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代号:109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42005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文/汉语(师) 专业 语言学概论(本) 试题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 4 分,共 20 分)1音位2词缀3单纯词4义场5借词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的建立,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2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语言的性质、起源构造原理和发展规律的语言学叫 。3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联系完全是由社会成员 ,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4非音质音位可分好几种,例如其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重变化形成的音位叫 。5合成词根据构词语素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例如“裙子”
2、是 , “集合”是 。6词义引申的方式可分两种,比如“泰山”的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是“岳父” ,这种引申方式叫 。7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 的限制。8从语法结构角度看,语言可分四种类型,例如俄语、英语、法语属于 。9、 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lo 分)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题中括号里。1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A、哥本哈根学派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B、哥本哈根学派是社会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C、哥本哈根学派是转换一生存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D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
3、大学派之一2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这里的“音”是指( )。A、音位 B,音素C、音节 D音质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A、组合规则是潜在的,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B有些语素可以小于一个音节C、语法范畴包括词序变化形成的语法意义D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是形态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A、两个民族接触,必然发生语言融合B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元音变化比辅音快C、语言发生融合,不同的民族要形成杂居局面D双语现象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语言融合5 “戏子” 、 “厨子”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改用“演员” 、 “炊事员” ,这种变化是( )。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C词义的演变 D、词语的消亡四、综合分析题(
4、共 20 分)1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6 分)yu 一 mts 一 ts2用严式国际音标转写下面的汉语拼音(4 分)zhen xi zi ji de xuan ju quan(珍惜自己的选举权)3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6 分)大家都非常重视这项公益活动4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4 分)I baught manyhooks yesterdayThey give her some things五、问答题(共 40 分)1语言有哪些主要的社会职能?对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6 分)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8 分)3什么是形态
5、变化?有哪些主要形式?任举一例说明。(6 分)4什么是基本词汇的能产性特点?举例说明。(6 分)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这个特点?(8 分)6简要说明词义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任举一例说明其中一种变化。(6 分)试卷代号:109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42005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文/汉语(师) 专业 语言学概论 (本)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举例解释名词(每小题 4 分,解释与举例各 2 分,共 20 分)1音位就是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形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音节pan表示的意思是“办” ,音节p an)表示的意思是“判” ,这两个音
6、节的意义区别是 p 和 p的不同体现出来的,所以 p 和 p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2词缀就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例如“作者、读者、笔者、编者”中的“者”就是词缀。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例如“琵琶、看、打”都是单纯词。4义场就是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起形成的聚合体。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祖父、奶奶”在一起可以形成亲属场。5借词就是外来词,就是词的语音形式和内容都是借自外语的词。例如“菩萨、沙发、吉它”都是借词。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历史比较语言学2普通语言学3约定俗成4重位5派生词 复合词6换喻7语义条件8屈折语9腓尼基三、选择题(每小题
7、2 分,共 10 分)1D 2C 3B 4C 5B四、分析题(2 分)1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相同点:都是高、圆唇元音。不同点:y 是舌面前元音”是舌面后元音。相同点:都是浊音、鼻音。不同点。是舌根鼻音,m 是双唇鼻音。相同点:都是舌尖后、清、塞擦音。不同点:ts 是不送气音,ts 是送气音。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4 分)3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6 分,每一步骤 1 分,第一层分析错误,本题不给分,上一层次分析错误,以下各层均不给分)大家 都非常重视这项公益活动乙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每小
8、题 2 分,共 4 分)增加词尾 s 表示复数,属数的语法范畴。her 是宾格,属格的语法范畴。五、问答题(共 40 分)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没有语言社会就会解体,不复存在。(2 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电报、电话等,但它们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2 分)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2 分)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比如音素组合成音节,音节代表语素,语素组成词,词组成
9、句子; (3 分)二是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2分)三是各个 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零零的,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出了语言的系统性。(3 分)3形态变化就是词与词组合时为表达某种语法意义而发生的形式上的变化。(2 分)形态变化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三种情况。例如英语名词单数用原形,复数则要附加词尾 s 表示,例如 book 是单数,books 是复数。(4 分)4基本词汇的能产性特点是指基本词汇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3分)例如汉语基本
10、词汇中的“水” ,可以构成“水面、水平、流水、汽水、开水”等众多的词语。(3 分)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3 分)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2 分)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3 分)6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三种情况:一是词义扩大,就是词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范围比原来要大;二是词义缩小,就是词义所指范围缩小;三是词义转移,即由指称一种现实现象改变为指称另外的现实现象。(4 分)例如“江” ,古代专指长江,今天泛指江河,就是词义扩大。Pen,古代指羽毛,今指钢笔,是词义转移。(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