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专业设置与调整长期规划一、学校目前基本情况我校创办于 1982 年,是全国立信成员学校之一。1996 年被评为省重点职业学校,2000 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72 亩,建筑面积达 6 万余平方米,事业规模 3500 余名,教职员工近 400 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以及高级讲师等骨干教师 45 名,双师型教师 76 名,硕士 10 名,外籍文教专家 3 名。学校自立体系,自成特色,设置了包括财务会计、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及管理、商务日语、机电技术应用等主干专业在内的十多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涵盖财经、信息技术、加工制造、商贸等
2、四大类的专业体系。学校设有中专部、大专部、成人教育部和日语学院,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为学生构架了成才立交桥。学校遵循“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和“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庭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的宗旨,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合格、顶用、务实”的人才为目标,营造了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校园等。学校计算机组被评为“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并实现
3、了对口、高质量就业。学校积极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组建了由全国二十余所学校和三十余家著名企业为董事单位的、由江苏和上海职教科学研究所参与的“江苏立信职教集团” ,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 “订单式”培养和人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培养与市场零对接的现代企业所急需的专门人才。二、办学特色及成果(一)专业建设:更贴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及时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听取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建议,及时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先后有会计、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无
4、锡市示范专业。各专业均成立由大学教授、行业专家、公司老总或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学校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研讨,分析行业最新形势,促进学校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学校还通过设立企业化产学合作实体立信师生电脑公司、立信动漫制作工场等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的平台,真正实现产学合一、工学结合,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人才。(二)课程建设:更适应行业需求,全面落实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校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工程” ,大胆尝试综合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以“必须够用,兼顾发展”原则组织理论教学内容,突出
5、强化专业技术等实践性教学,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现代职教课程体系。学校会计、计算机应用及管理、数控技术等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在推进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课程建设,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完成校本课程的创建,先后完成了基础会计综合练习 、 工业会计模拟实习 、 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 、 点钞基本技能等教材,以更好地地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三)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经常邀请相关院校的名教师及企业界人士来校为全体老师进行辅导,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职教理念;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
6、学位;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内外的考察或培训;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参加江苏省“四新”培训和下企业实践;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和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正是由于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四)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近几年学校投资近 1000 万元购置了大批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仪器,大大改善了校内实训的条件。目前学校已建成数控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室、财会模拟实训室、多媒体语音实训室等各类校内实训工厂(场) 、实训中心(室)20 个。学校
7、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充分发挥省级实训基地与无锡市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功能,多年来,主动服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产品生产,形成了财会人员培训、车工、电工考级考证,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与考证,年培训人次近20000 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重要依托,学校先后与红豆集团、无锡中达电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五)学生素养教育:今日的学生,明天的员工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以育人为根本,创设了“环境情景实践”的德育模式,将企业管理要求引进各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活动,做到重教育、严管理、勤考
8、核,将规范文明的行为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文艺社等学生团体的作用,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抓手,开展“人寿杯”学生形象大赛系列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以“文明班级” 、 “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及“公益劳动”为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进一步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学校重视专业文化建设,建立了以立信会计发展史、校史陈列室、校内实训基地、专栏橱窗、网站网页等载体的专业文化环境。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励全体学生,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创”教育与专项活动,创设
9、真实情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真实情景中感受就业氛围;在校内召开就业双选会,落实学生下企业见习、实习的要求,锻炼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自主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一批优秀学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目标及措施(一)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依据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为依据,深入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主动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传统专业,拓展新专业,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
10、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逐步完善专业链、专业群的结构,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目标1、总体建设目标。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善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基础性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深化。2、新增专业设置目标。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办学实际和规模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新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围绕优势专业进行专业布点,利用学科交叉与融合,开设新专业。3、加强传统专业的改造与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传统专业的老化
11、、市场需求面窄等新问题。使专业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和设置专业方向模块等方面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调整与改造。传统专业要做精,要上水平,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4、示范专业建设目标。在建设好省、市级示范专业的基础上,使各示范专业的各项指标达到省或地方教育部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优秀评价标准,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建成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专业。并积极参与各类专业、课程的建设及评比工作。四、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措施(一)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学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对不同类型的老专业与新专
12、业、以及专业设置都要有不同的实施计划。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业咨询委员会会议,加强各类调研,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三)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校专业的布局
13、,根据学科门类标准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本学科新的技术方法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积极参与课改实验点的创建工作,推进各类优秀课程的建设。(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考核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五)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快校内实训基
14、地建设的同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对师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对基地的服务,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六)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学校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大纲(任务书) ,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寻求专业突破口,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七)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学校要根据发展需要,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
15、改革立项研究。学校作为上海教科院和江南大学的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合作的优势,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功能,加强教改研究工作,扩大教改研究范围,提高教改研究层次,在研究内容与水平上都要有新的突破,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在宏观层面要明确各专业部门的定位与规划,在微观层面上要不断探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学校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提高与推广应用相
16、结合。五、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实施一方面,借助于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等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及执行,对专业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以下渠道,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工作。1、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等情况,我们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会计和财务管理。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将专业特色定为:产学研相结合。2、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贯彻加强基础性专业,发展优势与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省、市、校级示范专业建设。学校应专门研究专业规划建设与设置调整问题,制订相应的规划并指导各专业办制订详细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制订专业建
17、设实施计划。3、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结合专业领域的发展变化和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4、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
18、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骨干师资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建立与完善特聘人才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和参加专业技术证书的考核。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动手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6、强化过程性管理,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和课程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新兴专业、优势与特色专业核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