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教育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徐碧英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系统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血液外渗至皮下、粘膜下和浆膜下,主要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关节炎、腹部不适和肾脏病变四大表现。近年来随着空气、水源、食品等污染的加重,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观察健康教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将我院2009 年 1 月2010 年 1 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7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 82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90 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
2、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关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09 年 1 月2010 年 1 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72 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20例,女 52 例;年龄 314 岁,平均(9.53.0)岁;患儿均表现为皮肤紫癜,其中以下肢、臀部为主者 127 例,全身散在 45 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3h16d,平均(10.52.0)d。全部病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中断与过敏源的接触,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改善血管脆性,对症治疗,脱敏治
3、疗等综合疗法。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90 例和对照组 82 例两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观察紫癜的程度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大小便的颜色。(2)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及抓伤,衣着宽松、柔软。(3)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如动物异性蛋白、抗生素、花粉等。 (4)减轻或消除关节肿痛及腹痛,保持关节功能位,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工作:(1)向患者做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了解有关该病的知识,了解合理饮食及减少活动的必要性。 (2)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一般治疗用药情况,
4、向患者介绍过敏原检测或者脱敏治疗对于该病恢复的意义,并告知其良好的恢复效果,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治疗信心。(3)对患者进行出院前教育,指导出院患儿及其家属学会观察及防护;告知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4)关心患儿,多与家属及患儿交谈,随时了解患儿心理变化,同时指导家属多给患儿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心理情绪,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护能力。 1.3 疗效判断治愈:2 周内紫癜症状完全消失。好转:3 周后紫癜基本消失,症状减轻,但仍有轻度复发。无效:用药 3 周,紫癜不消退,且反复出现,症状和体征加重。复发:皮疹消退 2周后又出现。治愈+好转=总有效。1.4 统计学分析研
5、究中的计数资料均代入 SPSS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8946,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为 1.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8.5%(7/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9860,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以累及皮肤最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关节及肾脏,起病较急,症状多变,好发于 3 周岁以
6、上小儿,尤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发病约 2 倍于女性。本研究中入选病例中男 120 例、女 52 例,年龄 314 岁,平均(9.53.0)岁,符合以上发病特点。因该疾病复发率高,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健康教育,结果不仅临床疗效更佳,复发率也明显降低。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患儿及其家属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避免疾病复发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观察组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伴随症状及体征,告知此病易反复,让他们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积极寻找过敏源,发现可疑因素应避免再次接触,效果良好。由上可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