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教文言文在教学矛与盾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的“自相矛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检查朗读以后,根据文后注释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在弄懂课文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卖矛和盾的这个人怎么样?你觉得能不能把这两样东西全部卖掉?让学生想办法。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四种方法:方法一:碰到一个人,把矛卖给他,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卖盾给另一个人。方法二:把矛和盾卖给同一个人,想卖给他矛,说我的矛所有的盾都能穿透。最后神秘的告诉他,不过我的盾很坚固,我的矛也穿不透它,如果被敌人买去方法三:买一赠一。方法四:同第三种方法,先把盾卖出,然后说,只有我的矛才能穿透我的盾。学生充分表达
2、以后,让学生模仿矛与盾用文言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反思:寓言故事的寓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时候,才会显现它的生命力。让学生为文中的人物想办法,一是为了明了寓意。这种寓意的获得是千差万别的,不会统一在教科书、教参规定的范围内,体现了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二是让学生用现代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拉近了文言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愿意学习文言文,而不认为文言文是枯燥乏味的。让学生仿写,其实是一种积累,因为学生完全可以仿照原文中的句子,在写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无形中也就进行了语言积累。这种仿写又是创造,让学生学习使用文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想像部分要靠自己感受的文言文的规律去组织句子,去确定篇的结构,从学生写的结果来看,这种目的基本达到。语文学习,在很多时候,不可能没有差异,即使是面向全体的设计。这种设计,不同学生会有不同感受也会有不同收获。底线是让每个学生喜欢文言文,能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