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命题是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进行的,减少复习备考与高考命题的错位,提高备 考复习的有效性,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特别是研究近几年的各省市高考试 题,尤其是全国新课标试卷。领悟、把握高考命题 规律,最大限度的少走弯路,达到有效备考。,一、熟悉考纲,心中有数,1. 能识别典型仪器和装置图;了解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2.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 掌握常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4. 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5. 能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能控制实验条件。以上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二、研究高考,找准方向,实验选择题:2013年开始出现,实验综合题:,有机制备型实验 气体
2、参与型实验(制备和性质验证) 定量实验(滴定分析等),1. 有机制备型实验,实验综合题型,3. 定量实验(滴定分析等),2. 气体参与型实验(制备和性质验证),一、有机制备型综合实验,(2012新课标卷 28),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 意图及相关数据如下:,回答问题:,(2012海南卷 17),实验室合成1,2-二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如下:,(2013新课标 26) ,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相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回答下列问题:,(2013新课标,2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 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 数据列表如下:,实验步
3、骤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2014新课标 26)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有机制备型实验,实验流程,试题呈现方式及特点,2. 反应原理、主体装置、物理性质、实验过程全部给出,1. 以陌生有机物制备(合成) 为情境素材和知识载体,3. 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探究味不浓,比较基础(难点是混合物分离,即提纯过程),原料(含催化剂)混合,加热反应,蒸馏或回流,粗品,多次洗涤和分液,无水盐干燥,过滤,蒸馏(精馏),纯品,考察重点,有机制备型实验,主要考查点,仪器名称、选择及使用; 沸石使用及作用; 液体混合顺序; 无水盐作用; 洗涤目的; 蒸馏、分液操作要点; 产率计算;
4、误差及分析等。,(2012新课标卷) (4)在该实验中,a 的容积最适合 的是_(填选项字母)。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2013新课标 )(2)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2014新课标)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填标号)。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 。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 使实验的产率偏_ (填“高”
5、或“低”),其原因是_。,考查核心: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操作,首先,要找出杂质:,其次,确定分离方法:,过滤、蒸馏、萃取、分液、重结晶等,要非常熟悉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条件,残留的反应物(一般不能进行完全) 主反应的副产物 副反应的产物(如2013年新课标 26题 ) 催化剂及沸石 反应所需的溶剂,(2014新课标 ,26)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以2014年新课标,26题实验题为例分析如下(思维导图):,异戊醇、乙酸、浓硫酸、碎瓷片,异戊醇、乙酸、浓硫酸、碎瓷片、乙酸异戊酯、水等,异戊醇、乙酸、浓硫酸、乙酸异戊酯、水等,异戊醇、乙酸(少量)、乙酸异戊酯、水等,异戊
6、醇、碳酸氢钠、乙酸钠(少量)、乙酸异戊酯、水等,异戊醇、乙酸异戊酯、水等,异戊醇、乙酸异戊酯等,乙酸异戊酯,反应后,过滤,水洗、分液,碳酸氢钠溶液洗、分液,再水洗、分液,MgSO4 干燥、过滤,蒸馏,Chemistry,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Chem is try,注重实验细节,开放实验室,动手组装、操作,再体验感受仪器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观看实验影像(复杂、危险、有毒、不具备条件的),如:2种分液漏斗(球形、梨形)、3种冷凝管、3种烧瓶等,复习建议,4步,放气操作,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毕业班也该进进实验室!,活塞控制,此外,还要特别关注:(重)结晶、过滤、洗涤等基本
7、实验操作!,。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2)如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 玻璃棒用作引流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2016新课标 26),ade,考查过滤操作要点,(5) 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2016新课标 26),。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除去晶体表面的水分,固体洗涤剂的选择,冷水、酒精等 稀盐酸洗AgCl 稀硫酸洗BaSO4,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合成路线:,(
8、2014大纲全国卷 广西,29),(2) 。下列仪器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_。A. 分液漏斗 B. 漏斗 C. 烧杯 D. 直形冷凝管 E. 玻璃棒,(3) 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_。,(4) ,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BCE,过滤,重结晶,检验洗净方法,取少量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浑浊 出现即为洗净。,(4)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_。A. 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 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 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 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醇和可能残留的溴,(2016浙江理综,29),。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
9、装置如图1,BD,考查溶解、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二、气体制备、参与型综合实验,(1) 氨气的制备,(2016新课标)26一定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a或b)dcfei,考查化学实验:气体制备、除杂、收集及仪器装置连接和使用等,气体制备除杂收集尾气处理,回归课本,(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 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红棕色气体颜色 逐渐变浅
10、,Z中溶液倒吸入Y管中,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 内压强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 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Y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集,打开K2,查考化学实验现象描述及原因分析等,(2016新课标)26一定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气体制备实验设计思路,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净化装置,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备氯气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掌握:H2、O2、Cl2、CO2、SO2、NH3、NO、NO2等,净化装置
11、 (除杂 + 干燥),净化原则:不增、不减,除杂试剂选择:根据主体气体与杂质气体的性质差异,如:H2(HCl) Cl2(HCl) CO2(HCl) CO(CO2) CO2(SO2) NO(NO2) N2(O2),干燥剂选择: (状态、性质)酸性干燥剂:浓H2SO4(H2S)、P2O5、硅胶等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氧化钙、固体NaOH等中性干燥剂:无水CaCl2 (NH3)等,净化装置 (除杂 + 干燥),净化装置:,顺序: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在前,加热在后。,如:Cl2中混有HCl 、H2O(g)N2中混有O2 、H2O(g),收集装置,排水法,排空气法排水法,排空气法,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
12、、水溶性、是否与O2反应,(2004广东 )19. 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 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 。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 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 NO气体,水通过b和c排入B中。,尾气处理装置,1,吸 收 法,燃 烧 法,收 集 法,掌握:Cl2、NH3、HCl、H2S 、SO2、SO3、CO、NO、NO2等,(2010山东 )30.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 ,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 为 a_f,装置D的作用是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d e c
13、b,防止倒吸,吸收多余的SO2,(2013安徽 8)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 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 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 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熟悉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了解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B,(2011全国大纲卷 29) 请回答下列实验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1)如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 C_; D_。,向上排气收集氯气,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 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 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
14、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填序号);,(2011全国大纲卷 29),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海、陆、空,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2011全国大纲卷 29),(1) 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 为_。,(2015广东卷节选)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ACG,(2)按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先打开
15、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原因是_,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_。,(2015广东卷节选)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形散神不散,高度相似!,巧合?模仿?,产生白烟,A中压强比B中 大,打开旋塞1, HCl进入B与NH3混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小颗粒。,烧杯中的水溶液倒吸进入B瓶中,溶液显红色,气体制备实验,气体参与某反应的实验,拓展 变型,难点:装置连接顺序,(2013年石家庄一模)无水FeCl3呈棕红色,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 。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收集无水FeCl3。,(2013年全国大纲卷)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2011年全国新课
16、标卷)28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干扰气体 前堵 后截,MnO2,(2010年海南卷) 17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Ar(Cu)(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m(H2O),由此计算Ar(Cu)。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2008年海南卷) 16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Mg3N2。已知: ;2Mg+CO2 2MgO+C;Mg+H2O MgO+H2;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 ,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
17、相连),(2)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 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_。,(2008年海南卷),26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xCuCO3yCu(OH) 2zH2O , 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 实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 )( )( )( )( )( )( )( )( )( )(l),(2009 宁夏),(2014 石家庄高一期末初稿)探究浓硫酸与过量铁粒(含碳杂质)加热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不考虑水蒸气):,(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Y
18、气体 A(填装置编号)。,DCBEFG,(2015年石家庄一模) 26验证CO能还原CuO,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2015新课标) 26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F D G H D I,高考答案:F D G H D I 合理答案: F G H D I 认为 NaOH为浓溶液,已除尽CO2,无必要检验; F D G H D F I 尾气处理吸收了CO2 ; 典型错误: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如“F D G H D”;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O2,如“D G H D I”;先除水再除CO2,
19、如“G F D H D I”;多余装置,如“E F G H D I”、“E D F D G H D I”; 缺少后续的D装置,如“F G H I”。,气体制备和性质综合实验答题思路,化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思想,(2010课标全国 28)(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 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V6_,V9_;,V(混)相等,控制变量思想,控制变量思想,(2015 广东 33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
20、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 ,(2013 石家庄二模 27 )实验室可用K2Cr2O7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备氯气。 (2)稀盐酸与K2Cr2O7固体混合加热却没有氯气生成。为探究影响氯气生成的因素,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假设1:Cl浓度对反应有影响;假设2:H+ 浓度对反应有影响;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NaOH溶液、K2Cr2O7固体、NaCl固体、湿润的淀粉KI试纸。,稀盐酸 + K2Cr2O7,+ 适量浓硫酸 加热,+ 适量NaCl固体 加热,控制变量思想,控制变量思想,
21、近几年还有:2016北京 26题2014福建 25题2014广东 33题2012广东 31题,实验方案的设计,(2015新课标) 26 (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法一:向盛有NaHCO3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法二: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比NaHC2O4溶液的pH大。 典型错误:1. 将CO2气体通入草酸溶液中产生碳酸 ;(反应原理不清楚)2 . 配制相同浓度的草酸和碳酸溶液,测定溶液的pH,草酸比碳酸的小。(试问固定浓度的碳酸溶液怎么配制? ),(2015新课标) 26 (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为二元酸强 。,正确答案: 1. 用NaO
22、H(或K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或KOH)物质的量为草酸的两倍(或相同含义)。 2. 一定量的草酸溶液与足量NaHCO3或KHCO3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 3. 测定草酸氢钠或草酸氢钾溶液的pH7。典型错误: 1. 用NaOH(或K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或KOH)物质的量为草酸的一半(弄反了草酸与一元碱的用量) 2. 用足量Zn与一定量草酸反应生成氢气,测量氢气的量(方案不严谨,无定量思想) 3. 测定草酸的电离常数有两个(怎么测草酸的电离常数呢?),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题加大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进行化学
23、实验的基本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解题的难点。解题的 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评 价选出最佳方案,一般开放性较强,难度较大。2015年高考理综26题实验题第(3)小题,设计实验方案分别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草酸为二元酸。由作答情况看出考生对这些要求意识很淡薄,考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不知道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有何要求):一是实验原理的选择不科学或错误;二是解答时语言描述很不规范。设计实验方案时原理要对、操作要明确可行、语言叙述要简 明严谨(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特别是涉及定量思想实验的解答)。,(2011山东)
24、 30 (4)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 。,常见滴定分析 中和滴定: 2018全国26题 2018北京26题 2017全国26题 2017北京27题 2016全国36题 ; 2014全国28题 氧化还原滴定:2018全国28题 2018全国26题 2018天津9题 2017全国26题2016全国36题 ; 2016天津9题 2015全国28题 沉淀滴定: 2017天津9题 2016全国27题 ; 2014全国28题,主要考点指示剂选择滴定管使用滴定终点现象误差分析化学计算 (直接滴定与反滴定的辨别),个人感受:,1、必须做(横、纵)大量的试题,尤其是历年高考真题。,2、关键是要
25、潜心研究高考真题,把握命题方向:题型、信息呈现方式、知识点 、能力考查点、创新点、出现频次、解题思路、答题模版等。,3、要储备大量的工具(书):历年高考真题、大学课本、核心期刊、知网等。,4、全国卷题型多模仿南方发达省份,且滞后。,5、把每道好题的创新点记下来,命题时多用、组合用。,6、我们的所谓的原创题,大多都有高考题的影子。换素材、载体或情境 换设问方式 高仿,化学主观题创编过程:,确定题型、考点 收集资料、查找素材 提取相关内容绘图润色 磨题定稿 初步定题 模仿编制 二审反馈 讨论修改 三审校对 定稿印刷,研究高考真题最有价值!,精选研究各大市高三质检模拟统考题!,再优秀的模拟题也是仿照高考题创编出来的!,权威、胆量,好“师”多磨,教 师 课 题 研 究,磨课,上节好课,磨题,出道好题,“研究”就得“磨”,磨炼促进成长!,反思与收获,新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