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文本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1课件苏教版必修52018100414.ppt
-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文本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2课件苏教版必修52018100415.ppt--点击预览
-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文本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3课件苏教版必修52018100416.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文本 2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1.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并能够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2.学习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3.能独立阅读 ,认真思考 ,培养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4.通过文本研习 ,进一步了解科学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世界性重大科学工程。继美、英、德、日、法之后 ,中国是第 6个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 ,虽然中国参与这一计划的时间较晚 ,但是中国科学家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就已经于 2000年 4月底按照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 ,拿到了 3号染色体短臂上 3000万对碱基的 “ 工作框架图 ”。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从文题上看 ,内容涉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地位的深远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 “ 肿瘤计划 ” 的搁浅是分不开的。美国 20世纪 70年代就启动了 “ 肿瘤计划 ” ,但是 ,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 ,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 ,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 :要么 “ 零敲碎打 ” 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 ,要么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 3月 ,杜尔贝克在美国 《 科学 》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 癌症研究的转折点 :测序人类基因组 》 的文章 ,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 标书 ” 。杜尔贝克说 ,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 ,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中国于 1999年 10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 1%的测序任务。1.中科院院士 ,基因组专家。杨焕明 ,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 ,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2.基因研究成绩斐然。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大基因中心 ,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 1%的任务 ,并提前完成。他们又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进行测序 ,在 2002年的美国 《 科学 》 杂志上发表论文 ,被国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2002年杨焕明被 《 科学美国人 》 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1.如何理解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的科学宗旨与具体目标 ?【 明确 】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的科学宗旨与具体目标 ,它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测定 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 ,这是基因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二是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最终揭开人体奥秘。这个目标定时、定量、定质 ,任务重 ,要求高 ,难度大 ,但意义非同寻常 ,可谓艰巨而光荣。 2.如何理解白宫庆祝 “ 工作框架图 ” 的背景图案 ?【 明确 】 背景图案是 “ 解读生物之书 —— 人文的里程碑” 。生物本身就是一本深奥无比的书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绘制就是在解读这本深奥之书 ,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作者在文中说 “ 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 ‘ 曼哈顿原子计划 ’” ,这是为什么 ?由此表明 ,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意识 ?【 明确 】 作者认识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担心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人类公敌手里 ,将导致 “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 ,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 ”。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 ,会在语言上给生物恐怖主义者以暗示 ,造成 “ 基因原子弹 ” 的爆炸 ;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在人文性上远远超过曼哈顿原子计划,防患于未然。由此表明 ,对于科学研究 ,我们应该培养人文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把 “ 双刃剑 ” ,它可以造福于人类 ,同样也会 “ 造孽 ” 。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引导 ,向着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之一。① 疟疾 ( ) ② 衍生 ( ) ③ 免疫 ( ) ④ 囊泡 ( ) ⑤ 核苷酸 ( ) ⑥ 胰岛素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nüè yǎnyì nánggān yí泛滥焕然一新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涣散 门槛祸患蛊惑诞生垂涎三尺(1)推进 · 推移推进 :① 推动工作 ,使前进 ;②( 战线或作战的军队)向前进。推移 :(时间、形势、风气等 )移动或发展。辨析 : ① 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受控撞击月球的成功,将进一步 我国的探月计划。 ② 公司必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而且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的 ,越发能体现投资价值。 推移推进3.辨析下面几组近义词。(2)改变 · 改观改变 :① 事物发生显著的变化 ;② 改换 ,更动。改观 :指改变原来的样子 ,出现新的面目。辨析 :① 很多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建立 ,基因预测、基因预防、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使整个医学 。 ② 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 ,人和人的关系也融洽多了。 改变改观(3)耸人听闻 ·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 ,使人震惊。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辨析 :① 眼下 ,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 ,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的消息 ,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② 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 ,也发生了几件 的奇事。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1)玩味 :(2)滥用 :(4)双刃剑 : (5)对症下药 : (6)无米之炊 : (7)无所适从 : (8)防患于未然 :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比喻事物具有两面性。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 ,采取有效的措施不知道依从谁好 ,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亦称 “ 防患未然 ” ,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就采取预防措施1.赏析文章中的第 1、 2段的语言特色 ,并说说其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 】 第 1段第一句是一个复杂的长句 ,主要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为三大 “尖端 ” 工程之一 ;由美国发起 ,少数有实力的国家参与 ,中国是其成员国之一 ;这一工程规模宏大。本段开篇点题 ,接着说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地位 ,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时间和发展历程 ,并突出了这一工程的 “ 高尖端 ” 和 “ 大规模 ” ,最后一句强调这个工程的重要意义 ,激发读者的兴趣 ,引起读者的思考。第 2段中 ,“ 定时、定量、定质 ” ,表明这一计划是科学的而不是心血来潮、 “ 信马由缰 ” 。 “ 测定 ”“ 奠定 ”“ 解读 ”“奠定 ” 用词准确 ,语序合理 ,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 ,描绘了这一计划的美好前景 ,令人鼓舞。本段采用科学术语以及精当、严密的词语 ,准确而简明地概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和目标 ,并指出这一计划的可行性。为下文说明其导向性意义提供了逻辑上的支撑。2.阅读文章第 3~10段 ,看看作者阐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哪几方面的导向性意义 ?各方面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 明确 】 第一是规模化。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研究一个物种或多个物种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 )的全部基因。第二是序列化。从序列中得到信息 ,是生命科学进步与成熟的标志。第三是信息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 ,是借助了生物信息学 ,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第四是医学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把它的成果医学化 ,已在医学方面为人类造福。第五是产业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带动 21世纪生物产业的发展。第六是人文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会使人性、人权、平等、社会结构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等问题重新讨论。3.如何理解自然科学的 “ 双刃剑 ” 性质 ?【与你交流】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 ,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细菌可以用于科学实验 ,发现科学道理 ,但二战时纳粹分子却将它应用于战争 ,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科学是双刃剑 ” 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 ,可以为各种目的所利用 ,比如在战争中正义与非正义的双方可能使用同样的科技手段。科学技术在发明之初 ,人们对它将来的发展总是不可能获得全面的认识 ,然而随着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时的失误所造成的危害的加剧 ,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认识到,如何运用科学本身更重要 ,这就需要人们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道德伦理观 ,构建合理运用科学的自律体系 ,需要构建防范、阻止科学被不当使用的预防机制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构建和谐社会 ,使科学永远造福于人类。4.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与你交流】 《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 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如下定义 ,“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 ;列数字 ,“ 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 1990年 10月正式启动 ,然后德、日、英、法、中等 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人 ,现在已经有 16个实验室及 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 ;举例子 ,“ 从人种来说 ,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 (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 ,在亚洲人(黄种人 )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 ” ;打比方 ,“ 基因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参考书 ”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说明内容更加清楚、通俗、形象。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说说你的看法。据说用不了多久 ,如果法律允许 ,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 ,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 ,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 ,是不是色盲 ,会长多高 ,会不会秃顶 ,是胖是瘦 ,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 ,什么时候死亡 ,甚至一个人会自杀 ,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也就是说 ,凭借基因 ,基本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基础。【 明确 】 这个问题应当辩证看待。基因图对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在身体疾病暴发之前 ,能够通过基因图预先了解身体发展状况 ,以便有效控制和及早治疗。而基因图对于个体性格发展具有 “ 双刃剑 ” 性质 ,积极作用表现在个体了解自身性格缺陷后 ,能够在后天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训练 ,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培养 ;消极作用表现在个体预先了解自身性格缺陷后 ,会夸大先天条件而不思改进 ,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 ,从而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6.学习了 《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 一文 ,请你就如何鉴赏科普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 】 善于提取科技信息。 (1)科普文中科技信息相对集中的 ,在鉴赏时要加以重点组合。 (2)信息分散的要摘录 ,做到 “六不 ” :不摘穿插故事 ,不摘形象描述 ,不摘生动阐释 ,不摘抒发感受 ,不摘作者设想 ,不摘无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用心揣摩写作技巧。 (1)整体揣摩 ,细心体会行文流畅的漫话式布局 ,条理清晰的设问式布局 ,内容丰富的穿插式布局 ,情趣盎然的拟人式布局 ,生动活泼的问答式布局。 (2)局部揣摩 ,认真分析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的意图。着重品析文章语言。 (1)要感受科普文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实、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的语言风格。 (2)要品析科普文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抓住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 ,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各方面进行鉴赏。A.携 带 (xié) 规 模 (mó) 纤 维 (qiàn) 付 梓 (zǐ)B.伦 理 (lún) 衍 生 (yǎn) 病 症 (zhèng) 滥 用 (làn)C.辜 负 (gū) 恐 怖 (bù) 克 隆 (lóng) 囊 泡(náng)D.疟 疾 (nüè) 抻 面 (chēn) 祸 患 (huàn) 免 疫 (yì)[答案 ] A(A“ 纤维 ” 的 “ 纤 ” 应读 “ xiān”)1.下列各组词语中 ,下划线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序慕 菁华 胰岛素 饮食起居B.吮吸 和偕 干扰素 无所适从C.厚望 隐私 框架图 支柱产业D.克隆 忖度 爱滋病 人类共敌[答案 ] C(A慕 — 幕 ;B偕 — 谐 ;D爱 — 艾 ,共 — 公 )2.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李校长不孚众望 ,甩开膀子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 ,很快干出了成绩 ,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 ,参观取经者也络绎不绝。B.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 ,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 ,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 ,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C.有些小报刊 ,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大肆刊载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 ,久而久之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D.教育专家强调 ,不同的落榜原因会导致不同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反应 ,只有敏锐地觉察和准确地理解这些情绪 ,才能对症下药。[答案 ] A(A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这里应该用 “ 不负众望 ” ,表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B应运而生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 ,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C耸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D对症下药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文本 2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专题一 科学之光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①阐 明 ( ) ②衍 生 ( )③ 核 苷 酸 ( ) ④ 胰 岛素 (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1)单音字一、音正形准语言知识积累ɡānchǎnyǎn yí(2)多音字① 解便 宜 ( )方 便 ( )④ 纤纤 维 ( )纤 绳 ( )奥 秘 ( )秘 鲁 ( )解 读 ( ) 押 解 ( )解 数 ( )② 秘③ 便jiějièxièmìBìPiánbiànxiānqià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诞 ( )涎 ( )蜒 ( )(2)谐 ( )偕 ( )揩 ( )(3)滥 ( )槛 ( )褴 ( )(4)曼 ( )谩 ( )蔓 ( )诞生 垂涎三尺蜿蜒 和谐偕同揩油泛滥门槛褴褛曼妙谩骂蔓草(1)无米之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防患于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症下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引人注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所适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词语积累错点提醒:不要用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错点提醒:避免与 “ 单刀直入 ”“ 一语中的 ”“ 一针见血 ” 等成语混淆。吸引人们注意。不知道依从谁好或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错点提醒:容易与 “ 不知所措 ” 混淆。1.理解运用对点小测(1)脱离软件优势的云业务,只能是 无米之炊 , 既没有打拼的绝对优势,还把自己的根基给丢了。 ( )(2)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 防患于未然 。 ( )×√答案 根据后面 “ 把自己的根基给丢了 ” 判断前面强调的是没有根基,而非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此处应用 “ 无本之木 ”判断下列加 颜色 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3)在商场上谈判,有时候就要 对症下药 ,才能快速掌握对方的想法。 ( )(4)在本次论坛中,他们公司提出的 “ 能耗监测与碳排放管理平台应用于 ‘双控 ’ 机制设计 ” 的理念特别 引人注目 。 ( )(5)犯罪分子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如果听到有警车鸣笛的声音,就如惊弓之鸟一般 无所适从 ,胆战心惊。 ( )√×答案 “ 对症下药 ” 使用的语境是 “ 针对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 ” ,此处可用 “ 单刀直入 ”×答案 此处写的是犯罪分子听到警笛就十分慌乱的情状,应用 “ 不知所措 ”2.辨词填空(1)滥用 · 乱用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乱用:无条件无秩序地随便使用,用的对象不适当。① 泾县人民检察院近日立案侦办的广德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某某涉嫌受贿、贪污、 _______________职权一案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② 学生作文往往写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标点符号,这势必会影响内容的表达。滥用乱用(2)鉴于 · 基于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① _____________这条路线拥挤的状况,汽车公司最近又增加了一条新的公共汽车线路。② ______________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认同,读这些文章时,不少教师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鉴于基于(3)耸人听闻 ·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①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② 在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事。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课外名句1.生命是美丽的。探索生命的奥秘一定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也将使生命世界更美好!2.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是为了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使我们每一个人活得更平等、更健康、更幸福,使我们的人类社会更加和睦,使我们同自然界更加和谐。三、名言警句文本常识积累杨焕明, 1952年生于浙江。现为博士生导师,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中心主任,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为国际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中国协调人。2002年被 《 科学美国人 》 杂志评为年度领袖人物。一、作者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在 1985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杜尔贝克提出。 1990年 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中国于 1999年 9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 l%的测序任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这一计划尤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二、背景展示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做出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三、文体知识精读研析1.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说明对象形成综合理解。2.把握本文总分结构对于表达说明对象与文章内容的意义。3.领会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效果。4.认识科学的 “ 双刃剑 ” 性质,培养科学的人文意识。学习目标20世纪,原子弹的爆炸,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认识从地球扩展到太空,当人们为这些物理学成就而陶醉时,却突然发现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太少了。 20世纪 50年代初,英美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 DNA的双螺旋模型, 70年代开始的 DNA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让人类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基因组计划诞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基因的文章。请大家通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课堂导语脉络梳理整体感知判断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是否正确,错的请说明错误的原因。1.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2.文章的第二、三部分分别谈这一计划的意义 (五个方面 )以及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答案 √答案 × “ 这一计划的意义 ” 应该是 “ 六个方面 ”3.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4.本文在结构上是 “ 总分总 ” 的结构,条理清楚,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答案答案 × 答案 √应为 “ 总分结构 ”课堂互动1.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 序列化 ” ?它有什么意义?答案答案 “ 序列化 ” 是生物信息的序列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意义: (1)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最终完成, SNP的发现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古代 DNA、 “ 食物基因组计划 ” 、 “ 病原与环境基因组计划 ” 的推进,具有科学、经济、医学意义的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都将问世。(2)我们可以从序列中得到的信息,已经比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生物研究积累的信息还要多。(3)生命科学第一次不再是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科学,而是将以多种模式及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进行定量的研究。2.文章阐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哪几个方面的导向性意义?各方面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答案答案 第一,规模化。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研究一个物种或多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第二,序列化。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第三,信息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借助于生物信息学,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第四,医学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把它的成果医学化,在医学方面为人类造福。第五,产业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带动 21世纪生物产业的发展。第六,人文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人文角度来说,连同人性、人权、平等、社会结构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都将重新讨论。3.作者在文末说 “ 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 ‘ 曼哈顿原子计划’” ,这是为什么?答案答案 (1)作者认识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担心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将导致 “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 ” 。把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比喻成 “ 曼哈顿原子计划” ,会在语言上给生物恐怖主义者以暗示,造成 “ 基因原子弹 ” 的爆炸;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在人文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 “ 曼哈顿原子计划 ” 。(2)由此表明,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人文意识。科学研究是一把 “ 双刃剑 ” ,它可以造福于人类,同样也会 “ 造孽 ” 于人类。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引导,向着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之一。问题争鸣争论话题 时下,基因食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围绕其进行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在我国,转基因食品一向被列为禁销商品,因为它有着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不确定因素。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早在 2013年就去美国考察转基因食品,他和团队走访了戴维斯、西雅图等 6个地区,对美国的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进行了约 30场访问,得出了一些调查结论,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大力反对转基因食品。但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采取认可的态度,怀疑崔永元这样做的目的,认为是夸大其词的媒体炒作行为。对于崔永元这种做法,你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辩论题目 你对崔永元的做法是支持还是反对?甲方观点:支持崔永元的这种质疑精神。甲方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观点:反对崔永元的媒体炒作行为。乙方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 (甲方 )任何新食品 (作物 )或者药品,被允许进入人体时,都需要长期的安全性的考察!现在如果只看到转基因食品 (作物 )带来的好处,而无视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那么将来有可能导致安全方面的不良后果。所以,崔永元质疑转基因食品是值得大家尊重的。(乙方 )我们并不认可崔永元的这一做法。因为任何结论都应该经得住科学的考验,现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否有害,谁也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如果转基因食品 (作物 )真的对人类有不良后果,那么请拿出科学实验的数据和结果来反驳反对者的质疑!而不是一味呼喊,或者大造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