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十四中 2011 学年高三 9 月月考试题卷历 史第卷 (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 理道德2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兵者,国
2、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3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
3、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6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 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 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
4、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8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 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9表 1 18701910 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1900 21.5 4.7 0.71910 14.7 4.3 1.5表 1 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
5、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没落10 “北伐时期,蒋介石让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 ,但被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以纱业艰难拒绝。这一行为羞辱了蒋介石,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的斡旋,此事才得解脱。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B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政权压制民族工业C荣宗敬不畏强权 D蒋介石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在发生变化11科学家竺可祯写了 60 年日记,20 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
6、渡江1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3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14 北京晚报1958 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 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 、 “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和平统一”B “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 开
7、放”C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D “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15这是 2004 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农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16 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 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扬州) 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C商业经济繁荣 D市场受官府控
8、制17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 ,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 “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 “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 “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来源:学,科,网 Z,X,X,K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9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
9、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局部) 。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将士受到民众热烈欢迎B国共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 ”燃成燎原之势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斗争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20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 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2 1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
10、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A 新民主主义沦 B 论人民民主专政C 论十大关系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2四大媒介的产生顺序是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B网络、电视、报刊、广播C报刊、网络、电视、广播 D网络、电视、广播、报刊23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集中体现我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是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A BCD 24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有其核心是实事求是在批判“左”倾错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实
11、践中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ABC D25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权力过分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A BC D第卷 非选择题本卷有 3 小题,共 50 分。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 题 10 分。26(20 分) 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1)上图为印于 868 年的金刚经( 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
12、版经卷。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术的发明与发展?(4 分)(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 15 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 500 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 。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 。(4 分)(3)右图为 1879 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 1882 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
13、。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来源:学科网ZXXK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4 分) 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2 分)(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6 分)27 (20 分)广东人灵活机变,在中国历史上,常常是时代的弄潮儿。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欧洲崛起之前,中国远远领先于世界。位于海洋之滨的广州贸易在唐后期有所发展。史载,宋代广州贸易相对繁华,广州市舶司的外贸收入为最多。广东十三行是清代朝贡贸易体制的一个纽带。鸦片战争后,广东十三行独揽外国贸易的制度终于被强制性地做了变迁。l842 年,清政府被 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的第五款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额归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隋福民清代“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制度演化材料二“图片上的历史”广州变迁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
15、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繁华”的原因或条件。 (3 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广州十三行”的设立表明当时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19 世纪中期,该贸易制度最终打破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4 分)(3)从材料二中的图二表明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时期,试从革命的阶级基础和指导思想两方面
16、加以说明。(4 分)(4)从材料二中的图三表明广东在对外开放中一直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不少于 4 个)(4 分)(5)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这番谈话对改革开放的作用。 (5 分)来源:学。科。网 Z。X。X。K28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
17、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7 分)来源:Zxxk.Com(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3 分)高三月考历史答案 20110908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D D来源:Z,xx,k.Com A A D C BC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C A B C 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C C D D D B B C A A B D26.(2
18、0 分)(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4 分)(2)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4 分)(3)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6 分)(4)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近代中国印刷业一度落伍。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
19、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6 分)27.(20 分)(1)原因条件:位于海洋之滨,交通便利;封建经济发达,外贸基础雄厚; 指南针应用航海,促进对外贸易发展。(3 分)(2)外交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2 分)时代特征: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 分) 。来源:Z|xx|k.Com(或中 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图二: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由此兴起;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孙
20、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 分)(4)1979 年,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自主权;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成为经济特区;1984 年,广州成为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5 年,珠江三角洲辟为经济开放区。(4 分)(5)特点:敢于创新(实验) ;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 (2 分)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对处于关键时期的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3分)28.(10 分)(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 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7 分)(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3 分)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