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论 文 题 目:姓 名: 高福霞 学 院: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 学 号 : 研 二 指 导 教 师: 李志教授 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1重庆大学贸易及行政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高福霞 日期:二 00 七年
2、四月 1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2003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人才 强国战略,强调要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也于同年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目的就是培养和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赋予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时代责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鉴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研究以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通 过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对策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通过实证调查和
3、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 市高校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22 个测评项目的整体评价为 M=4.1,处于比较重要水平,表明他们对这些项目的认同度较高。通过对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就此项目进行 t 检验发现,两者 对这些测评项目之间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评价的一致性较高。 硕士研究生创 新能力的 22 个测评项目经过因素分析得到四个维度: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知识结构、学术创新能力。2)重庆 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对自身创新能力现状评价接近一般水平,得分仅为 2.93。其中学术创新能力 现状的评价居第四位,均值仅为 2.14,处于较低水平;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结构以及 创新智
4、力化能力现状的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均值分别为 M=3.33,M=3.18 和 M=3.17。不同年 龄、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在创新能力现状四个维度的评价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对创新思维能力现状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知识结构和创新智力化能力现状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3)重庆 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2教育体制方面的影响因素、导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学校培养过程与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4)对硕 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评价可归为五个方面,其认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硕士研究生
5、自身层面、 导师层面、学校科研 环 境层面、教育体制 层面以及社会环境层面。5)结合重 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主要从倡导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理念、完善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以及积极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基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对策。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培养对策Abstract: 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diploma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fostering high level an
6、d creative professionals. In 2003,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graduate education reflect a country or a regions overall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
7、on started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ject“ in the same year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this paper was dedicat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sample survey,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assess ,the present state and the influencing f
8、actors of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and students judgment towards the improving measure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foster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Through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1)In Chongqings universities both post
9、graduates and teachers overall assessment shows that they consider the 22 items 3creativity indicators to be relatively important And the average is 4.1.There are four dimensions of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assessment: creative thinking, creative intelligenc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cademiccreativ
10、ity.2)In the universities of Chongqing, postgraduates assessment of the present stateof their own creativity is close to the middle level, whose average is only 2.93.The assessment of academic creativity present state ranks the fourth place, and the average is only 2.14, which is relatively low. The
11、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hinking,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reative intelligence are at the middle level, and their average points are 3.83, 3.18 and 3.17. Besides the factors of different ages, school types and grades, postgraduates assessment of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creativity present state i
12、s significantly divers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as well as different majors.3)Rank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in descending ord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are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eachers,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process and environment of cultivation and the social
13、 environment 4)They are postgraduates themselves, teachers,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5)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tat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measures of fostering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14、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initiativing the concept of 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education, ameliorating the cultivating process and building up the environment for fostering students creativity.Key Words:Postgraduates, Creativity,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I目录1.绪论 .61.1 研究背景 .61.2 研究
15、意义 .81.3 研究目的 .81.4 研究内容 .91.5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 .92文献述评 .102.1 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界定 .102.1.1 创新的涵义 .102.1.2 创新能力的涵义 .112.2 国外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132.2.1 国外创新能力的研究进程 .132.2.2 国外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估 .152.3 国内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172.3.1 国内创新能力的研究进程 .172.3.2 国内关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192.3.3 国内关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研究的评价 .202.4 对国内外创新能力相关研究的评价 .212.4.1 对国外创新能力研
16、究的评价 .213研究设计与方法 .233.1 研究设计 .233.2 研究方法 .243.3 研究工具 .253.4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方法 .253.5 本研究的难点 .253.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6II4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编制 .264.1 初步编制 .264.2 正式调查 .274.4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内容结构分析 .304.4.1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22 个测评项目分析 .304.4.3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分析 .355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评价 .375.1 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405.1.1 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
17、新能力现状的整体分析 .405.2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比较分析 .465.2.1 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比较分析 .465.2.2 不同年龄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比较分析 .475.2.3 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比较分析 .485.2.4 不同学校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比较分析 .505.2.5 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比较分析 .526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 .546.1 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整体情况分析 .546.2 影响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576.2.1 教育体制方面的影响因素 .576.2.2
18、导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596.2.3 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 .616.3 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整体情况分析 .646.4 重庆市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比较分析 .666.4.1 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比较分析 .666.4.2 不同年龄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比较分析 .676.4.4 不同学校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比较分析 .686.4.5 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比较分析 .697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697.1 倡导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理念 .707.1.1 更新硕士研究生教育观念 .70III7.1
19、.2 注重硕士研究生个性发展 .717.1.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727.2 完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 .737.2.1 改革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 .737.2.2 加强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 .747.2.3 完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777.3 营造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787.3.1 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 .797.3.2 创设高水准的交流平台 .797.3.3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808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818.1 研究结论 .818.2 进一步研究建议 .82参考文献 .84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11.绪论1.1 研究背景创新
20、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影响着人类的世界观、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变革,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核心动力。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 ,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到相当的高度: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
21、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有着重要影响。据统计,2002 年我国高校获国家三大奖 10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总数的 77.78,国家科技进步奖占总数的 48.72;SC工收录的我国论文,高校占 70,EI 收录的我国论文,高校占75% 。另有调查表明,在我国重
22、大科技研究项目中,约 70%的项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2目有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也在高校占有相当的比例。可见,研究生教育应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和知识创新的主体,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从高校走出的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又是今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执行者,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国家创新体系完善与高效运行之间不仅具有密切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而且会对国家创新体系各子系统的创新在整体上产生放大效应,创新绩效被层层放大、扩散,最终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不可估量的倍增效应。可见,研究生
23、教育应当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并将其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质量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2003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己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抓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教育部也于同年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目的就是培养和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抓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尽快理清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思路,探索、总结切实可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模式和制度,己经是十分迫切的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赋予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时代责任,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主动应对我国加入 WTO 的挑战及提升我国研究生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