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当山古建筑群,简介,设计理念,发展历史,道教与武当山,武当派,主要特征,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海拔1612.1米,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同时这里也是武当拳术
2、的发源地。,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山上人文景观宏伟壮观,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80千米,南至盐池河佑圣观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龙庙50千米,东至界山寺35千米。在这些建筑线上,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主题突出,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规划严密,建筑杰出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
3、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道教建筑之瑰宝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
4、,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在真武经中,真武的出生地为静乐国,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静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而建元和观;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天津桥、九渡涧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这样,就营造
5、了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使朝山香客一进入武当山,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话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真武的信仰和崇敬。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盛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保持了武当山的自然原始风貌。工匠们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广狭”、“定其规制”、“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的原则来设计布局。营建武当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从陕西、四川等地
6、采买运来,这样就很好地保护了武当山的植被。在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玄妙超然、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在武当山建筑修建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谴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武当山古建筑起源很早。秦汉时,就有许多隐士、道众到此结茅为庵。有史记载,皇帝敕建始于唐代。 唐代时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627-649年),在此敕建五龙祠。
7、大历年间(766779年)建“太乙”“延昌”等庙宇;乾宁三年(896年)又建“神威武公新庙”。到宋代,直接为皇室服务的的武当道教基本形成。宋真宗时升五龙祠为五龙观;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修建紫霄宫。元朝时建成9宫8观。至明代成祖朱棣封武当山为“大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用十多年时间,在武当山长达80千米的建筑线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成化、嘉靖年间,又有所扩建和增建,使武当山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道场。明世宗朱厚熜更封之为“治世玄岳“。这时武当道教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全国道教活动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有各种建筑五百多处,大小楹为两万多间。清代至民国,或毁
8、于兵火、或遭破坏、或坍塌,武当山建筑规模逐渐缩小。,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他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举动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朝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朝廷家庙,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在明朝,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几百年来,武当信徒不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
9、亚。,朱棣营建武当山的原因:,“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这是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对道教的评价。武当山悠久的历史与道教关系极为密切。据图经载“武当,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自周朝至东汉末期,武当山已是修仙炼丹家和隐士的向往之地。著名的隐士炼丹者有尹喜、尹轨、戴孟、马明生、阳长生等。东汉末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我国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武当山修道者明显增多。其中著名的有谢允、徐子平、刘怀道、刘虬、诸葛亮等。武当山已有“太和”、“仙室”等富有道教色彩的名称。唐朝统治者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扶持尊宗道教,使之成为三教之首。唐太民李世
10、民令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敕建五龙祠,首开武当山皇家敕建祠庙之先河。姚简后来也成为著名的道士。据史载,唐代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八仙之一”吕洞宾均曾在武当山修道。吕洞宾的诗文题太和山至今仍留在武当山南岩宫中。,明代的武当山是各地道士定期朝拜的“圣山”,是全国道教活动交流的中心。武当山作为明朝的“朝庭家庙”,其主要功用有三:一是为皇室设醮祈福祝寿;二是为皇帝写符箓;三是为皇室进贡仙品。,道家在长期的文化融汇过程中,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神仙之说,把人们对神仙的向往和道德信仰融为一体,相信人通过修炼可以与神仙一样消遥无待,长生久视,使生命与“道”合一,永恒长存,从而构成了道教完美的信仰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
11、,道家提出了“仙道贵一”和“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重生思想。强调修道的诀要在于保性命之真,即性命双修。修性即修造自己的品德,修命即修炼自己的生命。为了修炼性命,道教积累了诸如吐纳导引、存思守一、四时摄养、炼养精气、服食辟谷、外丹内丹等待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文化和方法,并悟创了太极、形意、八卦等便于人们普遍掌握的、内外兼修的养生功法、武术技法,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道家养生文化。,道教思想的形成:,由于道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它的许多理念很容易为中国的大多数人所接受。就拿道教最基本的戒律与教义来说吧,其戒杀、戒盗、戒贪欲、戒纷争,提倡尽忠孝,报崇本,倡导“为而不争,谦和礼让,”珍惜生存环境、遵循自
12、然规律等等,大多是归属于社会公共行为的准则。这些准则,不仅是道教徒要遵守奉行的,而且也是整个社会应当加以倡导的,因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精神支柱,而且也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仅次于法律的对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正确的规范约束,它有利于整个人和社会的自然和谐与发展进步,在当代社会仍有其发扬光大的无限空间。这自然又是道教文化千年不变的一个原因。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于人类生存空间的极为狭小和历程的极为短暂,人们的见识和能力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局限性,人们只有认识到种局限性,自觉破除自我中心主义的观念,放弃自视优异的心态,走出自我生存的狭小天地,置身于万物宇宙生命
13、的洪流之中,顺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对自身做出合理的估价和定位,才有望在成就自身伟大的同时,维持宇宙的整体和谐与平衡。,武当的武术也非同小可,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的是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明洪武初年,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曾在遇真宫结庵修练。因张三丰被奉为武当武术的祖师,遇真宫亦被历代武当拳弟子崇敬。 遇真宫过去曾叫做黄土城。 遇真宫在最鼎盛时,殿堂道房达四百间,占地面积五万六千多平方米;其大殿是武当山保存较完好的最具明初
14、风格的建筑。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遇真宫是皇帝专为一名武当道士修建的,这名道士叫张三丰。史书记载,张三丰名张全一,字玄玄。他丰姿魁伟,大耳圆目,无论寒暑只披件蓑衣“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仙中人。 张三丰在武当时曾说,此山异日必大兴。几十年后,明成祖果然大修武当。 明洪武二十三年,张三丰离开武当,不知去向。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诏遣使求访张三丰其人。明成祖还在给张三丰的信中说:“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但事与愿违,谁也没能访到有“长生久视之术,超凡入世之功”的张三丰,这位武当高人亦成为神秘而让后人仰慕。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亲自下
15、令建造了“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 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武当山的一名道士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遇真宫也因此成为武当道教浓重的一笔。,武当山的重要建筑,复贞观,老君岩,太和宫,紫霄殿,南岩宫,“治世玄岳”牌坊,紫霄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紫霄殿是宫内主体建筑,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大殿面阔进深各
16、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采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
17、见。,复真观 也叫太子坡。位于天柱峰东北,是登临金顶的必由之路,该观始建于明代前期,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现存殿宇2000多平方米。殿堂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最高处为太子殿。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观中有一栋依岩层叠而建的五层楼阁,以一根立柱支撑着交叉叠搁的十二根梁枋,称为“一柱十二梁“。此楼建筑结构独特,建筑技术精湛,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依然巍峨耸立山间。,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
18、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老君岩是武当山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石窟。当年在石窟前还有23间道房,颇具规模。 石窟正中凿刻老君像一尊。老君像座姿端庄,呈
19、天盘修炼状,面部虽已被人损坏,但观其整座石塑,确有唐代风格。 在老君岩石窟的左边还有一摩崖石刻群,上面有“太子入武当”、“蓬莱九仙”等石刻。这样大面积的石窟及摩崖石刻,同时又汇集了宋、元、明、清四朝宗教祭典文字,这对研究武当山宗教及历史是难得的实物。老君岩现存遗址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它当年所营造的是道教最高尊神居住的环境,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寓所,也被称为“三清境”。,老君就是人们常说的太上老君,其实就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他的名字叫李耳,他的五千字的道德经被道教奉为圣典,他本人也被道教尊奉为始祖。 在武当山的泰常观里就专门供奉着道教尊神老子的圣像。这尊木雕老君像通高.96米,贴
20、金彩绘,面容丰润,精神饱满;神态严肃但又慈祥,象在讲经说法,又似在沉思冥想,开辟“众妙之门”大智慧之人的超然的平静被表现得恰到妙处。观此圣像,不能不为古代艺术巨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 20余栋,建筑面积l 600 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重檐底殿式屋顶。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
21、,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太和宫,天柱峰,这座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殿内供奉着“真武祖师大帝”的鎏金铜像,重达十吨。史载,该殿由2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在北京铸造而成,然后再送往武当山的。 金殿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是良导体,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光球在金殿四周滚动,但霹雳却击不到金殿,这一奇观被称为“烈火炼殿”。金殿造了已经有六七百年了,但还是完好如初,仍然光彩夺目。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
22、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 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
23、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 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米,阔145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4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