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严峻;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了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这充分说明了国民政府的腐朽与反动,从反面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经济上也能逐步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3.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出许多劳动模
2、范和先进工作者,如孟泰和耿长锁等,他们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分析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要点一、严峻的经济形势1.经济形势严峻的表现2.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本课难点: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仍要使某些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
3、问题,学生难于理解。二、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应先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期,我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巩固政权的措施,让学生明确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 “严峻的经济形势”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建议教师把教材中的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制成幻灯
4、片,边放投影边讲述,以加深印象。但这些数字不要求学生记忆。2.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建议教师引用下述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讲述时可引用下述材料: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第二,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可引如下材料:仅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死伤就达三千五百多万人,财产损失达六千亿美元。四、 “恢复和
5、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一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讲明三个问题。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这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讲述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官僚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产生的情况,然后说明官僚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的反动性,进而讲明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统治和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之一。在讲述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时,要重点结合这一问题当中的第二段小字内容。这样,一方面能说明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这一史实,另一方面又为第三目讲述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打下伏笔。没收官僚资本的作用要重点强调。这一问题当中的其他两段小字内容,教师可指导学
6、生阅读,不作要求。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稳定物价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引文,说明当时打击投机商、稳定物价、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小字内容重点讲解“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重要意义,从而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有能力的。统一财经这项措施,可根据教材讲明两点:即统一财经的必要性和效果。统一财经工作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一五”后期统得过多、过死的缺点较多地暴露出来,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改变。这一点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为讲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作好
7、铺垫。3.合理调整工商业,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对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个问题,学生难于理解。讲述时,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1949年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图表,指出当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很大,占有重要地位,能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然而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前能与共产党合作,在建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时期,他们有可能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因此,在这一时期(1949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样做是必要的,正确的。党对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8、的政策主要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发言的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这部分教材中的小字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五、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大力恢复发展生产这一问题,教材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建议教师在讲述工矿企业生产改革后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提到的上海中纺十二厂工人在厂门口贴的那幅对联,说明民主改革、生产改革以后,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教材下面的注释重点讲述劳动模范孟泰和耿长锁的先进事迹,以对学生进
9、行思想教育。这部分教材的小字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内容。中国共产党仅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使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她不仅在政治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经济上也使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裕道路。讲述这个问题时,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讲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这一问题后,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伟大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以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政治
10、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一、A二、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2.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附二:本节参考书目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朱阳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9211991(田克勤、于文藻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东北师大附中 刘学兵) 资料和注释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情况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以几种主要产品产量为例:1949年钢产量为15.8万吨,原煤3 200
11、万吨,粮食1.13亿吨,棉花为44万吨。同历史上最高年份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粮食产量下降了25%,棉花产量下降了48%。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政府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四千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 。194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解放前最高年产品名称 单 位 年 份 产 量1949年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粮 食棉 花花 生油 菜 籽烤 烟大牲畜年底头数猪年底头数羊年底头数水 产 品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头万头万头万吨1936193
12、6 19331934 1948193519341937193615 0008493171190717971517853625215075552440038524.0839735677300没收官僚资本全国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占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80%。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拥有291个工矿企业,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的33%,电力的67%。官僚资本不仅控制重工业,而且还控制了轻工业生产,控制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等。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没收官僚资本”的口号,新中国成立到1949年底,全国
13、共没收官僚资本工业企业2 858个,银行二千四百多家。这些企业共拥有职工一百二十九万多人。四次物价上涨风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不法资本家利用国家和人民的暂时困难先后掀起了四次物价涨风,在市场上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猖狂进攻。第一次涨风,开始在华北地区,波及华中、山东和苏北。华中物价上涨近四倍,山东、苏北物价上升了半倍。第二次涨风从上海开始,影响到各解放区,使粮食价上涨了四倍,一般物价上涨了两倍。第三次涨风以上海为中心波及全国,上海市场物价每天上涨10%30%。第四次涨风,仍然开始于上海,影响到全国15个大中城市的25种主要商品,价格上升了两倍多。四次物价涨风,严重扰乱了国内市场,给全国
14、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资产阶级这种猖狂的投机活动,实质上是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争夺市场的领导权,妄图控制整个国家市场。这不仅使经济陷于混乱,而且弄得人心惶惶,政治不稳。人民政府组织了几次平抑物价的斗争,打击了囤积粮食、纱布等重要物资以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家。人民政府还进行了加强金融管理等一系列斗争,打退了资产阶级投机势力的猖獗进攻。到1950年3月,物价开始回落,5月,初步稳定了物价。“银元之战”物价上涨风首先是从金、银、外币开始的。1949年4月、6月、8月,人民政府分别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颁布金银和外币管理办法,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但不法资本家根本不听。在这种情况下,经中央人
15、民政府批准,1949年6月10日,上海军管会派出两营部队和400名便衣公安人员,包抄了金融投机倒把活动的中心:上海证券大楼,逮捕了238名金银和外币的投机分子。此外,武汉和广州等地也严厉打击了金融投机商。金银和外币是他们投机的主要对象,是物价波动的晴雨表。经过这一打击,金银外币的投机活动基本上被制止了。“米棉之战”粮食和纱布市场上同资产阶级的较量,是继银元斗争之后的又一个回合。银元斗争我们虽然胜利了,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没有受到重大打击,还不服气。那时,物价不稳定,粮食和纱布往往代替货币充当筹码,成为囤积的对象。资产阶级也把眼光转到粮食和纱布市场上。在上海开会的时候,银元斗争刚过去,市面上好像显
16、得平静,其实是酝酿着又一次较量。会议曾经作了一番布置。1949年10月15日,物价涨风果然再起。以津沪为先导,华中、西北跟进,全国物价猛涨。天津是粮食带头,上海是纱布带头;资本家估计我们手里的纱布不多,就从这里突破,很有孤注一掷的架势。武汉受上海影响,也是纱布带头,涉及到粮食和金银。上海仍然是较量的主战场。在中财委统一部署下,各地一致行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一面筹措掌握物资,择机抛出;一面几路进军收紧银根:征收税款,收缴公债款,要求资本家按时发放工资而且不准关厂;公家的钱只能存放国家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私营企业贷款。这一抛(抛售物资,主要是纱布)一收(收紧银根),资本家两面挨“耳光
17、” 。他们原以为大量买进,甚至举债存货,可以伺机抛出,大捞一把,没有料到银根一收紧,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他们错误估计了形势,完全失算了。各地市场从1949年11月25日起趋向稳定,到同年12月10日物价涨风告一段落。以1949年7月底为基期,上海、天津、汉口、西安四大城市的物价涨幅基本稳定在3.2倍的水平上,和我们的物资力量、货币发行状况大体相适应。在这以后,市场物价虽仍有起伏,大的波动没有再出现,说明经过这次斗争,我们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领导地位。资本家对我们搞经济的能力也开始翘起大拇指了。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
18、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全党保证实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的通知1950年3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22次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同一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保证实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决定和措施的主要内容有:一、统一全国财政收支。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所有农业税(公粮)、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合理使用。二、统一全国货物调度。成立全国仓
19、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规定所有仓库物资,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规定一切军政机关和公私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以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这些决定和措施使国家集中掌握了主要的收入、资金和重要物资,迅速改变了建国初期资金和物资管理上的混乱状况。这对于扭转当时财政收支不平衡、税收工作不健全等困难的财政经济局势,对于打击不法资本家的投机活动,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节录)我曾说过: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例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停止膨胀和物价趋向稳定等等,表现了财政经
20、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或者还要多一点。全党和全国人民均应创造这三个条件而努力奋斗。我和大家都相信,这些条件是完全有把握地能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其实现的。到了那时,我们就可以看见我们国家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5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产品名称 单 位 年 份 产 量 1949年 1952年粮 食棉 花花
21、 生油 菜 籽烤 烟大牲畜年底头数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头万头193619361933193419481935193415 0008493171190717975552440038524083973510931536730489124010691143猪年底头数羊年底头数水 产 品万头万吨193719367151785362521506773009881113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第185页。195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产品名称 单 位年 份 产 量 1949年 1952年纱布火柴原盐糖卷烟原煤原油发电量钢生铁水泥金属切削机床万吨亿米万件万吨万吨万箱亿吨万吨亿度万吨万吨万吨万台193319361937194319361947194219431941194319431942194144502790860392412360623260923018022905473.567778l7634886785l637571717113928829614741373105.91263109811231065137512171463107212492537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第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