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项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简 本)建设单位:石林风景名胜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评价单位: 云南环境科技服务中心二七年五月“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 ”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ii目 录1、项目概况 .11.1 项目简况 .11.2 工程内容 .12、环境影响分析 .22.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2.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53、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03.1 施工阶段的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 .103.2 项目建成后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123.3 五棵树搬迁的环境保护措施 .154、评价结论 .174.1 产业政策相符性 .174.2 符合规划及选址
2、合理性 .174.3 达标排放 .174.4 总量控制 .174.5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84.6 环境影响分析 .194.7 公众参与调查 .214.8 总体结论 .22“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项目概况1.1 项目简况项目名称: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建设单位:石林风景名胜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建设地点:“中国彝族第一村”拟建地点位于石林旅游服务南区石林管理局职工宿舍背后,与小箐村相连,距石林主景区2公里,距县城鹿阜镇8.9公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项目类别:民族生态村 占地面积:351350m 2 总建筑面积:104500m 2总投资:150
3、00万元工程建设期限:18个月1.2 工程内容石林县中国彝族撒尼第一村建设项目,建设用地 527 亩,总建筑面积控制在 104500m2以内,项目总投资控制在 15000 万元以内,其中:建设工程费10000 万元;辅助工程费 14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 3000 万元;基本预备费600 万元。项目建设是推进石林“创造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重点建设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入口广场、入口商业街、农工商集体用地、民俗风情商业街、村民住宅区、点式农家乐旅游区;公建(办公楼、幼儿园、卫生所) 、公厕等。“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2、环境影响分析2.1 施工期
4、环境影响分析2.1.1 空气环境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施工工程中土方的挖掘及土方现场堆放、建筑材料搬运和搅拌、运输车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扬尘。扬尘呈无组织排放,散落在施工场和周围地表,并随降水冲刷而转移至水体,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 30m 范围内影响较大,路边的 TSP 浓度可达 10mg/m3以上。但粉尘的排放特点为非连续性的瞬间排放,仅在施工期超标严重,虽然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随施工结束,该影响随之终止。项目区与石林县城同属相同气象单元,全年多西南风,间有东南风、东北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 3 米/秒,月均最大风速是
5、 34 月,为 4.1 米/秒,最小风速 8 月,为 1.9 米/秒。该项目最近的村庄为项目北面 0.6km 的乐尔村和项目东面 0.3km 小箐村,项目南面为旅游管理局职工宿舍,乐尔村在正在建设的石林中路的左侧,小箐村在石林中路的右侧,主要影响是建设期运输车辆增加,石林中路正在建设中产生扬尘有影响。这两个村在该项目的下风向,但距离大于 300m,当风速小于3.0m/s 的情况,施工期施工扬尘不会对这两个村庄造成影响。当大于 3.0m/s时,施工期施工扬尘有时会对该项目区的附近地区有轻微影响,影响不明显。对于施工中的扬尘可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但无法根除扬尘的发生。尘粒在空气中传播扩散与风速
6、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速度有关,粒径较大的颗粒,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沉降,粒径较小的尘粒影响大一些。试验结果显示施工场地采用洒水扬尘,每天 45 次,车辆扬尘量可减少 70,施工场地“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可缩小到 2050m。为了减少对石林管理局生活区的直接影响,应采取建围墙等挡护措施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缩短工期等措施。由于是短期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2.1.2 地表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时产生的废水含大量泥沙、水泥等,建筑施工虽然需水量较大,但废水的排放量并不多。施
7、工人员的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氨氮、磷酸盐及悬浮物等。污水排放方式为随机分散,无组织间断排放。施工期废水的直接向外任意排放会对项目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该项目在巴江东面,距巴江约 2km,在施工期,由于土方的开挖、弃土的堆置、场地平整,造成泥沙通过农灌沟进入河流;由于项目的建设,开挖土方、铲除植被,造成表土裸露,雨季项目区水土流失增加;泥沙通过农灌沟渠后最终进入河流,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由于施工人员的进驻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排放;施工机械的冲洗水及油污的外泄。进入河流将增加巴江河流的污染负菏,是施工期对巴江河流主要的不利影响。该项目建设地点为五棵树村地点,项目西面(石林中路西面)为
8、石林镇乐尔村的稻田地(盆地) ,也是农田灌溉系统最为密集的地区,该项目建设对灌溉渠道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项目施工水土流失增加,造成灌渠淤塞,水流不畅,有的渠道可能将会全部淤塞而发生断流。此外,水土流失淤积于农田,对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亦应引起重视。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对农灌渠道水质的影响较小。总之,该项目施工期对巴江造成一定影响,对农灌渠道系统亦产生不利影响。且因该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属短期可恢复影响,待施工活动结束,影响消除,水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恢复。2.1.3 固体废物施工期可能影响环境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9、本4建筑垃圾大多为一些无机物,如:残留混凝土、断砖、废弃铁及木质建材等。它们一般不会对环境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但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带来二次污染,如:雨季因雨水冲刷,容易使堆置在露天的固体废物中的粉状部分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至少造成悬浮物浓度大幅度增加,导致水质变差。生活垃圾如果定期清理,并运送到石林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否则,生活垃圾很可能成为二次污染源。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气体,污染环境空气。另外,生活垃圾还容易成为蚊蝇孳生地。因此,必须注意生活垃圾的及时清理运走,以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环境影响。2.1.4 噪声施工期的噪
10、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车辆。根据类比调查分析,施工期噪声在离项目 200 米处才能达到 2 类区标准要求,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对周围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期间要加强对产噪设备的管理,要求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尽可能将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集中在白天作业,对于大噪声机械设备应安装消音减振设施,应做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布局合理,在晚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不得作业,昼间运行的机械也应避开人们的休息时间,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以使项目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管理,避免人为操作不当产生噪声污染。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噪声污染随之消失,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从周围环境状况分析,施工
11、期噪声影响主要是石林管理局生活区。石林管理局生活区人员约 600 人左右,在项目建设的村宅片区的东北面,紧临村宅片区。村宅片区建设 332 户,为砖混结构,最高层为 2 层,建筑结构简单,不需大型高噪声机械设备。石林管理局生活区第一排房按离项目 50 米距离计算,高度按 6m,因石林管理局生活区为 2 层建筑,噪声昼间噪声为 65.7dB(A) ,夜间为 47.7dB(A) ,在该处昼间声环境不能满足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 2 类区标准,即:Leq(昼间)60 dB(A) ,Leq(夜间)50 dB(A) 。施工期应采取隔声措施,建设不低于 4m 高的围墙,达到降噪声目的,夜
12、间“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510:00 至第二天 6:00 应停止施工。2.1.5 生态影响分析目前项目地块大部分为人工植被和少量自然次生林,土地利用类型为人工竹林地、耕地、水稻地,项目建成后,建设场址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由林地、耕地、水稻地变为建设用地,部分植被将在运营期后改变成人工植被,这将使原有植被覆盖降低,景观破碎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加,景观结构变得复杂、多样。施工期间的临时施工便道、土石方量开挖、填弃渣如果占用林区植被也会造成局部林业生态的破坏,这部分影响是暂时的,可恢复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因开挖碾压而损坏地表植被,改变地表地形,导致土壤表层结构
13、疏松,近乎裸露,使土壤抗侵能力大大削弱,加上项目区有部分为坡土,在降雨和径流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而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填方地段易形成雨蚀和沟蚀,在雨季里雨水的直接侵蚀下形成雨蚀,遇暴雨还可能发生严重的沟蚀甚至会发生坡面崩塌。挖方地段的地表面会直接暴露,在短时间内裸露边坡,坡面侵蚀出现沟蚀,在边坡不稳时会受降雨的影响而产生购蚀,增加当土水土流失量。临时土方堆场的堆弃物破坏了原地貌土壤、植被,由于结构疏松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道路的开挖改变原地形地貌,路面的开挖及挖方,如不注意及加强防护措施,在雨季时极易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对此,在项目施工期间认真落实水保方案中提
14、出的各种水保措施,及时采取修建施工挡墙、拦土管理手段,合理覆盖,加强施工管理,以控制和缓减水土流失情况,并注意在施工过程及时复绿。施工期水土流失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通过营运期水泥固化路面,设立绿化带,逐步改善植被,可以使水土流失控制在施工前的水平。随着本工程的建设和营运无疑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及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阶段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影响有其不同的特点,本项目对该区域的景观、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62.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2.2.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使用液化气和太阳能为能源,均属于清洁燃料,且小区内不设燃煤
15、锅炉。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居民和商店餐饮炒菜油烟气、汽车尾气以及垃圾站在运行时产生的异味。由于本项目排放的各类废气量不大,对垃圾临时收集点采取合理布局,居民和商铺炒菜油烟由各家抽油烟机或油烟净化器收集后由内置烟道排放以及大气稀释扩散等措施,周边植被茂盛,通过项目区内的植物净化作用,可以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大的影响。2.2.2 水环境影响分析(1)雨水“中国彝族第一村”建设后,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雨水进入项目区市政雨水管网后排入农灌沟入巴江河。(2)废水项目区废水排放方式:项目区所有生活污水,通过项目总排污口,进入项目西面石林中路截污管网,
16、送入石林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该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中国彝族第一村”村民生活区的生活废水,旅游接待部分的生活废水,商业区(商场、商品市场)洗手间废水、 “中国彝族第一村”旅游服务区生活废水。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入项目区污水管网,通过项目总排污口;旅游服务区厨房生活废水,经三级隔油沉淀处理达标后,入项目区污水管网,进入项目总排污口,送石林县污水处理厂,对周围地表环境影响不太大。2.2.3 噪声影响分析该住宅建成投入使用后,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住户产生的生活噪声、商店所产生的商业噪声、车辆停放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本项目属住宅区,产生的噪声不大,经采取墙体隔声、吸声、降噪、衰减及扩散后可
17、实现达标排放,本项目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72.2.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该项目所生产的垃圾固体废弃物是生活垃圾、旅游区、商业区桶(袋)装垃圾。项目区建垃圾房 2 个。对项目区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方法,回收出售可利用的部分,其它垃圾送垃圾房,垃圾房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时清运送垃圾处理场处置。项目产生垃圾量 4t/d,0.146 万 t/a,每天清运一次,处置率100%。生活垃圾送垃圾房再送垃圾填埋场,办公垃圾、商业垃圾综合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较小。2.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植被变化项目建设之后,项目区内的部分人工植被和自
18、然次生林会永久消失,被住宅和道路等代替,部分人工植被和自然次生林被人工栽培的花草树木取而代之,虽然人工植物有美化作用,但其数量将有所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种类也发生了变化。2)人口密度增加项目区原来有部分人员竹林地、耕地、水稻地,在距项目 1km 区有部分住宅, “中国彝族第一村”建成后,随着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人口密度将会有较大增加。3)地表覆盖层改变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对地表的覆盖,使原有可渗透的林地,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一方面地表的覆盖能减少地面的扬尘;另一方面,由于地表覆盖层的改变,将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该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4)生态系统类型变迁第一村的供水来自外部
19、,产生的废弃物也要运送到村子外处置。而且,还需要从外部投入电能、给排水、垃圾收集清运等设施。项目的建设,加快了石林县的城市生态系统建立的进程。“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8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后,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和生态系统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区内农业人工系统作物种植区和林地变为人工绿化地和建设用地,极大地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本地特有物种在人为强烈干扰的环境中面临新的生态适应,敏感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新环境的生态条件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其伴生生物丰富度也将会随之降低,出现一些组成成分消失,造成生物多样性进一
20、步损失。总之,项目建成后,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然生态结构,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绝对面积的减少,并使之在其区域内发生质的变化,使得自然生态系统朝着强烈的人工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评价区植被均为区域常见植被类型,且无珍稀频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项目建设虽然会造成某些植物物种数量上的减少,但不会导致这些物种从区域内灭绝或消失,因此项目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2.2.6 景观影响分析该项目在石林风景区的西面,离石林风景区直线距离 2.0km,在景区的西面,目前景区在逐步进行整治,规划景区大门搬迁到双塘附近,大门搬迁后在大门的西南面,离搬迁的景区大门约 2km。拟建
21、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农业背景,重点规划村庄及其周围的绿化环境,考虑社区绿化的设置,尽量保留现有环境绿化,以突出村庄特色为主题,将新村绿化与村庄周边自然环境绿化相结合,将公共绿地与道路绿地、宅间绿化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特色突出,化整为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将民俗特色融入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之中,随时随地、不经意间就能体会到彝族文化就在身边。项目区规划主要道路依山附势,减少工程量,同时也是丰富项目区的景观。主要干道尤其是中部的主干道、东西向联系昆河公路和石林中路之间的主干道采取宽阔的防护绿化带,即使项目区对外出入口的主要景观界面,也是项目区功能隔离和景观功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