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陶渊明的入仕思想.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20556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的入仕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渊明的入仕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渊明的入仕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陶渊明的入仕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陶渊明的入仕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生学年论文1论陶渊明创作的入仕思想摘 要陶渊明的入仕思想在其诗歌的创作中影响明显。矛盾的思想,痛苦的追求,入仕的激切和出仕的豁达使得陶诗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容。虽然陶渊明以出仕作为的人生追求,并以隐士的身份影响一代代的士人,但正因杂糅着入仕精神的陶诗才使得陶诗表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特色。关键词 陶渊明 入仕思想 思想渊源 艺术特色AbstractThinking of entering political stratum Tao of its apparen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poetry. Self-contradictory and pain

2、ful pursuit of entering political stratum of the open-mindedness makes impassioned and Chu Shi Shi Tao has shown a profou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 While with Chu Shi Tao as the goal of life, and to a hermit in his capacity as the impact generations of scholars, But precisely because of th

3、e spirit of hybridity with entering political stratum that makes Tao Shi Tao Shi showed a riche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Tao Yuan-ming Entering political stratum Thought Ideological Arts Features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隐士,但是他并非生来就是隐士。作为“田园诗人” , 对于陶渊明来说,其隐逸思想固然是他一生的诗歌创作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以此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诗人” , 可作为

4、世人来说,陶渊明的入仕思想在他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对于陶渊明的前期某些阶段来说是占据主要的方面的。陶渊明就是入仕和出仕思想的复杂斗争中度过了他的孤独而又诗意的一生,具体地表现在其诗歌的写作上,也就自然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入仕和出仕的思想杂糅在他的诗歌写作中,我们有时候感到一种入仕的激切,有时又会是一种出仕的平淡。一、入世和出仕激烈冲突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魏晋时期,就其出仕的时间来说,从他 29 岁出任江州祭酒到他四十二岁辞官归隐,一生共出仕五次之多,这是他入仕和出仕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所以从时间上来讲他的入仕的追求主要存在于他的人生前期。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可以从陶渊明整个一

5、生包括他晚期的诗歌创作中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的激烈碰撞。 “对于历代知识分子来说,超然和介人的冲突, 一直是一个令人烦恼问题,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根源。 ” 对于在苦难中找寻出路的陶渊明来说,我们分明地可以看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挣扎。痛苦也就成了他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状态。同首诗歌中两种不同的思想在碰撞,这也是陶渊明入仕诗歌的一种基本的存在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明确地说陶渊明的哪首诗歌是入仕诗歌或者说哪首诗歌是非入仕诗歌,而只是能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感受他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心理。所以严格的入仕诗歌或者非如是诗歌的划分是没有意义的。陶渊明的诗歌的这种思想杂糅的状态可以从他的很多诗歌里发现。以 始

6、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为例,这首诗歌是陶渊明四十岁时、本科生学年论文2即晋安帝元兴三年,出任镇军将军、徐州刺史刘裕的参军。这首诗就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当时刘裕起兵讨伐恒玄,给昏暗的东晋王朝带来了希望,于是陶渊明感觉到自己的机会到了,他毅然踏上了自己的第三次仕途,这首诗歌就是他在赴任途中写作的我们能够分明地感受到作者矛盾的心理:出仕和入仕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并且呈现出一种杂糅的状态。一方面陶渊明感觉到“时来苟冥会,宛辔想通衙” 。想要在时机到来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施展自己的抱负,顺应时局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建立功业。栖身于仕途。这是陶渊明的入仕思想的表现,是在世俗的观念影响下的

7、陶渊明。而另一方面来说他又高歌:“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表达其对于仕途的厌倦,心里一直向往的其实是田园的闲适生活,以至于面对飞鸟和游鱼都会觉得惭愧。并且表达了最重要返归自然的最终愿望。从诗歌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看出出仕和入仕的两种思想杂糅呈现。 二、入仕思想渊源复杂陶渊明的入仕思想是有着独特的思想渊源的,作为传统的文人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从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他对于儒家作品的熟谙,他的诗歌中经常引用儒家经典。例如他的杂诗其一中“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这句诗歌的“为兄

8、弟”就源于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既然能够熟悉的儒家的经典著作,那么陶渊明就自然会受到儒家提倡的兼济天下的思想的影响,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中就是一般的士人想要建立功绩的追求。这在陶渊明的杂诗其五表现得也是十分明显:“忆我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 ”这首诗歌是陶渊明在五十岁的时候所作的,当时他已经回归田园了,可是内心仍让不能够对入仕的追求释然。在诗歌中作者回忆了少年时候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当年的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回忆少年时候的虽然没有令人高兴地事情,但是内心却是欢愉的,曾经立志要有跨越四海的雄心,展开飞翔的翅膀思想超越时空。整首诗歌的格调是高扬的,感情的基调是乐观

9、的,而且我们能够从这首诗歌中分明的感受到在其田园诗歌中所不能令人感受到的入仕情怀。能够感受到陶渊明也不是天生就是隐士,也是有着兼济天下的猛志,并吞四海的气魄的。然而陶渊明的思想渊源独特的地方在于儒家思想对于他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陶渊明有着把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结合的倾向,他所信奉的儒家的无道则隐与老庄的隐逸思想相结合使得他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又表现出隐逸的倾向。除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之外,陶渊明的入仕追求还跟他的家庭出身有关,陶渊明生活在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家庭的背景也是十分的复杂的。其祖父陶侃曾经是晋朝的大司马,而他的父亲也是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的。也是说在重视门阀的魏晋时期,陶渊明并非是完

10、全地寒门出身,有着出仕的基本条件。作为有着士族背景的陶渊明来说不可能不受到家族传统的影响,这点可以从陶渊明的德诗作命子中得到证明,这首诗是时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所作,那时候陶渊明二十九岁,他在诗作中追忆了先祖的丰功伟绩,并且以此作为激励儿子的依据,仅仅从陶渊明的创作动机上,我们就可以本科生学年论文3发现他对于门庭的重视,而且在这首诗中也可以窥见陶渊明的入仕思想,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书誓山河,启土开封。 ”抚摸着宝剑,迎着狂风迈进,展示出赫赫武功。汉高祖和先祖盟誓,分封先祖开封侯的称号。诗歌的内容虽然是对先祖的追忆,对于后代的希望。可是我们也能够认为这是陶渊明的自己的理想。因为对于的先祖立下的

11、功业他是十分敬仰和羡慕的,并且以之为荣,这也不能不说是作者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追求。自己的时代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作为了,所以只能够寄希望于后代的身上了。但是家庭出身对于陶渊明的影响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促使他怀有出事的饿愿望出仕的愿望。可是他的祖父陶侃出身寒微,而且任职之时被世人讥讽,所以对于陶渊明来说他的入仕背景又是十分复杂的,并不完全地等同于世家子弟。这制约着他的入仕情怀的施展。使他的入仕思想呈现出矛盾的特点。并且在诗歌中呈现出一种杂糅的状态。三、入仕思想的复杂呈现对于陶渊明的入仕诗歌来说,他的大部分表达入仕思想的诗歌都存在他的以咏史或者咏怀为内容的诗歌中。这是因为咏史或者咏怀的诗歌都是作者的

12、主观感情的直接抒发,从这些诗歌作品中我们能够更加容易了解到诗人真正的思想感情。从而窥见他的若隐若现的入仕思想。在这些诗歌作品中,他的大部分入仕思想表达也是复杂而隐含的。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表明自己的入仕思想,而是从侧面反映的。在陶渊明的这些诗歌中,有代表性的是以组诗形式写成的诗歌饮酒 、 杂诗等。对于这些作品来说,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陶渊明经常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满心的忧愤,并在样的基础上体现出自己高洁的品格。在这里我们发现陶渊明不满或者忧愤产生的基础就是他对于社会的一颗用事之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于社会漠然的人会产生深广的忧愤。这也可以看作是陶渊明的入仕思想的一部分。以陶渊明的杂诗其二为

13、例: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秋夜的悠长和悲凉,并且以此衬托出了自己孤寂的心情,表达了胸怀大志却不被聘用的悲凉。长夜漫漫只能独饮排遣孤寂的情怀。诗歌里拥有的不仅本科生学年论文4是自己有才难用的悲哀更加有着对于社会的深刻不满。从这样角度来讲,陶渊明在诗歌里表达的忧愤是深广的。陶渊明的忧愤来自于社会的黑暗,来自于自己有志不获聘的凄凉。从这里我们发现他并没有在诗歌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出仕思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积极地入仕思想以及这种

14、理想遭受挫折后的悲哀。感受到“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痛苦的一生。他的思想情感始终在斗争的激流当中” 。 找到陶渊明“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的根本上的原因。所以陶渊明的入仕思想的表达大都是复杂而隐含的,并且从侧面反映出来。虽然这并不是陶渊明的诗歌取的主要成就的部分,却也不能忽视。对于陶渊明来说的,他的入仕的思想在前期的主要的特点是出仕和入仕的激烈地碰撞,也就是说他的入仕的思想在人生的前期表现得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并非说步入老年的陶渊明就成了完全的隐士,实际上在陶渊明晚年的诗歌作品中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入仕思想的明显显露。也就是说步入老年的陶渊明,其入仕思想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以他的拟古九首为例,我们

15、能够看到入仕的思想在诗歌内容中也有激切的表现,这是创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的诗歌,陶渊明时年五十七岁。诗歌中,作者虽然模仿古诗题目,但是抒发的却完全是自己的情怀。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精卫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口衔细木条,立誓要填平大海。刑天即使头被削去了,毅然舞动着干戚之斧。自己空有满心的抱负和追求,只是时光荏苒,光阴不再。再也没有施展的机会了。借此抒发了陶渊明壮志难酬的情怀。这里陶渊明感慨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其实就是陶渊明的入仕理想,他的一颗兼济天下的雄心。由此我们发现,即使已近步入暮

16、年,陶渊明也没有变成一个完全的隐士,而是心怀天下。还是希冀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四、入仕思想整体探究陶渊明的入仕思想的展现并不是仅仅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在其创作的辞赋中也有着明显的表现。 感士不遇赋是陶渊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首先我们仅仅从“士”这个字的含义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入仕精神,士的含义是说这里指有才华、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作者说的是士人实际上也是在暗示自己的怀才不遇,没有能够兼济天下。这篇赋得主要思想内容就是说胸怀大志并且正直的士在黑暗的社会里得不到重用,而且经常遭到奸人的谗害。满心悲愤的写出了自己的不满感慨。“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陶渊明通过对于士不遇的描绘展现了自己

17、的政治理想,正直的士就应该受到重用,而小人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政治理想实际上也就是陶渊明的用世精神的展现。在陶本科生学年论文5渊明的桃花源记里,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世外桃园,但是归根究底这不过是陶渊明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一种浪漫幻想。其根源还是表现为对社会不满的一颗积极用世的心。实际上也不过是作者的入仕思想的一种侧面展现。入仕的思想虽然并不是陶渊明一生的主导思想,可是作为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性地对陶渊明的作品创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最终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状态。首先入仕的追求使得陶渊明的创作内容更加地丰富,他的诗歌作品里面,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8、的恬然自得的人生境界。而且也会体味到“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的激切。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思想内容自然会更加丰富。其次,入仕的思想也会加深陶渊明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深度和广度,增加自己的阅历,了解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坚定隐逸的思想,从而也为取得更加高的艺术成就打下基础。从风格来说,体现着陶渊明入仕思想的创作部分,也是体现了陶渊明整体上自然古朴的创作风貌,带领我们进入恬淡而又时而激切的艺术世界。陶渊明的入仕思想是复杂,并且经常和他的出仕思想呈现出一种对立却又并存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与陶渊明的入仕思想相对立的制约因素的存在。社会原因来讲,魏晋时期社会大动乱,整个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表现得异常

19、尖锐,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整天热衷的是争名夺利,并不关心民生,所以要实现陶渊明的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出仕归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且陶渊明具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能够发现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也促使他转向于归隐重要原因。从自身的角度来讲,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性向往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所以十分自身就有厌倦官场生活的因素存在,自然乐于归隐山林。这些就作为了陶渊明入仕思想的主要的对立因素,也作为了他的出仕思想的内因。陶渊明的入仕的精神追求,作为贯穿他一生创作的一条思想线索,总是时不时的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时而激切,时而隐含,但是却从来没有消失。从陶渊明辞任彭泽县令往后,他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在生活上安贫乐道的隐士,每天躬耕田野。可是不管是陶渊明的杂诗 ,还是他的拟古之作,都包含了入仕的积极追求。总体上把握陶渊明的入仕思想以及它在陶渊明一生的创作中发挥的作用,我们才能真真正正的理解陶渊明一生的创作整体。本科生学年论文6参考书目: 鲁迅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506 页 陈向春,中州学刊 ,1998 年版,第 100 页 宁稼雨,魏晋风度东方出版社,1992 年版,第 153 页 吴云, 陶渊明论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 5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