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估值方法详解估值是资本市场常见的一个问题,企业在做股权融资时需要考虑自身价值,在做收购时也需考虑对手方的价值。同样地,如何给企业估值也投资人及中介机构经常面临的问题。市场上,公允的估值算法均以现金流来衡量,即企业未来能给投资人带来多少现金流量。假设我给你投资 1000万,如果未来现金回报为 2000 万或者更多,则认为这个企业价值大,反之则价值小。估值方法目前,企业估值包括现金流贴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DCF)与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中又包括市盈率法(P/E)和企业估值倍数法(EV/EBIDTA)。01现金流贴现 法(DCF 法)DCF 法,是一个被全球投资 界
2、广泛认同的重要投资分析方法。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可通过尽职调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并将风险评估纳入分析,选择合适的贴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计算得出其现值,即企业价值。DCF 法的公式:其中,V 为目标企业价值,CF 为第 t 年的预期自由现金流量,TV 为终值,n 为预测期,i 为贴现率。贴现率又称资本成本,因贴现率代表了投资者若把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上同等风险资产可得到的收益率,所以贴现率等于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机会成本,可知风险与收益率 i 有正相关的关系。在 DCF 法中,企业的价值受 2 个因子影响,即未来的持续盈利和风险系数,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成长性及风险性的判断。例如,持续增长率
3、分别为 15%与 30%,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就非常大。实践中,也存在 DCF 法未被 滥用的情况。某家上市公司要收购一家标的企业,一般的流程仅为:双方简单接触,商议谈判价格,聘请中介机构(分析师、评估师等)运用 DCF 法把各参数调整为 双方之前商议的谈判价格。因此,导致 DCF 法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DCF 法有上述提及的 问题,但其仍是企业价值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 DCF 法,投资者可大致清楚企业的价值来源,当出现问题时,可回顾分析当年判断失误的地方。比如,判断失误可能是分析系数错误、盈利预测错误、抑或盈利预测中收入判断或毛利判断错误。另外,DCF 法最大的优势是防骗功能,了解该法
4、后不会被人用其来忽悠。02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法(P/E)和企业估值倍数法(EV/EBIDTA),其中EV/EBIDTA 法在国外较为常用。P/E 法是 DCF 法的简化,其通过先行确定公司的市盈率(P/E 倍数)以及预测 的盈利水平来估算企业价值,即企业价值=估计盈余市盈率。在 P/E 法中,企业 未来成长性越好 P/E 倍数越高。例如,标 的企业恰逢准备上市,投资人预测未来盈利空间较大、风险较小,则 P/E 倍数可能会 给到 15。若转换成 DCF 法,则是选择的企 业风险系数变小,愿意用较低的折现率来对企业进行估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P/E 法与 DCF法在理论上是一脉相通。
5、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叫 EBIDTA 法,其更接近于 DCF 法,在国外使用较为 普遍,且更能反映企业的现金概念,被操纵的空间相对小一点。相对于 P/E 法中将所有因素都 综合起来的净利润指标,EBIDTA 法则剔除了诸如财务杠杆使用状况、折旧政策变化以及长期投资水平等非营运因素的影响,更能直观地展示企业主营业务的运营绩效,使投资者更能准确把握企业核心业务的经营状况。然而该法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使用该方法要求企业需要稳定;其次,由于政府对部分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政策,可能造成 EBIDTA 相同的两家企业的实际净利润水平相差甚远。估值中的误 区01只考虑利润 不考虑倍数许多企业为了获得高估值,强行
6、对赌高业绩,致使企业将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如果企业本身不错,其实完全可以商谈 P/E倍数。比如,别的企业 P/E 都是 10 倍,但好的企业可以要到 12 倍的 P/E,则企业同样对赌一千万,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但在实践中,企业更多的是选择在利润给予上更高的承诺,其实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02既考虑 P/E 又考虑净资产现实中,许多企业家希望获得 10 倍的 P/E加上无形资产的价值。但实际上,无论是DCF 法还是 P/E 法中,企业未来的现金/盈利折现中均体现了,P/E 和净资产两者是相互排斥的。03在考虑估值时 ,对比不具参考性许多企业家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与上市公司的 P/E 倍数作比 较。其实,企业除了缺乏上市公司具备的优势之外,还应明白上市公司处于稍有虚高的二级市场,而自身是在相对理性的一级市场。04投资框架协议 的靠谱性在谈估值时,企业家以众多框架协议作为谈判依据,但其实协议的效力极低。虽然,企业家可以以此作为谈判手段,但不应被这些条款所蒙蔽,企业需明白在一级市场,投资人观望得多,下手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