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080718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经验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在 2000年 1月2003 年 1月 4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充分认识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有出血倾向应及早预防,产后 2h留产房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并正确处理,加强护理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h内出血量大于等于 400ml或胎儿娩出后 24h内出血量大于 5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 2

2、%3%1 。为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减少产后出血,我们对经阴道分娩引起产后出血的产妇 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预防与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产后出血发生率 我院产科 2000年 1月2003 年 1月经阴道分娩产妇 1420例,发生产后出血 49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45%,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 2h内者 37例,占 75.51%,超过2h者 12例。12 一般资料 产妇年龄 1941岁,孕周 3742周,头位 48例,臀位 1例,均为阴道助产分娩。13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 产时胎儿娩出用弯盘接血至分娩结束,用量桶测量记数。14 诊断标准 采用妇

3、产科学第 6版教材提出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 24h失血量超过 500ml者2 。2 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占 31例,占 63.27%,其中精神因素 4例;胎盘因素 11例,占 22.45%;软产道裂伤 6例,占 12.24%;凝血功能障碍 1例,占 2.04%。3 预防与护理31 产前预防及护理 做好孕产期保健,通过定期的孕期检查,了解孕妇健康和胎儿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与处理,同时产前应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尤其是那些盼子心切的产妇,由于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而出现情绪低落,烦恼、沮丧等心理障碍3 ,可使植物神经紊乱致宫缩乏力,再有妊娠期应对孕妇做好有无出血危险的估计。32

4、 产时预防与护理321 加强第一产程监护 设专人守护,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焦虑、紧张情绪,保证充分休息及充足体力,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322 重视第二产程处理 对宫缩过强的适时给予镇静剂,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掌握会阴切开术的适应症及时机,防止软产道损伤,对有宫缩乏力者,当胎儿娩出时,应肌注缩宫素 10U,并继续静滴缩宫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323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是预防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关键。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或水肿,子宫收缩情况并按摩以促进子宫收缩,同时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若发生产后大出

5、血,应迅速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33 产后预防与护理 从上述资料表明,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且发生在产后 2h内出血者占 75.51%。故产妇应在产后 2h内继续留在产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积极找出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331 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率为 63.27%,居首位。表现为胎儿娩出后宫体增大柔软,出血增多,呈阵发性,检查子宫轮廓不清,应立即使用缩宫剂同时按摩子宫,清除宫腔积血必要时行宫腔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若上述处理无效,则行子宫血管结扎或子宫切除4 。332 胎盘因素致产后出血率为 22.45%,次于宫缩乏力。处理的关键是及

6、早发现,祛除病因。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粘连,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致产后出血,应行徒手剥离术取出,切勿强行挖取,以防胎盘植入引起子宫损伤,一旦有胎盘植入者应及时手术。333 软产道裂伤致出血占 12.24%,发生在胎儿娩出之后,血液能自凝,名为持续性出血,使用宫缩剂无效,应迅速检查宫颈、阴道是否有裂伤,发现者立即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334 凝血功能障碍出血者占 2.04%,应立即查找病因及时清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如发生休克者迅速采取平卧、保暖、吸氧、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总之,全面了解产妇的社会因素,掌握处理出血的因素和技术,杜绝和减少医源性因素造成的产后出血;同时,早期识别,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2陈晓娇,施玲.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 108例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4(17):6653戴森,李洁,刘仕英,等.新生儿性别和产妇心理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3):374曹泽载.中华妇产科学(上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9-802作者:黄泽云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