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吐鲁番地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年 3 月 1 日吐鲁番地区人大工委第一次会议批准)序言“十二五”期间(20112015)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吐鲁番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央加快新疆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编制。纲要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强区富民稳定为目标,将在资源型综合改革实验领域积极探索,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实施“强农、兴工、促旅、重文、活水、
2、宜居、育人”战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区内外有利于本地发展的各种经济体合作,加大政府改革力度,理顺关系,为全面构建“两型”社会,带领地区各族人民尽早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本纲要是地区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地区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第一章 “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任务背景第一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以来,地委、行署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结合地区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战略,培育和发展了石油化工、煤炭、无机盐化工、金属冶炼加
3、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调整后)基本完成。(一)取得的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85.3 亿元(现价,下同),五年平均增长 5.7,其中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125.2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1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9900 元(相当于 4544 美元);财政收入 28.5 亿元,5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4.6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4.6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17.6,
4、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 63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29.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炭、无机盐化工、金属冶炼加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优势资源转换步伐加快。预计 2010 年地区农业增加值达到 24.3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6.6;工业增加值达到 102.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4.2;实现旅游收入 7.7 亿元,旅游接待达到 406 万人次。一二三次产业调整为“十一五”末的 13.1:64.5:22.4。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
5、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83.5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2.25 倍,其中地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 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59。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通过改组改制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私营企业达到 1938 家。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了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对内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十一五”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 3620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 111.2 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顺利通过“两基
6、”验收;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会医疗取得新成效,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社会保险五年净增 8.4 万人次;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控制在 11以内。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 2010 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529 元,年均增加 372元,超“十一五”规划目标 102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3721 元,年均增长 12.85;解决了 1846 户特困家庭、7945 人的温饱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活动、农牧民运动会和群众文艺汇演,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居民文化
7、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及自然灾害等挑战,努力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都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二)存在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七五”
8、事件的影响,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受挫。吐哈油田资源枯竭,原油产量大幅减产,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经济总量偏小,增长动力不足。地区现有企业生产规模小,主要以资源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与乌鲁木齐周边临近区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和农牧业人口比重大,农产品市场开拓滞后,农业科技推广等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矿产资源配置、水资源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地下水超采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融资难,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技术人才严重缺
9、乏。矿产资源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保障程度不高,铁路运力偏紧,导致煤炭、矿产品等大宗物资出疆难,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薄弱,很多制约因素仍未根本消除,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民生改善进度较慢,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住房生活条件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低。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吐鲁番地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有利条件中央对新疆发展与稳定的高度重视为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以及自
10、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工作部署,为地区实现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带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吐鲁番交河机场通航,国家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吐鲁番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和谐生态城区)开工建设,为改善民生、推进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大发展和资源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能源短缺情况凸显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新疆已被列入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尤其是“疆煤东运”、“疆电东送”战略、新疆正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重要资源战略基地,以及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的系列利好政策,为吐鲁番地区优势资源转换带来
11、了新的机遇。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自治区将吐鲁番地区纳入天山北坡经济带、把吐鲁番作为乌鲁木齐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优先发展,为吐鲁番地区赢得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国家相继出台对新疆的一系列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策,正逐步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以及对口援助的湖南省发挥人才援疆、科技援疆、经济援疆、教育援疆优势,为吐鲁番地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二)面临的挑战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当前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恢复上升时期,国内经济恢复平稳增长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地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劳
12、动力素质还不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保护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大。随着地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性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水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是面临的现实挑战。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效应尚未显现,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差距大。资源配置、城乡统筹、整合发展的统一规划的执行能力不强。发展理念、政策导向、人文环境、人口结构等方面的软实力急待提升。第二章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要任务,以加快经济、文化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力
13、推进“强农、兴工、促旅、重文、活水、宜居、育人”七大战略,着力打造新疆转型升级的先行地区、现代文化引领的模范地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区,营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早日实现吐鲁番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持转型升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优势企业、优势特色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把民生问题摆到优先位置,着力抓好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各项重大公益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统筹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发挥区位、资源、
14、交通优势,提升开放水平;继续深化政府功能改革,积极构建适应新型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以培养引进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发展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突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加快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加强人才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人才行业分布新格局。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各民族团结,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第二节 总体思路围绕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可持续”,实施“七大战略”,力争在资源型综合改革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文化引领模范区、全国新能源示范区,全面提升整体竞
15、争实力,将吐鲁番地区建成新疆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基地、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实现“一个目标”:以强区富民稳定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吐鲁番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持“两个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实施七大战略: “强农”惠农富民。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设施农业为抓手,利用现代科技和经营模式,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突破。“兴工”工业强区,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树立能源工业龙头地位,充分利用矿权改革试点机遇,加快优势矿产资源转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突破。“促旅”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以吐鲁番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
16、开发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突破。“重文”崇尚现代文化。大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弘扬吐鲁番“开放包容、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精神文明,凝聚多方智慧,积极开拓进取,通过古为今用,借鉴创新,实现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功能的突破。“活水”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以水确权的水资源经营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和生态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突破。“宜居”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以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城市为抓手,实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突破。
17、“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为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上的突破。第三节 发展目标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以上,到 2015 年达到 326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6%,到 2015 年达到 49500 元(相当于 7520 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00 亿元,年均增长 25%以上;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8:67: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0%以上;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到 26%。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吐鲁
18、番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和谐生态城区)、鄯善城北新区和白杨河托克逊县城段改造,统筹城乡公用设施规划建设,带动特色乡镇快速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到 50%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万元 GDP 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55%。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以上。用水结构趋于合理,逐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农牧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由 2009 年的 14.16亿方、0.64 亿方调整为 2015 年的 11.5 亿方、1.66 亿方,农牧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比例由 2009 年的 95.6和 4.4调整为 87
19、.4和 12.6,地表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8,2015 年节水 2.63 亿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 3.5 万吨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 3.8%;种植面积控制在 130 万亩。 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和服务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养老、流浪、孤残儿童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280 元,年均增长 13%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320 元,年均增长 11%以上。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
20、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 6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1以内。第三章 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以葡萄、哈密瓜、反季节蔬菜瓜果、农区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骨干的高效节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 5 年全面实现绿色农业目标,把吐鲁番建成新疆重要的绿色冬生产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第一节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发展思路和“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适合吐鲁番瓜菜、葡
21、萄生产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加快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有机设施农产品基地,打造“安全”、“优质”、“绿色”的设施农产品名优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培育与设施农业发展相关联的加工服务型产业,努力打造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有机联结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10 万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整体水平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成为乌鲁木齐的“菜篮子基地”,初步建成“国家设施农业试验区”。稳步推进特色林果业。坚持适地适树、水土平衡。稳定现有葡萄种植面积,加快葡萄品种改良和架式改造力度,调增鲜食葡萄和酿造、药用
22、葡萄规模,调减传统制干葡萄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扩大节水经济林种植规模。积极发展设施林果品种,增加反季节果品产量。以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强化现有特色林果基地管理,加大低产劣质果园优质化改造力度,全面建设标准化绿色林果生产基地,推动林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到 2015 年,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 70 万亩,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0%以上。大力提升哈密瓜产业水平。积极培育推广哈密瓜新品种,建立精品哈密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和冬生产设施栽培,满足市场全年需求。巩固完善精品哈密瓜“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和推广绿色、有机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探索和发展哈密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品牌保护机制,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到 2015 年,哈密瓜种植面积达 10 万亩,把吐鲁番建成全国最大的“冬生产”哈密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