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迁移训练课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教学设计教习目标:1、继续学习人物的写法:肖像描写。2、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分析人物形象。3、结合课文和主题丛书了解名人事迹。重点 : 1、继续学习人物的写法:肖像描写。2、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分析人物形象。难点: 1、肖像描写1、导语: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是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海伦凯勒你知道这两句名言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位人物。二、 、预习检测: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指对对人物的容貌、身材、体态、衣着打扮、神态等外貌特征的
2、描写。2、肖像描写注意事项: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抓住特征,避免平淡 人物描写一定要抓住其与众不同之处去写活人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凸显性格,形神兼备。 人物描写力求以形传神,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善用修辞,形象鲜明 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3、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1910年11月10日,俄罗斯初冬的苍
3、茫大地,一位白胡子老翁坐着马车离家悄然出走,10天后,老人病死在一个荒凉的小火车站。寒风中守候着的民众哀悼低泣,一代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2010年是托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德俄合拍的以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时光为蓝本的电影最后一站 ,2009年圣诞节前后在西方院线公映,备受瞩目。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他想把所有的著作权与财产捐给民众,但结缡48个春秋的妻子苏菲亚却对丈夫的“败家”举动痛心疾首,百般阻挠,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的产业。夫妻关系日益紧张,争吵冲突,苦恼不堪。终于,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踏上了出走之途。托尔斯泰和索菲亚共渡了精彩的人生,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工作伙
4、伴,还一起生育了13个孩子。索菲娅聪慧能干,不仅为丈夫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为他誊写手稿,3000页浩瀚的战争与和平就抄写过七稿。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三大名著使托尔斯泰成为19世纪最杰出的作家,功名显赫,世人仰之,夫贵妻荣。在同舟共济的过程中,索菲亚执著于共创的成果世俗的荣耀和财富。而托尔斯泰却感到虚无,桂冠、财富和躯体早晚要卸下,带不走,人不过是尘世的匆匆过客。贝埃尔、列文、聂赫留道夫,都是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的自我投射,探索生命的意义,忏悔,赎罪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历经几次思想嬗变和精神危机,越来越关心的是灵魂的问题。他寻求的不再是享誉全球的文学地位和丰厚财富,而是对人生、
5、宇宙终极真理的叩问,超脱尘世的精神力量。这位大庄园主、大文豪,晚年奉行着苦行僧式的克己生活,戒烟戒酒、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凡是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劈柴、生炉子、缝鞋、耕地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他说:“关于神性与信仰问题的探讨使我看到一种卓越而伟大的理想。神力的明确无疑的表现,就藉着启示而向人们显露着善的法则”托尔斯泰不顾妻子反对,最终公开发表声明:从1881年以后他出版的任何作品,可以由任何人免费出版。“看到别人拿走我孩子的财产,我不能无动于衷。 ” 妻子发觉自己的人生完全被颠覆,寻死觅活地哭闹要挟。作为俗世女子,极力维护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无可非议,但作为托尔斯泰的妻子,就难为
6、她了,夫妻思想的差距,造成感情的裂变。正如托尔斯泰的女儿所说:“母亲无法理解父亲的志向。 ”琴瑟甚笃的恩爱夫妻到了人生暮年,却发现两人的理念截然不同。围绕财产、著作权等问题,索菲亚抓住不放,而托尔斯泰是放弃。一个是加法、乘法,一个是减法、除法。一个要奢华,一个要俭朴,南辕北辙。即使他们的关系如此亲密,仍无法忍受对方生活。“对于你不能同我在精神追求上保持一致,我没有、也不能指责你。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他同上帝之间的秘密,别人无权要求什么。 ” 托尔斯泰无奈地说。在与妻子诀别的信中,他写道:“你别以为我的出走是因为不爱你。我爱你,从心眼儿里疼你,但我别无选择,唯有这样去做我为生活与信仰的不一致而
7、痛苦如一切信教的老人一般,愿将残年奉献给上帝。 ”托尔斯泰抛弃所有孤独地出走,用自己最后的行为语言否定了世俗世界。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庄园的树林中。坟上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彻底回归自然。托尔斯泰夫人在离世前请求人们的宽恕,因为她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能力”登上天才托尔斯泰所到达的高峰。 这位文学泰斗,宽额浓眉,大白胡子,既是慈祥的长者,又是朴实的农夫,深沉明亮的眼睛,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曾评价自己:“这是一个可怜的生物,但是真诚的,他一直要而且诚心诚意地愿成为一个好人,上帝的一个忠仆。 ”四、默读课文,批注下列问题1、 列夫托尔
8、斯泰一文在刻画人物是运用了什么描写,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印象?2、 再塑生命一文围绕着“莎莉文老师”写了几件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自主批注-小组交流-展示汇报问题明确:2(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本来, “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 “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
9、其喻义) 。 (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教师讲解:写法总结:肖像描写注意以下几方面1、以形传神 2、抓住特征。 3突显个性 4、善用修辞(比喻、夸张)五、交流名人故事并评价(课文、课外、主题丛书的均可)讲述要求:人名-故事-评价六、人物速写要求:运用肖像描写,抓住人物特征,不准出现人名。题目:猜猜他是谁?迁移
10、训练课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人物的写法:肖像描写。2、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分析人物形象。3、结合课文和主题丛书了解名人事迹。自主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搓( ) 捻( ) 繁衍( ) 迁徙( ) 觅( )食 譬( )如 栖( )息 小憩( ) 遨( )游 花团锦簇( ) 冥( )思遐( )想 胡髭( ) 长髯( )鬈( )发黝( )黑滞( )留 愚钝( )禁锢( ) 轩( )昂犀( )利 侏儒( ) 酒肆( ) 尴尬( )锃( )亮甲胄( )粲( )然 盎( )然 嬗变( )齑粉( )囫囵( )罅隙( )镌刻( )2解释下列词语。 尴尬:
11、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3、运用上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至少五个)二、知识链接1、什么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指对对人物的容貌、身材、体态、衣着打扮、神态等外貌特征的描写。2、肖像描写注意事项: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抓住特征,避免平淡 人物描写一定要抓住其与众不同之处去写活人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
12、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凸显性格,形神兼备。 人物描写力求以形传神,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善用修辞,形象鲜明 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3、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1910年11月10日,俄罗斯初冬的苍茫大地,一位白胡子老翁坐着马车离家悄然出走,10天后,老人病死在一个荒凉的小火车站。寒风中守候着的民众哀悼低泣,一代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2010年是托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德俄合拍的以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时光为蓝本的电影最后一站 ,2009年圣诞节前后在西方院线公映,备受瞩目。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他想
13、把所有的著作权与财产捐给民众,但结缡48个春秋的妻子苏菲亚却对丈夫的“败家”举动痛心疾首,百般阻挠,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的产业。夫妻关系日益紧张,争吵冲突,苦恼不堪。终于,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踏上了出走之途。托尔斯泰和索菲亚共渡了精彩的人生,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工作伙伴,还一起生育了13个孩子。索菲娅聪慧能干,不仅为丈夫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为他誊写手稿,3000页浩瀚的战争与和平就抄写过七稿。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三大名著使托尔斯泰成为19世纪最杰出的作家,功名显赫,世人仰之,夫贵妻荣。在同舟共济的过程中,索菲亚执著于共创的成果世俗的荣耀和财富。而托尔斯泰却感到虚无,桂冠、财
14、富和躯体早晚要卸下,带不走,人不过是尘世的匆匆过客。贝埃尔、列文、聂赫留道夫,都是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的自我投射,探索生命的意义,忏悔,赎罪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历经几次思想嬗变和精神危机,越来越关心的是灵魂的问题。他寻求的不再是享誉全球的文学地位和丰厚财富,而是对人生、宇宙终极真理的叩问,超脱尘世的精神力量。这位大庄园主、大文豪,晚年奉行着苦行僧式的克己生活,戒烟戒酒、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凡是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劈柴、生炉子、缝鞋、耕地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他说:“关于神性与信仰问题的探讨使我看到一种卓越而伟大的理想。神力的明确无疑的表现,就藉着启示而向人们显露着善的法则”托尔斯泰
15、不顾妻子反对,最终公开发表声明:从1881年以后他出版的任何作品,可以由任何人免费出版。“看到别人拿走我孩子的财产,我不能无动于衷。 ” 妻子发觉自己的人生完全被颠覆,寻死觅活地哭闹要挟。作为俗世女子,极力维护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无可非议,但作为托尔斯泰的妻子,就难为她了,夫妻思想的差距,造成感情的裂变。正如托尔斯泰的女儿所说:“母亲无法理解父亲的志向。 ”琴瑟甚笃的恩爱夫妻到了人生暮年,却发现两人的理念截然不同。围绕财产、著作权等问题,索菲亚抓住不放,而托尔斯泰是放弃。一个是加法、乘法,一个是减法、除法。一个要奢华,一个要俭朴,南辕北辙。即使他们的关系如此亲密,仍无法忍受对方生活。“对于你不能
16、同我在精神追求上保持一致,我没有、也不能指责你。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他同上帝之间的秘密,别人无权要求什么。 ” 托尔斯泰无奈地说。在与妻子诀别的信中,他写道:“你别以为我的出走是因为不爱你。我爱你,从心眼儿里疼你,但我别无选择,唯有这样去做我为生活与信仰的不一致而痛苦如一切信教的老人一般,愿将残年奉献给上帝。 ”托尔斯泰抛弃所有孤独地出走,用自己最后的行为语言否定了世俗世界。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庄园的树林中。坟上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彻底回归自然。托尔斯泰夫人在离世前请求人们的宽恕,因为她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能力”登上天才托尔斯泰所到达的高峰。 这位
17、文学泰斗,宽额浓眉,大白胡子,既是慈祥的长者,又是朴实的农夫,深沉明亮的眼睛,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曾评价自己:“这是一个可怜的生物,但是真诚的,他一直要而且诚心诚意地愿成为一个好人,上帝的一个忠仆。 ”三、默读课文,批注下列问题3、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在刻画人物是运用了什么描写,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印象?4、 再塑生命一文围绕着“莎莉文老师”写了几件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自主批注-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四、交流名人故事并评价(课文、课外、主题丛书的均可)讲述要求:人名-故事-评价五人物速写要求:运用肖像描写,抓住人物特征,不准出现人名。题目:猜猜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