成长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我们面对的是能力、经验不尽相同的学生,提出同意的要求,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尽量根据显示自己的能力。如在作业布置上,分为必做和选做内容,既使所有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使能力强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不觉得是负担,反而正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学生想象的童真天性就会像展翅高飞的小鸟,展现其智慧的无限潜能。课堂就是一个小小舞台,它不仅需
5、要教师的精心编导,更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齐心协力,尽情发挥,才能演出一幕和谐、生动、感人的戏剧。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时至今日,课堂教学早就不再是局限在课堂和短短的 35 分钟之内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广阔的社会市场,时时吸引着师生。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在“做中学,做中教” 正被更多的教师理解并接受。走出课堂,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成了师生共同的追求。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一下最新的商品信息;让学生到社区去,统计大楼居民的用水情况;让学生回到家里,记录一个月内的生活支出。凡此种种,学生学习的时空在延伸,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学数学、用数学,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会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6、。五、鼓励“再创造 ”,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在头脑中正确树立创造观,要把握创造发展能力的规律,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也应当是与此有关的人类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继而给学生有所启迪的过程,这应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的观点给我们组织这样的教学予很大的启示、他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学会创新,勃发创新的欲望。教学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始于实践,终于实践。而教学评价的结果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推动认识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评价的合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评价的有效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认,而评价的现实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因此我们要将教学评价的结果与建议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活动,从而使评价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扎实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