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打包5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打包5套新人教版.zip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打包5套新人教版.zip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7.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5.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2.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1.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29.doc
  • 全部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7.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5.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3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2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1.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2.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学会反思,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教学方法阅读 、讲授 、讨论的教学方式。课前准备搜集好相关资料,准备好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叶圣陶画像等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事。基础梳理1. 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丁卯(mǎo) 生疏(shū) 商酌(zhuó) 譬如(pì)慎重(shèn) 恳切(kěn)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zhui) 拖沓(tà) 鞠躬尽瘁(cuì)(2)理解词义①修润:修改润色。②商酌:商量斟酌。③慎重:谨慎持重。④譬如;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⑤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⑥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⑦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2⑧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⑩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⑪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2. 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3. 背景探寻作者和叶圣陶先生两人都曾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两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友人及同事的缅怀之情。整体感知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修改文章 、送客、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弊的。5.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①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②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④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⑤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板书设计3课后作业1.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第二课时温故探新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以及好友张中行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方面的品德。对于好友的“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张中行先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文本探究1.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然后回答问题: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在旧历年的除夕,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叶圣陶先生却远离人世而去。在喧闹的环境的衬托下,这样的消息无疑会使人的哀愁倍增。2.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8段),然后回答问题:(1)第2段引用《论语》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语》中的言论,指出孔老夫子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高度赞扬他的品德之高。(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4)第3段写吕叔湘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侧面描写。通过转述吕叔湘先生看见叶圣陶先生为他的文章描标点的事例及感受,从侧面烘托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品行。(5)“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3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6)第8段中,“做”和“作”分工的事例能否删除,为什么?不能,因为以确定“做”和“作”分工为例,说明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9段),然后回答问题:“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句话4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叶圣陶名句集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作文即做人,我手写我心。*将来的固然重要,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但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一样重要,因为已经踏在脚底下了。课后作业1.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叶圣陶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2.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小片段。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114 驿路梨花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过程与方法】1.了解故事大意,积累重点词语,把握标题的深刻含义。(重点)2.学习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体会构思的新颖,结构的巧妙;理解文章主题。(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熟读课文,会拼写生字,排除字词障碍,查阅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搜集作者信息。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基础梳理1. 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陡峭(qiào) 露宿(lù) 喷香(pèn) 菌子(jùn) 麂子(jǐ) 撵走(niǎn)修葺(qì) 恍惚(huǎng hū) 掩映(yǎn) 驿路(yì) 简陋(lòu) 香气四溢(yì)(2)理解词义①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②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③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④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⑤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不真切,不清楚。⑥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⑦延伸:延长伸展。⑧晶莹:光亮而透明。2⑨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⑩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⑪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2. 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3.背景探寻《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打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驿路梨花》。整体感知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本文以“梨花”为线索。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3.作者在课文中写了哪两次误会?为什么要写这两次误会?第一次是正当“我们”猜测主人“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果然,一位须眉花白、手提火枪、肩扛米袋的瑶族老人出现了。“我们“以为他是主人,他却说不是。第二次是等老人说出主人是哈尼族姑娘梨花时,看来问题得到了解答。“我们”和瑶族老人自然会把第二天见到的十四五岁的哈尼族小姑娘当成主人,然而又不是。文章从一个故事引出为一个故事,悬念选出,层层推进,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4.小说是怎样结束全篇的?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量?是引用诗句将姑娘和梨花并提从而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相互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料小茅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又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3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熟记本文生难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3.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段落。第二课时温故探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弄清了谁才是真正的小屋主人吗?这节课,老师将来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小屋,寻找真正的小屋主人?感受以梨花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的优秀品质。文本探究1.一写梨花。——实写(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2)“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3)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2.二写梨花。——虚写(1)阅读第27段,说说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43. 三写梨花。——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关于“梨花”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课后作业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下面一段文字。教学反思在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后,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设计课堂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一、所设问题要激发兴趣,这篇文章是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是要表现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二、所设问题要由浅入深。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这个问题5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1.小屋的主人是谁?2.文章为何用“驿路梨花”为题?这样问题就有了坡度,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115 * 最苦与最乐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事的态度,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2.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方法朗读发、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师:布置预习任务,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朗读音频。生:借助工具书消除阅读障碍,完成预习任务,搜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恩惠(huì) 契(qì)约 卸却(xiè) 如释重负(shì ) 监督(dū ) 揽(lǎn) 赔礼(péi) 悲天悯人(mǐn) (2)理解词义①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②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③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④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⑤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⑥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2⑦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⑧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⑨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2.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全集》。3.背景探寻本文选自《《饮冰室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独特理解。整体感知1.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2.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3.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 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2. 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温故探新上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梁先生的文字中,继续探讨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3文本探究1.文章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开头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这种方法曾为许多议论高手所采用。1. 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4.本文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5.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并简要谈谈这些论据的作用。本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其作用是更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善。道理论据如“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作用是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6.你对“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痛苦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用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如何理解?作者把“未尽的责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它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使自己痛苦,使自己良心过不去。表现了作者对他人、对国家极度的责任感。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设计4拓展延伸请写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等。【示例】苦海无边 苦口良药 苦口婆心 苦尽甘来 苦心孤诣 乐极生悲 乐善好施 乐天知命 安贫乐道 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清贫常乐,浊富多忧。槐树下弹琴,苦中作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最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116 短文两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2.背诵、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准备教师: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德馨(xīn) 鸿儒(hóng rú) 苔痕(tái) 案牍(dú) 西蜀(shǔ) 调素琴(tiáo) (2)古今异义①山不在高 (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②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③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④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显出灵异)③惟吾德馨 (名词作形容词,品德高尚)④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蔓上)2⑤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⑥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一词多义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之 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3.背景探寻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令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半年内就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来表现居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2.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3.读《陋室铭》,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他对当时的社会相当不满,虽奋力抗争却屡遭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并对当时世风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文本探究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何深刻含义?“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室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3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刘禹锡名句集锦*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课后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的短文。如杨柳,松树,白杨。菊花,梅花等。第二课时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刘禹锡的“陋室”,感受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莲花的品质,了解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不枝(màn) 亵玩(xiè) 鲜有闻(xiǎn)(2)古今异义亭亭净植 (古义:立。今义:种植)(3)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4)一词多义濯清涟而不妖(清澈)4①清香远益清(清幽)香远益清(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②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2. 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自号“濂溪先生”,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有《爱莲说》《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3.背景探寻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在星子开凿爱莲池,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参经悟道,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写下了这篇文章。整体感知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庄重、质朴)外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美名远扬)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立高洁,自尊自爱令人敬重)2.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文本探究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的品质: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诩,洁净而又庄重。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2.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莲花、菊花、牡丹。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4.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6.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而“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5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德者——鲜——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利者——众——讽刺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关于“莲”的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课后作业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或《爱菊说》。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并积累丰富的文言词语。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的给以点拨。1写作 ·怎样选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中的材料很多,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当然,在所有的材料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亲身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如何选材,详略安排材料。文题展示一、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选择哪些能反映街道特点的材料?仔细思考,写出你准备表达的中心,列出需要选用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二、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三、你记录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吗?在这一天中,哪些经历是你独有或者令你感触最深的?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一、1.首先确定要写哪一条街道,这条街道的特色是什么,是清幽、热闹,还是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等。2.然后要对街道做素描,展现街道的自然环境,为文章写作设置一个场景。3.缺少人的画面是单调的,加入人的活动,画面才会灵动起来。因而写街道还要选取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样写出的街道才会灵动。二、1.这是一道写人的命题作文。写作时先确定“牛人”是什么。通过提示语的介绍,这一点不难确定,但选材上一定要体现人物的“牛气”,即要表现人物超出一般人的才能。2.要确定写几位“牛人”,可以写一位,也可以写多位。写一位要抓住其“牛”的特点,写出其“牛气”;写多位可采用并列的方式构思,展现班级群体面貌,但要注意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且每个人各有不同。3.写作时要注意紧扣“牛”字来表达,语言要幽默、诙谐,甚至带点儿调侃,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趣味性。三、1.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写作前首先要确定这是怎样的一天,然后要思考这一天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围绕这一感受,然后从这一天中选取最典型的素材来表达中心。2.这一天可以是特殊的,如旅游、获奖、生日等,也可以是平常的一天,如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3.无论选取怎样的一天,都不能从早到晚,写成流水账式的文章,而应学会剪取素材,剪取这一天中最动人、最扣中心的事件入文,这样的文章才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范文示例【示例一】街道一列高耸的楼房像一条巨龙静卧中央,把街道分开两半。一半明媚,一半忧伤。两条平行的街道被“巨龙”阻隔,风景不一。每当太阳升起,前街的高楼反射出交错的光芒,街上的人群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后街相对安宁,柳树、松柏的枝桠相触在高空中,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倩影,只有一辆辆货运车辆频繁驶过,却2不见什么人的踪影,偶尔也会有乡下来的马车悠悠的经过。每日迟暮,前街亮起了一排排整齐的街灯,楼房上也亮起了装饰的彩灯,整个街道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街边店铺林立,歌舞升平。车辆依旧是穿行不息,更有打扮入时的妙龄女郎和帅气挺拔的青年才俊成为街上的流动风景。后街安宁,除了返程的货运车辆,只剩夕阳西下,晚风渐起,树叶沙沙作响,小虫啮草低鸣,夜莺传唱着归家的呼唤。前街有庄严的政府大楼,有富丽堂皇的饭店,有开阔的校园,有大型超市,有现代化的银行。人们都生活在这里,享受着现代的繁华。人们在前街学习,工作,交往,然而前街的繁华来自于后街的补给,所有物资都从后街运送。每个月都有几天集市,地点就是后街。每逢集市,来自四面八方的菜农早早的汇聚在这里,瓜果蔬菜油粮,应有尽有,而且多是新鲜绿色,价格公道。每逢集市,赶集的人们蜂拥而至,后街顿时多了一些人气,人们多是采购足量的粮食蔬菜,以备生活之用。就是这样的前街和后街构成了小镇的心脏,就如同人的心,如同人们的生活。当你习惯于奔波劳碌,不要忘了心底的那份安宁;当你追逐得心浮气躁,不要忘了心底的那份沉静;当你喜悦的得意忘形,不要忘了心底的那份宠辱不惊;当你沉醉于世间的浮华,不要忘了心底的那份云淡天青。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前街,一条后街,前街有一切繁华和美好,而后街才是我们的人格,那里有一切淳朴,宁静,那里是力量的源泉,无比丰饶。【名师点评】小作者对前街和后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语言简洁,详略得当,是一篇不错的佳作。【示例二】晒晒我们班的牛人我们班可是集尽天下英雄之地,各路英雄才华横溢武功盖世。现在我就晒晒我们班的牛人。小天才——寇高阁说起寇高阁,我们班的同学没有不心生仰慕的。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次,上地理课时,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提问的话音刚落“A”。他的答案便脱口而出,满怀自信的眼神让人羡慕。老师卖了一回儿关子说“A”。只见寇高阁满脸微笑,心花怒放。如此镜头就这样循环下去……没办法,只要有他在,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老师们见了他,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时候他是玫瑰,我们这些绿叶只需点缀,衬托一下就行了。每次看到小巧玲珑的他,就想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铁嘴巴——刘志刘志在我们班是叱吒风云的人物,他油嘴滑舌,经常用他的谬论与老师斗个你死我活。一次,上政治课的时候,他在下面小憩。老师见状蹑手蹑脚走到他身边。刘志哪里知道老师就在身后,感觉不对,扭头一看,吓了一跳,质问老师:“你上课不好好上课,乱转什么呀,吓得我魂都丢了。”“你在干什么呢?”“我在养精蓄锐。”对待铁嘴刘志,老师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面壁思过去了。美术达人——王晓慧王晓慧,在“美术界”可是赫赫有名啊。记得那次,王晓慧画完后走到我身边,飞快地抢过我手中的毛笔:“让你看看,什么是徐悲鸿转世,马良附体!”说完,她在纸上挥毫泼墨,写了一个大大的“龍”字。我看过之后对她赞不绝口,她也毫不谦虚。当然,王晓慧的绘画不仅有一手,她的光荣事迹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令她骄傲的是她编的科普报荣获市比赛一等奖,还被发布到网上呢?真是叫人佩服。我们班的牛人还有很多,想一睹其牛事吗?且待下回。3【名师点评】小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展示了本班学生的风采,内容真实,人物形象鲜明结尾语言简练。【示例三】我的一天周六早晨,我和妈妈坐上了开往舅外公家的汽车。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农村,可得好好看看这里的风景。道路两旁,一排排树木站得笔直,好像一队队精神抖擞的士兵在接受检阅。偶尔散着几丛不知名的五彩缤纷的野花,它们有的弯腰说笑,有的抬头挺胸,有的低头哭泣,真是千姿百态。透过树林,我看见宽广的田野里,农民正在收割金灿灿的水稻。青翠山脚下,一幢幢漂亮小楼房分外亮丽。车子在一座红砖房子前停下,妈妈说这就是舅外公家。舅外公笑着迎出来,拉着我的手走进屋内。舅外婆端来满满一盘白嫩嫩的花生米。舅外公说:“瞧!这是自己家种的,刚挖出来的哩,可新鲜了,你们尝尝!”我赶紧捏起一颗,放进嘴里,“呀,好脆!”再一嚼,满口生香,令人回味无穷。几个小表弟围着我叽叽喳喳叫着“姐姐”,拉着我的手在家里参观。爬上第三层大露台,往下一看——红得耀眼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拼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线条浑圆、形态饱满的图画。我想:如果现在拍张照片,应该取名《丰收》还是《比美》呢?我正满怀诗兴欣赏美景时,听见舅外公在楼下大喊:“快点儿!我们去采红辣椒!你们几个比比看谁摘得最多!”我们几个飞奔下楼,“采摘乐”可是我的一大夙愿啊!我抬腿跨进半人高的辣椒树丛里,拍拍这边的辣椒树,摸摸那边的辣椒树,仿佛寻宝一样想找到最大的辣椒王。郁郁的叶子间散发出浓浓的辣味,红色、青色、酱紫色的辣椒们,一个个骄傲地翘尾朝天。平时有些怕辣的我,这时却好像不怎么怕辣了,“哈哈,你们还会翘尾巴呢!等一下,我请你们都到我的篮子里!”“比赛,开始!”舅外公一声令下,我和小表弟们开始奋力比赛采辣椒。我双手齐下,管它什么颜色,连叶子带辣椒全揪下来,一会儿就装满了一个小篮。冠军非我莫属了!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舅外公提醒我,只采红的。“呀!”我嘟起嘴,“白努力一场,冠军泡汤了!”其实,我心里是美滋滋的!晚上,夜很静,只听见蝉的欢叫声。我们几个在三楼露台上一会儿聊天,一会儿数星星。满天星斗就像无数颗钻石在深蓝丝绒上流光溢彩,时而有流星划过,留下灿烂的瞬间。夜深了,我睡意渐浓,朦胧间好像又看到一颗流星带着长长的尾巴飞快地闪过。我喃喃地祈祷:“今天过得实在太美了,真希望天天都这么开心……”【名师点评】这是一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的佳作。小作者记述自己第一次来农村的所见所闻,着重描写了“采摘乐”,其他部分则略写或一笔带过,是一篇佳作。技法攻略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直接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如何选材才能写出自己的锦绣华章呢?1.真实材料我选它,选材决不选虚假。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唯“真”才可情感充沛饱满,激情洋溢,感人肺腑,荡人心魄。情感是在“真”中孕育,情感更是在“真”中升华。2.典型材料我选它,以一当十是技巧。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典型材料不是轻易可得到的,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进行精选,“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材料越4典型,作品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3.新颖材料我选它,抒写时代显精华。“新颖生动”,就是不落俗套,摒弃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风格。可以说,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人,而新颖生动的材料就像带露水的鲜花,能对广大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更能增强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4.意义突出我选它,主题积极最关键。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一切优秀的创作,都应该用自己的文章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所谓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主要是指习作者能慧眼识“珍珠”,选择那些能给人以启示或者是为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材料,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积极,而积极的主题正是考场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