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走进高考 第一关:基础关,一、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概念:是指发生在_中,能造成人们_和_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大致划分为_灾害、气象灾害、_灾害、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_、周期性、_、多因性、_、潜在性。,地球表层系统,生命,财产,地质地貌,生物,复杂性,突发性,群发性,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_和_,而且还会带来各种_,甚至影响社会_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_和_。,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间接损失,稳定,洪涝,干旱,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水的两大类型 (1)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_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_,
2、导致河堤决口,_,城镇和农田_的现象。 (2)雨涝:因_或暴雨造成_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特大地表径流,江河水位陡涨,水库溃坝,淹没,长期大雨,洼地积水,2洪涝灾害的成因:_、流域地貌特征、_、植物分布以及_等。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_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_,季节分配_。 (2)我国暴雨具有_、频发性和_的特点。 (3)近年来因_,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洪涝灾害。,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人类活动,时空,大,不均,季节性,高强度,气候异常,(4)我国东部季风区每年暴雨形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6
3、、7月份,夏季风北进,形成_。 7、8月份,夏季风进一步北移,雨带移动到_地区,出现北方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_影响,也时降暴雨。 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_,尤其是受台风的影响,形成_。,江淮梅雨,华北、东北,西南季风,热带气旋,狂风暴雨,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考 纲 精 研,1.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近几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精 题 选 编,例,1(2008山东高考)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
4、防涝渍灾害?,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从图示来看,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会非常严重。,例,2(2008全国卷)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源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
5、(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答案:(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答案:低温、冻害,夜间;涝洪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
6、得分)。,(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答案:(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解析:第(1)题,由区域定位,D湖沿岸地区为南美洲的巴西境内,该地海拔较高,所以气温的年变化较小,同时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的日较差较大。 第(2)题,从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布来说明。 第(3)题,由(1)、(2)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第(4)题,该农耕系统可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并可减少冻害的发生。
7、,重 点 突 破,重点1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分布,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措施重点2 中国的自然灾害,(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自然原因看中国地处季风气候区;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一个多山国家;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因此我国自然灾害频率高,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中洪涝、干旱最常见,且危害范围广,其次是
8、地震。,(2)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成因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为季风气候,季风的分布、强弱、推移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在不同季节,同一地区,有可能出现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这同样与夏季风活动有关。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 春夏之交:华南地区暴雨时常发生; 6、7月份:江淮梅雨; 7、8月份:华北、东北暴雨季节,西南地区也时降暴雨(西南季风); 8、9月份:东南沿海形成狂风暴雨。 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形成特大暴雨。,互 动 探 究,探究1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
9、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不可能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 D自然灾害具有非周期性、单因性、群发性等特征,解析: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多因性、群发性等特征。,答案:C,(2008海南高考)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
10、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答案:(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答案: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洪水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解析:本题考查洪水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洪水的措施。淮河
11、是我国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流,持续性的强暴雨,造成淮河支流普遍上涨是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工程措施减少了经济损失,提高了防洪能力。,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规 律 总 结规律,1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异同,规律2 影响洪涝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涝灾害的形成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如下表所示。一般来说,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规律3 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强 化 训 练训练,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 B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喷
12、发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解析:A项属于自然变异没有危害人类,C、D两项虽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属人为灾害,而不属于自然灾害。,答案:B,训练2.下图是“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1)(2)题。,(1)该地理现象是( ) A地震 B台风 C赤潮 D梅雨 (2)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 A豫 B琼 C藏 D黑,答案:(1)B (2)B,解析:依据等值线图中的信息,该灾害的多发区在我国东南沿海,移动路径由东南向西北移动,可以推断该自然灾害是台风;我国东南沿海的省份受其影响较大。
13、,课时作业15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地球上的“磁暴”现象 B火星上的“火山爆发” C大陆漂移 D四川汶川地震,解析: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地球上的“磁暴”现象未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B项是发生在火星上的,C项不属于自然灾害。,答案: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此回答第2题。,2汶川大地震( ) A发生在亚欧大陆与印度洋交界地带 B发生在亚欧板块边界上 C是板块张裂造成的 D是板块挤压造成的,解析: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洋板块向
14、亚欧板块之下俯冲,造成青藏高原隆升,向东的挤压力遇到四川盆地刚性地壳阻挡,能量在青藏高原东缘汶川地区积聚,突然爆发,能量释放造成的。,答案:D,3下列哪种情况下,流域的汇水速度较大( ) A地面坡度较小 B土壤含水率较低 C植被覆盖率较高 D土壤含水率较高,解析:流域的汇水速度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答案:D,4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 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 C洪水发生的区域越大,洪灾就越严重 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越
15、严重,解析:洪水和洪灾是有区别的。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答案:D,读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回答第5题。,5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台风 寒潮 沙尘暴 干旱 A B C D,解析:由图可知,此气象灾害由我国西北向东南依次出现次数减少,可知为寒潮或沙尘暴。,答案:B,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
16、,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67题。,6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节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A,7不会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C退耕、还林还湖导致河流径流量趋于平衡 D城市化地面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C,67.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洪水的成因。河流径流趋于平稳不仅不会导致而且会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17、,8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答案:C,9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解析: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但此时降水量少;又适逢春耕季
18、节,农业需水量大。所以华北地区的春旱在我国最严重。,答案:B,自2008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读下表,完成1012题。,10.中新社北京2008年8月20日电:给闽浙赣和台湾等地区造成重创的第9号台风“圣帕”登陆后,其中心附近风力逐渐减弱到67级。此时该热带气旋已由台风转化为( ) A强热带风暴 B热带风暴 C热带低气压 D强台风,C,11从卫星云图上看,“圣帕”是一个( ) A逆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旋涡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旋涡 D顺时针向中心辐
19、合的大旋涡,B,12“圣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4亿元人民币,它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风暴潮 地震 狂风 暴雨 沙尘暴 A B C D,C,1012.解析:第10题,由题意中所给的热带气旋的新的划分标准,风力67级应属于热带低气压,C选项正确。第11题,“圣帕”是北半球的台风,也就是一个北半球的气旋,所以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B选项正确。第12题,台风带来的灾害有风暴潮、狂风、暴雨,C选项正确。,二、综合题,13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
20、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答案:(1)区。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14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次),(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
21、水少。 (2)植被破坏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地强震!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每地遭遇200年来最强的7.3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1832N,7220W)以西约16 km处,震源深度约10 km。太子港沦为一片废墟,总统府坍塌,遇难人数超过10万,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地震中遇难,联合国驻海地人员大量伤亡。,材料二:海地每年6月初至11月底是“飓风季”。此时,飓风活动频繁,往往给加勒比海岛国造成重大灾害。针对“飓风季”即将来临,海地政府和联合国有关机构近日呼吁尽快进行震灾民转移安置,联合
22、国方面希望相关工作能在2010年6月前完成。,材料三:,(1)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_ (日、时、分)。 (2)海地此次地震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震级高;震源浅;震中接近人口稠密区; 房屋抗震等级低,13日5时53分,(3)太子港是海地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城市、西印度群岛著名天然良港。分析太子港成为西印度群岛著名天然良港的区位优势。,答案:朝向偏西方向的海面地形,水面宽阔,水域较深,避风条件好;位于热带,没有结冰现象;沿海地形平坦,利于港口建设。,(4)影响海地的飓风,多形成于_(海洋)。飓风灾害主要是由_、_和_带来的。飓风移动路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和_。,大西洋(北大西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东北信风,地转偏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