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性的呼唤作者简介: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51916)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生于美国旧金山,大约是一个占星术家的私生子,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亦无固定住所的家庭里长大。他十四岁小学毕业后在旧金山和奥克兰一带以各种方式求生,亦以养家。二十岁曾进加州大学读书,一学期后又因贫困辍学。一九年出版了第一个小说集 狼子,立即誉满全国,那时他二十四岁。到一九一六年他年满四十时,已经出版了五十一部著作,是很高产的作家。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筋肉暴突的生活和阳刚之气,最受男子汉的欢迎。有人说在他以前的美国小说大都是为姑娘们写的,而他的作品则属于全体读者,
2、不但普通读者欢迎,就是大家闺秀们也喜欢放下窗帘关上大门偷偷去品味他那精力旺盛、气势逼人的作品。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作 品 概 述 野性的呼唤,又名 荒野的呼唤 (TheCalloftheWild)是作家 杰克伦敦于 1903 年发表的著名小说。故事叙述一名叫巴克的狗历经磨难,最终回到自然的野生环境的故事。小说十分畅销,后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整个故事以阿拉斯加淘金热为背景,讲述了在北方险恶的环境下,巴克为了生存,如何从一条驯化的南方狗发展到似狗非狗、似狼非狼的野蛮状态的过程。巴克是一条硕大无比的杂交狗,它被人从南方主人家偷出来并卖掉,几经周折后开始踏上淘金的道路,成为一条
3、拉雪橇的苦役犬。在残酷的驯服过程中,它意识到了公正与自然的法则;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它懂得了狡猾与欺诈,后来它自己将狡猾与欺诈发挥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地步。经过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它最后终于确立了领头狗的地位。在艰辛的拉雪橇途中,主人几经调换,巴克与最后的一位主人约翰索顿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深情厚谊。这位主人曾将他从极端繁重的苦役中解救出来,而它又多次营救了它的主人。最后,在它热爱的主人惨遭不幸后,它便走向了荒野,响应它这一路上多次聆听到的、非常向往的那种野性的呼唤,并且成为了狼群之首。 虽 然 巴 克 只 是 一 条 狗 , 但 是 它 艰 苦 卓 绝 的 生 存 道 路 , 反 映 了 作 家
4、所 生 活 的 时 代 中 的 个 人 奋 斗的 真 谛 。 这 也 是 当 时 处 于 尔 虞 我 诈 的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时 期 的 美 国 社 会 所 盛 行 的 自 然 主 义 思 潮 的 一 种反 映 。 它 反 映 了 达 尔 文 的 自 然 环 境 下 “适 者 生 存 ”的 自 然 选 择 思 想 以 及 斯 宾 塞 的 社 会 进 化 论 中 的 社会 选 择 观 。 作 者 向 我 们 揭 示 , 在 生 存 的 道 路 上 , 在 险 恶 的 自 然 与 社 会 环 境 下 , 只 有 精 英 与 超 人 ( 如 小说 中 的 巴 克 那 样 的 物 种 ) 才
5、有 生 存 的 可 能 。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1)富有抗争精神,适者生存的强者 A:坚忍不拔的抗争精神。养尊处优(法官家)听命棍棒法则却并未被驯服(面对训狗人)勇猛狡诈(打败原来的领头狗)预知危险时宁死不屈(去道 森 的旅途上)。 B : 勇 猛 强 壮 , 适 应 能 力 强 。 在 第 二 章 中 , 为 躲 避 严 寒 , 巴 克 学 会 了挖 雪 洞 栖 身 , 为 填 饱 肚 子 甚 至 学 会 了 偷 盗 。 正 如 作 者 所 描 述 的 一 样 , 这 次 偷 盗 行 为 就 显 示 了 巴 克 适 宜于 在 充 满 敌 意 的 北 国 环 境 里 活 命 。 这 显 示 了
6、他 的 适 应 性 以 及 适 应 变 幻 无 常 环 境 的 能 力 。 例 子 : 巴克 成 功 夺 取 了 领 头 狗 的 位 置 后 , 统 领 的 雪 橇 狗 队 屡 次 破 记 录 美 名 远 扬 , 成 为 伊 哈 特 人 谈 之 色 变 的“狗 妖 ”, 它 能 拉 动 在 雪 地 里 载 有 半 吨 重 面 粉 的 雪 橇 , 能 用 四 天 的 时 间 拖 垮 比 他 重 近 十 倍 的 麋 鹿 ,能 穿 越 陌 生 的 荒 野 却 从 不 迷 失 方 向 。 “方 向 之 准 确 , 足 以 让 人 类 人 他 们 的 指 南 针 感 到 脸 红 。 ” ( 2) 对 新
7、 生 活 的 向 往 者 和 渴 望 者 巴 克 从 阳 光 明 媚 的 南 方 来 到 了 冰 天 雪 地 的 北 方 , 投 入 了 远 离 人 类文 明 的 原 始 荒 原 。 它 很 快 适 应 了 北 国 富 于 挑 战 性 的 生 活 并 且 喜 欢 上 了 那 里 。 书 中 描 述 它 追 逐 雪 兔 的 一幕 写 得 异 常 精 彩 , 充 满 了 力 量 和 生 气 。 “巴 克 的 身 体 紧 檫 着 雪 地 , 急 切 地 呜 叫 着 , 优 美 的 身 躯 在 苍白 的 月 光 下 闪 电 一 般 向 前 跳 跃 它 率 领 狗 群 , 发 出 古 老 的 狼 嗥 它
8、 被 生 命 的 汹 涌 、 生 存 的 潮 汐所 左 右 ; 每 一 块 肌 肉 , 每 一 条 肌 腱 , 都 被 那 种 完 美 无 缺 的 快 乐 支 配 了 。 那 阵 快 乐 是 建 立 在 除 死 亡 之 外的 一 切 事 情 之 上 的 , 它 散 发 出 光 芒 , 滋 生 壮 大 , 在 动 态 中 体 现 出 来 , 在 繁 星 下 欢 跃 飞 奔 , 在 静 止 的 死亡 面 具 上 舞 蹈 。 ”这 种 自 然 界 生 命 的 追 逐 是 那 么 的 自 然 和 壮 观 , 体 现 了 个 体 的 智 慧 和 能 力 , 是 一 种健 康 向 上 的 精 神 , 令
9、人 为 生 命 的 激 动 而 感 动 。 因 此 , 桑 顿 死 后 , 巴 克 就 毫 不 犹 豫 地 响 应 了 森 林 里 新 生活 的 召 唤 , 回 到 充 满 神 秘 与 冒 险 的 自 由 的 丛 林 , 这 体 现 了 它 对 新 生 活 的 向 往 。 ( 3) 凶 残 狡 诈 的统 治 者 巴 克 的 狗 性 在 书 中 得 到 了 淋 漓 尽 致 的 刻 画 。 它 不 仅 勇 猛 、 凶 残 , 而 且 狡 猾 奸 诈 。 它 想 象 力 丰富 , 善 于 耍 心 眼 , 施 诡 计 , 为 达 到 目 的 不 择 手 段 。 它 极 具 领 导 才 能 ( 打 败
10、原 来 的 领 头 狗 斯 匹 兹 , 对 以后 的 狗 群 进 行 整 顿 , 并 且 由 他 率 领 的 狗 队 多 次 破 记 录 ) , 一 方 面 体 现 其 反 对 压 迫 的 抗 争 精 神 ( 与 作者 反 对 资 本 主 义 压 迫 同 出 一 辙 ) ; 另 一 方 面 体 现 尼 采 的 超 人 哲 学 。 ( 4) 充 满 爱 意 , 富 有 激 情的 献 身 者 当 桑 顿 把 它 从 棍 棒 中 救 出 来 , 并 像 孩 子 般 照 料 它 时 , 它 表 现 出 对 桑 顿 义 不 容 辞 的 责 任 和爱 以 及 忠 诚 ( 在 桑 顿 的 试 探 下 跳 悬
11、 崖 ; 在 酒 吧 里 把 打 桑 顿 的 伯 顿 的 喉 咙 咬 破 ; 多 次 跳 入 急 流 救 桑顿 ; 在 雪 地 里 为 桑 顿 拖 动 半 吨 重 的 雪 橇 ; 桑 顿 死 后 为 其 报 仇 然 后 彻 底 奔 向 荒 原 ) 。 主题的多重性 (1)回归自然 A:小说开篇的几句诗,浓缩了整部作品,预示了狗主人公因长期饱受奴役与束缚,将觉醒并复萌野性的本性,回归自然,自由地漫游荒野。 B:故事情节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美国北部冰天雪地的原始荒野,并安排巴克最终响应荒野的呼唤回归荒野,充分体现了作品“回归自然”的思想。 (2)强者生存原则 巴克作为强者得以生存的形象,深刻地反映
12、了作家受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以及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适者形象: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者形象:开篇巴克就以统治者的形象出现,到北国后又以非凡的智慧和才干取得领头狗的位置,和表示对桑顿的爱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力量,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了巴克是一个强者。) ( 3) 社 会 生 活 的 折 射 这 部 小 说 在 某 种 程 度 上再 现 了 美 国 历 史 上 的 克 朗 代 克 淘 金 热 。 作 者 本 人 于 1897 年 也 加 入 了 淘 金 热 , 其 独 特 的 经 历 为 他 的创 作 积 累 了 丰 厚 真 实 的 素 材 。 书 中 的 诸 多 地 名 都 是 真 名 实
13、地 。 巴 克 的 原 型 也 来 自 作 家 1898 年 冬 天在 道 上 结 识 的 朋 友 邦 德 兄 弟 的 狗 , 而 邦 德 兄 弟 的 父 亲 邦 德 法 官 的 庄 园 则 成 了 小 说 里 米 勒 法 官 的 庄 园 ,作 者 在 1903 年 12 月 给 马 歇 尔 邦 德 的 信 中 也 承 认 了 此 事 。 细 心 的 读 者 不 难 发 现 , 主 人 公 巴 克 和 它的 伙 伴 们 再 现 了 北 国 雪 橇 狗 的 生 活 与 故 事 。 作 者 在 描 写 巴 克 时 , 赋 予 了 它 与 人 相 同 的 情 感 和 品 质 : 它懂 自 尊 , 知
14、 道 害 羞 , 聪 明 有 悟 性 , 善 于 谋 略 且 想 象 力 丰 富 。 喜 欢 做 梦 , 有 幻 觉 , 感 情 丰 富 并 且 非 常 怀旧 , 忠 诚 勇 敢 , 爱 憎 分 明 , 不 畏 强 暴 , 为 自 由 、 为 报 恩 视 死 如 归 。 显 而 易 见 , 作 家 在 描 写 狗 的 生 活 时 ,是 以 人 的 眼 光 去 观 察 , 以 人 的 心 理 去 揣 摩 , 以 人 的 情 感 去 理 解 , 无 不 带 有 作 家 自 己 生 活 经 历 的 影 子 和对 生 活 的 理 解 与 体 验 。 ( 4) 抗 争 精 神 小 说 里 充 满 了 斗
15、 争 。 为 了 生 存 , 巴 克 一 直 与 恶 劣 的 自 然 环 境作 斗 争 。 作 为 外 来 户 备 受 欺 凌 , 却 勇 敢 地 投 入 数 不 胜 数 、 血 淋 淋 的 拼 杀 : 与 饥 饿 的 爱 斯 基 摩 狗 之 间 的撕 杀 , 狗 队 内 部 间 的 斗 殴 , 与 斯 匹 兹 争 夺 领 导 权 的 生 死 决 战 , 加 入 狼 群 时 与 狼 群 的 恶 战 。 巴 克 逐 渐 从弱 到 强 , 从 强 到 同 类 之 冠 , 它 不 畏 强 暴 、 百 折 不 挠 的 抗 争 精 神 在 与 训 狗 为 乐 的 “穿 红 汗 衫 的 人 ”和 残 暴
16、的 “哈 尔 ”的 斗 争 中 得 到 了 最 生 动 的 刻 画 。 美 国 的 评 论 家 玛 丽 艾 伦 ( MaryAllen) 甚 至 将巴 克 称 作 “典 型 的 美 国 拓 荒 英 雄 ”。 ( 5) 人 道 主 义 精 神 作 者 不 仅 反 对 人 与 人 之 间 , 而 且 反 对人 与 动 物 之 间 以 强 权 为 基 础 的 关 系 。 他 许 多 描 写 动 物 的 中 、 短 篇 小 说 都 反 映 了 真 正 的 人 道 主 义 的 思 想 ,蕴 含 着 人 与 动 物 的 深 情 。 在 野 性 的 呼 唤 中 , 我 们 发 现 狗 与 人 之 间 关 系
17、 的 变 化 是 随 着 人 对 待 狗 的态 度 的 变 化 而 贯 穿 整 个 故 事 始 终 的 。 但 综 观 巴 克 的 一 生 , 它 自 始 至 终 都 没 有 得 到 过 人 类 平 等 的 尊 重 和爱 。 作 家 正 是 通 过 狗 来 关 照 人 类 的 生 活 和 行 为 , 通 过 人 对 狗 的 善 恶 来 揭 示 人 性 的 美 丑 。 作 品 表 面 是 动物 的 悲 鸣 , 实 质 是 人 性 的 呼 喊 , 蕴 含 着 人 与 动 物 之 间 的 深 情 。 这 部 小 说 主 题 的 多 重 性 使 作 品 的 意义 深 邃 丰 富 , 耐 人 寻 味 。
18、 它 能 让 读 者 欣 赏 到 动 物 的 可 爱 , 动 物 与 人 之 间 的 深 情 , 又 可 以 品 味 社 会 的 黑暗 , 人 性 的 复 杂 , 领 略 其 深 刻 的 思 想 内 涵 和 不 朽 的 艺 术 魅 力 。 多 重 的 叙 事 视 角 叙 事 角 度 指 作 者 在 叙 述 一 个 故 事 时 确 立 的 一 种 视 角 。 作 者 总 是 通 过 一 定 的 角 度向 读 者 展 示 其 虚 构 作 品 中 构 成 故 事 叙 事 成 分 的 人 物 、 情 节 、 背 景 和 事 件 。 传 统 理 论 中 对 叙 述 类 型 的 分类 大 体 上 分 为
19、第 三 人 称 叙 事 体 和 第 一 人 称 叙 事 体 两 大 类 。 第 三 人 称 叙 述 体 又 分 为 全 知 全 能 叙 事 角 度 和有 限 叙 事 角 度 。 野 性 的 呼 唤 中 作 者 采 用 第 三 人 称 全 知 全 能 的 叙 事 角 度 来 讲 述 故 事 , 但 是 不 同 的是 故 事 有 时 是 从 外 界 来 讲 述 , 有 时 又 是 通 过 小 说 的 主 人 公 巴 克 的 眼 睛 来 看 世 界 。 在 小 说 第 一 章 中 的 背景 描 写 就 是 从 外 部 以 一 个 全 知 全 能 的 角 度 来 叙 述 ; 然 而 其 后 的 场 景
20、 中 作 者 又 转 变 了 叙 事 角 度 , 故 事 又不 时 地 从 巴 克 的 视 角 被 讲 述 。 举 例 阐 述 从 上 面 的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野 性 的 呼 唤 中 作 者 所 采 用的 叙 事 方 法 就 是 第 三 人 称 配 以 全 知 全 能 的 和 有 限 度 的 讲 述 视 角 。 (四 )隐 喻 的 世 界 , 象 征 的 艺 术 手法 。 作 者 笔 下 的 阿 拉 斯 加 白 雪 皑 皑 , 荒 野 广 袤 而 寂 静 。 “严 寒 仿 佛 冻 结 了 大 自 然 的 心 脏 ”,“在 零 下 六 十 五 度 的 气 温 里 , 一 个 人 只 要
21、在 雪 里 多 躺 几 分 钟 , 就 活 不 了 。 ”然 而 , 这 片 荒 野 却 有着 丰 富 的 意 蕴 。 ( 1) 象 征 神 圣 和 威 严 。 北 国 的 荒 野 , 除 了 极 度 的 严 寒 , 还 有 一 种 严 酷 的 、 不 可 侵犯 的 、 超 人 力 甚 至 超 其 他 自 然 力 ( 如 浪 潮 、 风 暴 、 地 震 ) 的 神 圣 和 威 力 。 ( 2) 象 征 公 正 。 寂 静的 雪 野 对 任 何 生 命 无 时 无 刻 都 是 一 场 最 严 峻 的 生 死 考 验 , 它 很 严 厉 , 毫 不 留 情 , 但 很 公 正 。 它 对 一 切都
22、 铁 石 心 肠 , 无 动 于 衷 ; 对 于 人 的 冒 险 行 为 既 不 帮 助 也 不 阻 止 。 但 只 要 稍 微 违 反 自 然 法 则 , 就 会 统 统受 到 最 严 厉 的 制 裁 。 作 者 生 活 在 资 本 主 义 残 酷 剥 削 的 年 代 , 这 也 反 映 了 他 渴 望 公 正 和 平 等 的 生 活 理 想 。( 3) 象 征 道 德 感 化 的 力 量 。 作 者 暗 示 人 们 : 一 方 面 , 一 切 想 要 达 到 道 德 上 的 净 化 、 永 恒 的 人 , 都必 须 经 过 北 国 雪 野 这 种 特 殊 的 灵 魂 洗 礼 ; 一 方 面
23、 这 里 的 道 德 净 化 似 乎 又 不 那 么 彻 底 人 人 相 助的 内 心 本 源 只 是 一 种 生 存 本 能 与 外 界 的 临 时 契 约 。 “在 北 方 , 诚 实 是 最 宝 贵 的 品 德 。 ”作 者 写 道 ,当 人 们 远 离 北 方 的 荒 原 来 到 人 声 嘈 杂 的 居 住 地 和 南 方 的 草 原 , 人 们 又 恢 复 了 恶 的 本 性 , 北 国 的 洗 礼 就像 冰 雪 一 样 融 化 殆 尽 。 显 然 , 作 者 在 告 诉 人 们 : 只 有 北 国 的 荒 野 才 是 人 们 灵 魂 净 化 的 圣 地 , 这 表 现 出作 者 对
24、 道 德 的 严 肃 思 考 。 作 者 在 文 中 向 我 们 展 示 了 极 大 的 想 象 空 间 : 荒 野 , 总 是 充 满 金 子 般 的诱 惑 力 。 作 者 在 这 部 小 说 中 成 功 地 运 用 了 隐 喻 的 表 现 手 法 , 其 象 征 的 深 刻 性 与 宗 教 性 总 以 让 接 近 这 一文 本 的 每 一 个 人 着 迷 。 他 不 仅 以 狗 喻 人 揭 露 了 深 刻 的 社 会 主 题 和 人 性 主 题 , 而 且 他 的 作 品 中 始 终 弥 漫着 一 种 宗 教 气 息 。 领 头 狗 巴 克 在 狼 群 的 呼 唤 下 回 归 自 然 与
25、原 始 , 从 狗 变 成 狼 , 表 现 出 一 种 原 始 宗 教 的感 召 力 量 。 他 的 象 征 并 不 满 足 于 象 征 所 带 来 的 意 象 、 比 喻 、 暗 示 、 讽 刺 、 警 示 等 意 义 与 功 能 , 而 是 通过 透 视 一 组 有 机 联 系 的 象 征 使 人 生 主 题 的 内 涵 再 现 。 他 将 种 种 象 征 写 得 真 切 形 象 , 令 人 感 动 , 极 具 震撼 力 。 例 如 “幻 想 破 灭 再 幻 想 ”模 式 。 总 之 , 野 性 的 呼 唤 中 有 我 们 感 受 不 尽 的 奇 特 风景 , 有 我 们 探 索 不 完
26、的 “象 征 ”奥 秘 。史 诗 般 的 语 言 野 性 的 呼 唤 中 激 荡 人 心 的 震 撼 力 是 通 过 其 史 诗 般 的 语 言 实 现 的 。 语 言 是 任 何 一类 文 本 的 表 现 载 体 。 因 此 , 语 言 的 把 握 极 其 重 要 。 一 部 作 品 能 不 能 吸 引 读 者 的 眼 光 , 首 先 取 决 于 它 的语 言 。 精 美 的 语 言 能 让 读 者 在 未 深 入 作 品 时 提 前 获 得 一 种 直 觉 的 审 美 愉 悦 。 在 这 部 小 说 中 , 作 者 运 用了 大 量 笔 墨 描 写 了 北 国 的 雪 野 , 特 别 是
27、巴 克 响 应 狼 嗥 奔 走 丛 林 的 描 写 , 极 具 神 秘 感 , 且 充 满 力 美 和 野性 美 。 其 描 写 场 面 之 恢 宏 、 空 旷 与 激 荡 , 给 人 心 灵 以 强 烈 的 震 撼 。 例 如 写 巴 克 和 原 来 的 领 头 狗 决 斗 的一 段 : “他 们 兜 这 圈 子 , 两 耳 直 竖 , 互 相 嗥 叫 着 , 寻 找 出 击 的 时 机 。 巴 克 感 到 眼 前 的 情 景 很 熟 悉 , 恍惚 想 起 了 一 切 白 色 的 树 林 , 白 色 的 大 地 , 白 色 的 月 光 和 喋 血 浴 血 的 恶 战 。 在 一 片 白 色
28、中 笼 罩 着可 怕 的 平 静 。 空 气 死 了 一 般 凝 固 一 切 都 停 止 了 运 动 , 连 树 叶 都 一 动 不 动 。 ”等 等 , 诸 如此 类 的 句 子 文 中 还 有 很 多 很 多 。 瓦尔登湖内 容 简 介 这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人生哲理书,但从根本上讲,这本书更能扩大我们的日常视野,让我们从简单的生活开始学习知识。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阅读它,我们能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静之美。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
29、历程作 者 简 介 亨利戴维梭罗,HD(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 1817 年 7 月 12 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Concord, Massachusetts),父亲是小业主。20 岁于哈佛大学毕业(1837 年),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梭 罗 的 著 作 都
30、 是 根 据 他 在 大 自 然 中的 体 验 写 成 。 1839 年 他 和 哥 哥 在 梅 里 马 克 河 上 划 船 漂 游 , 写 成 在 康 科 德 与 梅 里 马 克 河 上 一 周 (1849), 发 挥 了 他 对 自 然 、 人 生 和 文 艺 问 题 的 见 解 。 他 的 代 表 作 瓦 尔 登 湖 , 或 林 中 生 活 (1854)记 录 了 他 于 1845 至 1847 年 在 康 科 德 附 近 的 瓦 尔 登 湖 畔 度 过 的 一 段 隐 居 生 活 。 在 他 笔 下 , 自然 、 人 以 及 超 验 主 义 理 想 交 融 汇 合 , 浑 然 一 体
31、。 他 是 19 世 纪 超 验 主 义 运 动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 梭罗 的 文 章 简 练 有 力 , 朴 实 自 然 , 富 有 思 想 内 容 , 在 美 国 19 世 纪 散 文 中 独 树 一 帜 。 他 的 思 想 对 英 国工 党 、 印 度 的 甘 地 与 美 国 黑 人 领 袖 马 丁 路 德 金 等 人 都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 在 拉 尔 夫 沃 尔 多 爱默 生 ( Ralph Waldo Emerson) 的 支 持 下 , 梭 罗 在 康 科 德 住 下 并 开 始 了 他 的 超 验 主 义 实 践 。 这 时 期 ,梭 罗 放 弃 诗 歌 创
32、 作 而 开 始 撰 写 随 笔 , 起 先 给 超 验 主 义 刊 物 日 晷 ( Dial) 写 稿 , 其 后 各 地 的 报纸 杂 志 上 都 有 他 的 文 章 问 世 。 梭 罗 除 了 被 一 些 人 尊 称 为 第 一 个 环 境 保 护 主 义 者 外 , 还 是 一 位 关 注 人类 生 存 状 况 的 有 影 响 的 哲 学 家 , 他 的 著 名 论 文 论 公 民 的 不 服 从 权 利 影 响 了 托 尔 斯 泰 和 圣 雄 甘地 。 1862 年 5 月 6 日 梭 罗 因 病 去 世 , 年 仅 45 岁 。 1845 年 7 月 4 日 梭 罗 开 始 了 一
33、 项 为 期 两 年 的试 验 , 他 移 居 到 离 家 乡 康 科 德 城 ( Concord) 不 远 , 优 美 的 瓦 尔 登 湖 畔 的 次 生 林 里 , 尝 试 过 一 种 简单 的 隐 居 生 活 。 自 耕 自 足 两 年 有 余 。 他 于 1847 年 9 月 6 日 离 开 瓦 尔 登 湖 , 重 新 和 住 在 康 科 德 城 的他 的 朋 友 兼 导 师 拉 尔 夫 沃 尔 多 爱 默 生 一 家 生 活 在 一 起 。 出 版 于 1854 年 的 散 文 集 瓦 尔 登 湖 ( Walden) 详 细 记 载 了 他 在 瓦 尔 登 湖 畔 两 年 又 两 个
34、 月 的 生 涯 。 他 虽 毕 业 于 世 界 闻 名 的 哈 佛 大 学 , 但 没有 选 择 经 商 发 财 或 者 从 政 成 为 明 星 , 而 是 平 静 地 选 择 了 瓦 尔 登 湖 , 选 择 了 心 灵 的 自 由 和 闲 适 。 他 搭 起木 屋 , 开 荒 种 地 , 写 作 看 书 , 过 着 非 常 简 朴 、 原 始 的 生 活 。 目 录 第一章节俭 第二章我的栖身之处与我的生活目的 第三章阅读 第四章声音 第五章孤独 第六章来客 第七章豆田 第八章村子 第九章池塘 第十章贝克农场 第十一章更高的法则 第十二章野兽邻居 第 十三 章 乔 迁 之 喜 第 十 四
35、章 原 居 民 和 冬 天 的 来 客 第 十 五 章 冬 天 的 动 物 第 十 六 章 冬 天 的 池 塘 第 十 七章 春 天 结 束 语 作 品 简 评 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但正如何怀宏先生所作序言梭罗和他的湖里说到的一样:“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这
36、本书并不会在中国太受欢迎,但它会有稳定的读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本书,在夜深人静时捧着它,像是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义。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该书出版于 1854 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 萨 诸 塞 州 东部的康 科 德 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美 国 的 19 世 纪 是 个 辉 煌 的 时 代 , 一 大 批 作 家 都 深
37、 受 超 验 主 义 【 先 验 论 】 的 影 响 , 生 活 在 这 一 时 代的 梭 罗 也 不 例 外 。 作 为 这 个 时 代 的 代 表 人 物 , 梭 罗 对 超 验 主 义 更 是 身 体 力 行 , 瓦 尔 登 湖 就 是他 这 一 思 想 的 体 现 , 它 是 一 部 蕴 含 了 深 刻 哲 理 的 散 文 。 细 细 读 过 瓦 尔 登 湖 的 人 都 有 体 会 ; 他是 在 探 求 怎 样 实 实 在 在 的 生 活 , 怎 样 体 验 与 经 历 有 意 义 的 生 活 , 为 自 己 , 也 为 他 的 市 民 同 胞 , 还 有 当时 与 后 来 的 读 者
38、 们 。 本 书 以 春 天 开 始 , 历 经 了 夏 天 、 秋 天 和 冬 天 , 又 以 春 天 结 束 , 这 正 是 一 个 生 命的 轮 回 , 终 点 又 是 起 点 , 生 命 开 始 复 苏 。 这 是 一 本 宁 静 、 恬 淡 、 充 满 智 慧 的 书 。 其 中 分 析 生 活 ,批 判 习 俗 处 , 语 语 惊 人 , 字 字 闪 光 , 见 解 独 特 , 耐 人 寻 味 。 许 多 篇 页 是 形 象 描 绘 , 优 美 细 致 , 像 湖 水的 纯 洁 透 明 , 像 山 林 的 茂 密 翠 绿 ; 也 有 一 些 篇 页 说 理 透 彻 , 十 分 精
39、辟 , 给 人 启 迪 。 这 是 一 本 清 新 、健 康 、 引 人 向 上 的 书 , 对 于 春 天 , 对 于 黎 明 , 都 有 极 其 动 人 的 描 写 。 这 里 有 大 自 然 给 人 的 澄 净 的 空 气 ,而 无 工 业 社 会 带 来 的 环 境 污 染 。 读 着 它 , 读 者 自 然 会 感 觉 到 心 灵 的 纯 净 , 精 神 的 升 华 。 瓦 尔 登湖 的 伟 大 之 处 就 在 于 梭 罗 能 够 通 过 艺 术 来 实 现 自 己 决 意 要 做 的 事 业 。 通 过 创 造 一 个 有 机 的 形 式 , 他使 自 己 的 决 定 获 得 了
40、新 生 : 通 过 有 意 识 的 努 力 , 他 重 新 获 得 了 一 种 成 熟 的 恬 静 , 如 果 说 那 不 是 黄 金 年龄 的 清 纯 狂 喜 的 话 。 整 个 瓦 尔 登 湖 记 录 着 自 我 在 微 观 宇 宙 历 程 中 的 经 历 。 如 果 梭 罗 仅 仅 给 我们 留 下 一 部 一 个 男 人 在 林 中 生 活 的 记 载 , 或 者 说 他 仅 仅 退 隐 到 森 林 之 中 , 在 那 儿 记 载 着 他 对 社 会 的 抱怨 。 甚 至 说 , 如 果 他 想 把 这 两 者 都 合 到 一 本 书 里 , 那 么 瓦 尔 登 湖 就 不 会 有 这
41、 一 百 年 的 生 命 。正 像 一 切 所 进 展 的 一 样 , 梭 罗 记 下 了 人 跟 自 然 的 关 系 , 人 在 社 会 中 的 困 境 和 人 希 望 提 高 自 然 的 关 系 ,人 在 社 会 中 的 困 境 和 人 希 望 提 高 自 我 精 神 的 习 性 , 连 他 自 己 恐 怕 也 没 有 意 识 到 自 己 在 做 什 么 ; 他 一 会儿 为 自 我 辩 护 , 一 会 儿 充 满 了 喜 悦 、 自 由 、 奔 放 、 创 造 出 了 一 个 独 特 的 煎 蛋 卷 , 让 人 们 在 饥 饿 的 一 天不 断 从 中 汲 以 营 养 。 瓦 尔 登 湖
42、 是 最 早 一 盘 充 满 维 生 素 的 菜 肴 之 一 。悲剧的诞生内 容 简 介 悲 剧 的诞生是德国现代哲 学 家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 1870-1871 他的哲学的诞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著作。本书的中文译本可看悲剧的诞生,周 国 平 译,三联书店 1986 年版。 本 书 共 25 节 , 第 1 节 至 第 15 节 讨 论 了 古 希 腊 艺 术 的起 源 、 发 展 , 悲 剧 的 诞 生 , 悲 剧 的 主 要 特 征 , 悲 剧 的 灭 亡 等 问 题 。 第 16 节 至 第 25 节
43、 的 主 要 内 容是 : 结 合 近 代 文 学 艺 术 和 文 化 的 发 展 , 尤 其 是 结 合 近 代 德 国 艺 术 与 社 会 的 现 实 , 讨 论 了 悲 剧 与 音 乐 艺术 形 式 的 关 系 , 悲 剧 的 再 生 , 以 及 在 悲 剧 的 再 生 中 德 意 志 民 族 所 起 的 作 用 等 问 题 。 贯 穿 于 本 书 的两 个 基 本 概 念 是 日 神 和 酒 神 。 日 神 阿 波 罗 是 光 明 之 神 , 在 其 光 辉 中 , 万 物 显 示 出 美 的 外 观 ; 酒 神 则 象征 情 欲 的 放 纵 , 是 一 种 痛 苦 与 狂 欢 交 织
44、 着 的 癫 狂 状 态 。 尼 采 以 日 神 和 酒 神 象 征 说 明 古 希 腊 艺 术 的 起 源和 发 展 , 及 人 生 的 意 义 。 由 日 神 产 生 了 造 型 艺 术 , 如 : 诗 歌 和 雕 塑 , 由 酒 神 冲 动 产 生 了 音 乐 艺 术 。 人生 处 于 痛 苦 与 悲 惨 的 状 态 中 , 日 神 艺 术 将 这 种 状 态 遮 掩 起 , 使 其 呈 现 出 美 的 外 观 , 使 人 能 活 得 下 去 ,希 腊 神 话 就 是 这 样 产 生 的 。 酒 神 冲 动 则 把 人 生 悲 惨 的 现 实 真 实 地 揭 示 出 来 , 揭 示 出
45、日 神 艺 术 的 根 基 ,使 个 体 在 痛 苦 与 消 亡 中 回 归 世 界 的 本 体 。 尼 采 认 为 , 古 希 腊 艺 术 产 生 于 日 神 冲 动 和 酒 神 冲 动 。 悲剧 产 生 于 二 者 的 结 合 。 悲 剧 是 不 断 地 走 向 日 神 形 象 世 界 的 酒 神 歌 队 。 在 悲 剧 中 , 一 方 面 是 酒 神 的 合 唱抒 情 , 一 方 面 是 日 神 的 舞 台 梦 境 。 但 酒 神 是 悲 剧 的 根 据 和 基 础 。 当 古 希 腊 悲 剧 作 家 欧 里 庇 得 斯 试图 将 悲 剧 安 放 在 日 神 的 基 础 上 时 , 悲
46、剧 就 走 向 了 灭 亡 。 尼 采 的 悲 剧 世 界 观 强 调 , 只 有 在 酒 神 状 态中 , 人 们 才 能 认 识 到 个 体 生 命 的 毁 灭 和 整 体 生 命 的 坚 不 可 摧 , 由 此 才 产 生 出 一 种 快 感 , 一 种 形 而上 的 慰 藉 。 在 悲 剧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人 生 态 度 是 一 种 非 科 学 的 、 非 功 利 的 人 生 态 度 。 尼 采 对 西 方 自 苏格 拉 底 以 来 的 理 性 主 义 的 、 科 学 主 义 的 和 功 利 主 义 的 人 生 观 进 行 了 猛 烈 的 批 判 。 认 为 它 们 是 一 种
47、 浅 簿的 乐 观 主 义 。 它 们 只 能 使 人 类 丧 失 其 生 存 的 基 础 , 人 类 只 有 在 悲 剧 的 再 生 中 才 能 实 现 自 我 拯 救 。 尼 采对 西 方 近 代 文 化 的 批 判 有 一 定 的 积 极 的 意 义 。 但 总 的 来 说 , 从 人 的 本 能 出 发 , 视 酒 神 状 态 为 人 生 的 基础 , 这 是 其 反 理 性 主 义 的 根 据 , 也 是 其 强 力 意 志 学 说 的 根 据 , 在 阅 读 时 , 应 对 其 进 行 批 判 性 的 思 考 。作 者 简 介 弗 里 德 里 希 威 廉 尼 采 (1844-190
48、0),德国近代诗人、哲学家。他宣告:“上 帝 死 了 !”彻底动摇了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石,他高蹈的“超人哲学”与酒 神 精 神 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 恶 之 彼 岸 、论道德的谱系、快乐的科学、曙光、权力意志等。尼采既有哲学家的深邃洞见,又有诗人的澎湃激情。深受他影响的思想文化巨人,有里尔克、萧 伯 纳 、弗洛伊德、加缪、萨特、海德格尔、梁 启 超 、鲁迅等。尼采和马克思、牛 顿 、爱因斯坦、达 尔 文 等同时荣获“千年十大思想家”的盛誉。评价 1、与其说悲剧的诞生是关于悲剧艺术的诞生,还不如说是关于它的死亡的。悲剧的诞生是一个关于悲剧诞生和死亡合奏的
49、曲线、韵律,是一个探讨悲剧艺术产生、衰落和再复兴的一个命运交响曲。 尼采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他发现了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种类型密切相关。阿波罗具有适度的自制,狄奥尼索斯则是人的原始的本能、旺盛的生命力和充沛激情的象征。 正是两种文化精神的彼此消长,最终形成了悲剧。 悲剧一身兼有二者的特征。 尼采多次用了“交织”、“兼有”等来阐述它的辨证悲剧观念:“直到我们重新找到那作为希腊悲剧之起源和本质的二元性本身,它是日神和酒神这两种彼此交织的艺术本能的表现。 ”“普罗米修斯的二重人格,他兼具酒神和日神本性。 ”但是尼采道:悲剧发展到欧里庇得斯手里,便开始走向衰落。 这是神话热情逐渐消失产生的。 尼采断定了悲剧消亡的结论以后接着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最深原因是苏格拉底主义。 “我把科学精神理解为最早显现于苏格拉底人格之中的那种对于自然界之可以追根究底和知识之普遍造福能力的信念。 这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