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颈癌的治疗进展【关键词】 子宫颈癌近年来,为了提高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广大妇科肿瘤临床工作者在子宫颈癌的治疗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可喜进展。1 子宫颈癌治疗模式发生了变化19 世纪 80 年代前,子宫颈癌治疗是以放射治疗为主。根据国际年报 19 期统计,子宫颈癌患者接受单纯放疗者占 65.1%,其次是单纯手术及术后放疗。而 19931995 年,单纯放疗仅为44.8%,单纯手术及术后放疗比例并未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术前化学药物治疗、放疗前化疗、术前放疗及放、化疗同时进行的比例增高,表明人们期待着通过改变治疗模式,增进治疗效果。以往有学者不主张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认为
2、其并不能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增加并发症,试图以手术前治疗来改变存在问题,国内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最引人注意的是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 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发生了变化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的分期标准,a 期的子宫颈癌病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国内外似无疑议。a 期宫颈癌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b、a 期宫颈浸润癌采用缩小手术范围结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已有多年。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补充放疗,因为这样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并发症。故强调手术与放疗结合的同时,应注意手术范围及放疗剂量。有文献报道,全子宫切除加术后放疗的 5 年生存率,b 期
3、为 92.0%,a 期为 71.4%(5/7) ;根治术加手术后放疗的 5 年生存率,b 期为 76.2%,a 期为 73.3%,b期为 33.3%(1/3) 。缩小手术范围结合放疗的优点是:(1)减少根治术中的操作困难,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2)手术可减小肿瘤体积,有利于放疗;(3)亚临床瘤灶及残存肿瘤细胞可被射线杀死;(4)不进行淋巴清扫,有利于维持免疫功能;(5)可减少复发。但对宫颈局部病变范围较大、肉眼可见病变4cm 者即b 期以上病例的处理,目前不考虑直接手术,而强调手术前治疗。即术前腔内放疗或化疗,然后行根治术或全量放疗加化疗之后行子宫切除。然而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在近 10 年来应
4、用范围越来越广,获得了肯定的疗效,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目的有 4 点:(1)缩小或消除癌灶使临床分期逆转,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提高生存质量;(2)降低肿瘤组织学分级,消灭癌灶周围的微小转移灶,提高生存率;(3)晚期癌瘤的姑息治疗;(4)癌灶出血的止血。介入治疗根据不同目的采用的术式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一次性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持续(间断性)的灌注化疗。靶血管的选择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犯器官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血管,如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卵巢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肝动脉等,化疗药物的选择不同于静脉化疗有其自身的特点,应遵循动脉化疗的用药原则。综合文献报道应
5、用介入治疗后有效率达 71%84%。对于 60%74%的期患者和 45%的期患者介入后可手术,49%在介入后免除了放疗,、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60.5%、63.5%。b 期在介入后加手术和(或)放疗的 4 年疾病缓解率为 75%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的 43%。介入治疗后的子宫颈癌灶标本组织学检查发现癌巢趋向消失,癌灶发生多孔性变化,癌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变性、坏死;癌巢周围区域内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水肿;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分离和小血栓形成。部分病例癌细胞全部坏死,达到组织学完全缓解的效果。化疗药物多选择顺铂、卡铂、阿嘧啶、表阿霉素、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3 关于淋巴取样问题近年来,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不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而只对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行淋巴取样,并根据其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盆腔淋巴结阳性,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时,可考虑盆腔放疗加含顺铂的联合化疗加主动脉区放疗;若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阳性,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无可疑转移,仍可按上述原则治疗,若有转移,则姑息治疗。病程较晚者,可经腹膜外行淋巴结取样,如此对以后治疗有利。目前这种方法在某些宫颈病变4cm,特别是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受到重视。作者单位: 136000 吉林四平,四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作者:于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