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洛克建筑风格特点-洛可可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便出现了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 1718 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发展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极富动态,而且装饰富丽,色彩强烈。(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巴洛克的原意是指一切的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这正是巴洛克风格的体现。它的目的是给观者以极强烈的震撼,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召力,因为巴洛克建筑也是一种基督宗教建筑,这也正是天主教徒意图,在于使人皈依。(巴洛克风格的雕塑,自由多变)巴洛克建筑豪华,优雅,浪漫,大气,骄傲,雄伟。华丽,自由,夸张,意在体现专制主义国家和宗教的丰功伟业。(巴洛克风格
2、的装饰,富丽豪华)巴洛克建筑,多为宗教建筑和宫廷式建筑,这对于欧洲那时候发展到顶峰的宗教和君主制是极为相配的。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随后被更加自由个性的洛可可替代。(现代巴洛克风格的运用)不过这种富有激情而又豪华大气富丽的风格,在今天依旧被广泛使用。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建筑是 1718 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
3、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一)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鲜丽。2、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再次,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
4、,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这些特征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二)结构特征手法主义是 16 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 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
5、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
6、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从 17 世纪 30 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 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
7、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 16 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 15301600 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
8、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为波浪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式是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即柱、檐壁和额墙在平面上和外轮廓上曲线化,同时添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形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
9、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教堂的室内大堂为龟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的穹顶为椭圆形,顶部正中有采光窗,穹顶内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格子,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室内的其他空间也同样,在形状和装饰上有很强的流动感和立体感。从 17 世纪 30 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就是典型实例,由波洛米尼设计。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
10、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 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
11、称和几何图形化。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 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 17、18 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象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
12、,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一、基本介绍巴洛克建筑是 1718 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
13、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Figure 1 罗马耶稣教堂的正面,巴洛克建筑的先驱二、兴起17 世纪的意大利盛行巴洛克建筑,这种现象十分复杂,聚讼纷纭,毁誉交加。这时期,建筑活动主要在教廷首都罗马城一地,整个意大利处于衰退之中,独有罗马教廷因为从残酷的掠夺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获得了巨额的贡赋而继续兴旺。全国的艺术家、学者和建筑师又一次向罗马教廷集中。为了对宗教改革运动发起反扑,1545 至 1563 年,基督教世界在特伦特(Trent)召开了扩日持久的主教大会(Trent Couneil) 。会上天主教获得大胜,决定恢复中世纪式的信仰。会后,各地的天主教更具有攻击性,竭力扩大对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在这个
14、向宗教改革反攻的浪潮中,天主教会大肆兴建教堂,尤其以教宗所在地的罗马城为最多。建筑师们也在这股浪潮中,从 16 世纪初到 17 世纪末掀起了一个新的建筑高潮,大量兴建了中小型教堂、城市广场和花园别墅。他们有新的、鲜明的特征,开始了建筑史上的新时期,即巴洛克(Baroque)时期。随后巴洛克建筑流布到了欧洲各地,主要是西班牙、德国和奥地利这样的天主教国家。但不久,得到巨额财富的天主教会便物欲化了,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具有强烈的精神力量。巴洛克艺术也随之世俗化了,内涵变得十分复杂,它因此便渗透到抵制过它的新教国家中去了,并且被新的文化渗透。因此巴洛克建筑具有前期较为浮躁、表面和后期奇特、新颖的的建筑
15、风格。Figure 2 圣伊尼齐欧教堂天顶画三、主要特征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鲜丽。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再次,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这些
16、特征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四、结构特征手法主义是 16 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 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17、。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从 17 世纪 30 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
18、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 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Figure 3 比利时的一个巴洛克建筑装潢五、影响巴洛克建筑发端于罗马城,由于耶稣会的大力提倡,迅速传遍意大利,传遍西班牙,越
19、过大西洋,传到美洲殖民地。早期巴洛克式教堂,于天主教国家最为流行,而西班牙由于在 17 世纪经历了深深地社会危机,新兴的资产阶级渐渐衰落,君主无为,失去了权威,耶稣教会乘虚掌握了实权,成为建筑的主要业主和潮流领导者,它强烈的倾向反宗教改革的夸张扬厉的巴洛克风格,它的天主教堂的非理性倾向,往往更甚于罗马本城的。这种倾向又随着西班牙侵略者传播到中南美洲。巴洛克建筑极富有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出奇入幻的新型式,开拓了建筑造型的领域,活跃了形象构思能力,开拓了室内空间布局的崭新观念,积累了大量独创的手法。因此,即使在古典主义建筑势力强大,拒斥巴洛克式建筑的新教国家、如法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响还是突破政治和
20、宗教的屏障,渗透了过去。17 世纪罗马的巴洛克式城市设计,它的街道、广场、园林等等也对欧洲各国有很广泛的影响。在造园艺术领域,所谓的意大利式园林,就是以意大利的巴洛克园林为主要代表。直到 19、20 世纪,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不论风行着什么样的潮流,其中多多少少都有巴洛克的形式和手法,证明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洛可可风格建筑论文 1 洛可可风格建筑论文洛可可艺术概念从词源来看,rococo 一词与法语 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 17 世纪,法语 rocaill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 (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 ,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
21、caille (岩状工艺)为 travail 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 ,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 。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意义与背景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 )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是相对于路
22、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 ,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 ,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 、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
23、室。2.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 17 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建筑风格,被 18 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 ,麦尔,德国,1768) 。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
24、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洛可可艺术的特质 曲线趣味,常用形、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色泽柔和艳丽。 崇尚自然。 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母爱等。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 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
25、由法语 rocaille 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 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
26、杂。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臵壁画造型的比例关系偏重于高耸和纤细,以不对称代替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与方向多变的曲线和弧线,排斥了以往那种端庄和严肃的表现手法。在室内常用大镜子作装饰。在装饰纹样中,大量运用花环和花束、弓箭和箭壶以及各种贝壳图案。色彩明快,爱用白色和金色组合色调。在室内装饰和家具配臵上,造型的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造型优雅和安逸等特点。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
27、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
28、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臵,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凡赛宫是其代表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洛可可风格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29、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代表作品: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 ) ,巴黎苏比玆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 (Kaisersaal,17491754) ,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 )负责装饰天花
30、板上的绘画(1753 ) 。丹麦皇宫. 18 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中国的圆明园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31、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徵兆。 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已不再盛行,西方古代建筑史上先后出现了巴洛克和洛可可两种建筑风格,这是继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建筑发展高潮。但新风格的出现与文艺复兴风格的终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新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这两种风格的先后出现,对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风格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命力所在,现代
32、人都公认它是 19 世纪下叶新艺术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 18 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当时上层社会的男男*无不热心并亲自参加工艺活动,以至于这些举动有的达到令人讥笑和荒诞不经的地步。16 世纪,当衰败的瓦卢瓦王的国王查理九世答应送给西班牙国王一支他亲自制作的枪时,那位西班牙大使为之惊诧不已。18 世纪,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成
33、天抱怨他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无暇顾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潜心钻研的是钟和锁的奥秘。在这两例中我们似乎瞥见了那些把命运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角色不相适应的悲剧性人们。这些人在体力劳动中发现了一个聊以*的世外桃源。但这对于不理朝政的帝王来说却是不祥之兆。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命力所在,现代人都公认它是 19 世纪下叶新艺术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 18 世纪 20
34、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 rocaille 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 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
35、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臵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
36、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 ,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 、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 ,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
37、。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 17 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 18 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
38、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臵,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罗可可,是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由此引申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它反映出上流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18 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路易十四时代的官方古典主义以庄严、华丽、沉重的外貌、深刻的思想为其特征;而罗可可及其传统以艳丽、轻盈、精致、细腻和表面上的感官刺激为追求。表现在建筑艺术上是造型的比例关系偏重于高耸和纤细,以不对称代替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与方向多变的曲线和弧线,排斥了以
39、往那种端庄和严肃的表现手法。在室内常用大镜子作装饰。在装饰纹样中,大量运用花环和花束、弓箭和箭壶以及各种贝壳图案。色彩明快,爱用白色和金色组合色调。在室内装饰和家具配置上,造型的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造型优雅和安逸等特点。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 ,于 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
40、由法语 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 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Rococo Style Room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
41、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Rococo Hall, Ballroom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 ,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
42、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 、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French Rococo chairs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 17 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 18 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Catherine_Pal
43、ace_ballroom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凡赛宫是其代表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