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 品德心理.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033835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品德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七章 品德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七章 品德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七章 品德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七章 品德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章知识结构:品德心理概述品德心理的发展理论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涵义,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是个性的核心成分。第一,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对社会、对他人有影响的社会行为。第二,品德是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的。第三,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第四,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二、品德心理结构,(一)道德认知(二)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四)道德行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他认为道德的实质包括: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2、。,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了他独创的对偶故事法,在实验中向儿童提一组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针对儿童的错误回答,提出规律性的东西。,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他律道德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同伴交往是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解放出来的最重要途径。,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 科尔伯格(L.Kohlberg)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关心他人的利益,他们

3、两人都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都强调社会交往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在60年代,科尔伯格提出了自己的一套道德发展阶段论。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例如海因兹偷药的故事。,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学前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的水平(小学中年级直至青年、成年) 第三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成年以后,只有少数能达到)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我国儿童道

4、德发展研究协作组在全国18个地区对511岁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作了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确实如皮亚杰所指出的“经历了从客观判断(依据行为的外在结果)过渡到主观性判断(依据行为的动机意向)的发展过程”,转折年龄在67岁;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年龄在89岁之间。,三、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理论 品德是个性(人格)的一个方面,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这三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内部动力,支配着个体的行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在个体行

5、为中,道德行为的原动力来自超我的支配,超我的监督作用是通过自我理想和良心来实现的。,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父母很早就向儿童提出了社会化的要求。儿童将父母的批评和社会的批评内化成超我(俗称“良心”)。如果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意向,就会感到自责和内疚的心理压力。,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这些阶段中,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生理上的自制到心理上的自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对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必要的修正。艾里克森不再只是强调心理性欲的发展,而是重视人格的

6、心理社会发展,同时,他非常强调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艾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的危机,对此我们已经在第二章中做了介绍。,四、 班杜拉的品的发展理论,理论要点:,观察学习,榜样和示范,强化的作用 强调替代强化,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中的运用: 强调榜样和环境的影响,五、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定义 基本原理 几种主要的价值澄清策略,实验1:攻击行为的学习,学习阶段,实验阶段,A组,B组,观看成人 攻击玩具,观看成人 修理玩具,较多攻击性的行为,较少攻击性的行为,实验2:抗拒诱惑的学习,学习阶段,实验阶段,A组,B组,主人公违规 并受到奖励,主人公违规 并受到训斥

7、,抗拒诱惑80秒,C组,未观看电影,抗拒诱惑15分钟,抗拒诱惑 5分钟,实验3:言行一致的学习,学习阶段,实验阶段,A组,B组,和言行一致的成人一起游戏,执行规则,不执行规则,和言行不一的成人一起游戏,一、品德的内化过程,(一)社会规范的依从 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社会规范的认同 认同比依从深入了一层,简单说,它是对自己所认可、仰慕的榜样的遵从、模仿,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这已不简单是因为外部压力。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三)社会规范的信奉

8、信奉是内化的最高阶段,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对规范的信奉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而成了稳定的品德。,二、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一)家庭因素 (二)社会环境 (三)班集体与同辈团体,三、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一)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的途径 1言语说服 有效的说服技巧有: (1)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来说,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更易于使他们信服,而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来说,只提供正面论据更好些。,(2)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在向学生说明某种道理时,有时教师需要以理服人,即用严密、条理的论证来

9、说明。有时教师则需要以情动人,即在说明中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以情绪、情感的感染来打动学生。低年级学生偏向以情动人,高年级学生偏向以理服人。,2小组道德讨论 小组道德讨论即让学生在小组中就某个有关道德的典型事件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这是基于柯尔伯格道德判断理论而设计的德育模式。小组讨论的内容一般是能引起学生争议的道德两难故事,帮助学生通过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三、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1、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empathy)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

10、分强烈的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移情作用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2羞愧感 羞愧感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这一心理状态赖以产生的基础。库尔奇茨卡娅认为,儿童羞愧感的产生意味着儿童个性正在发生变化,当它成为个性中一种稳定的东西时,就会改变个性的结构。,(三)道德行为的获得 1观察学习 在儿童生活的环境中,对他产生影响力最大的人所表现的以身作则的“身教”具有重要作用。班杜拉指出,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改变。通过观察学习,学习者的道德行为受到榜样行为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新的行为(2)消退已有的行为(3)抑制已有的行为(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2赏罚控制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要运用赏罚的办法培养品德。 3抗拒诱惑 抗拒诱惑是道德社会学习论的基本概念。道德意味着自我控制,抗拒诱惑实际上就是依据所学的社会规范在生活情境中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四)综合性的培养方法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是指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扮演一定角色,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进行活动。 2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 3道德自律 自律行为大致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1)自我观察(2)自我评价(3)自我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