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的关系是什么?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二者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
2、体化。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是从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而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的层面来表达教育的理想。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二者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二者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2.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好,素质教育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请您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分析上述观点。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
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出现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理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