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假说和预设.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969507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说和预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假说和预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假说和预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假说和预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假说和预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8 章 类比、假说和预设内容摘要:本章主要讨论类比推理、假说 和预设。 类比推理:什么是类 比推理,其形式结构如何,类比推理的一般特征,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类比推理的作用;假 说:什么是假说,假说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假说 的形成过程,假 说的验证和假 说的作用;预设:预设的基本特征,什么是预设,预设有哪些种类 ,预设的意义及其应用。基本概念:类比推理 机械类比 假说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81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它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1.1 什么是类比推理所谓类比推理是这样一种推理,它根据两个(或两类

2、)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特定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特定属性作为结论。例 1,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又已知声是由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的、呈波动的状态,由此,惠更斯作出推断,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惠更斯在这里运用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例 2,根据我国某些地区的地质结构与中亚细亚的地质结构有许多相同点,以及中亚细亚有石油,从而推出中国某些地区也可能有石油的结论。这就是一个

3、类比推理。例 3,长绒棉原为乌兹别克的特产,后来被我国引进,在新疆塔里木河两岸试种成功。为什么会想到在塔里木河地区试种呢?这是一个类比推理的结果。把乌兹别克和新疆的塔里木河地区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到塔里木河地区也能够种植长绒棉的结论,如下:乌兹别克日照时间长、霜期短、气温高、雨量适中,这一自然条件适合种植长绒棉;新疆塔里木河地区也存在日照时间长、霜期短、气温高、雨量适中等自然条件;所以,新疆塔里木河地区也适合种植长绒棉。类比推理的形式结构如下:A 对象具有属性 a、b、c,另有属性 dB 对象具有属性 a、b、c,所以,B 对象也具有属性 d上式中, “A”和“B”可以指两个类,也可以指两个

4、个体,还可以其中一个指类,另一个指异类的个体。即类比推理不仅可以在类与类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还可以在某类和另一类的个体之间进行。8.1.2 类比推理的特征类比推理的思维进程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不同。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 ,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而类比推理的思维进程则是从个别到个别,特殊到特殊。类比推理的另一个特征是结论具有或然性。人们进行类比推理时是具有一定客观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当 A 对象的 a、 b、c 属性与 d 属性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且 B 对象具有与 A 对象相似的a、b

5、、c 属性时,那么 B 对象也就可能具有 d 属性,然而事物与事物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的联系毕竟太复杂了,有的是必然的、本质的,有的是偶然的、非本质的,两类事物之间有某些相同的属性,并不必然表明其他属性也会相同。类比推理仅仅根据局部的简单比较进行推理,并不具体分析属性之间的联系的性质,不能准确掌握属性间的关系,因此推理的结论常常是不一定可靠,是或然的,就是说,它的前提不必然地制约着它的结论。例如,地球与火星都被大气包围,都有一定的温度,都有水,但不能根据这些相同点就从地球上有生物而推知火星上一定有生物。空气、适当的温度、水和生物有密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条件十分复杂,而类比推理并未研究这种情况

6、,所以,由类比推理得到的火星上有生物的结论只是或然性的。8.1.3 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因此,我们不但应该注意通过实践对其结论加以验证,而且更应该在运用类比推理时注意提高其结论的可靠程度。第一,要尽可能多地比较两个或两类对象的属性。如果比较的相同属性愈多,就意味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更密切,这样通过类比所推出来的属性就更有可能是这两个或两类对象的共有属性。如前面所举到的关于我国新疆塔里木河地区的日照、霜期、气温、雨量等多种自然条件都与乌兹别克相似,所以据此推出的该地区可以种植长绒棉的结论就更可靠,最终该结论也被实践所证实。第二,要尽可能地寻找两个或两类对象

7、之间的本质属性。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就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因为本质的东西是对象的内在规定,对象的其他属性大多是由对象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这样类推的属性也就有较大的可能是它们的相似属性。第三,要注意寻找有无和结论相排斥的属性,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不正确的结论。如比较地球和月球,它们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转、公转等等,地球上有高等生物,月球上是否也有高等生物?这就需要探寻月球上是否有和高等生物的存在相矛盾的属性。研究结果发现,月球上昼夜的温差特别大,白天可达 135,晚上下降到零下 160,月球上也没有水,空气也很稀薄,这些条件都与高等生物的生

8、存相排斥,这样一经比较,就可以防止得出月球上有高等生物的结论。第四,要注意防止机械类比。要特别注意,不能将两个或两类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种结论,否则就要犯机械类比的错误。例如,基督教神学家们就曾用机械类比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在他们看来,宇宙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正如同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一样,而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所以,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上帝。这就是把两类根本性质不同的对象,按其表面相似之处,机械地加以类比。这种类比显然是错误的,不合逻辑的。再如,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把生物界的生存竞争,生硬地照搬到社会中去,认为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也完全和生物界

9、一样,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也是机械类比。还有,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坐在鸡蛋上感到很好奇,就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告诉他说,母鸡在用自己的体温孵小鸡。于是小爱迪生也弄来一些鸡蛋,放在墙角,自己伏在上面孵小鸡。爱迪生孵小鸡时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一个类比推理,不过他仅凭着人同母鸡一样有体温,而没有考虑到人的体温(37)与母鸡孵蛋时的体温(45)的差异及其对鸡蛋的不同影响,便简单认为人象母鸡一样伏在鸡蛋上面也能够孵出小鸡,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8.1.4 类比推理的作用 类比推理在人们的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拓展人们的眼界,可以为人们改造和认识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一个有效的思维方法。 首先,类比推

10、理是探索真理的重要手段。类比推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正如康德所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 ”科学史上很多著名的发现是借助于类比推理而获得的。 据历史记载,西拉克兹的国王海罗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决定在一座圣庙放上一顶金皇冠,奉献给不朽的神灵。海罗与承包商谈好价钱,订了合同,并精确地称出黄金交给他。到了规定的日期,制造商送来了做工极其精美的皇冠。国王很满意,但他又怀疑皇冠不纯,在不毁坏皇冠的情况下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便命令阿基米德想办法。这就是著名的皇冠问题。

11、阿基米德苦思一段时间,也无所得。一日,他到澡堂洗澡,当他的身体进入浴池时,他敏锐地察觉到水位上升,由此受到启迪,产生联想,于是把在自己进入浴池中水位上升与求皇冠质量进行类比,发现了浮力原理这一共同规律,并解决了“皇冠问题” 。在这之后,浮力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之中。 其次,类比推理可以帮助人们提出科学假说。 类比推理是形成科学假说的重要推理形式。在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假说都是利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 19 世纪中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位医生,名叫奥恩布鲁格。有一次,他给一位病人看病,没有检查出什么严重疾病,但病人很快就死了。经过解剖尸体查看,发现胸膛积满脓水。医生

12、想,以后再碰到这样的病人怎么诊断?忽然想起他父亲在经营酒店时,常用手指关节敲木质酒桶,听到卜卜的叩击声,就能估量出木桶中还有多少酒。他思考:人们的胸膛不是很像酒桶吗?他通过反复探索胸部疾病和叩击声音之间变化的关系,终于写出用叩诊人体胸部发现胸膛内部疾病的新方法的医学论文,发明了“叩诊”这一医疗方法。 在上例中,奥恩布鲁格就是运用类比推理把“酒桶和装酒量”与“人的胸膛及其积水”进行类比:同是封闭的物体,内藏液体,叩击时能发出声音等,从而根据叩击酒桶而知酒量类推叩击胸膛而知病情的结论。此外,在科学发展史上,惠更斯提出的光的波动假说,卢瑟福及其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假说,也都是运用类比推理建立

13、了巨大的功绩。再次,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中具有模拟作用。自然界的动植物,它们的生长都极为巧妙,它们是孕育出新事物、新方法绝无仅有的好样板。人类还在蒙昧的幼年时期,为了生存繁衍,便开始模仿大自然,利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万事万物身上吸取有利于自己生存的优点,用来武装自己,改变命运。20 世纪 30年代出现的仿生学,就是专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将生物的某些特征应用到我们的创造发明之中,以创造先进技术装置的新学科。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正是建立在类比推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正是利用类比关系的思维方式,人类在模拟自然中逐步有了现代文明。考察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许多重大发明,都是模仿生物的结果。例如

14、: 蝙蝠和超声波探测仪。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辨别物体位置的。它的喉内能发出十几万赫兹的超声波脉冲,每秒钟可以发出 50 多次;这些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和小昆虫会立即反射回来,蝙蝠就是根据回波到达左右耳的微小时间来确定障碍物和昆虫的方位。蝙蝠的这种超声波探测本领,使科学家深受启发,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超声波探测仪。这种仪器用在海上可以测量海洋、寻找潜艇;用在工业上,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无裂纹和空腔。 再如,鱼和潜水艇。1775 年,美国爆发举世闻名的独立战争。战争中,英军凭借着优良的军舰大炮,赖在海上不走,企图卷土重来,并常使美国海防遭受重创。怎样才能把侵略者彻底赶走呢?一个名叫

15、布什内尔的士兵思虑重重。一天,布什内尔在海边散步,看到一条大鱼从水底偷偷游过来,猛地向一群小鱼发动突袭。这使他茅塞顿开:为什么不造一条大鱼那样的船,从水下发动攻击!不久布什内尔负责造出了第一艘潜艇。布什内尔所造的潜水艇,外形并不像鱼,但它应用了鱼在水下潜游的原理,即潜水艇底部有一个类似鱼鳔的水舱,当船要下沉时,就往水舱里灌水,当船要浮出水面时,就把水舱里的水排出,这样潜水艇就可以自由浮沉了。 最后,类比推理是人们说理论证的有效方法。类比推理作为一种或然性推理,一般来说,它并不能必然地确证一个判断,但是,由于类比推理把机智和生动融于言语之中,能够增强说服力,所以是论证时有效的辅助手段。例如: 加

16、拿大外交官切斯特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 ” 切斯特朗宁的反驳既有力,又具有幽默感,显示了类比推理在论证中的特殊作用。再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有名的悍妇,动辄对丈夫大骂不已。有一次妻子大发雷霆,当头泼了苏格拉底一盆脏水。苏格拉底无可奈何,诙谐地说:“雷鸣之后必有暴雨。 ”别人嘲笑他说:“你不是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么?怎么连老婆都挑不好。 ” 苏格拉底说:“善于驯马的人宁肯挑选悍马、烈马作为自己的训练对象。如果能控制悍马、烈马,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你们想

17、,如果我能忍受她,还有什么人不能忍受吗?”面对嘲笑,苏格拉底巧妙用类比进行辩白,既反驳了别人的刁难,也显示出语言表达技巧和智慧。82 假 说假说是一种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对未知事物和现象提出假定性解释和推测,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8.2.1 假说的一般特征什么是假说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现象和规律作出假定解释或推测性论断的思维方法。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科学假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有些难题凭借已有的科学知识就能够作出令人满意的正确解释。但是也有一些难题,仅凭已有的科学知识不足以作出满意的解释,甚至无法作出解释

18、。这时候,人们就需要通过“猜想” 、 “推测”作出试探性的解释。例如,在十六世纪以前,人们看到太阳和月亮总是从地球的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于是人们就以这种自然现象为事实材料,去解释在众多星球之中的地球是不动的未知事实。这种“地球不动的中心说”就是一个假说。这种假说,于公元二世纪由托勒密系统地概括成理论,一直统治着天文学。到了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前人的理论和当时所提供的材料,于 1543 年解释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不动中心,而是跟其他行星一样围绕着太阳作圆周运行。同时还说明了地球自身也是绕着轴作自转。这种“太阳中心说”也是一个假说。它及了太阳系存在的自然现象。后来,又根据新的观察材料证

19、明了这个假说的基本内容是正确的,只不过这个行星运行的轨迹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这样就使未知事物的“太阳中心说”得到了修正和补充,并发展成为科学理论。各门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都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说,例如,化学关于燃烧的本质,有燃素说和氧化说,物理学关于光的本质有微粒说和波动说,地理学有地球的板块说,等等。假说的特征一般来说,假说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假说所是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的,不是随意的幻想和碰运气的猜测,因而不同于神话也不同于无知的妄说。它必须与事实材料相符,与科学原理一致。第二,假说具有推测性,但必须跟逻辑推演相符合。假说是对未知事物进行解释,或者对未知规律作出说明,具有推测性的特点。未知事物

20、和规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还可能是半真半假。因此,对假说必须进行逻辑推演。从科学原理出发,结合具体材料,经得起逻辑推演的才是假说。第三,假说具有抽象性和多样性。它不是经验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构成的合乎逻辑的体系,因而是理论的雏形。同时,在科学发展中,对同一现象和规律,可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假说,它们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第四,假说是变化发展着的。假说是人们的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具有推测性的特点,其正确与否尚待检验。但是,事物是变化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假说也是需要不断的修正、补充和更新的。例如,由托勒密的“地球不动的中心说”到哥

21、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就是一个假说不断得到修正、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认识就是在这种不断提出假说、验证假说、修正假说的过程中逐步深化,逐渐接近客观真理的。8.2.2 假说的形成假说的形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一般情况来说,假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以下两个阶段。第一,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通过思想的加工(主要是应用推理)而作出初步的假定。这是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在形成假说的初始阶段,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分析最主要的事实。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许多重大的科学假说都是在掌握了大量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正确的推理,经过创造性思维提出的。例如,1869 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22、等提出的元素周期律。但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化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已发现 63 种化学元素,并掌握了这些元素的主要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当时有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摆到了化学研究的议事日程上来,一是究竟还有哪些化学元素没有被发现?二是各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究竟是什么样的联系?为了探讨这些问题,门捷列夫把所有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高低排列成表,表中将元素横的分为七个“周期” ,纵的分为九个“族” 。并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从而提出了元素周期律的假说。第二,从已经确立的初步假定出发,经过事实材料和科学

23、原理的广泛论证,充实成为一个结构稳定的系统。这就是假说形成过程的完成阶段。任何假说在最初提出以后,人们都会根据这种最初的假定进行各种推理,对许多未知事物作出新的判断和推测。如门捷列夫曾根据元素周期律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如锗、镓等)的存在,并且推断它们都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这些预言和推断就是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的饿推演,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假说理论。假说的形成过程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复杂性,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律、公式和规则。但是根据假说的基本特征,人们在建立一个科学假说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当以事实作根据,但不应当等待事实材料全面系统地积累起来以后才作假说。科学的假说必须以事

24、实作为依据,在科学上,即使那些基本理论观点不切合实际的假说,也是以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出发点的。另一方面,人们也不要等待事实材料全面系统积累以后,才去建立假说。因为这样就必然造成停止理论思维的研究活动,科学也就无法发展。第二,应当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但不应该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第三,假说不仅能够圆满解释已有的事实,而且还能包含有可能在实践中检验的新结论。建立假说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各种有关的事实给予正确的解释,如果一个假说无法解释有关的事实,那么这个假说就没有什么意义,它对科学的发展就起不了作用。假说可以提出当时看来是多么异乎寻常的理论解释,但它必须包含有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的结论,否则就不是科学的

25、假说。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十分令人惊奇的,但据此推测地层里有类人猿的遗骸,这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的,后来果然在地层发现了类人猿的遗骸,证实了达尔文的推断。8.2.3 假说的验证假说的真理性不依赖于主观信仰或社会公认,其真理性在于主观符合客观,因此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验证。为了全面地严格地验证假说的真理性,必须通过以下途径:首先,从假说的基本观念结合当代已被人们接受的知识,引申出关于事实的结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逻辑推演的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如果 p,则 q。在这里“p”表示假说的基本观念和社会现有的某些知识, “q”表示关于事实的论断。如果假说的基

26、本观念 p 是真实的,那么由它结合社会现有的某些知识所作出的关于事实的推断 q 也是可靠的。然后,通过社会实践检验从假说基本观念结合现有的某些知识所引申出来的结论是否可靠。这是一个事实的验证过程。假说验证的基本形式如下:如果 p,则 qq所以,p如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关于事实的论断 q,那么 p(假说的基本观念和社会现有的某些知识)可能是真的,假说可能成立。但要注意,并非必然地成立。相反,如果在实践中得到的关于事实的论断 q 为假,那么就意味着 p 是假的。但这并不一定表示假说的基本观念为假,它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假说的基本观念为假,一个是社会现有的某些知识为假。当然,如果能够证明是社会现有的某些知

27、识为真的,那么假说的基本观念就是假的,从而假说被否证了。假说的一般验证过程可以概括如下:从一个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出发,结合已有的科学原理和知识,根据逻辑推演引申出的有关结论,如果引申出的结论同初步观察与实验的结果相符合,那么就应当承认其假说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如果从某一假说中所推演出的结果与观察和实验的材料相符合的越多,则假说的可靠程度(即确证度)就越高。如果从某一假说必然推演出某一事实或结论,并在反复实践中,同多次的观察和实验完全符合,则该假说被证实。如果从某一假说必然推演出某一事实或结论,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相符,那么假说即为假。假说的验证手段主要包括:第一,直接验证方法。即人们通过直接观

28、察或实践考查假说是否真实。例如关于“地球是球形的”假说,就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第一次环球航行而得到证实的。第二,科学实验证明方法。即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从假说引申出的事实或结论是否存在。第三,科学原理解释方法。前人的科学理论也是验证假说的依据。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假说,是根据“两物体间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跟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数学原理来说明的。第四,逻辑推演验证假说。并非所有的假说都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在一定的时期,只有通过逻辑推演来验证假说。即从假说引申出的结论和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推演,如果得到了某些能够在实践中证明为真的结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29、说明从假说引申出的结论和事实是真实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假说也可能是真实的。验证假说的结果一般来说会出现三种情形,即假说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中,完全被证实为真确的,从而假说成了科学原理;在实践中,假说的一部分内容被证明为真,一部分内容被证明为假,假说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最后成为科学理论;假说被实践证明与事实不相符,则旧的假说被否定,新的假说提出。当然,假说的验证具有相对性。作为理论系统的假说,其验证不可能是绝对的、完全的。因为,人类的具体实践总是不完备的,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科学史上常常有这种情形,某些假说的基本观念包含有局部的真理,或者说它的部分理论内容是正确的。可是由于时代生产技术水平的局

30、限性,这些假说包含的局部真理,也曾经一度被人们判定为错误的思想。它们的局部真理性,只有在后来更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上才能被证实。也可能有通过实践证明为真的假说,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被否证。8.2.4 假说的作用假说的提出和验证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它对科学发展具有普遍的、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假说的提出是科学探索的新尝试。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假说是提出新观点、建立新理论、开拓新领域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是探索真理的第一步。一些重大的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都经历过假说这个阶段。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太阳中心说等等。其次,假说的验证是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假说的证实使其转化为科学理论。而一

31、些重要的科学假说的证实往往成为科学发展的重大的突破口。最后,假说在科学体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人类的知识理论体系并非完全由已被证明的理论构成,其中包含着相当成分的假说在其中。假说与已被证明的理论相伴而生,互相促进,构成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假说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经常为理论提供丰富的营养,使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充满生机和活力。83 预 设预设是现代逻辑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年来,传统逻辑的教科书讨论过复杂问语的问题。 “你停止打你老婆了吗?”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从来不打老婆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复杂问语。对于复杂问语,无论你回答“是”或“否” ,你都承认你打过老婆,因为这个复杂问语就涉及了预

32、设问题。掌握预设,对于我们语言的表达、解释和理解有重要意义。8.3.1 预设的概述预设指在交际中话语的已知部分,或者双方共知的信息。例如, “苏姗的姐姐是博士”这个语句就预设了“苏姗有姐姐”这个语句。一般来说,预设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预设是没有明确直接地表现出来的语句,它总是蕴藏在所表达语句之中。如果我们把那些直接表达的命题称为“显前提” ,那么预设则是蕴藏于其中的“隐前提” 。例如, “苏姗知道约翰不信教了” 。由这个语句我们可以得到“约翰不信教了” ,从“约翰不信教了”我们可以推出“约翰以前是信教的” 。 “约翰以前是信教的”就是一个预设,即隐藏于命题中的命题。第二,就成功的交际来是说,预

33、设总是表现为双方都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那种背景知识。如下对话:A:在这次竞选中,当班长的肯定是小王。B:是呀,我认为小李肯定不会当选。A:我同意你的意见。在这则对话中 A、B 双方拥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者是小王,或者是小李当选班长;并且双方都知道从“或者是小王,或者是小李当选班长;小李肯定不会当选班长”可以必然地推出“小王肯定会当选班长” 。第三,从真假情形上考虑,预设为真是确保“显前提”具有逻辑真值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推理获得真结论的必要条件。如:(1)老王已经戒烟了。(2)老王还没有戒烟。(3)老王原来是抽烟的。“(3) ”是“(1) ”和“(2) ”的预设,如果(3)为假,那么(1)和(

34、2)就没有逻辑真值,它们就是无意义的命题。预设为假,也不能保证借助预设作为省略前提的推理得到真实的结论。在弗雷格和斯特劳森的预设理论中包含了两种成分。从一方面说,他们所讲的预设是一个论断的预设,而不是一个语句的预设。论断是说话者在一个交际语境中断定的语句。这是他们的预设理论中的语用部分。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在预设定义中,也明确地应用了真假和真假值这些语义概念。这是他们预设理论中的语义部分。后来有些逻辑学家从语义方面来定义预设,另一些逻辑学家从语用方面来定义预设。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预设,即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的表述为:语句 A 预设语句 B,当且仅当()AB并且()非 AB这里的“”符

35、号是意涵。许多逻辑学家认为,这种语义预设要导致不能接受的后果。因为如果接受语义预设的定义,就能够推出预设 B 是常真语句(推导过程省略) 。但是,事实上预设不是常真语句。对语义预设还有一个批评,即如果预设是语义的,则预设必是不可消除的。但预设事实上是可以消除的。因此,预设不能是语义的,也就是说,语义预设是不成立的。我们讨论的预设主要是语用预设。所以,预设可以定义为:说话者 S 在语境 C 中说话语 A 预设命题 B,当且仅当,(1)B 是 A 的一部分信息;(2)S 知道 B;(3)S 知道听话人 H 知道或相信 B;(4)S 知道 H 知道 S 知道 B;(5)H 根据语用规则可以从 A 中

36、推出 B。8.3.2 预设的种类句子主要有陈述句、疑问句和命令句,所以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基本语句的预设。(1)陈述句的预设第一种,简单陈述句的预设例如,在一个交际语境 C 中,说话者 A 对听话者 B 说出一陈述句“张三死于贫困” ,A 预设了“张三”为真,即有那么一个人。其理由是:第一, “张三”是陈述句“张三死于贫困”中的专名;第二,A 相信 “张三”为真并且相信 B 也相信“张三”为真。第二种,复合陈述句的预设例如,在交际语境 C 中,A 对 B 说“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就会湿”时,A 预设了“天”和“地”为真。第三种,特别的陈述句的预设例如,在交际语境 C 中,A 对 B 说“老王停

37、止打老婆了”时,A 预设“老王以前打老婆” 。(2)疑问句的预设第一种,选择疑问句的预设例如,在一个交际语境 C 中, A 对 B 说“杀人者或者是张三,或者是李四吗?” A 预设了“张三” 、 “李四”为真,还预设了“杀人者”为真。第二种,一般疑问句的预设例如,在语境 C 中,A 对 B 说“张三死于贫困吗” ,A 预设了“张三死于贫困或者不死于贫困”为真,也预设了“张三”为真。第三种,特指疑问句的预设在一个交际语境 C 中,A 对 B 说“哪一个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预设了“有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为真,也预设了“有城市” 、 “中国” 、 “最大的城市”为真。(3)命令句的预设说话者

38、 S 对听话者 H 说出一个命令语句,要求 H 完成 S 这一指令。例如,在一个交际语境中,A 对 B 说“请开门!”这个语句预设了“有门”是真的,“门关着的”也是真的。8.3.3 预设研究的意义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现象。研究预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有关的逻辑问题;另一方面,掌握了预设,可以提高我们应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传统逻辑在研究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的时候,都是以假定主项存在,即假定主项并非空类词项为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预设了主项非空。当主项表示的事物不存在的时候,性质命题对当关系的某些关系就不能成立。因此,预设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传统逻辑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

39、关系。研究预设,对于我们解释语言、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也有重要的意义。修辞疑问句具有疑问语句的形式,但实际上却不是疑问句,而是表达一个陈述句或命令语句。例如,当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遇到犯罪嫌疑人有时有某些动作,比如把手伸进衣服口袋,警察大喝一声:“干什么?”当然这里并不是警察想问犯罪嫌疑人想干什么,而是告诉他不得轻举妄动。此中包含预设,利用预设理论,我们就能够推知警察的意思是不准乱动。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例子来了解预设理论在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方面的重要意义。例 1,战国时期齐国国王一天十分愤怒,下令要把某人剐死,而该人所犯过失很小。大臣们明知国王做法不妥当,却不敢进谏。因为齐王说:“谁敢替这个

40、人说话、求情,一齐杀掉!”晏子站起来对国王说:“让我来剐他。 ”说完,晏子拿起刀走向这个人。正要动手剐人,晏子忽然问国王:“古圣先王剐人从何处剐起?”齐王无言以对,想了一会之后,说:“赦免了他吧。 ”在这个故事中,晏子应用了预设, “古圣先王剐人从何处剐起?”预设了古圣先王有剐人的行为,无论齐王如何回答,他要么说出古圣先王剐人从何处剐起,要么说古圣先王没有剐人的行为。当然他也意识到晏子话语中的预设,古圣先王没有剐人的行为,所以他赦免了那个人。在这里,如果晏子采用直谏,可能无法说服齐王,所以他巧妙使用了预设,使齐王打消了剐人的念头。例 2,宋朝的几位哲学家坐在一起论道,一位哲学家问“雷从何处起?

41、”另一位回答道:“雷从起处起。 ”由于该哲学家不能解释雷的起处,但是“雷从何处起?”预设了雷有其起处,于是他就用预设巧妙进行了回答。例 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皇帝让他做宰相,朝廷内外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这样一来,上门求他办事、向他请教的人特别多。一天,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派使者送来了两只看上去像鹿的小兽。小兽被关在铁笼里,喔喔地叫着,引来许多人围观。使者见王安石的小儿子王元泽在庭院里玩泥巴,便笑着问他:“小公子,你能否告诉我哪头是小鹿,哪头是小獐吗” 小元泽心想,如果我答不出来,多给我爹丢脸啊,可是,我又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分辨鹿和獐,怎么办呢 他忽然灵机一动,绕着笼子走了一圈,

42、说:“獐旁是鹿,鹿旁是獐。 ” 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使者也直说佩服。聪明的小元泽就是利用对方话语中的预设“笼中有鹿,笼中有獐”进行了回答。巧妙应用预设,能够使听话者落入圈套,以便查明真相,解决问题。一次,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和警察一起在邻居的农场找到了马,可是邻居不肯把马交出来,一口咬定马是自己的。华盛顿灵机一动,用手把马的双眼捂住,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能够说出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吗?”邻居回答说:“右眼。 ”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光彩照人,并没有瞎。邻居急忙纠正说:“啊,我弄错了,是左眼!”华盛顿把手从左眼移开,马的左眼也是明亮的。邻居说:“糟糕,我又错了。 ”这时,警

43、察说:“够了够了!这足以证明马不是你的!华盛顿先生,你把马牵回去吧!”在以上故事中,华盛顿就巧妙应用预设布下了一个陷阱。 “哪只眼睛是瞎的”预设了“马有眼睛是瞎的” 。但实际这是一个虚假的预设,其目的是引盗马者露出马脚。当然,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不能使用预设的。思考题1.什么是类比推理?如何提高类比推理揭露的可靠性?2.什么是假说?一个完整的假说的形成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3.什么是预设?掌握预设有什么意义?练习题1、下列类比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1.1 达尔文和他的表姐埃玛结婚,生了十多个子女,各个体弱多病,大女儿早亡,二女儿和 两个儿子终生不育。后来,他在科学实验中发现异花受精的后代较优,而

44、自花受精的后代较弱。由此,他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子女体弱多病,原因是近亲结婚。1.2 一位神学家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是被创造出来以照亮地球的,就象人们总是移动火把去照亮房子,而不是移动房子去被火把照亮一样。因此,只能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而不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1.3 1935 年 5 月,红军抵达大渡河的安顺渡口。这里山石峻峭,地域狭小,部队没有回旋余地。七十多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及其部队就在这里全军覆没的。红军抵达大渡河时,蒋介石得意忘形地叫嚣:红军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插翅难飞,只有做第二个石达开了。2、分析以下两个假说的形成、验证结果2.1 某市区地面下沉,考察其原因,人们提出

45、了不少设想:(1)海面水位升高了;(2)高层建筑压力的结果;(3)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结果。经过调查:还平面水位没有逐年升高;也不是高层建筑的压力。前两种假说都不成立。如果第三种设想成立,则抽水多年的地面下降得最快,抽水多的地区下降最明显,事实也正是如此,于是第三种设想成立。2.2 人们很早就发现,蝙蝠在黑夜能快速飞行而不会撞在障碍物上。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呢?生物学家根据已有知识(如动物的眼睛是发现近远处障碍物的感官)提出一个假说:蝙蝠能在黑夜避开障碍物是由于它有特别强的视力。由这个假说可以推知:如果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就会撞到障碍物上。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暗室中系上许多纵横交错的钢丝,并

46、在每条钢丝上系一个铃,将蒙上眼睛的蝙蝠放在暗室里飞行。结果没有听到蝙蝠撞上钢丝而引发铃声。这样,假说被推翻了。2.3 早在伽利略时代,人们就知道吸水泵提水最高处只能离水 34 英尺。为什么这样呢?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提出一个假面说:提水的高度是大气本身的重量施加于水面的全部压力的结果。为了检验这一假说,托里拆利进行这样的推理:如果他的猜测正确,那么大气的压力应当也能够支持住一条按比例相应减短的水银柱。由于水银的比重约为水的 14 倍,水银柱的高度应为 34 英尺的十四分之一,亦即略短于尺的 2.5 英尺。他用一种极为巧妙的简单玻装置检验了这一推论。这种装置实际上就是水银气压计。玻璃管中装满水银

47、后,用拇指紧紧压住管口,再将玻璃管倒置,其开口端浸人水银池中,然后撤去压住管口的拇指。此时,管中的水银柱即下降到 30 英寸的高度(2.5 英尺) 刚好是托里拆利的假设所预计的高度。对于托里拆利的假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提出该假说的另一条检验推论:如果托里拆利气压计中的水银柱是由敞口水银池上方的空气压力所平衡的话,那么水银柱的高度将随着气压计位置的增高而减小,因为该时在其上方的空气压力将变得较小。为了证实这个推论,帕斯卡请他的姻兄弟佩里在多姆山山脚下先测量了托里拆利气压计的水银柱高度,然后又将整个装置小心翼翼地带到约 4800 英尺高的山顶上再重复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气压计的水银柱的高度比在山脚下

48、量得的高度要短 3 英寸以上,而山脚下的作对照用的气压计的水银柱高度在进行实验的一整天内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托里拆利的假说得到了证实。3、指出以下语句中包含的预设3.1 张海晚上吃饭了吗?3.2 如果是学生,就应该好好读书。3.3 上帝是全智全能全善的。3.4 请关上窗户!3.5 室内禁止吸烟!4、乐乐和明明是一对孪生兄弟,刚上小学二年级。一次,他们的爸爸带他们去密云水库游玩,看到了野鸭子。明明说:“野鸭子吃小鱼。 ” 乐乐说:“野鸭子吃小虾。 ”哥俩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非要爸爸给评评理。爸爸知道他们俩说得都不错,但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例子来进行比喻。说完后,哥俩都服气了。

49、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爸爸讲给儿子们听的话? A.一个人的爱好是会变化的。爸爸小时候很爱吃糖,你奶奶管也管不住,到现在,你让我吃我都不吃。 B.什么事儿都有两面性。咱们家养了猫,耗子就没了。但是,如果猫身上长了跳蚤也是很讨厌的。 C.动物 有时也通人性。有时主人喂它某种饲料吃得很好,若是陌生人喂,怎么也不吃。D.你们兄弟俩的爱好几乎一样,只是对饮料的喜好不同。一个喜欢橙汁,一个喜欢雪碧。其实,橙汁、雪碧都可以。5、电冰箱的问世引起了冰市场的崩溃,以前人们用冰来保鲜食物,现在电冰箱替代了冰的作用。同样道理,由于生物工程的成果,研究出能抵抗害虫的农作物,则会引起什么后果?以下哪项是上述问题的最好回答? (A)化学农药的需求减少。 (C)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增加种子成本。 ( D)农田的价值下降。6、上一次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 ,仅仅在滨州市放映了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人就达到 800 万元。这一次滨州市又引进了泰坦尼克号 ,准备连续放映 10 天,1000 万元的票房收人应该能够突破。根据上文包括的信息,分析上述推断最可能隐含了以下哪项假设?(A)滨州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上 廊桥遗梦 ,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B)这一次各影剧院普遍更新了设备,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C)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