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预设与生成的定位与行为改善的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三井中心幼儿园 林洁执笔一、背景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在科学教育领域,人们已经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应成为儿童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儿童用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式学习科学是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也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
2、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确实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就科学课本身而言,科学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我们的一个思路,新课程赋予了教师重组教材的权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科学探究的规律,进行课前预设,并捕捉生成的资源,创设性地进行教学。但如今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教师未能根据各种科学活动种类而梳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科学课:一种情况,教师环环相扣的精心预设封闭了生成的空间;一种情况,教师为了生成而生成。
3、科学角:教师预设很足,但由于老师不能像科学课那样全程关注,因此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介入给予支持,导致生成性资源的流失。一日活动中的科学现象:面对突如其来的幼儿科学发现,教师不能根据现场情况灵机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科学泡泡:评价活动单一,不能追随幼儿兴趣,分析活动价值,捕捉师幼互动的沟通点,从而挖掘新的生成点。科学种植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定位不显明,流于形式,浅与表面,过程参与不予以及时提升生成。2.在科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教师的预设与生成的角色定位不明显。教 师 不 能 把 科 技 教 育 渗 透 在 幼 儿 的 一 日 活 动 中 , 只 注 重 每 天 集 中 活
4、 动 。教 育 目 标 的 计 划 性 强 , 灵 活 性 差 , 教 师 缺 乏 随 机 教 育 的 组 织 能 力 。(1)不能挖掘鼓励幼儿独立地探究和实验.(2)创设有易于生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够.(3)教师的科学素养不足以至于预设不充分,容易遗失生成资源.(4)教师提供的科学材料不开阔.(5)教师的评价不具发展性.(6)教师忽略支持具有延续性、发展性的生成资源.(7)教师容易忽略与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8)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念与行为脱节的表现.科学活动中的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已屡见不鲜,教师面对生成性资源有的能迅速的捕捉判断服务于教学,有的能挖掘其潜在价值,生成新的活动
5、或主题。资源有了,但在利用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成人文化强加到幼儿的文化中,以成人文化的逻辑来安排幼儿学习,为了利用而利用。有的利用过于“简单化“,以简单说教代替,忽略了幼儿的学习方式,使教学中没有幼儿,学习对于幼儿的意义走向消解;有的利用过于复杂化,将所有的知识都一股脑呈现,未经取舍的知识让幼儿无所适从,忽略了幼儿学习的经验基础及年龄特点。如此教学方式破坏了幼儿的学习生态,同时也就破坏了幼儿的精神生态,幼儿失去了在自然常态下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幼儿学习生态的被严重破坏。(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本课题的主导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完全一致,力求体现先进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将科学性与操作性
6、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1. 从实践上看,本课题与教师的行为紧密结合,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推动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能够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方式,能采用儿童的探究思路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的角色是鼓励、挑战和提议的,而不是掌控。但这探究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计划、组织或预定终点。相反,它意味着计划和组织要面向很多预定的终点,所有这些终点都涵盖在公认的学习目标中。这对教师的预设能力及生成能力是一种挑战。2. 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做中学”“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等的研究
7、虽然比较广泛,但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在生态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更是犹如雾里看花,通过课题的研究能够回答:“科学教育中预生成活动存在哪些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这些问题,能够探寻出“科学教育预生成活动的”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为预设与生成研究提供实践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预设与生成理论。“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生成”是“预设”的升华,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因此,我们在科学活动中的如何预生成相结合,如何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让科学回到它原生地,让幼儿的科学
8、探究活动真正处于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引领之下,让幼儿的学习成为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我们将要为之努力的。二、概念界定:对于课题的界定,从四个方面着手:1. 科学活动:科 学 教 育 , 是 一 种 以 传 授 基 本 科 学 知 识 为 手 段 (载 体 ),体 验 科 学 思 维 方法 和 科 学 探 究 方 法 ,培 养 科 学 精 神 与 科 学 态 度 ,建 立 完 整 的 科 学 知 识 观 与 价值 观 进 行 科 研 基 础 能 力 训 练 和 科 学 技 术 应 用 的 教 育 , 这 里 包 括 科 学 课 及 其 科学 区 角 、 自 然 观 察 等
9、 一 切 与 科 学 探 究 有 关 的 科 学 活 动 等 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其中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作为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补充并且比偶发性教育活动容易控制,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 预 设预 设 就 是 教 学 系 统 诸 要 素 希 望 对 方 做 出 有 利 于 自 身 或 系 统 整 体 发 展 的 预期 。 不 仅 包 括 教 师 对 学 生 、 内 容 、 材 料 、 环 境 这 种 显 性 的 、 自 上 而 下 的 预 期 ,而 且 还 包 括 学 生 对 教 师 、 对 内 容 、 材 料 、 环 境 的 这 种 隐 形 的 、
10、 自 下 而 上 的 预期3生成顾名思义,一般来说是指起源、创世、创造、产生和发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生成就是瞬间的绝对产生或是不可还原到此前的瞬间的产生。生成既没有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刻板的模式,他具有偶发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点,它的产生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生本交互作用而产生新因素的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是学生与环境(内环境与外环境)的作用下复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 ”。4预设与生成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教学活动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11、。5.教师的定位: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6.教师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言与行诱导、指引、点拨 学生;教师与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措,与学生 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行为。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师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2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
12、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3动态的知识观。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4. 后现代主义关于教学的不确定性、非
13、线性理论。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是处于积极状态的。这样,传统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严密预设的行为就值得怀疑了。因为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在互动中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因而教学过程中就不存在纯粹的线性因果关系,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也就在所难免了5瑞吉欧教育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互动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发生在
14、不同符号语言之间;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四、课题研究目标1追随幼儿的学习生态通过课题研究,使科学探究中“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在预生成中体现幼儿的学习生态,让科学回到它原生地,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真正处于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引领之下,让幼儿的学习成为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2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使幼儿能用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式学习科学,体会科学的本质,领悟科学的真谛、了解科学家的精神与品质,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思维品质,以及尊重生命的情感。3.提高教师预设与生成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科研及实践能力
15、强的创新型教师。使科学教师能正确认识科学教学中 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能在教学中合理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活动预设能力和智慧生成的能力。并 总结归纳正规与非正规科学活动预生成的组织方式。五、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科学活动中教师预生成时对于幼儿生态的把握,我们拟从下列几方面着手研究。1在各种科学活动类型中教师的预设与生成类型的定位类型研究。2在同种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定位研究。3. 在科学活动中易于有效生成的教师资源的开发。4. 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素养的研究。六、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教师如何基于幼儿的学习生态
16、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活动,使活动在不断的预成、生成中将探究推向纵深。1主要观点(1)活动组织基于幼儿的学习生态基于幼儿的学习生态就是要基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年龄特点、探究兴趣、早期经验基础基于幼儿的学习方式组织开展的科学活动应该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简单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的,使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探索与思考中获得经验得到启发。如“胶囊中是放几个弹珠才能翻跟斗” 、 “东西放入管子将会发生什么”之类的问题。有些可借助 书本和其他资源来获得,如“蚯蚓怎么生宝宝” ,还有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最好留给幼儿直接讨论。基于幼儿的探究兴趣学习的事情是属于学生,而教师也经历其中,这样教师富有巨大
17、的责任。教师经常努力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习事件,教师通过积极地追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教学,基于幼儿的学习基础所有儿童都是带着已经建构起来的关于周围事物的经验、观点和理论来到学校的。这些早期概念中的一部分并不反映已经确立的科学理论。然而,它们可能显示出一种根据经验和知识进行推理的重要能力。教师须尊重幼儿原有的学习经验,不将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幼儿,而是有计划的提供给幼儿开阔思维和建构新理解的机会使其形成新知。(2)活动的开展预设与生成没有儿童参与的就教师独立设计、计划的活动相比较有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生成出新的内容从而将研究不断推向纵深,意义更加深远。2创新之处
18、(1)切入视角创新“预设与生成”虽是热门话题,但是对于“科学教育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研究”抓住了科学教育的关键细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具有深度和创新意义的课题。(2)研究思路创新本课题拟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着手,通过科学角、每周一问、亲子小实验、植物角等非正规的科学教学活动开始,将原先相互割裂的活动加以整合,使各个区域、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研究内容上加以统整,成主题研究,形成研究整体,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扩大活动的外延,研究的过程预成与生成相结合,互为支撑,并充分保证幼儿的探究时间,短短 30 分钟左右的探究活动是不能使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究的。当幼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对几个概念进
19、行反复探究时,他们就有机会对其工作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这样,幼儿就能够将其所获得的认识组织成更为深入、更为有效的理论或观念。七、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举措。本课题研究我们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入手,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本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具体采用观察研究中的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及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1.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而怎样在预设生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摸清目前教师
20、预生成的能力,教师的行为与定位只有在对自我剖析才能取长补短,所以我们把教师分割成 1-3 年的新教师和 4 年以上的成熟教师,制作了一张前测自我剖析表,在教师在行为、预设、角色介入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开展了一些前期性区域活动、科学活动观摩,在研讨会中我们也根据活动预设生成情况,发现以下优劣式。优势 劣势新教师(13)年1.教育理念先进2.师生关系融洽1.先进的理念与具体行动相脱节。2.由于经验欠缺,导致预设不够充分,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足。3.教师不注重角色的恰当转位、过于盲目。4.师生教学对话、互动质量低。5.教师指导过于程序化,不能有效抓取生成性资源。成熟教师4 年以上1.教师准确
21、把握教材2.全面了解幼儿3.善待有价值的资源、比较有教育机智。1.预设过多,为生成而紧缩问题。2.一味追求生成,导致旁逸斜出,漫无边际的“生成”2. 横向比较、更促发展。本课题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需要为实践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的角色定位意识和预生成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利用各种培训、教研、案例分析、书本借阅、随笔记录、课堂实录分析等手段在共同探讨中提高教师在科学领域以及预设与生成方面的能力。而教师的行为和定位只有在不断地比较中加促发展,而只有在同种区域活动的实录中才能进行比较剖析,所以我们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区域活动树叶农作物等。3.师徒拉帮、提速成长。进行了一年的理论强攻和区域活动
22、实录对比,在教师的级组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特别是新教师的行为上能去关注幼儿,能给于幼儿相对宽松的环境,在科学活动的在预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能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材料是否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是通过集体的研讨活动只能使研究放置在浅层次,对于“角色定位、适时介入”等问题不能细化,使得研究进入瓶颈。怎样使成长加快速度,只有在一对一的师徒结对中才能实施。所以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采用相邻班级师徒型结对,在同种区域活动中请徒弟去观察、比较、促反思,有树叶冰气球物体怎样移动磁铁等主要发展并提高青年教师在科学游戏活动预设、介入、生成、指导的能力。并且通过“科学区域观察表”来进行级组的剖析研究。3、纵向课堂、阶段观摩。
23、科学活动是教师在集体活动中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集中点,怎样让课堂精彩?怎样弹性地预设?怎样取舍动态资源?都需要在课堂中来探究。所以我们实行资料收集进行综合式学习,也就是所谓的“每周一学”,一起学习了科学自主学习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介入预设与生成的密切关系用您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等等。结合课程的资源我们主要在动物怎样过冬人们怎样传递信息春天等科学活动中全组进行课堂剖析记录,主要针对“教师在活动中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能促进操作,促进目标的达成?”“自主探究环节中涉及到哪几种学习方式?教师是如何定位的(有哪几种)?教师的介入是否适时、适宜?”“交流环节中有哪些生成性资源,教师如何处理
24、,效果如何,是否基于儿童本位?”“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这几个问题制作了一张表对课堂进行反思。并在研讨活动中进行探究。八、研究初步成效1.提取孩子身边的多元化材料,呈现方式层次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那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呈现方式怎么样呢?以中班科学冰气球二次活动对比为例:活动 1: 活动 2:活动目标:1.在玩冰气球的过程中,能用多
25、种感官感知冰的特征。2.乐意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尝试记录。3. 对玩冰活动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目标:1.在玩冰气球的过程中,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征。2.乐意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尝试记录。3. 对玩冰活动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材料投放:两桶气球,一桶装冰气球一桶装普通气球。呈现方式:一、幼儿自由玩气球,比较冰气球和普通气球的差异并集体记录。引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气球吗?今天,我准备了两种气球,你们去玩一玩,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1.幼儿分组自由玩气球。2.出示大记录表,集体交流并记录冰气球和普通气球的差异。材料投放:分组桌面摆放冰气球,人手一份二、进一步玩冰
26、球,尝试记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材料投放:两桶气球,混合装有冰气球和普通气球。呈现方式:一、幼儿自由玩气球,比较冰气球和普通气球的差异并集体记录。引导语:孩子们,今天带了许多气球,请你们去玩一玩,有什么特别的?1.幼儿分组自由玩气球。2.出示大记录表,集体交流并记录冰气球和普通气球的差异。材料投放:分组桌面摆放冰气球和普通气球,23 人一份气球二、进一步玩冰球,尝试记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首先,投放的材料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及已有经验。在科学活动冰气球前开展了关于气球的系列活动,区域中投放了充气的气球,注水的气球等,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思考,以气球作为载体,既然能网住空气、
27、水,如果气球作为一个容器,里面是冰,同样也能带给孩子新的刺激。所以在提供材料方面根据幼儿已有经验提供对比性的两种气球。然后,投放材料有层次地、有利于地贴合目标。例如:冰气球第一环节是通过能运用各种感官摸、闻、看等来对比普通气球和冰气球地方不同,活动一在材料投放是对比放置,让幼儿很明确地进行对比。而活动二混合放置气球,导致的现场状况是每个幼儿只拿到了其中一种气球,没有起到真正对比的目的。在真正交谈的过程中幼儿对于两者对比感知不多元化。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发现,很多时候就是重演科学历史的过程,而这种重演又是简约式的重演,是让他们在半小时或稍长的时间里发现科学家用了许多个星期甚至是许多年才做到的事。这样
28、的教育就需要引导,分层投放材料就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教师通过一步一步的添加或改变材料的投放,逐步帮助幼儿获取相关的经验。就如活动中第二环节主要是进一步感知冰的特征,那肯定进行舍取全部投放冰气球。而活动二却仍然混合投放普通气球,就混淆了幼儿的感知,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不利于阶段目标的达成。最后,投放材料需要有提供充足的材料数量,才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需要。所以在第二环节中进一步感知冰气球的特征必须要每个孩子人手一份才利于发现和探索。任凭他们观察、摆弄、拆装、品尝、倾听,用眼、用耳、动口、动手、使工具,视、听、味、嗅、思,所有器官开启,使他们在与对象的交往中获得个体的丰富经验。2、架构幼儿已有
29、经验,善点善拨促生成。幼儿已有的经验是探索、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点,与所需解决问题之间的潜在距离将构成幼儿的问题冲突。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知识固着点,知识固着点与所解决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会影响幼儿自主探索活动的难易程度。有效的探究应该基于幼儿原有的经验,而又高于幼儿原有的经验。以大班科学活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为例:”游戏“传兵令”导入,基本了解“信息” 。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传递信息的方式,激发幼儿提取已有经验。集体讨论分享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拓展新的关键经验为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看图书,验证经验。在流程上看, “集体讨论分享生活经验”是本次活动重点部分,教师在这次环节中的引导更是活灵一现的关键。
30、在准备活动中教师的预设也以幼儿的经验为主,预设幼儿的经验分为:手机、电脑、信鸽、烽火台等普遍的生活化的经验。王尚志教授曾经精辟地说:“好教师帮助学生会不露痕迹,学生还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 ”而教师的引导会不露声色地自然嫁接引导,本次活动有 2 位教师在不同班级进行执教,教师引导的作用就在不同的课堂中显露无疑:教师 1:你在生活见到了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把你的记录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学生 1::电话可以传递信息学生 2:传话筒也可以传递信息教师:原来游戏传话筒也能传递信息,还有吗?学生 3:我看到警察叔叔会用一个工具和另外一个叔叔通话教师:那是什么?学生 4:那是对讲机教师:原来在特殊的职业会用到
31、不同的传递方法和工具。学生 5:面对面聊天教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房人们是用哪些方式来传递信息?”学生 1:电脑学生 2:打电话学生 3:用小动物教师:例如哪种动物呢?学生 3:马学生 4:信鸽教师:那都是什么时候用到的方式呢?学生 4:古代教师:那还有吗?学生:用旗子学生 6:还可以写信,把自己想说的画下来。教师:这是你们生活中的方式。爸爸妈妈们呢?学生:他们是发信息、发邮件。学生 6:鸽子传信教师:这个方法很奇特,是什么时候有的,你在哪里看到的?学生 6 回答:在电视里面,古代的时候用的。教师总结:原来看电视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古代也有许多传递的方法。还有吗?学生 7:古代还有射箭学
32、生 8:还有骑马送信的教师:对古时候交通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都是用动物作为交通工具的,那现在呢?学生 8:现在有快递,汽车、飞机学生 9:电脑发邮件。学生 10:我的妈妈在泰国的时候爸爸用手机发信息和打电话给她的。教师:现在的科技真的很发达,无论在哪个国家多么遥远都能用手机传递信息。学生 11:外面有纸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教师:哦,你说是广告宣传吗?不错,你的思维更加宽阔了。能从周围的生活中去发现。学生 12:交通灯学生 13:我还想到一个,但是我没有记录下来。教师:没有关系,现在小朋友们相互碰撞分享使你有了新的想法,大胆地说!学生 13:当快要下雨的时候,看到小蚂蚁们在打架时,就知道要下雨了。
33、教师:的确是哦!这可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信息,从动物植物的身上都能发现,那要下雨的时候还有什么信息告诉你呢?学生 14:会有蜻蜓到处飞来飞去。学生 15:那地震的时候小动物会到处教师:你说的是打旗语学生:点烽火这时教师通过图形记录并且有意识进行分类学生:还有发短信学生:还有偷偷把信塞门缝学生:还有送信学生:还有画上喜欢的画送给别人教师:这些都是属于信的一种。还有其他方式吗?学生:还有叫人来拿东西运到别的地方教师:这叫快递学生:按门铃教师:哦,这是告诉人们要求主人开门的信息。还有吗?学生:传纸条学生:有乌鸦来也是传递消息教师:人们都说一看乌鸦来就是有坏事情发生了。原来有这么多方式方式啊,那看下上面是
34、怎样的传递方式,下面是怎样的传递方式?学生:上面是现代的。下面是古代的。接下来我们从书本中去看看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搬迁教师:在特定的情况下,大自然也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这些知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学生 15:是从电视和百科书里看到的。教师:对的,书本、广告、电视、报纸这些也是传递信息的方法哦!学生 15:马上天气慢慢的暖和,小草要绿了,说明春天要来了。这时教师里孩子们的商讨的声音越来越大了。比较吵闹。教师:传递信息不只是可以说话等各种方式,还可以这样传递呢?看我现在的在给你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教师瞪眼望去)学生:火冒三丈教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信息,不停地传递着。不仅是言语,眼神、动作
35、,都可以传递,通过我们的分享和思考碰撞我们也许会发现更多,接下来我们从书本中去看看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从 2 次活动中,看出教师的引导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出了以下几点:(1)寻找导火索,顺应而试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必须要有个导火索,给予时间、空间爆发,更要索引火源的地点。而教师在这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顺应教学发展的线索,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理解更加到位。活动中教师 1 当出现学生说出 “鸽子送信”的方式时,教师 1势因利导地问出“这个方法很奇特,是什么时候有的,你在哪里看到的?”引导幼儿搜索其他的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更加激发幼儿的生
36、活经验与现代传递信息与之对比。及时深入并激发其他幼儿的思维火花。让孩子的思维在互相分享中拓展。(2)果断及时,因时而动及时,是指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认识和思维展开的最佳时机,果断地加以引导,以有效地推进教学走向深入。而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把握时机,有效引导。当教师 1 在迁移生活说到大自然的时候,教师的回应和引导是那么的及时“的确是哦!这可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信息,从动物植物的身上都能发现,那要下雨的时候还有什么信息告诉你呢?” ,更是结合课堂吵闹环境,适时地运用课堂资源向孩子传递生气的信息,让孩子了解,信息的形式是多么宽泛。(3)井然有序,循循善诱井然有序的引导,
37、是要从学生怎样学,怎样学效果更好的角度思考如何引导,使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相契合,促进学生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入。而教师起的是整理的效果,教师 2 在活动中有意识的让孩子去发现各种信息的共同点,发现有分古代与现代的种类,而教师 1 在整理方面却做的没有那么及时,帮助孩子深入,必须要有循循善诱的方法。3.操作实验中教师要灵活转变环顾四周、调查取样、提取经典在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困难时教师急于给予帮助,在幼儿回答问题稍一慢教师就急于公布“标准”答案,稍一有偏差就给予将其拉回到老师要的答案上。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等待,当一个问题抛下时,要
38、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当一个任务交待下去之后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探索时间,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教师这时要学会耐心等待。耐心等待,意味着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意味着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满足幼儿的探究愿望。就如:活动冰气球为例教师 1 在现场操作活动中先以中间者的站位四顾观察、等待与参与、再提取经典的案例。而教师 2 在现场的站位是从左向右依次帮助幼儿拿剪刀,不参与其中,等幼儿的记录全部依次交流。使得课堂松散,幼儿不愿耐心倾听。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可能会预设多个活动环节,安排
39、好多个环节活动的时间,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然而在活动中有时幼儿会沉浸在探索氛围和与材料积极互动的乐趣中,教师可随机调整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而不是打断幼儿的探索转换为另一个活动环节。而在探索活动一开始,教师如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发现与答案,在无形中就会左右和打断了大多数幼儿的探索,使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因此,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是教师在等待过程中需要思考和把握的。九、问题与思考通过 1 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现实研究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研究将努力的方
40、向:1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需要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并得到教育专家的指导。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2课堂中教师的优化生成。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弹性预设制约着动态生成,动态生成反作用于弹性预设,教学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 ,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3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教师在研究这些鲜活的教育问题时,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
41、创造、有所前进。4关于成果的推广。当研究有了一些成效后,如何将所有取得的共识提供给大家一同来分享?如何将成果进一步在科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得到拓展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做出努力。十、展望未来回眸课题研究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的课题确确实实地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在各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中完善起来的,他给一线的教师构筑了成长的舞台,初步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指导行为,逐步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且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除了他的正式只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要更新课堂教学观念,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行为培养的策略,来促进幼儿自主地发展。下阶段我们将集中精力解决以上所列的 4 点问题,并将探究出的,能有效促进教师行为定位与改善并加以推广运用,同时保留并整理好能说明学生在实验阶段成长的典型案例等,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