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命题思考.ppt

上传人:mcady 文档编号:6997470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命题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语文命题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语文命题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语文命题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语文命题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命题思考,命题指导思想,1.面向全体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考测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2.体现全面 命题力争涵盖面广,综合地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多项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和运用、概括、想象、表达等。,3.重在实践 主要是测查“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为目标的思想。,4.关注人文 选文力求文质兼美,文字表达准确,具体试题意图明确,内容科学严谨,便于审题、便于阅读。,5.体现适度 试卷编拟立足合格考试,控制恰当的阅读量、思维量和答题量。,测试范围:试卷一般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习作”三大

2、板块进行编制。高年级各部分的分值大约各为35%、25%、40%。,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能力测试框架,一份好试卷的标准: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分布要均衡题量要适当题型要多样难度要适当,充分考虑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 是否切合学生的经验、年龄特点。 需要提取信息的数量 干扰因素 概括程度的高低。 有没有可供参考的模式(题型是否学生熟悉的)。,探讨一:语文的实践性 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实践性的两层意思: (1)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2)通过语文实践的途径实现教学目的,怎么理解“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是“适

3、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所谓“实际需要”即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需要。语文实践活动,即各种形式的具有交际性的听说读写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强调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即强调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就要在“用”字上下功夫。,例:十二册第一单元,语言实践题。(8分) (1)人人都有自己不懂得地方,当别人有了疑惑时,你会告诉他: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多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如: ,啊!(3)钟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她常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4)小丽爬山走走歇

4、歇,爸爸鼓励她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5)小明抱怨朋友小张有些小气,妈妈教导他说:“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你要多看看朋友的优点啊!” (6)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作为承办世博会的东道主,热情的上海人民喜迎各国来宾。请你引用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上海人民的这种喜悦之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新春佳节刚过,你一定收到了许多新朋好友发来的温馨的短信祝福。请你写出一个带有“虎”字的短信祝福:,探讨二:年级要求不明晰,各年级阅读理解题目没有梯度,缺乏层次感。 我们要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读厚,再读薄,拟题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例:第三学段对阅读

5、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拟题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例:理解词句:,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6、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1)在阅读题中不考阅读。 (2)题目的测试目标要明确。,探讨三:阅读试题边际含混,命题目的不清晰。,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7、”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像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 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 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

8、不同。” “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比尔盖茨坚定地说。,(1) 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2分) (3) 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3分) 形容名气很大。( ) 跟大家不一样。( ) 一千篇文章都一样,比喻办事岸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 (4)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再写一句话。(4分) 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

9、一个志愿。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 (5)请你说说“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2分) (6)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天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用一句话写下来。(2分),根据第(1)节中的拼音写词语。 为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第(3)节的括号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联系上下文圈出第(2)节括号中合适的字、词。 联系上下文,将第二节的“”处补充完整(要求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简答:文章第二节中这样写道:他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疯象”。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要在“疯”字上加引号。 请概括第二节的节意。,例:

10、,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分) 2.“橙”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分)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上打“”。)(1分) 4.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5联系上下文,“造化”一词应选第( )种解释。(1分)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大自然。 福气、运气。 6在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7用“”在文中画出一句比喻句,这句话用 比喻 。(2分) 8文中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奶奶的 和 ,从中可以看出奶奶 。(2分) 9联系上下文,将文中第8自然段人物对话补充完整。(1分) 10你对“从此,屋里溢着一股沁人的香气。”是怎么理

11、解的,简要谈一谈。(1分) 11读完这篇文章,“奶奶”、“我”和“妈妈”三个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位,说一说。(2分),将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请你认真读文章,顺着作者的思路将省略掉的内容描述出来。 “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我为什么而哭? 为什么“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你欣赏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联系你的生活实例谈一下。 文章的题目是从“物”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从文章所反映的思想这一角度考虑,题目也可以是 ,例:童年的馒头,总要求:旨在检查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

12、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课外阅读考什么?,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测试内容框架 五种能力:,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单元或多元、显 性或隐性信息的能力; 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 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 释和推论能力; 解决问题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作出评价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或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的能力,PISA考试对阅读试题的分类:,获取信息 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 形成解释 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 反思和评价 要求学

13、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1 阅读试题指向阅读能力的检测,因此在试卷保留基础、习作板块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控制阅读板块中考查基础和写话的试题,努力保持阅读考查的信度; 2 阅读试题既应该朝向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应该适当编制朝向表达方式理解的试题。因为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毕竟是体现语文教学本体任务最主要的特征; 3 应该适当增加评价类试题的编制。 4 适当增加标准化命题方式,这类题型评分客观标准,包含的信息量大。,建 议:,自然界的环保专家松鼠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它们既为这个世界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又使整个地球大家庭处于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种类

14、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提供了良好而无偿的服务。就像我们大家熟知的绿色植物,每天都在勤奋地吐故纳新,为我们提供新鲜氧气,而很多动植物也为维护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森林中的啄木鸟被誉为“森林医生”,就是因为它们不断地把侵人树干中的害虫消灭,从而保证了大树小树健康茁壮地成长。很少有人认为松鼠对于森林的贡献会比得上啄木鸟。在大家的印象中,松鼠吃掉了松树、胡桃等等树种结下的果实,从表面上来看,应该把松鼠们绳之以法,从而确保树木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使森林不断壮大。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松鼠吃果实的整个过程,则会改变对松鼠的看法。秋天来临的时候,森林中果实累累,也是松鼠们最为忙碌的季节,它们不仅

15、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而且还要采集很多的果实埋藏起来,作为储备食物,以免冬天食物缺乏时,弄得饥寒交迫。许多的资料表明,松鼠们并不能消耗掉自己埋下的全部种子,相反,可能有一半以上始终埋在土里。这样的话,到了春天,土里的种子就要发芽,于是,森林中每年都会长出许多小树。科学家们估计,1只松鼠平均要储藏14000颗种子,有了这个数字,我们一定想象得出,松鼠对于森林的贡献有多大。如果说,啄木鸟是森林中的“医生”的话,那么,松鼠就是森林的“园丁”。现在我们应该清楚了,松鼠对于自然界森林的形成和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森林的存在对于其他动物,对于我们人类,甚至对于整个地球,又是极其关键的。所以我们说

16、,松鼠是自然界中的环保专家。,一、选择题。 1.关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好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 B为人类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 C使整个地球大家庭处于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 D其中相当一部分种类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提供了良好而无偿的服务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快速提取多个信息的能力。)2.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界的动植物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许多好处。 B松鼠对于自然界森林的形成和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森林中的啄木鸟被誉为“森林医生”。 D松鼠是自然界中的环保专家。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概括的能力。了解

17、学生阅读说明文章,是否能抓住要点。),3.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吐故纳新” 意思是 A、绿色植物每天吐废物,换新衣,不断生长。 B、绿色植物每天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C、绿色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词语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4对“松鼠对森林的贡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鼠对于自然界森林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松鼠可以确保树木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 C、松鼠对于自然界森林的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5文中第三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和作比较 B打比

18、方和列数字 C举例子和作比较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看学生是否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二简答题 1、短文写了人们对松鼠的什么误解?(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快速提取单个信息的能力) 2文中的划线的句子,为什么要用上“可能”这个词?(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书面表达能力,考察学生能否推想阅读材料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为什么说松鼠是自然界的环保专家?(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及快速提取多个信息的能力),陌生人的红苹果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 !” 侧过脸 ,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

19、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 ,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 ?”我笑笑 ,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只好有礼貌地(b)。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

20、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警惕”:的意思是( C ) (此题考察的是理解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恰当意义。)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 小心谨慎 D. 心神不定 2.根据文意,在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A )( D ) (此题考察是学生感受优美语言,感受词汇美,及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21、A.呼唤 B.呼喊 C.答谢 D.道谢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这是因为( B )2分 (考察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结合上下文的理解,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推论的能力。) A.作者不喜欢吃苹果。 B.作者怀疑妇女的好意,不敢吃。 C.作者接受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D.作者不想与陌生人打交道,心里感到厌恶。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的含义是( A )2分 (此题考察的是一级目标是整体感知的能力,二级目标是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三级目标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A.作者从中体会到那位妇女对自己的慈爱和信任,也

22、获得了启示。 B作者错误地怀疑了妇女,感到很内疚,自责不应该这样看待人。 C.作者被妇女热心的帮助深深感动了,觉得苹果特别香甜。 D.妇女把作者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看待,令作者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二)简答题(各3分) 根据短文内容,概括说说这位陌生妇女为什么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3分 (此题考察的一级目标是形成解释的能力,二级目标是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推论的能力,三级目标是结合上下文的理解,解释相关问题) 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自己一个人出门独行时,该如何处理类似的事?3分 (此题考察的一级目标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级目标是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三级

23、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想象力),5 作者想了三个题目:美丽的扣花,商场里发生的一件事,可敬的聋哑人。你认为哪一个好,说明你的理由。 6 文章中两处提到了那位聋哑人“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你认为是否重复了,为什么?,再见,语文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什么? 1文章理解性阅读 2文章评价性阅读 3文章发散性阅读,理解阅读材料的词句表达的内容,并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遣词用句作出评价。 理解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基本脉络,并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文章的构思作出评价。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并对文章所表达的信息的意义作出评价。 通过理解文章,产生一种与文章有关的、新颖独特的、有意义的联想与

24、领悟。,我的房东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对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他是个

25、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对我说:“走,跟我去散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检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写着理解和尊重。 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

26、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 。,一、选择题。下列每一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你按题干要求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把序号填在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欣然”一词表

27、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B.“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写着”在句中是“表现出”的意思。C.“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美其名曰”在这里含有自我嘲讽的意味。D.“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句中把“虚荣心”比作思想垃圾。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对文章第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房东先生说话时“得意”的样子,表现了他捡到易拉罐时满意的心态。B.写房东先生唱“童年时代的儿歌”表明了这首儿歌对他的影响非常深刻。C.写房东先生“像个孩子似的”,表明他在“捡垃圾”的同时,也重温了童年的美好

28、生活。D.描写房东先生“天真烂漫的笑容”,表现了他坦诚直率的性格。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解释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3.对第(11)段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他得去做。 B.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的一部分。C.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作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句话独立成段,突出了人物的“独特”。 B.文章紧扣中心选材,材料典型,结构严谨。 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了房东先生捡垃圾的情节。 D.

29、文章在刻画房东先生这一人物时,只运用了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领悟能力。),二.填空题 第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惊讶”“犹豫”“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答:“惊讶”:_。“犹豫”:_。“脸红”: _ _。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推想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能力。),三、简答题 1第段写“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独特”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话回答。)_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需要快速分析、概括的能力,了解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是否整体把握了。) 2.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懂得了_。”“我”懂得了

30、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将句中空缺的内容写出来。 答:_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学生是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怎样阅读写事的文章写事的记叙文就记录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这类文章通过写清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思想感情,留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感悟。在阅读记事类的文章时,应注意以下的内容:一、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找清六要素,阅读时才能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六要素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写事离不开写人,因此在

31、阅读记事记叙文的过程中,也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找到,画出来,并且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事件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三、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一般的写事记叙文是会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但也有的文章会先写出结果以吸引读者,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从中表达的看法、观点。五、从题目入手我们还可以从文章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入手,找到文章的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

32、效果。,停顿10秒 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 他( )站在16米的高空中,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 二米 抬脚 转身 倒走 一切动作都行云流水。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突然,他停止了所有的动作。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额头( )细密的冷汗。但( )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像的后果。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助手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很快表演完了,从云梯上下来,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象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来。 他

33、到处找他的助手,助手从远处跑来,他一把抱住他的助手:“兄弟,谢谢你。”助手见他平安十分高兴,说:“天哪,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这是魔鬼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屋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中,我在十六米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命该如此,但我的心又不甘,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之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我的救命圣水,它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生活中不管发生了何种变化,我们都不应该急躁,给自己留十秒钟的时间思考,

34、先让剧烈的心脏平静下来,然后让阅历和经验来做主,等待由经验把握的另一种命运的结局。,一、选择题。下列每一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你按题干要求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把序号填在 1从下列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选项应是 A、从从容容 流出 好心 B、从容镇定 渗出 精明 C、从容大方 流下 能干 D、从容自若 渗出 经验丰富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根据语言环境及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恰当的词语。) 2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选择正确的答案。 A , , B ,。,。C 、 、D 、,、,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使用顿号、逗号、省略号。) 3文章结尾写到“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35、对于“人们赞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他们两个感情浓厚。 B、赞扬演员在困境中不畏惧、有毅力,坚定有自信心,心理素质高。 C、赞扬他们两个配合默契。 D、赞扬助手在意外事情发生时冷静、不慌张,处理得当或(经验丰富)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二、填空题。认真读短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想想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出场表演 恢复表演 获得启示(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及文章表达顺序的领悟能力。) 三、简答题 1“他到处找他的助手,助手从远处跑来,他一把抱住他的助手”,作者为什么要用“到处”和“一把”这两个词?(这道题主要考

36、察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生活的积累,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2“助手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中“紧张”表明 ;“欣赏”表明 。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生活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的能力。) 3请从文中摘抄与画线句“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相照应的文字。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及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 4文章结尾很精彩,请写出它好在那里。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目的,分析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科普说明文阅读方法科普说明文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读者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等功能,阅读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37、:一、了解文体知识1.把握说明对象。阅读科普说明文,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阅读时有一定的技巧,首先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2.理清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时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词作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3.分析说明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此外,为了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没,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

38、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二、品味说明语言首先,体会语言的准确周密。科普说明文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阅读时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 其次,欣赏语言的生动有趣。 再次,揣摩用词的精妙。 三、感悟人文内涵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掌握了阅读方法,我们就可以与科普说明文自由对话,去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