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外国文学[1].doc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8290864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填空题:1、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2、在神曲中,豹象征淫欲,狮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3、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4、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5、请补充完整哈姆莱特对“人”的赞美:“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6、哈姆莱特在剧中有一句台词,既成了名言,又能体现其犹疑延宕的性格。它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二、论述题:分析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苔丝这样一位美丽

2、善良、勤劳朴实、勇敢刚毅、对爱情忠贞不渝,可以说集劳动妇女的一切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女性,为什么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得不到幸福而终酿成悲剧? 难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笔者认为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苔丝的悲剧源于作者的宿命论思想。作者认为宇宙间弥漫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像“一个人高举手臂在我们面前 ,每当我们朝可能成功的方向跨出一步,它就把我们打回来 ”。在这个强大的力量面前 ,人只能是失败和死亡。在小说主人公苔丝身上就存在浓厚的宿命论思想,她是命运的奴隶 ,受命运一次次的戏弄。从苔丝的出身来看 ,苔丝的一生注定是悲惨的一生。苔丝出生于马洛特 ,祖先是佩根?德伯维尔。出生地象征性地说明

3、了苔丝命运的悲惨。地名马洛特的英文原名 Marlott 是由 mar(毁坏 )和 lot(命运 )所构成的。象征苔丝的悲剧命运是与生俱有、无法逃脱的。苔丝祖先的名字佩根 (英语 pagan 意为异教徒 )则形象性地表明了苔丝性格中的叛逆性。一个具有叛逆性的柔弱女子与整个黑暗社会相抗衡 ,其结果注定是悲惨的。从苔丝离家与她被捕日期来看 ,命运早已安排了苔丝的日程。苔丝于 6 月 1 日在祭石坛被捕 ,刚好是她第一次离家去纯瑞脊那一天的 5 年之后。作品中这种偶然性和巧合 ,不断地强化着内在意志力的存在和作用 ,使人们不得不相信苔丝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苔丝命运的偶然性和巧合也表现在她与亚雷和克莱

4、尔两个男人的情感变化发展过程。苔丝被亚雷诱奸、亚雷被苔丝所杀,似乎都是注定要发生的。自从苔丝父母得知自己是贵族出身 ,并了解到附近有一个姓德伯维尔的有钱太太后 ,他们一直想要苔丝去认亲。当苔丝与这个所谓的“表兄”亚雷第一次见面时 ,亚雷送给苔丝一束玫瑰花。苔丝天真无邪的垂头看着胸前的玫瑰 ,压根儿没有料到 ,在麻醉性的蓝色烟雾后面 ,正潜伏着她人生舞台上的悲惨的一幕,潜伏着一种坚持要在她妙龄年华的光谱涂上一道血红的悲剧因素。”接着 ,亚雷送的玫瑰花刺破了苔丝的皮肤 ,这预示着苔丝即将遭到亚雷的诱奸 ,苔丝失去少女的贞操。苔丝和克莱尔的关系变化发展过程,也预示着她俩的婚烟也是悲剧性的结局。苔丝和

5、克莱尔第一次见面时 ,双方都为没有认识对方而后悔。 “失身” 后的苔丝与克莱尔相爱时 ,奶场的牛产奶量明显减少 ,苔丝走开 ,又恢复正常。苔丝与克莱尔结婚那天 ,公鸡在下午三次大声地叫 ,令在场的人都感到晦气。他俩在洞房等行李时 ,带给他们的是酗酒和自杀的坏消息。一连串的不吉利事情使苔丝感到命运的可怕。面对这一切 ,苔丝也显得无能为力。这些偶然的事件就像一条命运链中的环 ,一环扣一环地把苔丝与悲惨命运联结着。她越是要摆脱命运的束缚 ,就越是自投罗网 ;她越是真诚地去拥抱真爱 ,就越是步步临近自身的灾难和毁灭。命运一步步把这个弱女子逼上绝路,成为一个环境支配 ,任时代风雨恣意摧残的弱者。(二)苔

6、丝的悲剧是由她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家庭贫困是导致苔丝悲剧的经济根源 .苔丝生活在 19 世纪末的英国的维多利亚统治时期 ,在那时,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小农经济解体, 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 由于整个农村经济不景气,作为农民一份子的苔丝的家庭无疑也处在十分贫困的境地。家庭贫困是苔丝悲剧的经济根源。苔丝的家庭属于在当时农村不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她的父亲是小商小贩 ,经常受到农场主的排挤。排挤的方式之一是 ,他们的房地租期一到 ,便收回房和地。苔丝家的房屋土地租期是到她父亲去世为止。父亲一死租约就到期 ,并且不能续租。于是 ,苔丝父亲去世后 ,她一家人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而且也成了无家可

7、归之人。这给亚雷以可乘之机。苔丝第二次落入亚雷之魔掌 ,充当其情妇 ,主要原因是苔丝欲依靠亚雷摆脱家庭困境。苔丝的父亲懒散无能、虚荣愚昧而且好酒贪杯。母亲则是个浅薄庸俗而且爱慕虚荣的农村妇女。两个无能的父母却有着 7 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随时都可能落到苔丝头上 ,而苔丝又那么深情地爱着几个弟妹 ,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这种情形决定了苔丝的苦命。苔丝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歧视 ,她原本可以和别的农村姑娘一样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纯朴的劳动生活。但是多嘴的特林厄姆牧师带来了有关她的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 ,让她父亲多喝了几杯 ,不能按时到卡斯特桥送货。勇敢的苔丝只有带着弟弟一

8、起去赶马车替父亲送货。结果家里那匹老马被邮车撞死。老马一死 ,全家的小贩生意就结束了。为了弥补过失, 不谙世事的苔丝踏上了险恶的世途 到一个富有的假本家德伯维尔 .亚雷家去认亲求职。这一走 ,便是她的悲剧的开始。家庭的贫困使苔丝缺少应有的受教育机会 ,从而减弱了她的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导致苔丝被亚雷诱奸 。她的悲剧无疑是社会带来的贫困所造成的。(三)、苔丝的悲剧又是由妇女所处的政治地位决定的。1、苔丝所处的社会是男女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哈代所描写的处在“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和中国的传统的封建社会一样,是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的社会,各种旧道德、旧秩序、旧观念鱼龙混杂,同时存在。男人不仅是社会的中

9、心,也是家庭的主宰。女人只是社会和男人的附属品,无权选择自己的幸福和命运。按照传统的贞操观念,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特权,妇女失去贞操就是不洁,因此当一个女人被某个男人占有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跟他结婚,无论对他有没有感情。而男性却没有守贞的义务,这与中国封建社会所倡导的“三从四德”简直是如出一辙,加之各种旧礼教和旧道德对女性的层层桎梏和束缚,女性的生活状态更是惨不忍睹。其实,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故事。她的贞操是亚雷的责任,她第二次落入亚雷之手是她的父母、克莱尔和亚雷的责任,而她杀死亚雷则是受尽欺凌的弱者的最后反抗。在苔丝身上,我们

10、自始至终看到的则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各种力量的苦苦挣扎。最终她被逼上了绞架,而社会和读者还在冷漠地议论着她的贞操,怀疑她是否是个纯洁的女人,这是何等麻木的事情,苔丝的形象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她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形象的原型和缩影,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苔丝的悲剧是她所处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2、 谈到苔丝的悲剧命运,不能不提到与她的一生息息相关的两个男人亚雷和克莱尔。富家少爷亚雷无疑是苔丝悲剧的始作蛹者。亚雷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魔鬼的象征,他代表的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邪恶势力。他是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卑鄙下流,厚颜无耻,轻薄好色,他利用苔丝的贫穷,假冒母亲

11、的名义骗她去饲养家禽;利用高速赶车吓唬她,占她的便宜,在猎苑趁她筋疲力尽时奸污了她,造成她的终身遗憾。后来又趁苔丝一家走投无路的时候,打着关心他们疾苦的幌子,硬说克莱尔再也不会回来了,从而迫使苔丝痛苦地投入他的怀抱,又一次毁了她的终生幸福。尽管他也曾作过“回头浪子”,献身说法狂热地宣传过福音,但他的转变在重新见到苔丝的美色之后也便消失。他还是他,一个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亚雷就是这样一个作者痛恨批判的对象。苔丝与他之间的矛盾,是被压迫者与压迫者之间的矛盾,最后这个地主恶少死在苔丝的刀下,完全是罪有应得。3、意味最具讽刺的是:苦苦逼着苔丝走向毁灭的力量中也有象征“天使”的安琪.克莱尔。安琪一词原是

12、天使的意思,在西方传说中,安琪是在云端里弹奏着竖琴的仙灵。他在苔丝心里也的确是个天使,苔丝在乡社游行时就曾对他一见钟情,因他没有找她跳舞而久久怅然若失,在奶场的初恋,也是她一生唯一的一次恋爱。克莱尔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作者对他的刻画,要比亚雷深刻的多。一方面,作者出于对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痛恨,揭露批判了克莱尔;另一方面作者出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改良思想,又美化克莱尔。克莱尔作为具有“自由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当时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他不象亚雷那样蛮横粗鲁,为所欲为,而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他蔑视社会旧俗,讨厌城市生活,俨然是自由思想和人道主义的化身。他出身于牧师家庭,但却违背父母

13、的意愿,没有去当一名牧师。他博览群书,有独立的思想,他瞧不起等级、财富等差异。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决定从事比较艰苦的农业,而且到农村去学习各种农事劳动。他能克服中产阶级身份跟奶场的人打成一片,像理解朋友一样理解他们,而且能欣赏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他对苔丝的爱具有初恋的纯洁、炽热和真诚。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女儿,纯洁无暇的象征,世间没有什么能比苔丝更加纯洁,更加甜美。他对她的爱是纯洁的,带有田园牧歌的情调。因此他尊重苔丝,他的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动了苔丝,同意了他的求婚。可是在新婚之夜,当纯朴的苔丝向克莱尔讲述了她的过去之后,一切却突然变了样,苔丝的悲剧开始了。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残酷的愚弄和侮辱

14、。他不止一次冷酷地对苔丝说:“你过去是一个人,现在又是一个人,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一个模样跟你一样的女人。”而苔丝发自内心的质问:“既然我爱上了你,就要永远爱你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无论受到什么羞辱。那么,你又怎么可能不爱我呢?但是这一次他都听不进去。由此看来,克莱尔虽然名叫安琪,实际上远远不像在云中弹奏竖琴给人世带来幸福的“天使”。他在对待苔丝的问题,并没有彻底摆脱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他考虑问题纯属从个人私利出发。他到乡下学习技术,只是为了当个大农场主。他三番五次地向苔丝求婚,只是看中了她的美貌,看中了她的勤劳,指望她能做一个女管家,给她带来“方便”和“幸福” 。显然,他与苔丝

15、的结合,并不是建立在真正爱情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利己主义的计较上。因此,苔丝向他坦白时,尽管他自己也有过不清白的历史,他却死抱着传统观念不放。从资产阶级庸人立场出发,视苔丝为不洁的女人,残酷的遗弃了她。纵观群书,如果说亚雷是从肉体上残害了苔丝,使她失去了贞洁。那么,克莱尔则是从精神上摧毁了苔丝,使她陷入绝望,最后走向毁灭。我们通过他看到了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如何顽固地窒息和污染着人的心灵。哈代在这里深刻地揭示资产阶级的意识、习俗和舆论是如何扭曲了人的心灵,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这便是安琪.克莱尔这个文学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四)社会道德法则是苔丝悲剧的思想根源。社会道德法则既使苔丝深受

16、其害 ,同时也扭曲了苔丝与克莱尔的关系 ,从而使本来已十分脆弱的苔丝遭到了克莱尔致命一击。1、“贞操”观念扼杀了克莱尔对苔丝的爱。克莱尔出生于牧师家庭 ,历史的沉淀 ,自幼的家庭教育熏陶规定了他的价值观念。贵族社会的习俗和道德准则成为他约束自己和判定自己行为好坏的尺度。新婚之夜 ,当苔丝告诉他 ,自己曾遭受亚雷奸污已不是处女时 ,克莱尔一反常态 ,愤怒地离开“ 不忠”的妻子。克莱尔的言行与当时社会对女人 “贞操”的态度有关。对妇女忠贞的要求 ,是在父权制度家庭确立之后 ,又深深地植根于男权文化的结构之中 ,成为幻想全部占有一个女人的男人愿望。这种源自专偶制婚姻对男性有利 ,但对女性却是压抑贞操

17、要求 ,实际成为一种人类普通的习惯和观念。这种观念在克莱尔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2、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的克莱尔必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女孩子的贞操问题对克莱尔来说是一个有关信仰的大事 ,他绝不会接受一个失过身的女孩做自己的妻子。” 作为基督教教条圣经对女人的贞操有着极严格的要求。“圣经告诉我们 ,如果一位女子结婚时不是处女 ,那么完全有充分的理由杀死她。这是因为 她在父家行了淫乱 ,在以色列作了丑事。用现代话来说 ,因为他不仅给她的父亲、而且给她的大家族以色列的 12 个部落带来了耻辱 ,所以作为惩罚她应该被处死。 ”四(p134 135)因此女子的贞操的观念不可能不对克莱尔产生影响。然而另一方面

18、曾有过放荡经历的克莱尔对自己“不贞”行为丝毫没有负罪感。这是因为“贞操” 观念是单方面施加给女子的 ,而不适用于男子。这就是所谓性道德上的双重标准。“一个允许双重道德标准存在的社会 ,便势必不能做到 热爱真理、诚实和人道,因而只能使其成员堕落到不顾真理、虚伪和自欺欺人的地步。”五(p256)苔丝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社会必然产物。结婚前 ,在克莱尔心目中 ,苔丝是大自然的女儿 ,纯洁的象征 ,完美无瑕的杰作。克莱尔曾这样称赞苔丝“不再是一个挤奶女工 ,而是梦幻中的女性精华一一从全体女性中浓缩出来的一个典型仪容。”然而 ,当苔丝在新婚之夜向他坦白不幸的往事后 ,他立即感到自己受到非常残酷的愚弄,便残

19、酷地离开了苦命的苔丝。因此“贞操”观念是断送苔丝和克莱尔爱情的重要原因。3、“贞操”观念也影响着苔丝对生活的信心。“这种贞操观念自形成之日起 ,就日益浓缩化强烈化 ,逐渐成为女子的最高社会责任。 ”年轻的苔丝已无法承担这一社会责任。自从被亚雷诱奸后 ,她总是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当她看到别人在墙上刷圣经语录“你 ,不 ,要 ,犯”)她便意识到下文是“奸淫”。在教堂见到别人小声谈话 ,她便神经过敏地以为是议论她。她老想着意识到下文是“奸淫”。在教堂见到别人小声谈话 ,她便神经过敏地以为是议论她。她老想着圣经里的淫妇 ,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淫妇。苔丝一直对“失贞”之事耿耿于怀。“她不禁自

20、问 :女人的贞操真的是一次失去就永远失去了吧 ?她若是能够把过去的事情遮掩起来 ,那么她就会证明这句话是不足相信的。一切有机体都有复原的能力 ,这一规律为什么偏偏不适用于处女的贞操呢 ?” 本来勇敢而坚强的苔丝因为“失贞” 的问题困扰着她 ,以致于她在生活中的任何一方面都失去信心和勇气。她迟迟未敢向克莱尔坦白被亚雷诱奸的事 ,也就是她根本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表现。被动的生活态度 ,其人生将是坎坷多难。4、“贞操”观念不仅影响着克莱尔、苔丝 ,也影响着苔丝的父母和周围的人 ,从而加剧了苔丝不幸命运的悲剧效果。苔丝的孩子死的时候 ,她父亲不允许把牧师请到家里为孩子洗礼。因为她父亲认为苔丝玷污了古老高

21、贵的家族 ,苔丝的 “失贞”是件丑事 ,家丑不外扬。后来苔丝不得不与几个弟妹一起为孩子洗礼。村里人不给苔丝一家续租房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认为苔丝是一个不贞洁女人。为了“使村里的风气保持纯洁”,人们把苔丝赶走 ,从而使苔丝一家真正地家破人亡 ,处境雪上加霜。为了使一家人摆脱生存困境 ,苦难的苔丝又回到亚雷克身边。而苔丝正在不断地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因此 ,无论是从克莱尔、苔丝 ,还是从周围人的态度来看 ,社会的道德法则是导致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五)性格方面的弱点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之一。1、苔丝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无能使她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太纯洁、太勇

22、敢、太勇于自我牺牲。她的这个性格却不断的给她带来灾难。当苔丝第一次由于年幼无知失身于亚雷后,她选择了离开他回家的路,表现了对传统贞操观念的一种反抗,体现了她纯洁的本性。但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她身上仍然存在。原本善良开朗、勇敢坚强的她常常怀着一种无法释怀的罪恶感、自卑感和内疚感。由于自卑,在奶场她一再拒绝克莱尔的求婚,她不愿意欺骗他。等到她在克莱尔的苦苦追求下终于同意嫁给他后,善良纯洁的本性使她不顾母亲的反对,而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他。苔丝爱得纯真,她要求的也是纯真的爱。但克莱尔并不能原谅她的过去。在新婚之夜就与苔丝分居,几天后,克莱尔只身去了巴西。此后,苔丝四处流浪打工,饱尝世人的冷眼和亚雷的纠缠。同

23、时,无能的父母还不断向她要钱。她这样苦苦的支撑着,直到父亲去世,全家露宿街头,无家可归。为了全家,她再一次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回到亚雷身边。2、苔丝把与克莱尔的爱情看得过重。拜伦说过 :“男人的爱情是人生命的一部分 ,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苔丝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十分看重她与克莱尔的爱情。她在写给克莱尔的信中说 :“只要能和你生活在一起 ,就是不能做你的妻子 ,哪怕做你的奴仆 ,我也心甘情愿 ,我也满心欢喜。只要能在你的身边 ,只要能看上你几眼 ,只要能觉得你是我的人儿 ,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以说 ,苔丝已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她与克莱尔的爱情之中 ,也把自己的幸福 ,自己的一生全

24、部维系在克莱尔身上。苔丝把爱情看得重于她的生命还表现在 ,当克莱尔从巴西回来 ,看见她与亚雷克同居时 ,苔丝又认为是自己的过错 ,自己对爱情不够忠贞。于是 ,她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亚雷身上 ,认为是他毁了她的爱情 ,是他断送了自己幸福的一生。她杀了亚雷后告诉克莱尔 ,杀亚雷是为了证明她只爱他一个。她欲以这一方式来求得克莱尔宽恕她以往的“过错”。苔丝因杀人而被处以绞刑。苔丝以死亡的结局完成了自己的悲剧。苔丝作出这种行为原因固然有多方面 ,但是 ,无论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把自己的幸福维系在别人身上 ,使自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其结果都是悲惨的。三、苔丝悲剧的启示如果说苔丝的悲剧是命运

25、的悲剧 ,这是从作者的哲学观来看 ;而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人的悲剧 ,而更主要的应该妇女的悲剧。长期以来 ,妇女都被置于次要的地位 ,成为男人的附庸 ,甚至玩物。人性被扭曲 ,生命本能被压抑 ,应有的权利被剥夺。社会用道德观念、法律、习俗等织成一张巨大的罗网牢牢地束缚着她们。由于长期的胁迫 ,她们自己内心奉守的传统的道德观念使自己心甘情愿居于屈辱的地位。外内夹攻使妇女的命运更易显现悲剧性。因此 ,妇女的解放必须以妇女整体意识的觉醒和整个社会意识的觉醒为前提。”。、名词解释1、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剧本创作的规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即一个剧

26、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 24 小时。它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2、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在 1827 年发表的序言中创立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他认为大自然中美丑是并存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他肯定和强调了“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丑”的审美意义。同时他还强调艺术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二、作家、作品及国籍连线鲁滨逊漂流记 卢梭英国格列佛游记 莎士比亚法国麦克白 笛福挪威玩偶之家 斯威夫特忏悔录 易卜生三、论述题1.请分析

27、包法利夫人中爱玛这一人物形象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超现实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一步步迷失的悲剧成因中分析爱玛的形象。一、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的女儿,她的少女年华正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

28、喜好幻想。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他没想到,这反而毁了女儿一生。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 ;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还

29、有时常来修道院做女红的一个老命妇、一个没落贵族世家的老姑娘,一边捻针走线,一边低吟前世纪一些情歌兜里常带有一部传奇小说,“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清冷的亭里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鹰。”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从此以后,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一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她对爱情、婚姻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她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了自己关于爱情、婚姻、情人、家庭生活完美的理想

30、,即使在爱玛结婚以后,还是喜欢读那些浪漫主义作品,由此可以发现,她对爱的理解是通过书本来实现的她对激情欢愉和陶醉的理解,希望能够在现实生活之中寻找到答案。这一完美理想就像镣铐一样伴随着她走完人生的旅程。二、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她的理想婚姻应该永远充满新鲜刺激,理想的情人应当为人中的豪杰、社会中的精英。在当时的道特郡,查理是爱玛能抓到的惟一的理想男人,照卢欧老爹的说法,查理有身份,人老实,是当地惟一的一个体面人,而且不看重嫁妆。卢欧老爹以佃农的眼光来看待查理,爱玛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和查理结婚,一方面是由于卢欧老爹的撮和,另一方面是为了浪漫与新奇。她根本不了解查理,只是觉得结婚本身是一件新

31、鲜事,当新娘,穿嫁衣,举行婚礼,度蜜月,就连婚礼仪式也充满了诗意“爱玛希望点火炬,半夜成亲”。新婚之时,两人还算恩爱,家庭生活也充满了浪漫气息,查理尽量满足她的一切要求。但是,这种浪漫气氛维持不了多久,爱玛开始感到厌倦,她觉得婚姻生活太平淡,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查理太庸俗,一切完全不如她想象的那么有情趣。对爱玛而言,这种平静的婚姻生活和她少女时代的梦想相差甚远,这场婚姻对两人来讲都是一个糟糕的错误。查理为了生计,风里来,雨里去,骑着马,四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爱玛的情感要求。他觉得他很爱爱玛, 能娶到这个标致女子为妻,他已心满意足。爱玛不知道,婚姻需要面包,查理也不明白,爱情需要时时注

32、入新鲜血液。对爱玛而言,这场婚姻犹如城堡一样,当初她糊里糊涂地往里冲,现在她又昏头昏脑地想从里面逃出来了。她向往那种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爱情,爱玛把偷情当做刺激,象鸦片一样不能尽绝,她又失身于法律见习生赖昂。罗道尔夫布朗是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他们天天通信,寻找时机幽会。爱玛陶醉于这份爱情之中,她决定与罗道尔夫私奔,但却遭到了坚决无情地拒绝,趁着暮色驾车扬长而去,爱玛的爱情美梦破碎了。重遇赖昂也只是增悲伤罢了。三、用自我毁灭躲避现实正所谓祸不单行,债主逼债,法院又送来公文,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还清所有贷款,否则将扣押其家产。爱玛四外求援却四处碰壁,债主不通人情、情夫冷眼旁观、向律师求助

33、时又差点羊入虎口,此时的爱玛走投无路了,她只感到无助和绝望。因此爱玛屈服了再也无力挣扎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她惟一能想到的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摆脱现实的种种欺骗,以换取一个自由和纯净的灵魂。理想的爱是美好的, 如果爱情也像爱玛所想象的那样,无疑她是正确的。但是, 实际生活中的爱情并非如此。它需要两个相爱的男女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相互付出,而爱玛所经历的所谓的爱情却只有她一人付出, 那些所谓的情人则没有一个付出真情。爱玛最终的幻灭,无非是由于她追求过于理想的爱情,迷失在超现实理想的世界里。小结总之,爱玛是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她已不是用好人或坏人来衡量,而是一个复杂的人

34、物形象。她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于女性地位关注,对女权问题的更深入研究。福楼拜通过爱玛的悲剧批判了社会的冷漠。这样的悲剧,在于展现爱玛从天真浪漫到堕落,由堕落走向毁灭的悲剧,揭露金钱至上的社会戕害人性腐蚀灵魂的罪恶。因此说爱玛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2.安娜卡列妮娜这一人物形象19 世纪的俄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农奴制社会逐渐解体,取而带之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俄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的势力还很单薄。因此,19 世纪的俄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安娜就生活与这一时期。作为新型女性的

35、安娜的形象也就呈现出多样的性格。1、光鲜美丽、优雅动人的贵妇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与活力,具有摄人心魂的高贵气质。 1不仅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也有着令人无法猜透的精神世界。这给安娜自身增加了一定程度的神秘感,更让安娜这一形象显得风采照人。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安娜这一形象为什么会令人读了之后就离不开视线,更多的是在于她自身那种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思想、情感、智慧、品德方面都和其他贵族妇女不一般,这也正是安娜光彩照人的原因。1、自我意识苏醒安娜的优秀和不同反响就在于她自我意识的苏醒,在于她对爱情、个性的追求。这一方面,安娜有着和资本主义者共通的思想。起初安娜比其他贵族妇女多的只是生

36、机和活力,但她依旧是活在封建枷锁下的奴隶。和机械死板、毫无生趣的卡列宁维持着毫无感情可言的婚姻,可是这一切随着沃伦斯基的到来而消失了。安娜开始意识到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这是安娜在觉醒中鉴定的呼声。安娜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的是时1代的进步。是对束缚女性思想的社会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挑战。安娜是属于走在时代前沿的女子。2、叛逆精神安娜的优秀还在于她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首先,安娜是一个有地位的贵族妇女,而当时上流社会对于妇女的约束是很荒谬的。比如说:允许你有偷情的风流韵事,却不能容忍 公开的承认爱情。然而,安娜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坦诚的,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沃伦斯基时

37、,她坦诚的向卡列宁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并无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是执着的,而且是大胆的,毫无隐瞒的。对于上流社会的舆论,安娜采取的是一种漠然的态度。她所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爱情,所以她不顾一切。公然和沃伦斯基同居,出入公共场所。2、矛盾复杂相结合的女人一方面安娜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勇敢的、不顾一切的。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感情时,就向丈夫承认了。并宣告她与丈夫的夫妻生活到此结束,公然的开始了和沃伦斯基的同居生活。追求热烈,敢爱敢恨,是安娜对于爱情的看法。所以安娜爱起来是不顾一切的。但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安娜的整个心灵也背上了负罪感。在愤然离家出走的过程中,安娜也在不断的忏悔。她在病危的时

38、候,唯一的心愿不是:“沃伦斯基,我爱你。”而是向卡列宁忏悔:“饶恕我,完全饶恕我,我坏透了。”在她临死的那一刻,她还在忏悔着:“上帝呀,请饶恕我的一切吧。”而且,每当她想到自己的儿子谢辽沙是,负罪感更是由之而来。在享受爱情甜蜜的同时也备受忏悔的折磨。另外安娜在对待卡列宁方面也有两面性,在没遇到沃伦斯基前,安娜对卡列宁的态度是冷漠的。然而在遇到沃伦斯基后,安娜开始觉得卡列宁令人难以忍受了。卡列宁的机械、死板、无趣、冷漠,以及只热衷于玩弄权术和官场应酬的性格让安娜难以忍受。安娜觉得她虚伪、做作、毫无情感可言。因此全然不顾卡列宁的威胁逼诱,离家出走,去追寻幸福的爱情生活。然而她对卡列宁还是抱着忏悔的

39、心态的,觉得对不起他。安娜在从国外旅行回来看望儿子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爱他,他不我好,比我仁慈,我对不起他。你大了的时候就会明白的。” 2而且,安娜在病危时对卡列宁的忏悔也达到了极致。“我要死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求你饶恕我,完完全全地饶恕我。”在卡列宁面前,安娜是有表现出惭愧的一面的。最后,安娜对沃伦斯基的情感也是有两面性的,首先安娜对沃伦斯基的爱是坚定的。并为之付出了鉴定的信念。她不顾一切舆论的阻挠,坦诚地承认自己对沃伦斯基的爱情,并为了这份爱情,抛弃自己的丈夫、孩子、家庭。可见她对维护这份爱情的决心。然而另一方面,安娜对与这份爱情是有猜疑的,因此才会不断的要去证明这份爱情的坚定性。她不断地

40、要求沃伦斯基要像自己爱他一样爱她。她对沃伦斯基的爱可以说是强悍的、专横的、毫无自由可言的。只要沃伦斯基出去和朋友吃饭而会去晚了,安娜都会显得不高兴。安娜的爱已经专横到病态的地步。这这让沃伦斯基受不了,最终的决定是离开安娜。而安娜也在忏悔和懊恼中自杀,给沃伦斯基以最后的报复。当然,沃伦斯基也受到了报复,在安娜死讯的打击下,沃伦斯基可以说是生不如死,自愿报名参加战争,视生命为玩物。3、安娜人生悲剧的解读对于安娜人生悲剧的看法有很多种:有说是因为当时的黑暗社会造成的;有人说是沃伦斯基和卡列宁造成的;也有人说是安娜自身的性格缺陷酿成了她最终走向灭亡的苦果。当然,这些都是造成安娜自杀的原因。首先,当时的

41、上流社会荒谬到令人咋舌。上流社会的那些妇女之所以歧视安娜,不是因为安娜的出轨,而是因为安娜公开地承认爱情。在她们眼中,偷情反而能成为风流韵事的“佳话”,而安娜这种坦诚的行为则被视为令人唾弃的荡妇行为。甚至连沃伦斯基的母亲,开始也是怂恿沃伦斯基去追求安娜的,这样会让自己的儿子在上流社会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当她意识到儿子和安娜的感情是真的时,态度马上就发生转变,她骂安娜是个荡妇,勾引自己的儿子。其次,卡列宁和沃伦斯基对安娜的死也应负责任。卡列宁自己是“官僚机器”,除了热衷于玩弄权术和官场应酬,再没有其他爱好。安娜嫁给他八年,从来都没有感到真正的快乐。而沃伦斯基给了安娜从没有过的爱情,但却同时给安娜

42、带来了不安定的生活,而使安娜变得暴戾、专横,甚至有点神经质。最后,安娜对爱情的依赖太强也是安娜走像毁灭的原因之一。安娜离家出走以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与沃伦斯基的感情上,每当沃伦斯基表现出一点冷漠的态度或者不耐烦时,安娜就会神经质地想这想那。从而,安娜对于沃伦斯基对自己的爱产生猜疑,这样反复的猜疑是安娜自身也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些都是前人对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人生的分析,而本人则先要根据现代的观点来补充两点:造成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人生的还有对爱情观念的不一样和当时的俄罗斯文化。1、不同爱情观所酿成的悲剧安娜是一个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女子。所以当她爱起来时死不顾一切的。因而她盼望的是那种死去活来、不

43、顾一切的爱。所以,当她晕倒沃伦斯基时,这种爱就表现得激烈并且专横。她要求沃伦斯基只属于她一人,而且不留一点私人的空间给沃伦斯基。总而言之,安娜把爱看做是意见神圣的事,神圣到可以为它付出生命。所以,她对沃伦斯基的爱是真心付出的,是专一的、蛮横的、不顾一切的。而卡列宁是一个官僚机器,他最热衷的事情莫非是官场上玩弄权术。他对爱情的看法可以说是完全不重视,因而,他给安娜的也只是八年没有感情的花瓶生活。在他看来,仕途是最重要的,爱情并不重要。而且当安娜向他坦诚自己的爱情时,他恼怒的不是安娜的出轨,而是安娜这样的行为让他丢脸。因此,爱情至上的安娜和权术至上的卡列宁在爱情观上发生分歧,最终导致她们婚姻的决裂

44、。这也给安娜的心灵蒙上阴影,对爱情的渴望就更深一层次了。而沃伦斯基是俄国上流社会的一个花花公子形象。他对于爱情的看法比安娜的轻浮,爱情只是作为他消遣的一个对象。他是真心爱安娜的,但爱情并不代表他人生的全部。所以,当安娜不给他任何私人空间的时候,当社会的舆论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的时候,他退缩了,他宁愿选择一个更加自由的人生。他搬离了和安娜一起共同建立的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对于把爱情看作神物的安娜而言,沃伦斯基的爱情就显得像个玩物,这必然给安娜致命的打击。终于,安娜因为爱情而离开卡列宁,而沃伦斯基因为想哟啊一个更自由的空间离开安娜,这其间错综复杂的牵连,不同的爱情观,造成了安娜崩溃的诱因,而使安娜看不到生活和爱情的美好,在绝望的忏悔中自杀。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 18 世纪末,在 19 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 19 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