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常见修辞第一部分:修辞的种类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二)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三)构成比喻的关键: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 )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3)表示想象。例如: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4)表示列举。例如
2、: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霞光与鲜花之间没有相似点,所所以不是比喻句)(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1】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2】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喻词“是” “成了” “变成”等联结。例如:【1】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2】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1】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2】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2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五)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二、 比拟
4、 (一)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2、指导员讲得正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
5、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四)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三、借代 (一)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二)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来讲白发对青铜。 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作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6、西边的一个是西装。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 ,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3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枪杆子里出政权。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注:运用应借代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四)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他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7、的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改为本体,其只带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四、夸张 (一)概念: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二)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例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
8、乌蒙磅礴走泥丸。(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三)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注:运用夸张应注意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如: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4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五、对偶(一)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
9、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两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才饮长江水,又食武
10、昌鱼。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三)对偶的作用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
11、于传诵记忆。 (四)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5六 、排比 (一)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二)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
12、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三)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七、设问 (一)概念:“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八 、反问 (一)概念: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二)反问
13、的形式有两种 :【A】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B】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三)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九、反语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6式。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
14、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十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十一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例如:【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还有晴(情)2.语意双关。夜真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十二 、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
15、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的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十三 、通感 通感 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如例 1)和比喻的通感(2、3) .例如:【1】红杏枝头春意闹【2】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也不仅是感官的沟通,有时也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官范畴而本身比较抽象的事物。【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十四、互文7(一)概念: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
16、:“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二)互文的种类(常见的有两类):1、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例子:(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
17、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 ”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 从字面上看,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而应解释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 、 “汉” 、 “关” 、 “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2、 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
18、(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
19、,“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3、 隔句互文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例子: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 )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 “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8文。 “胜 友” “高朋” “如云” “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4、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说这种
20、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 )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 )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第二部分:修辞歌诀 (1)比喻歌 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 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借代歌 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3)比拟歌 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21、。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4)夸张歌 “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 “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 “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5)象征歌 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 “雪压冬云白絮飞” , “冬云”借喻象征“絮” 。 (6)对偶、对仗歌 对偶对仗,结构一样,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7)反语歌 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8)双关语 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
22、指,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9)排比歌 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请听排比歌 ,排比好效果,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 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 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10)反复歌 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文艺创作用“反复” ,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11)设问反问歌 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12)引语歌 别人原话引进来,阐明观点为我用。 尊重原意莫歪曲,或褒或贬须慎重。用多少,引多少,为
23、引而引太糟糕。驳多少,引多少,引多驳少批不倒。 9第三部分:修辞手法作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
24、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
25、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第四部分、修辞表达作用答题方式一、修辞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10情感。2、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3、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5、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26、 (的情感) ,使文章有起伏。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 (内容)。二、答题技巧(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补充:八种常用修辞方法作用概括: 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