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需喂哺不是一哭就喂babyABC孩子出生后头几个小时和头几天要多吸吮母乳,以达到促进乳汁分泌的目的。每当婴儿因饥饿啼哭或母亲感到乳房充满时就应该进行哺乳,哺乳间隔是由宝宝和母亲的感觉决定的,这就叫按需喂养。我们提倡按需喂哺宝宝,但这并不是说宝宝一哭就得喂。因为宝宝啼哭的原因很多,也许是尿湿了,也许是想要人抱了,也许是受到惊吓了,等等,妈妈应该做出分析判断。如果把宝宝抱起来走一走,或是给他换掉脏尿布,他就能安静下来,停止啼哭,那么就可以不必喂奶。喂奶过于频繁,一方面会影响妈妈休息,造成奶水来不及充分分泌,宝宝每次都吃不饱,过不了多久就又要吃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频繁吸吮也会使妈妈的乳头负担过重,
2、容易破裂,疼痛难忍,无法哺乳。一般情况下,未满月的宝宝每天吃奶次数较多,大约 10-12 次;1 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每隔 3 个小时喂一次;2 个月以后宝宝就可以每隔 3 个半小时吃一次奶,这样比较符合宝宝胃肠排空规律。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是要根据宝宝和妈妈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喂奶时间。如何减少宝宝感冒的次数 一直以为自己对宝宝无以复加的细致和关爱,可以让他始终健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可能是人工喂养,一样得病不多,有些是母乳喂养,反而经常生病。并不能因为这个而怪罪母乳。要相信母乳永远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只是个体差异和护理方法不同而已。你要想一想,如果你的宝宝不吃母乳,也许得病的几率会更高。话题扯远了。
3、所以,六个月之后的宝宝,要比以往的日常护理提高警惕。以往不会生病的情况,现在可不一定,千万不能大意。尤其到春季、冷热交替的季节,都是感冒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二、少穿衣、少盖被 其实我在宝宝八个月之后调整的护理方式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少他的穿衣、盖被,让他不再始终处于温暖出汗的环境包围中。 宝宝奶奶家暖气很热,室温在 22 度以上,中午更高。前几个月刚来奶奶家,一直穿着保暖内衣裤,有时甚至再加一件春秋衣。宝宝经常手心热热的。宝宝爷爷奶奶就怕冻到孙子,有时抱着还会拿个小褥子裹一裹呢。晚上睡觉,宝宝奶奶给做了棉睡袋,柔软暖和,可怜宝宝睡前总是满头汗呵。在我的请求下,又改
4、做了一个薄棉的,好歹不太出汗了,但我估计还是比较“温暖” 。就是这几个月,宝宝频繁生病。 八个月之后,我坚决去掉了宝宝身上的保暖衣。在家,只穿一件春秋衣,一个薄马甲。当然,刚睡醒时,要再加一件外套或用毛巾被包裹一下,等活动开了暖和了再去掉。 (刚睡醒时宝宝身体热量少,这时要特别注意宝宝不要着凉)到中午阳光明媚时,会连马甲也去掉。只穿一件单衫的宝宝,无比利索,小手渐渐变得温润、潮湿。这才是健康的体温表现。 晚上睡觉,我也忍痛摒弃了那件柔软的薄棉睡袋,改为一套春秋衣裤。原来盖在身上的薄棉褥子也改成了毛巾被。宝宝睡觉时的汗消失了,睡眠也踏实了许多。 其实为宝宝减衣减被也需要勇气和正确的判断,MM 们
5、总是担心宝宝会着凉的。标准就是,减衣减被后,摸摸宝宝的小手,温温的就是温度适宜。熟睡时,脚也是温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适的温度。宝宝自身的散热和排汗功能还不够完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会觉得热、出汗、不舒服,而宝宝就不一定。他又不会说话,只能这样热着。如果宝宝长期穿衣过多,手心经常是热热的,尤其是干热,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这样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肺胃蕴热,降低抵抗力,引发呼吸道感染。 三、宁可少吃不要多吃 做妈妈的,都是无比疼爱宝宝的,喜欢看宝宝多吃饭,恨不得天下的美食让宝宝都吃尽。我也一样走入了这个误区。 随着宝宝的长大,辅食吃得渐渐多起来。我也生怕自己的宝宝少吃到哪样美食,担心缺乏哪种
6、营养。每天努力地为他安排着各种各样的食谱,各种各样的营养搭配。这种方式肯定是没有错误的,但关键是量一定要掌握好。 回想宝宝在前几月的饮食,吃饭总量是偏多的。因为他不爱喝奶粉,我总担心他缺营养,想方设法想让他多吃点,尤其是荤菜。宝宝倒也好喂,食欲还不错,一般给他准备的饭都可以喂下去。有一段时间他吃三顿饭,每一顿都是大半碗稠粥或面条,再加上好几种鱼/虾/肉/肝/蔬菜等,还一定要用小勺每天灌他 300CC 以上的奶粉(他同时还吃母乳) 。现在想来那时真是鬼迷心窍了,才七八个月的孩子,要给他那么多东西吃,身体负担能不重吗?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依然是三顿辅食,但我已经把量大大减少了。在保证各种营养种类的
7、前提下,我时刻告诫自己:宁愿少吃,不能多吃。每顿饭都严格控制,稠的食物不可超过半小碗,很稀的食物可以稍多一些;每天的蔬菜量略有增加,但荤菜类少吃,坚决不超过 1 大匙,哪天感觉他消化不太好时就不吃。荤菜类多吃鱼,少吃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减掉一顿辅食,但牛奶和水果不减。这样即易消化,还保证了营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整,宝宝的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得到了休息,最近明显感觉到他的食欲大大增强。每次无论吃什么饭都会急得吱哇叫,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抢食物和小勺往嘴里塞。这在以前是很少有过的。 其实宝宝的消化系统与他的免疫系统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摄入食物过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肾脏、肝
8、脏负担过重。不久就会食积成滞热,留阻体内,防碍正常循环,降低抵抗力,引发疾病。 还是那句老话:“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确是多少代人抚育儿女流传下来的真理啊。四、水是健康之源 众所周知,水是个好东西,水能治百病。但到了小宝宝身上,有时喝水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任务。许多妈妈会想,喝水太费劲了,不爱喝就算了,反正喝那么奶,也算水了。此言差矣。水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添加辅食后的宝宝,一定要每天加水。稍大一点的婴儿,由于吃的食物成分已逐渐接近成人,每天一定要喝水。一般150CC 是婴儿的一天需水量。 喝水当然最好的是白开水,但许多宝宝可能根本不接受白开水。宝宝也不爱喝,但他喜欢喝果汁。我的方法就是给
9、他喝果汁加水,开始 1 比 1,后来越兑越淡,果汁越来越少,几乎接近白开水了。现在,他已经养成了喝水的习惯,到时会主动想喝,而且也可以喝点白开水了。每天我也会煮点梨水给他喝,放上一两粒川贝和红枣。小婴儿的体质一般是偏热型,容易上火,经常喝点梨水,润肺祛火,也算是起到保健作用吧。 对于拒不喝水的宝宝,一定不可以一直顺着他,要想办法改掉这个坏习惯,比如用果汁加水或用小勺喂。小宝宝的习惯是靠家长来培养的,如果他 10 个月时不喝水,那到一岁他也不喝,到两岁、三岁,如果一直没有养成喝水的习惯,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最近两个月,我给宝宝喝水的量较以往更大一些,每天一般在250CC 以上。他的尿量、汗量比
10、以往大了,感觉体内原有的郁热慢慢散出,我想这也是抵抗力增强、少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小婴儿肾脏功能发育不全,往往由于喂养不当肾脏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喝水也是增强肾脏功能、滤出毒素的重要手段。身体代谢系统功能增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都随之良好运转。五、有生病苗头时抓紧采取措施,细心护理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宝宝有生病前兆或迹象时,妈妈如果能细心观察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避免生病的。 比如宝宝开始流清鼻涕。这明显是感冒的前兆。如果刚开始流一点时就能够发现它,肯定要比流了一天才知道要好得多。宝宝经常会打喷嚏。其实小宝宝受到空气纤尘刺激时也会打喷嚏,不一定都是感冒了。我会密切注意他有没有打出鼻
11、涕。如果没有,不必大惊小怪。如果有,哪怕一点,也要注意了。 喝葱白煮水是在宝宝刚开始流鼻涕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曾在有的妈妈论坛看到宝宝喝了葱白煮水一天,就不流鼻涕了,当然感冒也就终止了的情况。煮法很简单,就是用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那么长即可,加水煮约半小时,成 300CC左右。可放冰糖调味。 如果有点轻微的咳嗽迹象时,川贝梨水或川贝蒸梨都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法。在病还未发起时,抓紧多喝点梨水,一般会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还怕感冒还怕咳嗽,不妨两种水一起煮。我通常就是在川贝梨水中放上一段葱白,还可以加上块萝卜,既能预防感冒,还有营养呢。 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想控制病情发展
12、,喝的水一定要够量,一般每天要在 300CC 以上才会有效果。如果宝宝已经有明显的病状了,这时不妨试试在两小时内让他喝水 100CC 以上,可能会有截断病情的奇效。二是不管葱白水也好,川贝梨水也好,都是保健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在病还未发起之前是有效的,一旦病情发展,仅靠这些是起不到治疗作用的,必须配合药物治疗或及时去医院,以免贻误病情。 再比如宝宝某一天的大便次数由一次变为两次,内有未化之物,或宝宝的舌苔突然变得白厚,这都是宝宝消化系统运转不正常的信号。这时要给宝宝的食物减量,尽量喂食易消化吸收的东西,比如水果、蔬菜、蛋羹和米汤等。不要怕宝宝营养不全面继续喂许多的肉鱼虾等。要知道一天两天少吃点
13、东西是绝对影响不到宝宝的营养的,反而会减轻他的肠胃负担,提高免疫力,对健康有益无害。 通常我在感觉宝宝消化不太好、舌苔厚时,会适时喂他两次王氏保赤丸,健脾祛滞。或喂点金双歧、乳酸菌素片之类,增强消化能力。当然喂食酸奶也是改善消化不良的一个好方法。 宝宝消化不太好时,容易积食,积食的宝宝抵抗力会下降,稍一受凉就容易感冒。所以在有消化不良的端倪时,就要重视它,采取措施,确实可以有效防止生病。 六、增加宝宝的户外户内活动 多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加强户外活动的好处是妈妈们都知道的。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冬天,在不太恶劣的天气里,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宝宝接触室外
14、冷空气,也是非常必要的。 户外活动的重要性毋庸赘述,户内活动也同样重要。相比而言,宝宝在家的时间还是要比在外的时间长一些。一定注意让宝宝多多活动,比如爬行、走路、蹦跳等,不要总让他坐着玩。尤其每次吃完饭,稍稳定半个小时之后,最好让宝宝活动活动。宝宝的活动量大了,身体得到锻炼,不仅食欲和消化好起来,连喝水也会比以前增多。宝宝活动之前,要注意给他减减衣服,即使这样宝宝活动之后也通常会满头大汗,这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正常出汗排泄对他的健康是有益的。 结语想到的和体会比较深的就这几点了,当然还有许多避免生病的注意事项,比如出汗后不要吹风啊,睡觉时不要着凉等等,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护理常识了,在此不再赘述。
15、 最后,还要告诉各位妈妈的是,不要对小宝宝的生病太紧张。即使我们百般精心护理,小孩子也总要生病的,每年 3-4 次的感冒都是正常的,也是自身免疫系统完善和提高的一个标志。妈妈的心都是柔软无比的,宝宝生病时的焦急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在尽最大努力去避免可以避免的病痛之外,要学习的,就是用轻松一点的心态去对待宝宝的病痛,积极地照顾他、治疗他。要知道,宝宝很快就会恢复到从前的健康、活泼、可爱。一直以为自己对宝宝无以复加的细致和关爱,可以让他始终健康无疾。六个月之前,他也确实令我满意甚至得意,从未有过什么大大小小的病痛。但六个月之后,烦恼来了。自满六个月起,先是旷日持久的感冒咳嗽,还未痊愈,又是幼儿急疹高
16、烧,再过一个月,感冒又来了。虽然这几次病都不算严重,都在我的对症下药和家庭护理下康复了,没有去医院忍受针扎之苦。但到了最后一次感冒时,我也是很沮丧甚至灰心了。为什么如此精心护理、小心翼翼,他依然小病不断? 从八个月感冒之后,在灰心之余,我也反省自己。于是,调整了部分日常护理方式。我想这些调整可能的确有效。自八个月至现在,宝宝 10 个多月了,没有再发生过以往一个月至少要出现 1-2 次的感冒之类的状况。 在此,对于如何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尽力地去减少感冒的次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疾病多发阶段提高警惕 不要因为宝宝自出生以来还未生过病而洋洋自得地认为宝宝的抵抗力很强,也不要以为自已坚持母乳
17、喂养就可以保证宝宝不生病。六个月之前的宝宝,确实还没有到疾病的高发阶段。一旦过了六个月,婴儿体内的母体免疫球蛋白彻底耗尽,疾病的高发期从此开始。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抵抗力会相对强一些,但也是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可能是人工喂养,一样得病不多,有些是母乳喂养,反而经常生病。并不能因为这个而怪罪母乳。要相信母乳永远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只是个体差异和护理方法不同而已。你要想一想,如果你的宝宝不吃母乳,也许得病的几率会更高。话题扯远了。 所以,六个月之后的宝宝,要比以往的日常护理提高警惕。以往不会生病的情况,现在可不一定,千万不能大意。尤其到春季、冷热交替的季节,都是感冒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要特
18、别注意,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二、少穿衣、少盖被 其实我在宝宝八个月之后调整的护理方式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少他的穿衣、盖被,让他不再始终处于温暖出汗的环境包围中。 宝宝奶奶家暖气很热,室温在 22 度以上,中午更高。前几个月刚来奶奶家,一直穿着保暖内衣裤,有时甚至再加一件春秋衣。宝宝经常手心热热的。宝宝爷爷奶奶就怕冻到孙子,有时抱着还会拿个小褥子裹一裹呢。晚上睡觉,宝宝奶奶给做了棉睡袋,柔软暖和,可怜宝宝睡前总是满头汗呵。在我的请求下,又改做了一个薄棉的,好歹不太出汗了,但我估计还是比较“温暖” 。就是这几个月,宝宝频繁生病。 八个月之后,我坚决去掉了宝宝身上的保暖衣。在家,只穿一件春秋衣,一个薄马
19、甲。当然,刚睡醒时,要再加一件外套或用毛巾被包裹一下,等活动开了暖和了再去掉。 (刚睡醒时宝宝身体热量少,这时要特别注意宝宝不要着凉)到中午阳光明媚时,会连马甲也去掉。只穿一件单衫的宝宝,无比利索,小手渐渐变得温润、潮湿。这才是健康的体温表现。 晚上睡觉,我也忍痛摒弃了那件柔软的薄棉睡袋,改为一套春秋衣裤。原来盖在身上的薄棉褥子也改成了毛巾被。宝宝睡觉时的汗消失了,睡眠也踏实了许多。 其实为宝宝减衣减被也需要勇气和正确的判断,MM 们总是担心宝宝会着凉的。标准就是,减衣减被后,摸摸宝宝的小手,温温的就是温度适宜。熟睡时,脚也是温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适的温度。宝宝自身的散热和排汗功能还不够完
20、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会觉得热、出汗、不舒服,而宝宝就不一定。他又不会说话,只能这样热着。如果宝宝长期穿衣过多,手心经常是热热的,尤其是干热,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这样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肺胃蕴热,降低抵抗力,引发呼吸道感染。 三、宁可少吃不要多吃 做妈妈的,都是无比疼爱宝宝的,喜欢看宝宝多吃饭,恨不得天下的美食让宝宝都吃尽。我也一样走入了这个误区。 随着宝宝的长大,辅食吃得渐渐多起来。我也生怕自己的宝宝少吃到哪样美食,担心缺乏哪种营养。每天努力地为他安排着各种各样的食谱,各种各样的营养搭配。这种方式肯定是没有错误的,但关键是量一定要掌握好。 回想宝宝在前几月的饮食,吃饭总量是偏多的。因为他
21、不爱喝奶粉,我总担心他缺营养,想方设法想让他多吃点,尤其是荤菜。宝宝倒也好喂,食欲还不错,一般给他准备的饭都可以喂下去。有一段时间他吃三顿饭,每一顿都是大半碗稠粥或面条,再加上好几种鱼/虾/肉/肝/蔬菜等,还一定要用小勺每天灌他 300CC 以上的奶粉(他同时还吃母乳) 。现在想来那时真是鬼迷心窍了,才七八个月的孩子,要给他那么多东西吃,身体负担能不重吗?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依然是三顿辅食,但我已经把量大大减少了。在保证各种营养种类的前提下,我时刻告诫自己:宁愿少吃,不能多吃。每顿饭都严格控制,稠的食物不可超过半小碗,很稀的食物可以稍多一些;每天的蔬菜量略有增加,但荤菜类少吃,坚决不超过 1
22、大匙,哪天感觉他消化不太好时就不吃。荤菜类多吃鱼,少吃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减掉一顿辅食,但牛奶和水果不减。这样即易消化,还保证了营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整,宝宝的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得到了休息,最近明显感觉到他的食欲大大增强。每次无论吃什么饭都会急得吱哇叫,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抢食物和小勺往嘴里塞。这在以前是很少有过的。 其实宝宝的消化系统与他的免疫系统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摄入食物过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肾脏、肝脏负担过重。不久就会食积成滞热,留阻体内,防碍正常循环,降低抵抗力,引发疾病。 还是那句老话:“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确是多少代人抚育儿女流传下来的真理啊。
23、 春季,照顾宝宝要合理 _春天,正是宝宝长身体的时候,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身体强壮,抵御住疾病的侵袭。可是,长期形成的一些误区,有时会使父母的疼爱伤着宝宝。在此,有关专家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提醒宝宝的父母:误区一:春捂秋冻,得给孩子多穿些专家:“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着衣应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训练,增强孩子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肌体免疫力。误区二:宝宝爱吃什么,尽量让他吃专家: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饮食结构都要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春季,
24、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在保证孩子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上,饮食最好清淡一点,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还要让孩子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生食加热要彻底,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不提倡 3 岁以下的孩子喝蜂蜜,因为花粉容易引起过敏;不提倡孩子喝过多的碳酸饮料,一定要多喝水,可在水中加入微量食盐。误区三:春天乍暖还寒,最好少开窗专家:春季虽然外部环境质量低,但父母仍须保证每天开窗半小时以上,加强室内空气对流。现在国外流行儿童开窗睡眠,锻炼孩子用冷水洗脸、洗脚,然后坚持洗冷水浴,这都属于增强儿童体质的锻炼。与此同时,春天空气干燥,父母要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加湿器,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也可以在室内搭湿毛
25、巾或使开水不断沸腾用来制造水蒸气,适时熬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增强孩子对病毒的抵抗力。还应注意的是,孩子房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不要在室内养花。误区四:春季易感染,孩子在家更安全专家: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 2 小时。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让孩子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生。当然,春季父母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电影院、商场等,及时对儿童和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习惯。哺乳期的母亲如果感冒,应戴好口罩再给孩子哺乳。新生儿需要多少营养?
26、_新生儿出生后的 24 周内生长最快,按新生儿中等增长速度计算,每日增长体重在 30 克以上。新生儿补充营养的主要方式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新生儿期较其它各期相对营养素需要为高,为保证新生儿营养素的供给,减少或避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减轻,应注意新生儿的营养供给量。 (1) 热能:估计新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能(120100) 千卡/ 公斤,如小儿出生时体重为 3 公斤,每日约需热能 360300 千卡。 (2) 蛋白质:新生儿时期处于正氮平衡状态,不仅要求相当高的量,而且需要优质的蛋白质。母乳为新生儿提供了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如果按母乳喂养时,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 2 克,而以牛乳
27、为蛋白质的来源时则需 3 5 克,而以大豆及谷类为蛋白质的来源时则需 4 克。如初生小儿为 3 公斤,每日需蛋白质 624 克。 (3) 脂肪:新生儿需要各种脂肪酸和脂类,其中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应占总热能的 13%,即新生儿每日摄入的脂肪应为 1518 克。 (4) 碳水化物:母乳喂养时,碳水化物的摄入应占热能的50%。 3 公斤的婴儿每日应摄入碳水化物 45 克。 (5) 其它各种营养素:每日需摄入钙 400600 毫克、铁 10 毫克、维生素 A200 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 D10 微克,水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80150 毫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也应补充水份。给孩子的微量元素补对了吗 钙、铁、
28、锌、硒、碘样样都有缺的可能,我家的宝宝到底需要补哪种?医生、专家、长辈、老师、朋友一人一个说法,妈妈到底应该听取谁的意见?还有,该不该补?补多少?如何补?妈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微量元素补对了吗也许我们都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一个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没有放到每家宝宝身上都合适的选择。所以在这里,我们和妈妈们一起来寻找方法。我们相信最合适宝宝的,就是对宝宝最好的。在这过程中,也许道理、建议和劝告都不能够解决的疑惑,方法可以。微量元素的误区误区一: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少好吸收同样是“富含铁”的食品,有的容易被人体吸收,有的就不容易;
29、有的食品可以经常吃,大量吃,有的却不容易吃到,或者只能吃一点点;补铁药品吃多了会中毒,天然食品不会造成中毒,但吃多了吸收率就会下降。 误区二:微量元素可以随便补充微量元素在身体里有一定的需求量,如果吸收太多,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就会产生毒性。所以每个国家的营养学家都给不同年龄的人推荐了一个合适的数量范围。父母们如果要给孩子服用营养素补剂,最好能先请教一下保健医生,是否需要补充。购买营养品后认真看一下剂量,保证服用量处在安全范围内。例如父母给孩子买了补锌药,然后又给孩子每天吃好多含锌很高的牡蛎等食品,算下来总量超过太多,容易导致孩子发生锌中毒。误区三: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一样会受热损失维生素是一些小
30、分子的化学物质,它们常常在食品加工烹调中不稳定,比如维生素 C 怕热,维生素 B2 怕光,维生素 A 怕氧气等等。可是微量元素不会受热损失。不过假如把皮削掉、把外面的叶子扔掉,把大米白面弄得非常精白,都会损失很多微量元素,因为越是靠中心的地方,营养素含量越低。中国宝宝微量元素缺乏排行榜No.1 Fe 铁铁剂,不是宝宝解馋的糖果“如果你家中有放药的抽屉,切记要加锁,否则喜欢翻箱倒柜的宝宝很有可能拿糖衣药片当糖果吃,并可能因此中毒。 ”在所有补充微量元素的药片中,铁剂是最容易中毒的。为了防氧化,补铁药片通常都做得如同彩色糖果,而补铁口服液都做得像“草莓汁”或“橘子汁” ,如果你不小心把铁剂放在宝宝
31、够得着的地方,让不懂事的宝宝当糖吃、当果汁喝,宝宝会腹痛、呕吐,严重的会造成胃穿孔,危及生命(铁剂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性颇大) 。更严重的是,即使得到救治,孩子未来色素沉着(宝宝皮肤变黑) 和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只有少数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才需要服用铁剂。一般孩子,妈妈用铁锅炒菜、煲汤,并适量放一点醋,让铁锅溶出微量的铁元素,就可以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正确补铁 ABC因为维生素 C 是著名的还原剂,可使三价铁还原成易吸收的二价铁,所以在宝宝服用铁剂的时候,加服维生素 C 或多吃富含维C 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柑橘、猕猴桃等,都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 碱性食物如黄瓜、胡萝卜、苏打饼干等,可
32、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不利于铁的吸收;乳制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酱、蛋黄、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含钙、磷较多,因这两种元素易与铁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进食这些食物最好与服用铁剂错开 12 个小时。 各种可乐、雪碧类碳酸汽水中,常含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都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一样不利于铁剂吸收,所以在服用铁剂的同时,别给宝宝喝汽水。肉类是铁质的宝库。肉类当中含有血红素铁,这可是最容易吸收的铁,可以直接用来合成人体的血红蛋白!肉的颜色越红,所含血红素越多,肝脏、心脏、肾脏、红色瘦肉都是补血的好东西。其实肉类并不一定脂肪很高,比如说,酱牛肉的脂肪含量就很低,含铁
33、却很多;乌骨鸡更是微量元素丰富而脂肪特低的食品。安心补铁别担心孩子服用铁剂时,令父母惊慌失措的变化包括:“我家宝宝吃药后恶心、呕吐!” “我家宝宝连大便也变黑了,是否消化道出血?”口服铁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安排孩子在饭后立刻服用铁剂;如果宝宝的肠胃反应实在严重,不妨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葡萄糖酸亚铁,从小剂量开始,让肠胃逐渐适应。等不良反应消失后,再恢复到应服量。此外,由于铁剂可与肠道中的硫化氢结合,而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孩子服食铁剂后,大便颜色会变黑,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后自然会消失,妈妈不必紧张。No.2 Zn 锌补锌能使孩子更聪明?
34、在数种最常见的微量元素中,父母最担心孩子缺什么?缺锌!易女士的儿子刚上幼儿园小班,一天下午,她去接孩子时,跟带班的老师聊了几句,老师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好像长不高,还有就是上课回答问题总比其他小朋友慢一拍。易女士听了心里就犯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够聪明呀?老师的回答很婉转:“我看你家孩子的症状有一点像缺锌,因为他比别的小朋友爱出汗,我们的保健老师说过,出汗多的孩子,锌元素通过流汗流失的也多。缺锌的孩子,容易有学习障碍、发育慢、长不高,你看要不要给他补点锌?”易女士接了儿子回家,一路如百爪挠心一般难受,上网一查,缺锌的症状 12 条,儿子倒可能有 10 条相符,还犹豫啥?马上去买了市场上最
35、贵的补锌剂给儿子吃,还满怀信心地对先生说:“我就不信咱补不出一个神童来!”易女士给儿子挑选的补锌口服液,是一个穿白大褂的老外“专家”推荐的产品,说是被 4300 万欧洲儿童选择的补锌剂,是名副其实的“智慧补脑液” 。易女士丈夫告诉她,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是不准做广告的,因此,这些“国外专家”一般都不可信。易女士坚持说:“先补起来总没错。 ”易女士丈夫则坚持要带孩子去做一个全面的微量元素检测,以确定孩子是不是缺锌,因为“我听说对不缺锌的孩子来说,补锌对智力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补多了锌,反而可能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还影响铁元素的吸收,这不是得不偿失么?”谁说得更有道理?单从孩子的表现症状上来看,缺锌
36、的孩子最有可能出牙慢,长蛀牙;容易口腔溃疡;视力差,怕光;皮肤无光泽;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记忆力差;多动;厌食、偏食;发育慢,长不高;免疫力差;易感冒发烧然而光凭这些症状并不能判定孩子缺锌,需要到医院做检查。如很多儿童出牙慢,长蛀牙,是因为缺钙;容易口腔溃疡是因为缺乏维生素 C;视力差是因为缺维生素 A;免疫力差,易感冒发烧也可能是缺铁、缺维生素 A因此,判定微量元素是否真的缺乏,必须通过头发检测或血液检测。宝宝多汗当心缺锌有一类孩子俗称“蒸笼头” ,即使在寒凉天气,稍一奔跑活动,就浑身湿透,鼻尖、额头、头发满是汗珠,掀开衣帽,水汽蒸腾而上。而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都通过汗液排泄,锌便是其中之一
37、。锌是促成孩子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完善、视觉系统及性发育的重要元素,多汗儿童的缺锌可能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因此一旦发现您的小孩是“蒸笼头” ,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动物内脏如猪肝、鸡心等,在小麦胚芽、芝麻、南瓜子、枫糖浆里,锌的含量也比较丰富;一旦确诊孩子缺锌,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葡萄糖酸锌,还可服用一些中药,如黄芪、大枣等,令孩子补气敛汗。哪些误区诱发孩子缺锌妈妈们也许会感到奇怪:现在的宝宝营养这么好,想吃啥就有啥,怎么还会缺锌呢?营养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太精致的、过度加工的饮食,本身就是儿童缺锌的罪魁祸首,如小麦经过精加工,锌含量下降 92%,粗红糖加工成精
38、制白糖,锌含量下降 90%。专家们都认为,补锌最关键是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爱吃精米白面的毛病。要补锌,首先要保证均衡,摄入多样化。比如动物内脏、瘦肉、鱼虾,以及贝壳类的海产品都是富锌食物,应充分保证。另外,蛋黄、坚果类食物特别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丰富的锌,应让孩子多食。有些父母会认为动物肝脏是进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带有毒性,于是不让孩子吃,这也影响了锌元素的摄入。当然,从食物中摄入足量的锌以后,还要尽量保证多吸收,对此,柴博士建议,应多吃面包、馒头等发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发酵的米饭和面条。这是因为,米面中存在一种叫植酸的物质,它能与锌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体无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
39、锌元素;同时,还应该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因为奶制品中不含植酸,又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柴博士特别建议要断奶的孩子,在添加辅食时,舍弃粥类喂养,而改用牛奶泡面包喂孩子。如果孩子已有缺锌的表象,可去医院给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发现孩子缺锌,不要自己去购买市场上所谓的“补锌保健品”来吃,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孩子的体重折算出应当服用的锌剂的量。锌剂不要在饭后立即服用,否则可能又被化合掉,从而失去了补充的目的。No.3 Ca 钙补钙,需补得明明白白“你家宝宝补钙了吗?”“医生说两岁以下的孩子都要补钙,还要选择含维生素 D 的产品,有没有道理?”“选择高钙牛奶是不是补钙效果更好?在热好的牛奶里加钙粉行不行呢
40、?”“哪种钙剂颗粒越细,我就选哪种,贵不贵先不论了,因为普通钙剂只有 30%的吸收率,颗粒细的宝宝吸收好。 ”“市场上有 400 多种钙剂,哪种适合 8 岁以下的孩子?”“都说补钙过量也不好,可究竟不好在哪里,谁知道?”通过倾听妈妈们的对话,我们发现,儿童补钙方面的误区还真不少,值得一一纠偏。误区一:补钙过头无害处其实,婴幼儿加服钙剂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过量对生长发育会造成极大危害。 补钙过多可使 1 岁以内婴儿囟门过早闭合,头颅不能随着脑部发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头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脑部发育;骨头中钙质过多,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骨骼过早钙化闭合,使身高受到限制;吃太多的钙还会使
41、孩子肠胃不适、食欲不振,也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维生素 D 和钙过量都会导致儿童高钙血症,血液中的钙含量过高,孩子成年后罹患各种结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会影响到心脏功能;极少数孩子长期补钙过量,还可能患上“鬼脸综合症”:长着一张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甚远。这类孩子往往还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疾病。补钙补成这模样,是否令人后悔不迭?误区二: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都补钙事实上,每个能自行咀嚼进食、能吃块状食物、能在太阳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两岁以内的小孩子,因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较单调,户外活动也比较少,最好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鱼肝油
42、。鱼肝油中丰富的维生素 D,能降低肠道内的碱性,促进钙质在小肠内的吸收,这是确保宝宝不缺钙的关键。误区三:补钙剂越细越佳基本上,这种观念是受广告的误导,无论钙粉的颗粒有多么细(甚至有些广告上说,他们的钙剂已经“纳米化” ) ,钙的吸收率也只在 30%到 40%之间,根本不存在所谓“95%”的吸收率。吃下钙剂后,钙首先进入血液中,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补钙剂的颗粒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因此贵的不一定就好。考虑到儿童的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较强的补钙剂,如碳酸钙、活性钙等。02 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 6
43、00 毫克的钙量,其中 400 毫克完全可以从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补 200 毫克的钙剂。父母可通过钙剂中的含钙量来换算控制,葡萄糖酸钙、钙尔奇 D、龙牡壮骨冲剂都可以。误区四:所有的钙剂都需要维生素 D 帮忙吸收,所以要给宝宝买“二合一”钙剂父母应慎给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维生素 D 的补钙剂,尤其是同时在服用鱼肝油的宝宝。因为服用维生素 D 过量,会产生积蓄中毒现象,使宝宝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率不齐,还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既缺钙又缺维生素 D,宝宝皮下脂肪内的活性物质在阳光作用下也能转换成维生素 D,这种“自我合成”是最没有副作用的。因此,就算宝宝有缺乏维生素 D 的症状
44、,医生也建议间断口服一定量的维生素 D,同时多让孩子晒太阳。之所以选择“间断补充” ,是不想让摄入的维生素 D 抑制孩子体内自身维生素 D 的合成。目前,也有新生代的钙剂,如氨基酸钙、苏糖酸钙、维生素 C钙等,可以达到 30%以上的吸收率,不需要维生素 D 的帮助,父母可为孩子选择一些。误区五:牛奶加钙,会产生“倍添效应”“我们喝普通牛奶,我们给宝宝喝高钙奶。 ”这种选奶方式对不对呢?专家们认为,以牛奶本身 100mg/100ml 左右的钙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种“高钙饮品” ,在牛奶中再添加钙,实无必要。考虑到钙的安全使用量,从今年初开始,上海已不再批准新的高钙儿童营养牛奶面市。在牛奶中添加钙粉
45、,也是“爱子心切”的行为误区。因为牛奶与钙一起服用,会产生酪化反应,不能被人体吸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两餐之间给孩子服用钙剂。误区六:复合钙剂多多益善市场上口碑响亮的钙镁合剂、钙磷合剂,真的可以达到补充微量元素“双管齐下”的作用?NO ,恰恰相反,磷的摄入量过多,将与钙化合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排出体外,而镁过量不仅影响到钙的吸收利用,还会引起运动机能障碍。而因为食物与水源的问题,我国北方地区的宝宝摄入的磷和镁都已超标,因此,妈妈们需小心,千万别给宝宝服用含磷或含镁的钙剂。No.4 碘碘少碘多都有害在不少妈妈看来,补碘食品多多益善,孩子平时吃的零食有紫菜饭团(寿司) 、海苔薄片、海苔饼干,吃的奶粉中补充强化了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