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保险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坚实深邃的理论素养、严谨开放的治学态度及较高的外语水平,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级保险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素质,通过密切跟踪国内外保险理论界及业界前沿动态,将保险理论的研究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使其最终既能进行理论与实际政策的科学研究,又能从事相关高校教学工作,同时还具备较好胜任实务部门管理工作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保险经济学该研究方
2、向重点研究:保险经济理论、保险的资源配置、保险产品与定价、保险监管及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探索民族保险发展之路。2再保险与巨灾风险该研究方向注重研究国外再保险及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及经验教训,研究再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巨灾风险管理机制路径设计等问题。紧密结合我国保险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应用型研究,将是本研究方向的最主要特色。3风险管理该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分析和监控风险采用的方法和整体过程,研究企业风险管理、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等方面,并探讨不同风险管理目标和环境下不同哲学思维的可行性整合问题。三、学习年限和培养阶段“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 5 年,分
3、三个阶段培养。2(1)第一阶段:第 1-2 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需要也可在第二、三阶段安排选修课程。(2)第二阶段:第 3 学期,完成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完成文献综述并通过答辩,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正式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3)第三阶段:第 4 至 10 学期,以学位论文研究为主。学位论文研究包括选题、研究与撰写、答辩与定稿三个环节。四、课程设置及学分类 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备 注0000A0002 政治理论课 1 2 36 1 讲授 考试 全校公共 必修课政治理论课 2 2 36 20000A0003 第一外国语 1 4 72 1必 修 课
4、公 共第一外国语 2 2 36 2 讲授 考试 全校公共 必修课高级宏观经济学 2 54 1 讲授、讨论 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 2 54 1 讲授、讨论 考试、论文中级计量经济学 2 54 1 讲授、讨论 考试、论文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2 54 1 讲授、讨论 考试、论文学课通开课宏微观经济学前沿专题 2 36 3 讲授、讨论 考试、论文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6 3 讲授、讨论 考试、论文保险经济学 2 36 4 讲授 考试金融经济学 2 36 4 讲授 考试保险精算 2 36 4 讲授 考试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 风险管理 2 36 4 讲授 考试保险产业政策研究 2 36 4 讲授 考试巨灾保
5、险专题研究 2 36 4 讲授 考试保险发展环境分析 2 36 4 讲授 考试选修课健康经济学 2 36 4 讲授 考试3灾害经济学 2 36 4 讲授 考试五、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考试形式多样,会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考试方式和内容,也可能和自身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结合。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就该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对在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设想。只有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方能进入博士研究阶段,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培养,完成规定的
6、课程和学分,撰写硕士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六、学位论文在博士生的第四学期末以前,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博士论文题目和写作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尽量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论文要求立论正确、论证严密、资料翔实、文理通达、结论可靠,具有理论深度与一定创新性,要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
7、成果。六、培养方式1集体授课与导师指导相结合。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3理论基础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4着重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七、其他学习项目的要求及安排(1)综合考试在博士生的第四学期举行。考试一般涵盖两门以上课程,采用笔试和口试方法,主要考核和检验博士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综合考试应严格把关,4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阶段。(2)科研、教学实践工作博士在该期间必须进行教学活动,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开展社会调查。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在指定的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学术论文,才能获得申请学位的资格。(3)学术活动博士生在该期间必须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并参与讨论,提交学习心得;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