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报告之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一 实验目标1. 认识鼠妇的形态特征,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2. 能捕捉到足够数量的鼠妇,满足实验需求。3. 会设计实验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二 实验内容1.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认识鼠妇的形态特征,并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2. 到学校附近捕捉足够数量的鼠妇。3. 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三 实验器材塑料瓶,潮湿的沙,黑色塑料袋,透明的长方形碟子(长 30cm,宽 15cm)四 实验过程1. 查找资料,了解鼠妇通过老师分发下来的资料,知道了鼠妇的形态特征。知道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在校园内的草坪、石块、花盆底下极易找到,爬行较缓,一受惊吓就缩成球
2、状便于抓到,能很快适应新环境。2. 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小组讨论,确定采用以下实验方法:在透明的长方形碟子的底部铺上薄薄的一层(2 mm 左右)白沙,把长方形的碟子分成对称的两边,一边用黑色的塑料袋贴上(包括侧壁) ,以形成较暗的环境,另一边不做任何的处理。把 20只鼠妇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透明的长方形碟子黑暗环境和明亮环境的两端。每隔 1 min 统计明、暗处鼠妇的数量,至 10min 止。3. 捕捉鼠妇小组成员一起捕捉鼠妇,期间注意安全。一人拿塑料瓶,一人掀起花瓶,一人捕捉鼠妇。4.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环境的影响按照实验过程 2 进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五 实验结果分析1. 以上数据表明:鼠妇
3、对阴暗,明亮的环境都没有明显偏爱。2.资料明明显示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我们也是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捕捉到鼠妇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实验结果不一致呢。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没有注意到鼠妇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即鼠妇有很好的适应性,当我们捕捉到鼠妇后,在实验之前,它都一直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中。一部分鼠妇就会对明亮的环境产生适应,不能说全部,因为不同个体的适应性是不同的。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我们的实验设计好像有点小问题,因为实验之前,我们是把鼠妇放到碟子的两端(即黑暗和明亮环境的最侧端) ,由于碟子的距离太远(15cm) ,还有刚开始的时候,是放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做实验时是放到潮湿的沙里的(为了方便辨认) ,同样会影响实验效果。最后,我觉得我们只做了一组实验,不能说明问题,应该多次测量看整体数据。六 实验总结1. 实验前应该充分考虑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尽量控制变量,以求得到实验的精确性。2. 在开始实验时,我们最好在班里讨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多多征集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完善我们的实验设计。3. 我们的实验时间感觉有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