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自行车电机效率和功率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电机的效率和功率成为“说不清”的问题,无论是有关标准的叙述,还是商品的样本、铭牌标注;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销售、采购人员,电动自行车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始终没有一个公认和明确的定义。所以重新讨论电动自行车电机的效率和功率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工业标准电机的设计,大体上有 2 类原则: 1.发热原则: 电机的绕组、永磁材料或导电部分,主要的结构部分(如轴承)在经济使用寿命期(工业电机为 15-20 年,电刷允许定期更换)内允许安全运行的极限温度。一般对于上述部位分别有明确的温度(或温升)限制,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允许极限温度。例如以聚酯薄膜聚酯纤维纸为槽绝缘和
2、高强度聚酯漆包线组成的电气系统为 B 级绝缘。连续运行时允许的绕组温升极限为 80K(用电阻法检测)。 2.性能原则: 性能原则包括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其它性能等。电气性能通常指力能指标(如效率、功率因数),转速,转速变化率,转矩,短时过载能力,换向等。机械性能一般有外形和安装尺寸限制(如在轴向或径向尺寸上有所限制),转动惯量,材质,极限转速等。其它性能一般有噪声,振动,可靠性,性能/价格比,特殊环境用途等。 根据用途,电机大体可以分为 2 类。一类为驱动用,另一类为控制用。很显然,电动自行车用的电机,应当归为驱动用电机。在长期的实践中,工业驱动用的电机标准,巧妙地将上述 2 个原则融汇成一个
3、整体。如交流电机的温升和效率实际上都非常接近标准的上限,你很难说它属于“发热原则”设计还是“性能原则”设计。温升和效率同时满足标准上限的电机通常效率值并不算高。还有一种“高效率”电机,通常比普通电机效率高 4-7%(与功率、转速等有关),它的温升就非常低,属于“性能原则”设计。对于短时使用的(如阀门电机,有时几天,甚至一年才能运行一次)电机,通常没有考虑效率的必要,在保证基本性能要求的条件下,应当用“发热原则”设计。反之我们也可以说,一台电机的额定功率是不确定的,按照“发热”或“性能”来确定,同一台电机的额定功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变值。 电动自行车由于它的能源的特殊性,电机设计应当采用“性能原
4、则”设计,即尽可能将电机效率设计得高一些。通常高效率电机的温升不会发生问题。 相信很多人会说:“那我们就把电机效率设计的高高的,不就成了吗?”。不成!因为提高效率是以有效材料(铜线、导磁材料,永磁材料)的付出为代价,即效率越高,材料消耗越多,成本越高,电机也越重。传统的电机设计有一种经典理论,即效率提高 1%,有效材料要多消耗 10%。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机来说,想要大幅度提高效率不仅仅是单纯的材料成本问题,整车重量和体积恐怕都是不允许的。 上面我们说过,电动自行车电机设计应当采用“性能原则”设计,那么如何确定一个标准性能呢? 电动自行车的车体状态参数(轮胎花纹,规格,充气状态),和骑行状态参数(
5、骑行速度,路面状况)复杂,还无法用用一个标准的参数去描述骑行状态。一般来说,在以 20Km/h 的速度恒速平地骑行、标准负载质量(75 千克)和无风的条件下,电动自行车消耗的功率为 95-115W,平均功率为 105W,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电动自行车“标准骑行状态”时的电机功率。考虑到在有弱风和非连续性的小的坡度下也能骑行(允许速度有所降低),而且要有一定的动态性能(加速度),电机的功率 150-180W 也足够了。电动自行车在城市骑行经常运行于起动-加速-恒速-减速-制动状态,恒速状态常常是十分短暂的。在加速过程中,电机的极限输出转矩或功率(更准确的说应当是转矩,因为功率还与转速有关)取决于控
6、制器的限流。3 倍额定电流(标准骑行状态 105W 时电流,36V 时大约为 3.6-4.0A,与电机效率有关)为 12A(24V 为 18A),可以获得大约 3 倍的额定转矩。如果要想获得更好的动态性能和爬坡性能,就要求电机的额定功率达到 200 W 以上,此时电机在“标准骑行状态” 运行,可能并不是最省电的。大量的计算和实践表明,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机,其性能差异主要是电机的转速,而不是有刷或无刷电机。对中、高速电机带 2-3 级减速机构(俗称有齿电机)和低速不带减速机构的直接驱动电机(俗称无齿电机)进行比较,并用一个统计的曲线(20km/h,610mm 电动自行车)来描述(图 1)。 由曲线
7、可以看到,低速电机(无齿电动轮毂)在 A 区和 B 区附近有较高的效率,一般可以达到 82-73%。在 C 区(加速运行状态)效率表现较差。减速电动机则有相反的表现,即在 B 区(标准骑行状态)效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总体平均值比低速电机低一些,一般在 72-78%之间(与减速器有关)。在加速区表现比低速电机好,效率的最大值发生在 C 区甚至 D 区。在 D 区,低速电机的表现比减速电动机差很多,不过限流区是非工作区,所以没有实际意义。单就效率指标而言,低速电动轮毂和减速电动机相比,都没有压倒优势,可以说各有优缺点,目前不可能排斥掉任何一方。 由于电动自行车运行的特殊性,用单一的“标准骑行状态
8、”也不是完全合理的。如果用一个统计的加权系数来修正效率曲线,并取 A,B,C 三个实际运行区间曲线下所包络的面积来确定“等效”的效率,是比较客观的,不过这样会使数据的处理变的特别复杂,难以操作,尤其在电动自行车这个行业。所以我们还是认为引入“标准骑行状态”是必要的。 具体来说“标准骑行状态”就是 功率 P2=105W(可以通过进一步认证确定更合适的数值) 车速 V=20km/h V=*D*N*60*10-6 =1.885*N*D*10-4 km/h D计算轮径,mm(实际骑行时车胎直径会比空载时车胎直径小一些) N转速, r/min 以 610mm 电动自行车为例,电动轮毂的转速是 N=106
9、103.3/D=106103.3/610=174 r/min 转矩 M=9.55*P2/N=9.55*105/174=5.76 Nm 之所以引入功率概念而不是转矩,是因为在一定的车速下,不同的轮径转矩不同,而功率基本相同。 P2=M*N/9.55=D/2*F*N/9.55=K*F*V=常数(V 一定时) F电动自行车驱动力(水平分量) M=D/2*F 如果标准中同时规定在“标准骑行状态”105W 和 C 区的中间点,约 150-180W 两种状态下的效率(或效率平均值)就可以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实际运行性能。105W 时功率称为“标准骑行功率”;150-180W的输出功率可以规定为“额定功率”。
10、目前有许多企业用效率曲线的最高点作为产品的“额定”状态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低速电动轮毂还是减速电动机,其“工作点”都不在效率曲线的最高点。再者,电动自行车运行是一个区段而不是一个点。 另一误区是商家竭力把自己的产品功率标注得很大,有时甚至超过了电机可能达到的最大功率(也许功率也与销售价格成正比吧!)。 由于电机输出功率 P2=M*N/9.55 随着转矩 M 的增加(电流成比例增加),而转速 N 却在减少,所以 P2 有一个最大值,当电机的转矩小于负载转矩时,电机就制动了(N=0),此时电机的转矩最大(电流也达到最大,称为短路),而输出功率 P2=0。 对于低速电动轮毂来说,最大功率一般做不大。
11、例如额定转速为 180 r/min 的电机,最大功率达到 210W 就不错了。转速越高,最大功率也越大。额定转速 2000 r/min 以上的电机,最大功率达到 400W 就不足为奇了。 就电机的额定功率问题。YAMAHA 认为他们将电机的额定功率定在 235W(我们国家标准定在 240W 是否参考了日本技术条件,不知道),是因为他们的电动自行车可能运行在日本的丘陵地带,这是他们的国情。YAMAHA 的电动机毫无例外的采用高速电机(有刷无刷均如此)235W 的额定功率并不难达到。我们国内的中轴驱动用的电机(转速约 2000r/min)也能达到这个水平,甚至力能指标还比日本高一些。应当指出高速电机(4000r/min 左右)可能要用到 3 级齿轮减速或 2 级摩擦减速(YAMAHA 和国内有一家企业生产的迷你轮毂曾经用过),电机空载电流较大,效率的最高点有可能超出实际运行区,而进入限流区,电动自行车实际耗电较大,并不一定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