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现代田园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风貌控制研究建筑风格:建筑风格的定义及内涵:建筑风格指建筑在各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从建筑创作的角度,建筑风格的概念又可以概括为建筑创作风格与建筑本身所体现出的形象特征,例如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等。建筑风格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建筑师个性三方面内涵,它受到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设计思想和艺术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建筑风格必然渗透当地的文化特征,因此建筑风格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城市特色。建筑风格最重要的表现是建筑的艺术特色。所以建筑风格与建筑美
2、学特征密切关联,是一种抽象与具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即建筑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统一中体现出独有的艺术特色。建筑风格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重点区域的重点建筑上,因此对重点建筑的塑造将影响整个城市建筑风格的定位。国外近年来的建筑风格分析.1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斯特恩在现代主义运动一书中,将它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后现代主义本身又包含各种流派,主要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的新乡土主义、重视文脉的后现代都市主义、后现代的隐喻主义、后现代的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有其共同的特征:尊重古典传统文化,喜用古典建筑元素;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重视符号和象征手法的运
3、用,来传递建筑所具有的更多含义;走向普通大众,使用通俗文化;重新提倡技术以外的装饰作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表现多元风格的混杂。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母亲住宅(图 3-1)、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图3-2)、俄勒冈波特兰市市政厅。(图 3-1 ) (图3-2)2 高技派高技术派诞生于蓬勃发展的工业化时代,它表现出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生产的敏感。高技术派认为:技术是一种理性行为,技术的进步从思想深处影响了人们对于技术的审美态度。高技术派的表现材料,主要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型钢、玻璃、塑料、金属板和钢索等。它的理念通常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抛弃传统的规则约束;
4、暴露结构形式造成强烈的视觉动感;利用结构与空间的转换形成视觉动感;利用材质的特殊性;利用构成手法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动态构成。高技术派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图3-3)、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图3-4)、柏林国会大厦改建。(图 3-3) (图 3-4)3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建筑是在 80 年代晚期开始的建筑形式。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在结构的表面或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让建筑学远离那些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解构主义建筑讲究奇绝、散乱、残缺、突变、动势等的样式,解构现有的风格。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柏林犹太人博物 馆
5、(图3-7 )、维特拉消防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国内当代建筑风格现状1 欧陆风格及演化以欧洲传统建筑为出发点,强调柱式、柱廊、穹顶等元素,借用传统形式和手法表现新的内容,追求表达欧洲古典建筑的韵味。此类建筑通常继承了古典三段式的特征,细部上较多出现山花尖顶、饰花柱式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等装饰处理。在欧陆风格的演化过程中,许多建筑的外观吸取了欧洲古典的一些元素及处理手法,但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特别是在住宅方面,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漫步于全国各个城市,“西班牙风格”、“徳式风格”等古典形式在新建居住区中屡见不鲜,投资方和设计者们将一些所谓
6、的欧陆风格建筑照搬照套,造成城市建筑风格的混杂。2 中式复古风格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提取元素,借用古典形式手法,借鉴传统元素,结合现代建筑的空间使用,力求形成传统形式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在国内市场上逐渐兴起的“中式”风格,其本质并非去挖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而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符号的套用,它的兴起是试图对抗“西式”的全方位入侵。这种狭隘的民族情结,更多的是简单的回避,对于当今城市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3 追求个性与视觉效果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偏重于艺术表现力,运用夸张的建筑形态,突出表现建筑的象征意义,追求视觉效果。这种风格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开发者追求的不
7、同于其他建筑的个性与特征,使建筑令人过目不忘。但此类建筑忽视了建筑的地域性和人文关怀,往往缺少文化内涵,对城市肌理产生很大冲击。4 新功能主义建筑大师沙里宁认为:“建筑功能决定形式”。由于能源危机、生态气候恶化,一些当代建筑在形式上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原则,与实际功能相结合,加强了对环境的重视。这种类型的建筑,形式上往往具有高技派特征,反映现代建筑的特点,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先进性。.6 主题风格这种风格近年来较为流行,多应用居住建筑中,策划以某种立意和主题构建一种特有的住区风格。它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将传统的建筑元素直接嫁接,而是针对当代人的特点,对某种元素进行抽象和提炼,在项目上进行现代
8、运用。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规划设计以楼盘的开发和营销主题为依据展开。居住区建筑风格1 居住区建筑概念的界定居住区建筑是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等互相交汇、融合、渗透、碰撞的场所,是人们居住、游憩的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程度。其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由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各种其他公共设施所组成,被城市街道或者自然界限所围和、限定的区域,为居民提供居住空间、公共设施、休憩场所,亦满足居民生理及心理需求。居住区建筑中基本上都是全程设计,从整理规划到建筑单体再到景观设计。通常这三要素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缺一不可,同
9、等重要并且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在设计居住区建筑是这三要素不仅仅是必须的,同时需要风格一致,相互协调才可以设计出理想的建筑。居住区建筑是城市建设量最大的建筑类型,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一方面城市风貌的定位影响着居住区建筑的风格,同时居住区建筑作为城市数量与规模最大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城市的景观整体风貌。居住区建筑在城市中本身就具有大面性,正是城市所需要的背景色,这也是居住区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应当的定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居住区建筑的设计需要符合城市景观整体风貌而非为自身考虑要求为标志性建筑,这就要求居住区的营建从无论是色彩、肌理、比例尺度等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为城市景观风貌做出自身的贡献。居住区建筑应当具有整体特色而非各自为政,但这也并不是说各个居住区建筑都要千篇一律,在各种层面成为相同建筑,而是说需要把握整体寻求一种风格,各个居住区建筑都要统一于这种风格中。现今的居住区建筑风格可谓是五花八门,各种风格层出不穷,纯欧式、简欧式、现代式等各种风格交汇、碰撞。由于本文所研究的为“城市景观风貌”下的居住区建筑风格,也就是说研究内容是与城市风貌息息相关的,然而建筑内部结构与内部平面布局与城市风貌相互的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居住区规划平面布局、建筑立面风格与景观空间表现手法。同时,亦需要研究现代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以求达到客观地寻求如何设计与整体城市风貌相适应的居住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