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陈太丘与友期(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编写的。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3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 陈太丘与友期中,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 元方入门不顾 ”,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5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智子疑邻(四)宋有富人,天雨
2、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天雨墙坏( ): 而邻人之父亦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筑,必将有盗。译文: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答: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2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3、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 ,字 ,晚号 ;是北宋 家、 家和 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3翻译下列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4、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 余闻之也久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
5、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隶耕”的意思是 “世代以种田为业” 。B “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 ”,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 “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3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 9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 ”。(引号内填原文)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
6、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初(当初) 当涂( 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 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 历史) 过(到)D见事(认清事物) 及( 到了的时候)
7、 非复(不再是)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翻译句子。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6本文主要通过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 _ _;吕蒙是_。7鲁肃的话表现他_ 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 _;文末“_ 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答:_4(三)1刘义庆 2约定;才;丢下;拉 3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
8、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守信用、讲礼貌。(四)1.y 下雨 f 老人 wn 丢失 2.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3.家富,且“天雨墙坏” 。 4.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第一单元:1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介甫,半山,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2对感到诧异 写,题上 以宾客之礼对待 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3(略) 4C 5、B 6、正面:A B C D F 侧面:E 7D 8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
9、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9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三单元:1 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 编年体 2B 3 (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 4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5、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6、 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7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乃始就学” 。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