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研讨课件 (共66张PPT).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166332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研讨课件 (共66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研讨课件 (共66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研讨课件 (共66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研讨课件 (共66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世界现代史研讨课件 (共66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现代史教学研讨,河北正定中学,一 整体把握,第二十单元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1917年十月革命1939年二战的爆发)第二十一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第二十二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及世界格局的变化 (1945年至今),战后初期,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0年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逐渐走向战争。(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灾难,法西斯侵略势力和反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成为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世界的主要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在两极格局中,美

2、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仍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一部分和中国史的联系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大危机对中国形势产生的影响。 第二部分和中国史的联系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第三部分和中国史的联系 两极格局下的中国所面临的形势;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影响;美苏争霸对中国的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经济的启示;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战后的东西方

3、世界”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7年10月1929年10月(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总特征:一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世界革命高涨;资本主义由动荡到相对稳定。 第二阶段:1929年10月 1939年9月(由大危机到走向新的世界大战) 主要矛盾是法西斯的侵略与反法西斯斗争,基本特征是走向新的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胜利和影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及 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一阶段:1945年8月 20世纪80年代初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世界,案例 第二十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年十月革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十月革命,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依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摆脱了危机.在斯大林领导下,制定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 “一战”后短暂的 “繁荣”后到30年代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从而给世界局势带来严重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经济上得以充分体现。 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从恢复到发展再到危机的过程。即一战后衰败,20年代中期普遍恢复,以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三十年代初又经历了严重的危机,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暂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调整。 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当中,资

5、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奴役的基础上的,其中充满了矛盾,这个体系最终被德国和日本打破。德国和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而英法美对此采取了绥靖政策。另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激烈冲突之后,基本上处于相对和平状态。,战后初期,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到30年代,国际关系更是错综复杂,逐渐走向战争。 国际关系的格局经历了建立、调整、瓦解的过程。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灾难,法西斯侵略势力和反法西斯势力之间

6、的矛盾成为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世界的主要矛盾。 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产生了两股势力: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绥靖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年多的战斗,苏俄打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苏联宣告成立。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俄国无产阶级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采取暴力斗争的形式,取得了革命胜利,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建设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必要的经验,因而造成一些失误。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具有高

7、度集中的特征,被称作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同盟,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最终胜利,而其他两国失败。,许多国家把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不利的国际大环境中(侵略者来势凶猛,绥靖政策的纵容),这也是30年代正义斗争受挫的原因之一。,二 重难点剖析,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1)目的 (2)内容 (3)成效 (4)模式 (5)性质,2从十月革命后到二战爆发前,苏俄(苏

8、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和成效 (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了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2)十月革命后实施战时产主义政策 (3)1921年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4)1925年开始实行工业化方针、1927年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5)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计划经济,直到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3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 美国选择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德日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其原因: (1)国际

9、体系方面 (2)在历史传统方面 (3)在经济实力方面 (4)在政治体制方面 (5)在国际环境方面,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苏联中立自保政策,5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背景不同 (2)战争目的不同 (3)性质不同 (4)危害不同,6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1)二战使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 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3) 全球性战略目标 (4) 美国挑起,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随着“二战”即将胜利,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

10、后世界秩序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以稳定社会经济;“二战”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欧国家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起来,这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2)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3)构成: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

11、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4)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5)作用: 进步方面,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它的建立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便利了美国对外资本输出和争夺霸权。 (6)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美国无力稳

12、定美元,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各国也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这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8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建立原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使得1929年大危机加深;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倡导。(2)建立:1947年,美、英、中等23个国冢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3)主要目的: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4)特点: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多边协定,不是联合国的分支组织。(5)作用: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13、,它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促讲了国际贸易的发展。,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 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实质:都是大国间军事、经济实力对比均势下妥协的产物,都是大国主宰世界国际关系新格局、新秩序; 特点:都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结局:都由于体系内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而趋于瓦解。,(2)不同点: 前者体现英法美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后者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前者是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妥协,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前者在大战结束后两年内形成,后是战争临近结束和战后初期形成

14、的; 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后者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前者影响的时间没有后者长,影响的范围不及后者广; 前者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瓦解,后者是两个战胜大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10德、日两国对“二战”历史持不同态度(能否正确对待)的原因 (1)由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不同处理造成的 (2)由受害国对法西斯的不同态度造成的 (3)两国宗教信仰不同 (4)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11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起飞的共同原因 (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2)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4)两国人民

15、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5)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植等,12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1)经验: 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结合国情制定、调整和实施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创造稳定的经济秩序 (2)反思: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 (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基础相对薄弱。 (3)社会

16、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其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历史长过程才能走向成熟。,(4)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 (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惟一的苏联模式。 (6)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的道路。,14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同以往世界格局变化相比的不同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通过将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

17、国来实现变化的 (3)它由新的世界格局取代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三 重要历史概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新宪法 苏联的肃反运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联 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欧洲战争策源地 亚洲战争策源地,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 敦刻尔科撤退 珍珠港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斯大林格勒战役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联合国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铁幕演说和美国的“冷战”政策 德国分裂 欧洲共同体 麦卡锡主义 古巴导弹事件 中美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世界贸易组织 欧洲联盟 可持续发展战略 21世纪的政治瘟疫,巴黎和

18、会、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 实质 1)巴黎和会:帝国主义战胜国分赃会议;(最集中体现:殖民地问题,还有赔款问题) 2)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 3)国际联盟: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工具;(反映一战后国际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罗斯福新政 背景、内容、实质、意义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义); 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中的思想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制度的改革。,慕尼黑会议 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主张 1)德国:以外交讹诈和武力威胁等手段,利用英法的软弱及其与苏联的矛盾,实现其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

19、2)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以获取欧洲和平,并排斥苏联在该事件的影响;3)苏联:采取了伸张正义的立场,明确支持捷克斯特伐克政府和人民;4)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几经抗争,但一味依赖英法直至被出卖;,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背景、内容和意义 1)德黑兰会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性转变;苏德战场,苏军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解放大部分被占国土;英美盟军胜利结束北非战争;意大利政府投降;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取得绝对优势。 2)雅尔塔会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解放全部国土,并向德国逼近;美英盟军粉碎西线德军的抵抗,并攻入德国。 3)波茨坦会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

20、胜利,德国法西斯溃灭;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联合国 背景、成立过程、地位与作用 联合国在成立初期曾被少数大国所操纵,成为大国利益的工具。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四 隐性知识挖掘,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进程的比较:革命的两个阶段(分两步走) 中俄革命道路的比较: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俄国是城市中心道路。,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特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和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等等进行比较。,苏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国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俄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点社会主义,苏

21、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国则是通过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凡尔赛和约: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对德赔款总数未达成一致;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由于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和约,后来美国和德国单独签约。,凡尔赛体系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而凡尔赛体系再一次使得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联的实质: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四国条约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使得美国和英国拥有相同的制海权。中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之外签约,归还中国山东

22、主权;九国公约再一次体现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罗斯福新政措施中和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如金融货币问题;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经济的计划性;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德国、日本法西斯上台的特点 1)德国:政党核心;合法选举;(1933) 2)日本:军部核心;暗杀政变;(1936) 德日法西斯的民族优劣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民族优劣论实质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美国中立政策: 35年国会通过中立法;二战后修改中立法,现款交易,自行载运;德军在西线得手后,放弃了中立政策和英法

23、结盟;通过租借法案,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关于二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要一分为二,它实质上是中立自保的政策。 二战是逐步打起来的。 敦刻尔克撤退的评价;东方战线的评价(苏联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当今构建和谐世界的启示(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谐相处) 二战的灾难:奥斯威辛集中营在一九七九年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永久的遗痛,对后人的警示作用。,联合国:主要机构、主要宗旨、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如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战后美国经济要搞清楚每一个阶段的特征

24、,如70年代美国出现了贸易逆差,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和联邦德国则上升为最大的债权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给中国经济的启示。如德国国民素质高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呢?国民素质的高下对经济影响巨大。 西德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和问题要结合现实去评述。,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的对华政策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区别。中美建立正式的

25、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 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部分: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经济的启示(一抓二调三参既要改革开放又不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苏东剧变给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警示作用。 世界政治的发展部分: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 世界经济的发展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趋利避害,何谓利?何谓害(如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的现实意义)?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而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又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不要理解错了。,五 学科能力培养,考试大纲文

26、科综合考 试 要 求,历史学科能力表述的实际内涵知识:再认再现和运用资料:获取信息和组织、评论逻辑:分析、综合、比较、阐释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六 课标新提法,要用现代化的观点统筹世界现代史 按现代化观点可将世界现代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转型期的动荡与探索阶段 时间是20世纪初一次大战到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基本上是20世纪的前期。相当于教材下册的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前期有动荡,但也有探索。,第二阶段:现代化的稳定发展阶段,时间是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当于教材下册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

27、世界。 从纵向角度说,三种现代化模式都得到发展: 1资本主义现代化:按照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现代化:斯大林模式。 3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利用新国家政权的力量发展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如亚洲韩国、新加坡。从横向角度说,世界经济组织、贸易组织、政治组织纷纷建立,世界联系加强,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但美苏两国冷战、争霸,以意识形态来把整体世界分裂了,这是违反现代化发展潮流的。,第三阶段:现代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到现在。相当于教材下册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纵向角度说,有三个变化: 1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后工业社会) 2社会

28、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苏东巨变。 3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有机遇,有困难,起点低。 从横向角度看,是全球化趋势加强。,新的观点: 一战爆发原因:指出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军国主义及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世界性大国的出现、科技成果在军事上的运用等方面综合导致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指出是“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的同时,也肯定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历史上的制度与体制创新” 罗斯福新政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成败与得失,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包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代的体制),罗斯福新政、凯思斯主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的出现、日本、联邦德国、西欧国家的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旧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