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課 出師表壹、作者補充一、諸葛亮生平1.字、號:字孔明,封武鄉侯2.籍貫:瑯琊郡陽都縣(山東沂南市)3.自許:自比於管仲、樂毅4.個性:為人謹慎,事無大小必親自參與,甚至親自督戰,食少事繁,卒於五丈原。5.生卒年:東漢靈帝光和四年(AD181)- 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 AD234) 6.經歷: (1)十七歲,叔父諸葛玄過世,隱居隆中十年,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2)徐庶推薦給劉備。隆中對(草廬對):尊重皇帝,復興漢室霸業可成荊州、益州 伺機據為己有利用外援(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保境安民天下有變 一面向宛洛、一面出秦州(3)七擒七縱孟獲:劉備死後,孔明一面與東吳修好,一面積極北伐曹魏為
2、免後顧之憂,決定先收服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南夷孟獲為西南土酋,孔明七擒七縱,使其心服(4)六出祁山:攻魏。明李贄:六出祈山,徒自苦耳。 建興五年( 227) 上前出師表- 文中 13 次稱先帝,陛下 7 次,稱自己為愚臣 ,勸後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臣,遠小人 。 魏曹真迎戰 街亭一戰,馬謖一意孤行,放棄水源。-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段 失敗-孔明揮淚斬馬謖建興六年(228 ) 上後出師表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該乘虛進取。 因蜀道崎嶇,運糧困難,糧盡而退。 魏王雙追擊,被殺。建興七年(229 ) 派陳式進攻武都、陰平。 魏郭淮抵抗,孔明出兵取二郡。建興八年(230 ) 魏軍攻蜀,孔明待守
3、,非主動攻擊。建興九年(231 ) 孔明以木牛運糧 曹真病,司馬懿督軍,與張郃救祁山 孔明因糧盡而退兵,殺張郃。建興十二年(234 ) 以木牛運糧,駐軍五丈原,且分兵屯田,就地取糧。 司馬懿故意退避,對峙達百餘日。 孔明積勞成疾,姜維、陽儀退兵。(5)三顧茅廬,史無記載,見三國演義 。7.文學風格:詩文古樸8.著作:諸葛丞相集收於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二、後人歌詠1.杜甫武侯廟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2.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3.杜甫詠懷古跡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
4、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4.杜甫詠懷古跡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5.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6.劉禹錫蜀先主廟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7.李商隱籌筆驛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除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8.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
5、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9.陸游游諸葛伍侯書臺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 (典午:典,主管;午,十二生肖屬馬。司馬懿的隱語)10.楊慎題武侯廟錦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11.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12.成都武侯祠聯: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
6、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13.成都武侯祠聯心懸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勤慎勵臣躬。14.佚名聯收二川,佈八卦,六出七擒,五丈原擺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伐北魏,服南蠻,東和西取,中軍帳揲金木土爻靈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揲,折疊)三、與諸葛亮相關名言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後出師表)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3.既生瑜,何生亮(瑜亮情節)4. 孔明揮淚斬馬謖5.有人譏笑司馬懿:死諸葛嚇走生仲達。6.司馬懿自嘲:吾能料其生,不便料死。7.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四、軼聞掇拾(一)南陽三葛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
7、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世說新語品藻)(二)羽扇葛巾諸葛武侯與宣王(司馬懿)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裴啟語林 )(三)木牛流馬一種通過仿造牛隻行走,來為軍隊運送糧草補給的木製運輸工具。為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 年234 年)諸葛亮北伐時所發明。其載重量為一歲糧 ,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 ,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諸葛亮集 、 通典及資治通鑑皆載有製法。 三國演義中,魏之司馬懿曾成功複製許多木牛流馬用以運送糧草,但他卻因不知一個機關(可通過轉動牛舌使木牛流馬停止前進)
8、被諸葛亮以計謀奪走所運之糧草。(四)孔明擇醜婦諸葛身長八尺,面如冠玉,妻子卻色黑、髮黃、醜而賢 ,是沔南名士黃承彥之女黃碩。鄉里流傳一諺:莫作孔明擇婦,止得阿承醜女 。然其智慧、才學、賢德對諸葛亮有極大幫助。(五)岳書前、後出師表在南陽武侯祠石刻。據說岳飛於紹興八年中秋前夕,過南陽,拜謁武侯祠,遇雨,便留宿祠內。夜深持燭,細觀昔賢稱頌孔明的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如雨下。當晚竟不能成眠,坐候天明。道士獻茶畢,出紙求字;岳飛遂揮淚走筆,不計工拙,稍得抒發胸中抑鬱。貳、本課相關人物補充一、管仲(?-BC645) 管夷吾,初輔佐公子糾,公子糾失敗後,被俘虜,後因鮑叔牙推薦給齊桓公,輔佐齊桓公對
9、內進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 ,使其成就霸業。管仲為春秋時期政治家,亦為法家先驅。語對管仲的評: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若匹夫匹婦之為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憲問18)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乎,孰不知?(八佾22)二、樂毅戰國時燕將,中山國靈壽(今河北)人,樂羊的後代。燕昭王時任亞卿,昭王 28 年(BC284)率軍攻齊,先後攻下齊國七十多個城,齊國僅餘即墨
10、、莒兩城,昭王封為昌國君。昭王崩,惠王即位,齊國田單以反間計,使惠王以騎劫代樂毅,樂毅出奔趙國,趙國封其望諸君,死於趙國。樂毅奔趙後,燕惠王悔,遣使遺樂毅書,毅作報燕惠王書,辭氣委婉,文情並茂,為先秦文學之名作。可見樂毅文武兼備,亮自比管、樂,實以允文允武自許。三、龐統1.龐德 (子)龐山民 (侄)龐統2.稱號:龐統鳳雛先生(孔明臥龍;司馬徽水鏡)參、本文重點整理一、文中所言三宜三不宜宜 不宜 誠宜開張聖聽, 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志士之氣 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宜付有司, 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陛下亦宜自謀, 以諮諏善道, 察納雅言, 深追先帝遺詔 不宜妄自菲
11、薄, 引喻失義, 以塞忠諫之路也 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不宜偏私, 使內外異法也二、對後主的三點忠告諸葛亮在本文中對後主的忠告主要可分三點:1. 廣開言路 :勸諫後主開張聖聽,察納雅言,勿塞忠諫之路。2. 執法公正 :勸諫後主實行法治,執法公正,並嚴明賞罰。3. 親賢遠佞 :勸諫後主親賢臣,遠小人 。此三點中又以親賢遠佞之勸告最為憂心,第三段論及此點篇幅最長,可謂於文中著墨最多之諫言。同時語氣嚴重激切,引述先帝在世時每論及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不但以先帝歎息痛恨之激切反應提醒後主,更明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以國之將亡來警惕當時寵信宦官
12、的後主。諸葛亮種種憂急之情,溢於言表,因此本文的幾點勸諫中,尤以親賢臣,遠小人此點最為語重心長。參、本文相關補充一、文體簡介:本文屬奏議類。戰國以前臣僚向君主進呈文字統稱上書秦統一六國後始稱為奏,漢代有時也稱上疏。唐宋以後上奏文書統稱奏議多數稱為奏疏。奏疏的文種名稱漢代有章奏表議等魏晉南北朝時期除沿用章表議等外又增加了啟文隋唐宋時期一般用表和狀兩種宋代增加劄子(上奏前先呈遞的簡便文種)元代有奏啟和表章明清兩代有題本奏本表箋啟以及康熙朝後廣泛使用的奏摺等。如:諸葛亮出師表 、李斯諫逐客書 、晁錯論貴粟疏 、賈誼治安策 、李密陳情表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蘇軾教戰守策等。奏議一般為帶有敘事性的論說文
13、,屬應用文的上行公文。文學價值較小。 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1) 章以謝恩:向皇帝謝恩陳述問題使用的文書。並沿用到魏晉。(2) 奏以按劾:向皇帝彈劾吏績的文書,多用於舉發罪狀或奏事。(3) 表以陳情:向皇帝陳情或有所請求、薦舉人才的文書東漢以後凡議諫勸請陳乞進獻推薦慶賀慰安訟理彈劾等均用表。自唐迄明清只用於陳謝慶賀和進獻。(4) 議以執異:向皇帝表示不同意見。其格式漢代首稱臣某言末云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明清時首稱某王某臣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以云云末云臣等無任瞻天仰聖踴躍歡忭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後書某年月日臣某某 。 其中的對策,主要是回答皇帝的徵詢。 文
14、心雕龍:對策者,應詔而陳政 ,屬議論、說理性質,如董仲舒對賢良策 。 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陳述政見或有所勸諫的文章。 奏 議 類 篇 章 比 較篇 名 作 者 君王 背 景 篇 旨諫逐客書 秦李斯始皇 因韓遣水工鄭國來間,事被察覺,故秦王逐客,李斯上書,請求廢逐客令。李斯上給秦王的奏疏,用以論述逐客的過失。出師表 蜀漢諸葛亮劉禪 三國蜀漢後主建興五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準備北伐曹魏,出師前上書後主,勸其尊賢納諫以復興漢室。以親賢臣,遠小人勗勉後主,以討漢賊、復舊都自誓。陳情表 晉李密武帝 晉武帝 泰始三年,詔徵李密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事已高,乏人奉養,難以應命,上表懇辭。晉武帝徵李密為太子洗馬,密
15、因祖母年高乏人奉養,乃上此表懇辭。諫太宗十思疏唐魏徵太宗 魏徵任諫議大夫時,於太宗貞觀年間上太宗之奏疏。以十思進疏,說明人君當居安思危,積其德義。教戰守策 北宋蘇軾仁宗 軾於宋仁宗朝,應選舉經制的科考,上時務策二十五篇,此為其中之一。國家承平時,民眾須受軍事訓練,才能處變不驚,臨危制亂二、抒情文三大名作:(宋謝枋得文章規範引安子順語) 三、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概說1.前出師表(1)建興三年,諸葛亮平定南方益州、永昌、珜牁、越寯四郡的叛亂,解除了後顧之憂,此時曹魏兵敗於祁山,孫吳兵挫於石亭。因此諸葛亮於建興五年率軍進駐漢中,準備北伐曹魏,奪取涼州;出師前上此表。(2)此次戰役,因為馬謖失守街亭而告
16、失敗。2.後出師表(1)建興六年,魏明帝攻打吳國,吳主大敗曹休。諸葛亮認為曹魏關中地區虛弱,統帥大軍,經散關圍攻陳倉。(2)因為街亭失守,朝中大臣對此次出兵表示懷疑,於是諸葛亮再次前表,強調敵人已弱,不征戰就是坐待而亡 ,直陳伐魏的必要性與迫切性。(3)此次戰役因糧盡退兵,無功而返。(4)後出師表中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語,正氣凜然,流芳千古。3.前後出師表比較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主旨 勸後主親賢臣,遠小人以鞏固根基,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 以審時度勢,力排眾議,重申北伐討賊之義。出處見三國志諸葛亮傳昭明文選著錄只稱出師表,無前字。不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亦不見昭明文選與
17、諸葛忠武侯文集 ,只見於本傳裴松之注所引,引文後說: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後人疑是偽作。四、敬稱與謙詞的使用例句 出處1 先帝創業未半 出師表敬詞 2 欲報之於陛下 出師表篇名 作者 時代 關係 評語出師表 諸葛亮 三國 君臣 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陳情表 李密 西晉 祖孫 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祭十二郎文 韓愈 唐 叔姪 讀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必不慈(一說:友)3 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鴻門宴4 逮奉聖朝 ,沐浴清化 陳情表5 聖朝赦罪責功 與陳伯之書6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 上樞密韓太尉書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2
18、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出師表3 庶竭駑鈍 ,攘除奸凶 出師表4 臣聞吏議逐客, 竊以為過矣 諫逐客書5 橫不敏 ,昭告神明,發誓述作 此則不佞之幟 台灣通史序6 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陳情表7 僕初到潯陽時; 僕去年秋始遊廬山 與元微之書8 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樞密韓太尉書 9 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三國演義10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長干行謙詞11 快哉此風, 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黃州快哉亭記五、古今用語之別出師表中的詞語文中的意義 今義1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關鍵時刻(註:中國以農立國,以穀熟時節代稱重要時刻
19、)秋天,四季之一,農曆七、八、九月2 誠宜開張聖聽 擴大 商店開始營業3 妄自菲薄 輕視 微薄4 曉暢軍事 精通、熟悉 明白通達5 先帝不以臣卑鄙 自謙詞,意指出身卑微,見識淺陋 行為惡劣、不道德6 猥自枉屈 自謙詞,表示自己身份低微,有辱對方卑賤下流7 由是感激 感動 感謝伍、相關文章選讀(一) 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
20、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
21、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
22、之明所能逆睹也。二、白帝託孤劉備病危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這段話與經過,被後世人所津津樂道,推為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1)三國志: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2)三國演義 :且說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明坐于龍榻之側。撫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
23、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下天之望!(退左右)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 (三)魏惟儀星殞五
24、丈原 重現一千七百年前,中國歷史上最悲涼的一幕!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食少事繁,其能久乎?武鄉侯反覆的念著司馬懿批評他的話,這句話彷彿當頭棒。他二十七歲離開隆中的家,現在五十四歲。這二十幾年來,戎馬倥傯日夜憂勤,從來沒有想到愛惜自己的身體。他夙來體格強健,南蠻的毒瘴惡水都沒有難倒他。可是現在他突然感到十分虛弱。他把姜維叫過來,在姜維的護心鏡裡看見自己蒼白消瘦的臉:好像一個蒙了白皮的骷髏。我胸中脹悶,要出去走走。 他站了起來,覺得兩腿發軟,不禁搖擺了一下。姜維要扶他。他搖搖手。步出帳外,一陣蕭颯的秋風驟然吹來,他打了個寒顫。細心的姜維已經把鶴氅和綸巾拿出來給他披戴上。謝謝你,我要一個人
25、走走,靜靜思考。姜維退入帳內。 武鄉侯對帳外穿皂衣持皂旗的衛兵說了聲:你們辛苦了。 沒等他們回答,就直向前面山坡走去。中秋的明月照著連綿起伏的祁山,木葉已落,只有松柏照樣的蒼翠。山腳下渭水像一條銀帶。他遊目四望疊疊的營幕,旌旗不動,刁斗無聲,僅有一些巡邏的士兵來往的走著。 遠看敵營除了四圍火把通明,也不見有任何動靜。那麼寂靜好像沒有戰爭在進行。事實上的確沒有戰爭在進行。司馬懿堅守不戰已經一百多天了。這一招相當厲害。他知道蜀軍以前幾次出兵無功而退,多半是為了糧草軍需不繼。這次他還要以逸待勞逼使蜀兵再度自動撤退。蜀軍割了魏營四週的麥子,魏兵不動。 蜀軍實行屯田與當地氐羌土人合作耕種。魏兵不動。武鄉
26、侯派使者送婦女的衣物去羞辱司馬懿。他看了並無怒容,反而很禮貌的向使者問候武鄉侯的飲食起居。平時,出將入相的武鄉侯,如對手越強硬,他越能聚精會神沉著的應付,但是司馬懿謹慎小心,熟思遠慮,反而使他心煩意亂。他抬眼看天象,晶瑩的北斗七星,燦爛的銀河,在無雲的晴空中幾可與圓月爭輝。他默默的看了很久,好像在尋找什麼。忽然他的心激烈的跳了起來。他找到了自己的本命星,搖搖晃晃慘淡幽暗,彷彿就要殞落的樣子。他忽然覺得心中絞痛,喉間有一股腥腥鹹鹹的味道。他知道大限不遠了!死並不使他困擾,他早就抱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但是目前這最後關頭就要到臨,卻使他百憂感心!死並不能使他毫無顧慮的卸下肩頭重任,反而是很多
27、嚴重問題的開始。劉禪這年輕的主子,好逸惡勞,優柔寡斷,他聽信李嚴讒言使前數次北伐功敗垂成!最使武侯傷心的,是他兩次上了出師表,儘管一字一淚,劉禪卻木然無動於衷。魏延也是使他頭痛的角色。自從關、張、趙雲、黃忠死後僅賸這個好大喜功、處事偏激的魏文長雖有勇有謀,但是太過高傲目空一切,和其他將領都合不來。自從他建議以數千輕騎沿秦嶺東進,越子午道直取長安的計畫未被採用之後,更是牢騷滿腹時出怨言,自然不能叫他繼承這重任。楊儀心胸狹窄也非上選。想來想去只有姜維。他自從棄暗投明之後,處處表現了智慧與能力。最可喜的是他對漢室的忠心。可惜他資歷既淺又是降將,是否能服眾也是問題。用他來統率三軍,魏延第一個就不能容忍
28、。楊儀也不肯接受。不如設計。朝內名士是不少:像蔣琬、費褘、杜微、秦宓、郭攸之、董允都是頗有治事之才的人,但是他們缺少領導的能力。想到這裡,武鄉侯又自責起來。一切事不分巨細他都不放心完全交給別人去做,定要親自處理才安心,以致他手下沒有歷練的機會。眼前的情勢逼著他必須要挑選繼承他的人,卻使他左右為難起來。他長嘆一聲。回到帳內,看見他用來祈禳乞壽的四十九盞燈和那盞主命燈還是明亮的燃著,心中稍稍放寬;又見姜維目不轉睛全神貫注的盯著那些燈,心中很是感動,沒有想到這位數年前在天水得來的將軍,不但對國家、連對他的主帥也如是忠心耿耿。在這時,突然聽到寨外一片吶喊聲。姜維跳起來正要趕出去看,只見魏延慌慌張張的衝
29、了進來,一腳就把主命燈和幾盞小燈踢翻,登時全熄滅了!姜維大怒,拔出劍來向魏延砍去。武侯急忙止住說:這不是文長之過。人是難與天命抗衡的!魏延氣喘喘的說:魏兵來了! 武侯不動聲色的說:司馬懿知道我病了,叫人來探實情,你去應付一下便了!魏延匆匆去了。武侯頓時覺得兩眼發黑,胸口一陣惡心,嘔出一口口腥腥鹹鹹又帶些粘姓的東西,只聽見姜維大叫道:丞相!你吐血了!武侯感到天旋地轉,向後便倒。昏昏沉沉的他來到了一個懸崖的前面,山谷裡冒出一陣陣酸澀的霧氣,沒有猿啼鳥鳴的聲音,靜得可怖。他隱約的看見山上有一個廟宇,但是沒有路,連小徑鳥道也沒有,只有幾根藝向下垂著,他選了一根較粗的,雙手緊握,慢慢的向上爬。他已有三天
30、未進水米了,在這熾熱得像蒸籠的盛暑中,全身像是裹著一層膩膩的油。他終於費盡全力爬到巔峰了,看看自己雙手在滴著血,鞋和衣服都破了,口乾舌燥心力交疲。幸好沒有被那些毒蛇和爬蟲咬到。廟前一面碑寫著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廟 。他正要進去時,只見迎面一個人走來。仔細一看,卻是魯肅。他大喜過望,登時覺得所有的痛苦全都霍然、連心情也開朗起來,抱住魯肅呼道:子敬!子敬!別來無恙?我聽說你逝世,心痛不已,原來你尚在人間。魯肅搖了搖頭,長嘆一聲道:我兩人雖各為其主,但是彼此都明白兩國合則共存,分則偕亡!可惜說著泫然淚下。武侯也悲從中來,不禁又呼道:子敬!子敬!你是吳國內我唯一的知己。有你在我們兩國不致失和。可惜吳侯目光
31、短淺,竟為了半個荊州,不惜對魏俯首稱臣魯肅未等他說完,慘叫一聲向廟內奔去。武侯惶惶惑惑的走入廟內,向神像便拜,抬起頭來時只見那神像變成凡人,站了起來走下神座,在昏暗的燈光中,面目不清,僅看見兩個大耳垂肩,雙手過膝,那人扶起他說:丞相,我生子不肖,你雖竭盡心力輔佐他,只怕要枉費心機了! 武侯才看出他是昭烈帝,又急忙跪下說:亮不敏,有負所託!昭烈帝再扶起他說:當朕得卿時,寄人籬下,僅有新野小鎮為立足之地,賴丞相之力,先獲荊州,再得益州。自定都成都後,又仗卿執法公正嚴明,不縱不苟,官吏不敢枉法,百姓人人自勵,現在國強民裕,全是丞相的功勞。尤其以身作則,廉潔忠誠,舉國上下都受了你的薰陶。丞相,你應該受我一拜。 說著就跪了下來。武侯正要還禮時,忽然一陣陰風吹來將神案上的燈吹得搖晃不定,滅而復明,等武侯神魂稍定時,昭烈帝不見了。站在他面前的赤面長髯,竟是壽亭侯。武侯大喜忙拉住他的雙手呼道:美髯公,你來了司馬懿一定會嚇破膽!壽亭侯沒有回答。武侯定睛看他依舊是目光炯炯神色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