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学知识之于现代社会的价值班级:社会 091 学号:200901001004 姓名:刘晓倩【摘要】 人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积累了认识人类自身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它以研究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文化为目的,在它以全世界不同民族为对象的研究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原理原则可提供作为现代生活的准则,或可帮助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如人类学家在如何与异民族相处、医学教育、公共管理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人类学知识之于现代社会价值的必要性。【关键词】 人类学 现代社会 价值正文一、 人类学与异民族的相处之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了解人类学知识,懂得土著或民族民俗民情,能轻易而举地协助政府解决因文化隔膜所引
2、起的纠纷。例如:R.S.Rattray 先生与西非洲黄金海岸 Ashanti 族(现加纳国)金椅子的故事。就说明了不同文化立场所产生的误会与困境。人类学家与异民族的相处的基本观念:不能用我们的好坏来评断异民族,不能自以为是的把我们的观念的强用于他人身上,要把异民族也当作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对待一些人们的标新立异的言行,我们可以不接纳不认同,但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如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土著的产翁习俗,西非贝宁人的”一夫多妻制”等等。学会尊重他人的异族文化,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好恶去判断。因为一切文化都是相对的,对各民族所起的作用也都是相等的,因此谈不上进步或落后。其次,在人类进入国际化的今天,了
3、解不同文化的特质对于进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无疑都是重要的。在国际交易和技术转让中,各方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时间观念、社交礼仪的都不同,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文化特点,往往会由于一些小的礼节等导致商业交往的失败。如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也忌谈猪肉;天主教集会“十三”这个数字,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 ;日本人不喜欢黄色等等。 1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不同的文化差异。对此种差异的认识、协调和了解是人类文化达成共识的基础。人类学也将在多元化的价值文化中逐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人类学与医学从人类学的视角去探讨对疾病的起因、分类,及控制和医疗等是人类学领域扩展的结果。研究人类学的医疗行为有利于改善人类的健康
4、。现代医学家已注意到,全球面临着由临床医学时代到预防医学和社会文化医学时代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美国有的学者估计,只有 10%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起的,另外 10%是遗传性的,30%起源于环境因素,而 50%却与人们所采取的生活方式有关, 2在第三世界国家这种比例更高。一种非科学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一直在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人类所侧重的是研究生病而不是疾病本身。即研究引发疾病的社会文化因素及病人对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其中把文化的原因归咎于人格式、非人格式及情感式。在简单社会和乡民社会,把疾病视为由巫术神灵、祖先精灵的精神作用而致;非人格的解释
5、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认为自然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各种器官的失调,如中国人的冷热对立,阴阳五行即是;情感式认为疾病的产生归于某种强烈的感情,特别是妇女易得此病,此种病状在一些落后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如拉丁美洲的“苏斯杜”即为此类疾病。对疾病的解释也与传统文化有关。如,中国人认为风湿病是由水和湿气引起的;美国人认为拉肚子是由牙痛引起的。这些虽不合病理,但这种观念一直还束缚着人们。此外,在医药治疗方面,不同文化的群体也有其自身的一套病理,有其特有的原则,这种固有观念与治疗工作常有冲突。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如果我们了解人类学有关医学的知识,将大大有助于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三、人类学与公共卫生在推行公
6、共卫生时,人类学首先要督促卫生专家注意的是,各民族对“清洁”或医理这些基本观念有相当大的区别。如菲律宾、缅甸、泰国和印度各族对“清洁”的不同认识,中医理论,美国西南部那瓦荷印第安人的病理等等。具体的如注射预防针可以预防疾病,但接受注射与否在不同的文化中就不同。对于一些有身体刺纹习俗的民族这种方式容易接受,但对一些民族就不同,在缅甸泰国北部的一些民族就举村迁移以避开公共卫生人员的强迫种痘。此种情况下,人类学家根据在各个地区的经验,认为推行任何卫生医疗计划都应该先注意两大基本问题:1、当地社会对疾病卫生的基本态度与观念如何;2、推行公共卫生的组织本身的想法及其与当地人的关系。这两方面都是与卫生医疗
7、计划推行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四、人类学与精神健康新加坡的精神病医师墨菲深受人类学的影响,他研究新加坡华人,印度人,马来亚人的精神病症时,发现三者有明显的差异。其精神病比例以印度人最高,华人次之,马来亚人最低,仅为印度人的 1/4。这和三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有关,马来亚人的社会为双系社会,儿童教养及行为规范较为松懈,儿童期很少挫折,成年后又不鼓励竞争观念,对物质生活看的轻,不易出现精神崩溃的现象;华人由于传统的家族观念集体意识的浓厚,其尽管有“出人头地”的竞争欲,但有挫折总有处聊以自慰;印度人儿童教育初期松懈,后期却很严格,心理挫折很大,且缺乏社团的依托,造成其甚多忧虑。 3此外,游牧民族由于其居住的
8、零散性游动性的生活习惯,而叫定居的农耕民族更难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疾病。所以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诱病因素。注意这些不同的诱病因素就能找到更好医治病症的方法。人类学家对精神不正常现象有两项观念上的贡献: 精神异常与否经常是相对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脉络中,有不同的判断尺度; 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精神病症,若干特殊征候的病症,只出现在若干民族之中。五、人类学与教育人类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始于“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人类学家对不同民族的育儿方式置于泛文化的背景中作比较,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在人的一生中,教育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导致了诸种教育问题的出现。这样教育不仅关系到社会和
9、文化,而且也有了重大的经济意义。人类学研究教育,强调文化知识是如何传播到群体中去的,受教育者应该学什么,以及文化知识是通过哪种有意义的方式传播的。同时,人类学者也在不断地批评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服从于功利主义和狭隘的实用主义。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育的初衷,导致了一些方面的文化断层,并最终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比如从目前的大学专业冷热程度就能看出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经济类永远热门,如金融学专业;而稍微偏文的专业却备受冷清,如汉语言专业。甚至有些工科大学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如此,国学谈何发展?为此,人类学家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观点来研究教育过程和体制,希望能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建
10、议。六、人类学与生态环境1866 年,海克尔提出了一门研究有机体和坏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学科即生态学。研究人类的的生态系统,仅仅注意到自然坏境的因素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到相关的文化系统,如人口的多寡和密度,男女性比例、年龄分布情况、生产控制情形,文化习惯及其它种种因素。人类学对人类生态的研究侧重于后者即文化因素行为因素观念因素。目前的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一方面涉及人类系统中的人的经济的制度的技术的文化的农业的以及行为的变化所引起的文化坏境变化;另一方面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以及对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个人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试图改变或控制这些
11、相互作用的努力中所作的抉择。 相互作用和抉择性的基础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要素。在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各种污染和生态退化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这一切大都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度造成的。因此如何解决由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已成为令政府和社会学家头痛的问题。人类学家在生态坏境中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研究可能将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的方法,以此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七、小结当然,人类学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远远不仅只限于这几个方面。它在地域观念、政治、经济、人口、宗教、公共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价值。对于人类学家来说,人类学文化知识无疑是人们赖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机制,它正引出一条帮助人们适应现在和未来变化的道路。参考文献:1 李文斌:国际礼仪与交际礼仪,94 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2 吴阶平:社会与医学,第五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 李亦园:人类学与现代社会,第 2829 页,水牛出版社, 1981。4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