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和阐释事物1.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时 间 年 际季 节日变 化空 间 水 平:垂 直: 纬 度 ( 南 北 )海 陆 ( 东 西 )2.气候特征的描述思路气 气降其最年日3.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思路大气, 地形 ,水文 ,生物,土壤4.地形特征的描述思路描 述 某地 区 地形 特 征的 基 本海 拔地 形 类 型 及 其 结 构地 面 起 伏主 要 地 形 区 的 分 布地 势其 他 : 典 型 的 地 貌 形 态 等5. 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影自气地河社自交政其6.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自社市 交劳政 科水源地形土壤气候其变6.运输方式选择思路运 输方 式选 择起其货运8.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原
2、交市科劳其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 认清方向和所处地理位置 判断是什么地理数值 判断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趋势 判断等值线的疏密特征 判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凹凸特征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1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3昼长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2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3太阳高度(纬度):低纬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路程短,削弱小;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1.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信风带少雨;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2. 下垫面:地形迎风坡降
3、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减湿作用;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1.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2.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 赤道(南北纬 10o 之间)多雨带: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雨量充沛;2. 副热带(南北回归线附近至南北纬 30o 之间)少雨带: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
4、常年干旱;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及台风影响,降水较多;3. 温带(南北纬 40至 60之间)多雨带:以亚欧大陆为例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大陆东岸,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比较少;4. 极地少雨带:两极地区受极地高压影响,全年降水少;注意,除上述地区外,还有:南北纬 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分析河流水文特征:1.水量
5、大小 2.水位季节变化大小3.河流补给方式. 4.汛期及长短:受流域内雨季的长短和雨量大小影响;5.含沙量大小:受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以及地形条件影响; 6.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7.水能:受落差大小和流量大小的影响;河流水系特征:1.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4.河网密度5.落差或峡谷分布;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是落差大(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二是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例如:长江洪
6、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3此外,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2同一纬度地区:
7、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包括地形地势(海拔) 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洋流 植被状况 天气状况(云量)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河流航运是作为交通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通航里程的长短;沿岸人口、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方法1. 判断南北半球:看最冷月均温出现在 7、8 月份还是 1、2 月份2. 根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 15 热带气候(4 种)最冷月气温 015 亚热带气候(季风或地中
8、海气候 )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 150 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3. 根据降水季节变化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夏雨型 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温带季风气候(400800mm)冬雨型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少雨型 热带热带沙漠气候(250mm)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250mm) 答题思路1. 修建水库;1)经济基础(需要多少).2)基础设施(输电条件).3)生态问题(灾害).2.水电开发;1)能源上(替
9、代). 2)对灾害的治理. 3)湿地对气候生态. 4)对社会(就业,区域,经济) 3.人口总数;1)自然增长(出生,死亡) 2)人口迁移.分布;1)自然;地形,气候(水),水文(河湖).地理位置,生态.2)人文;经济(农业,城市).交通.4.人口问题;1)资源,粮食压力. 2)老龄化,社会保障. 3)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4)人口素质低.5.地势特征(概述);1)海拨; 2)地势起伏状况.3)地形走向,倾斜方向.4)地形类型(构成状况).5)地形的分布.6.地形的影响; 1)降水(迎风) 2)气温 3)太阳辐射 4)水文 5)植被6)自然资源 7)城市 8)农业 9)人口,民族分布 10)交
10、通. 11)地质灾害.7.描述气候特征;1)区域内的气候类型.2)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分界)3)气候分布规律(是否复杂多样)4)主要气候类型特点.8.气候类型特征;1)降水(年总量,季节分布).2)温度(分布,极值,温差).9.能源问题;1)使用效率. 2)能源结构(主要消耗种类). 3)能源消耗与进口(国际安全). 4)能源分布不均.12.渔场形式;1)沿海大陆架(光照,养份).2)淡水河注入(泥沙饵料).3)寒暖流交汇(海底,水障).13.海洋资源分类;渔业,化学,海水,空间,动力.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
11、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
12、“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干旱缺水问题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4、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 ;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
13、,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入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二、自然灾害1、洪涝灾害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
14、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2、沙尘暴现象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天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
15、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1)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植树造林,建防护林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16、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恢复植被三.关于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1、 等温线(1)水平分布规律:(2)垂直分布规律:在 1000M 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 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2、 等温差线(1)纬度变化: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夏季大于冬季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加大,(2)经度变化:3、 等降水量线(1)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 。4、 等盐度线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和高纬度两侧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6、 等压线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7、 等震线: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