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做一名出色的编辑.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962406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名出色的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一名出色的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一名出色的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一名出色的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一名出色的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做一名出色的编辑静水深流的博客http:/ 尊敬的教育集团的各位领导和各位编辑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是根据总经理的要求,来讲讲如何做编辑。其实这是个老话题了,让谁讲都能讲一大篇,但很难有新意。想来想去,我只好讲讲自己做了 10多年编辑的心得体会,在此向诸位领导和同仁做一个汇报。首先,为什么要做一名编辑?这个问题不知大家仔细考虑过没有,这实际涉及到个人的职业选择甚至人生发展或人生规划。有的人或许说,做编辑是为了找份工作,维持生计;有的人也许说,做编辑能与我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能够学有发挥;也有的人会说,做编辑是我的兴趣,喜欢读书也就喜欢做书了。可也有的人会说,做编辑是从事文化行业,我能通过自己的努

2、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无论大家是由于什么原因选择做编辑,我只想说的一句话是:自我定位要高。正如写文章一样,立意不高,是不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名文的。中华书局的创立者陆费逵先生有句至理名言:“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他这话是在解放前的 30 年代说的。中华书局能发展成百年老店,不能不说是由于其创立者的远大志向和文化理想。我国的另一出版大佬商务印书馆,创建元老张元济在 20 世纪 50 年代作诗说:“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实际上,现在社会上对编辑职业还有很多不理解

3、甚至误解。一听说是做编辑,就说“啊,是做书的。”或者是出书的,是编书匠啊。编辑一直也被人们认为是为人作嫁。其实为人作嫁是相对而言的,作者已写出成稿,你编辑来加工出版,是为作者作嫁;但是如果作者是受你之约,根据你提供的编写思想和体例来做“命题作文”,你说是作者为编辑作嫁呢,还是编辑为作者作嫁呢?因此我一直认为,即使社会对你的职业不了解或不理解,都不要紧,关键是自己要头脑清醒,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敬畏感,欣赏自己从事的职业,要有人生理想和文化追求。一个做事没有激情,没有人生追求和理想的人,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只有立意高,定位高,才能心胸宽广,能做大事,能有大的发展。譬如大家是做教辅图书的,而目前教

4、辅市场混乱,教辅质量良莠不齐,业内外对做教辅的编辑和出版者意见很大,那我们可下决心开发一套高质量教辅,既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把劣质教辅挤出市场,不是为我国的教育进步尽了一份力了吗?而开发这些精品教辅的你们,你们不仅仅是编辑,而是一位位教育者,你们昌明教育的心愿也实现了。书业是个文化行业,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如果你们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而没有产生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们推进了教育发展,也给公司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总之,我建议大家不要仅仅把自己看做一名编辑,而要把自己定位为一群是为了推进我国教育发展这一目标,而走到一起的教育者或文化人,

5、这样你才站的高,看的远,才能做书定位较高,做出精品,拥有广大的市场,你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其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做编辑,首先要明白编辑的三大职责:编辑加工、组稿约稿、选题策划,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因此我提出基本功要扎实,否则你就不是胜任的编辑。第一,编辑加工,一般又称文字加工。一般来说,社会上公认编辑的文字功夫很强,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文字加工是编辑的首要基本功。一般来说,编辑接到书稿后,先看书稿是否齐、清、定。书稿审查通过,就要进行编辑加工了。编辑加工分三个步骤:创造性加工、实质性加工和技术性加工。其中,实质性加工才是人们通称的文字加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创造性加工是指编辑在审

6、读书稿后将自己的审读意见告诉作者,建议作者应在什么地方对书稿进行修改,如何重新组织、扩展或压缩,使书稿结构更合理,表达更有力,思想性和教育性更强。(2)实质性加工是指编辑对书稿中的政治性(如涉及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外交政策等)、思想性(如自由化思想、封建思想等)、学术性(理论和学说争鸣的适度、观点的科学性等)、知识性和文字混乱和错误的订正,引文、数据的核对,语言文字润色等。(3)技术性加工是指编辑按照出版要求,对书稿的编排格式、标题的级别字号、正文的字体、字号,插图的位置和摆放等标记清楚,以便排版。有的出版社单设技术编辑,他们就是做这些工作的。第二,组稿约稿。这主要有上面领导布置的组稿和自己

7、主动约稿两种。一般说来,在获得某作者正在撰写或已写完书稿的信息,编辑要主动并真诚与作者联系。在组稿过程中能够充分反映出一个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交流能力。约稿时不但要善于沟通,说动对方,还要准备充分,了解作者对书稿出版的心理(如看重稿酬还是看好出版社的品牌,是否相信编辑能否把握得了书稿等),有的放矢才能成功。下面举两个案例:(1)接力出版社有个编辑叫李朝晖,想组余秋雨的书稿,事先读了一个月的余秋雨的作品,很多评论文章也都读过了,到见面时两人一见如故,余秋雨因为李朝晖对他的作品太了解了,就答应把新作交给他出版。(2)去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梁小民的寓言中的经济

8、学,一年销了 30 多万册。最初梁老师并不想把书稿交给北大社,他认为北大社很官僚,做不了畅销书。但编辑赵婕很执着,亲自拜访梁老师 5 次,为了让梁老师确信北大社有能力做好畅销书,还专门事先做好了营销方案、媒体推广方案,最后梁老师被感动了,就把书稿交给赵婕在北大社出版。需要说明的是,编辑组来书稿后,一定要出版销售好,否则你很可能失去作者的信任,下次有好书稿就不会给你了。第三,选题策划。选题策划实际是你有一个好想法或点子,然后通过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把它物化出来。一般是编辑先有好点子,拿出书稿编写方案,然后找作者命题作文,作者交稿后再加工出版。在选题策划中,作者应是为编辑作嫁,没有编辑的策划,读者是

9、不可能读到这些好书的,因此是引导了阅读潮流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创造性劳动。如果一个编辑能真正开发出优秀选题而不是一般选题,应是一名出色的编辑了。最后,如何做一名出色的编辑? 目前对一名出色的编辑要求编辑应是多面手、全能人,知识结构上也应是专业修养基础上的杂家。美国多位资深编辑编写的编辑人的世界中说到:“今年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下面我首先要讲的是编辑技巧,也就是(一)编辑加工:化腐朽为神奇。似乎一提到出色的编辑,很多人就认为那就是策划

10、编辑,能策划出内容好销售好的图书来。其实,一位文稿编辑做得优秀,照样是一个出色的编辑,关键是他要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也就是能做到出版界经常说的要编辑“救稿”。一部看上去不错的书稿,很有思想,但由于或者不成体系,或者思想阐述混乱,或者语言不堪审读而无法出版面世。由于作者某方面能力的局限或者时间关系,自己改不了了,这时就需要编辑“救稿”。下面举两个案例:(1)万历十五年,大家都知道是一部很不错的学术畅销书,但是中华书局在 80 年代接到书稿时,由于作者黄仁宇多年在美,汉语很少使用,再者解放后我国语言文字改革造成的语言变化很大,所以书稿根本无法阅读。当时如果不是因为是廖沫沙先生推荐的,很可能就退

11、稿了。中华书局的编辑沈玉成先生和傅璇琮先生主动承担成编辑书稿的任务。尤其是沈先生英语不错,拿着英文本从头到尾核对,就作者的汉语书稿整篇整篇地改译,语言措辞上也字斟句酌。傅先生又进一步编辑加工,使书稿更加完美。编辑过程中,书稿多次美中往来,征求作者意见,黄先生觉得书稿编辑费力很多,改译很大,一再坚持中文版要与沈先生合作署名,但最终黄先生一个人署名,沈先生甘愿为人作嫁,不略人之美。此书多年畅销,后来三联书店又将其纳入黄仁宇作品集出版,又掀起一个销售高潮。时至今年,在万历十五年出版 30 周年之际,中华书局又出版了纪念版,增加了插图、进一步进行文字加工润色、增补了几篇黄先生没有发表的文章,又掀起一个

12、销售小高潮。纪念版的编辑加工也应是化腐朽为神奇,把一部几乎没有销售生命的图书又救活了,重新包装上市,还销售很好。(2)微观经济学十讲,茅于轼先生著。大家都知道茅先生是有名的激进经济学家。如果看这本书名,大家一听书名就知是本经济学入门教材,但茅先生的激进思想在书中处处可见,如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根本讲不通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观念从西方经济学来解释是矛盾的,等等。编辑组了书稿后,建议茅先生修改。茅先生说他很忙,社会活动多,你们从编辑出书的角度来改吧,改后的书稿给我看,认可就行。于是,编辑花了很大的力气给改完了书稿。修改时很费脑筋,基本上采取删改激进观点

13、,然后再加入适当的段落,让上下文过渡合理,没有斧凿之感,书稿成篇。改文既要符合原书稿的逻辑结构和体系,行文又要贴近茅先生的写作风格,因此改得很不容易。最后茅先生对修改很满意,读者也没发现改文的痕迹。这本书出版后,出版主管部门还专门抽查过这本书,但一翻阅内容,就是一本讲解深入浅出的很经典教材,没有思想观点问题。于是领导就说,卖可以,不要宣传了,这本书保下来了,还销得不错,曾以日销 40 多册登上上海书城社科类畅销书榜。(二)选题策划:做出品牌图书或畅销书。选题策划是对编辑气魄、眼光、学力、作风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编辑能不能策划出品牌图书或畅销书选题,与他的学术文化素养、市场把握能力、沟通

14、社交能力、对出版本质的理解,是否具备现代出版理念、掌握出版工艺有直接的关系。编辑应有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和监控的能力。下面我还是结合案例来讲个对大家有所用,或者说有参考价值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策划选题。(1)从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和编辑自身优势出发策划选题。这一点,对新编辑尤其重要。从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出发策划选题。只有从所在出版社的出版实际出发策划选题才能被纳入出版,因为一个出版社多年的积累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和成熟的发行渠道。即使业务拓展,一般也是相关相近地延伸发展,不可能跨越很大。像商务印书馆作为工具书和学术著作为主的出版社就不可能出小说。因此,要“小我” 服从“大我”,从所在出版社

15、的出版特色出发策划选题。从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人脉关系出发策划选题。自己懂所学专业,你本人又是一个读者,自然知道专业领域图书的发展前沿和读者兴趣点;与自己认识的老师沟通,从他们那里挖掘选题。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人民出版社出了本畅销书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其策划者就是一位刚毕业新到出版社的编辑,自己上学时代阅读了李开复的给大学生的书信,很受启发,很多大学生对李开复的人生规划理念和人生指导建议也很感兴趣,于是他多次从网上向李开复约稿,多次的书信感动了李开复,于是诞生了一部畅销书。(2)从人们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热点来策划选题。一提这个话题,很多人就会说:我也很

16、关注社会热点,怎么就策划不出好选题呢?这就涉及到你的编辑意识和对出版的理解,如何寻找到社会热点和图书出版的结合点。举一个例子,2003 年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泛珠三角区域”的概念,希望“9+2”,也就是南方 9 省和港澳加强合作。于是有出版社敏感地意识到了商机,想把泛珠 9 省的老师联合起来编写一套教材,可说是从文化和教育的合作响应政府号召。但开发教材还是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学科作为突破口,再要有学术界的名流出面来帮助把 9 省相关老师组织起来,于是出版社又与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莫雷先生商谈,他也认为这个创意不错,答应做编写大学生公共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师范大学公共课心理学教材

17、的召集人。不久,召开了两本教材的编写会,教材顺利编完出版,仅华南师大一校每年使用心理学公共课教材 1 万册,每年每种教材都销量很大,成为出版社的看家书。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开发心理学教材,除了切合政治热点以及要找到合适的主编因素外,也是对当时教育热点的关注,因为当时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全国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很重视,教育部要求新生入学就要建立心理档案,所以才选择从心理学科切入编写。(3)注重市场分析、信息收集,超前发掘社会阅读风向。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呢?要善于从当前阅读中发现以后流行阅读的苗头,将此苗头超前地策划出版图书,必然占领市场先机,引领阅读风向。如何进行信息收集呢?如通过各种媒体来搜集信息,通

18、过参加各种会议与专家、学者、官员交流来获取信息,作为学术出版社的编辑尤其要重视参加学术会议,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从聚集一起的作者那里约谈书稿等;还可以通过与作者、同事、朋友的交谈交流激发、碰撞出选题策划的灵感,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从信息收集中找到有用信息,使用这些信息,超前发掘市场商机。如心理学与人生这本教材,就是因为在学术会议上听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黄希庭先生讲到,目前综合性大学没有心理教育通识课教材,于是邀请他主编了这本权威教材。(4)借助与其他媒体互动来开发选题。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台的热播,带动了正说清朝十二帝、刘心武解梦红楼和易中天品三国的火爆。但这些书的出现说明,这些策划编

19、辑视野广阔,兴趣广泛。(5)分析竞争对手,采取跟进超越战略,巧妙开发选题。只是跟进实际就是跟风,这或许也能搭个畅销顺风车,像正说清朝十二帝热销后,有的出版社就出版了正说清朝十二妃。但是一跟风,这块阅读市场很快就出现混乱,就像前些年,谁动了我的奶酪畅销后,各种奶酪都出来了,最后读者一见奶酪书就大骂,没人读了。竞争对手永远都有可学习之处,但跟进的基础上一定要超越,否则所策划的图书是没有生命力的。如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一直是一对竞争对手,商务出了套四部丛刊,中华接着出了套四部备要,可是两者的选目和出版手段上不同,各自显示的学术意义和收藏价值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两者各有各的市场空间,销售都不错。解

20、放后两社由于专业出版分工不同,没有竞争了,但这些年中华书局想重新进军工具书市场,于是又与商务发生竞争。中华想出工具书,必然从市场最大的小学生市场切入,这必然要考虑新华字典的垄断地位。当时中华字典的策划就很值得研究。如中华书局仅就小学生字典的书名叫什么,当时也有多种意见,叫小学生字典、中华小学生字典还是中华字典呢?最后定名中华字典,也是为了接花移木,搭新华字典书名相近的顺风车。但字典如何超越新华字典却煞费脑筋,因为工具书创新不易。仔细研究后,把中华字典定位为除了查阅功能,还要有辅导小学生学习功能,也就是在每个字头后加上形音义的辨析,让小学生分辨清楚比较难学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等。1997 年

21、出版时还没有工具书是如此编写的,出版后学生反映确实好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使中华字典迅速获得成功,出版当年就销售 120 多万册。至今仍在修订再版,成为出版社的看家书。当然选题策划的方式很多,但都要注重成本策划,也就是如何控制出版成本,低投入高产出。(四)营销策划:影响和带动市场。营销策划实际是选题策划的延伸和拓展,是图书全程策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编辑做营销策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编辑应该是协助市场部或营销部来做营销方案和营销活动,而不要越俎代庖,亲自力行做营销。营销策划主要做以下工作:(1)找到图书卖点。一般来说,营销人员对一本书的把握远远没有编辑把握的准,毕竟书稿是编辑策划或从作者处约

22、来的,而且编辑还通篇认真审读过稿件,对书稿非常熟悉,能够准确把握住图书的卖点,而图书卖点是图书的特色和精华,是图书的生命,也是营销的着力点,读者的兴趣点,因此编辑的首要任务是向营销人员提供图书卖点。(2)撰写宣传材料,约请作者或知名人士进行营销。尤其是图书发布会的新闻稿、书评等宣传材料,编辑要精心准备。如中华书局召开中华字典新书发布会时,编辑对字典从不同角度为各媒体准备了 10 多份新闻稿,以便各媒体从自己媒体的定位和读者受众出发来刊发新闻稿。如北京晚报发的标题是“新编中华字典有三大新意”,中国少年报发的标题是“新出中华字典具有学习辅导功能”,中华读书报的标题是“中华字典挑战新华字典:中华商务

23、领导否认此说”,中华读书报的文章尤其是具有扎眼球的号召力,媒体的推波助澜,带动了中华字典的销售。如果营销活动需要作者签名售书、演讲等或者需要知名人士参加新书发布会等,编辑都应当仁不让,帮助约请人。(3)提供营销策划方案。一本图书采取哪种营销方式更合适,编辑由于对图书最了解,完全可以提出最适宜的营销方案。是采取新书发布会方式,还是主要媒体发表书评?是采取作者演讲,还是签名售书?主要在报刊宣传,还是网络预热,先行发表书稿片段、发表出书消息并进行评论?还是以上方式交叉进行?编辑和发行人员应多研究多沟通。(4)参加营销活动。也就是说编辑要亲自上阵,参加推广活动,甚至直接开展促销。这也不多讲了,很多营销

24、活动中都有编辑身影,最明显的是亲自做图书推介。(五)具有编辑意识。一个出色的编辑一定是个有心人,对任何事情都很留心,具有敏感的编辑意识。编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意识:一是信息意识,也就是信息获取、过滤、分析和使用意识。获得了有用信息,不知如何使用,也是白搭,不能产生效益。二是选题策划意识,既要有好点子,又能够做出切实可行的图书编写出版和市场操作方案来。随时留心,处处留意,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做有心人,并随时与自己的编辑工作结合起来,随时产生选题策划灵感,说不定就是本畅销书。三是市场化意识或者经营意识,要从市场出发和分析阅读风向来策划选题,要懂得市场、应对市场,不能策划的图书无人购买,孤芳自赏。在策划图书时还要注重经营,加强成本控制,少投入多产出。四是超前意识,也就是编辑要有预感或预见,提前看到并引领阅读潮流。五是创新意识,既可创新选题于新市场,也可创老选题于新灵魂。前者主要是从无到有,尤其是填补市场空白或开发新市场;后者像很多老书修订再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最后,我引用一句大家熟悉的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祝愿大家都成为出色的编辑,已经是出色的编辑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更大的成功!衷心祝愿教育集团事业越做越大,基业常青!以上汇报,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