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 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第五节 平面线形设计,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坡方向的 尽头更要注意。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
2、的均衡与连 续性),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 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 :,式中:公路偏角,当2时,按=2计算。,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一)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之长
3、度 比设计成1:1:1。,(二)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适用条件: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式中:R1大圆半径(m);R2小圆半径(m)。,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
4、距较小)。,(三)卵型,式中:A回旋线参数;R2小圆半径(m)。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线 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适用条件:,(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 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四)凸型,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为:A2:A1=1:1.5 复台型回旋线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形设计中。,(五)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六)C型,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也就是R=,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 线中间直线长度为0。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C型曲线只有在 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适用条件:同卵形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